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计划体积(PTV)和体积(ITV)概念计划差异,论述PTV概念不适合于肺癌质子调强治疗(IMPT)计划,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上海质子治疗示范装置固定束模型和商业化治疗计划系统软件,对6例肺癌患者在平均CT图像上分别制作基于PTV的常规IMPT计划(PTV-IMPT)和基于ITV稳健的IMPT计划(ITV-IMPT)。所有计划均设置3个射束,采用蒙特卡罗剂量算法进行最终剂量计算。评估PTV-IMPT和ITV-IMPT计划的计划质量和稳健性能。结果ITV-IMPT、PTV-IMPT计划的ITV适形指数分别为0.58、0.43,均匀指数分别为0.96、0.92,双肺V5Gy(RBE)分别为13.1%、13.5%,脊髓Dmax分别为8.9、9.5 Gy(RBE),机器跳数分别为338、401 MU。在分别轻度扰动和重度扰动场景的7种状态下,ITV-IMPT、PTV-IMPT计划的区覆盖稳健性指数λ范围分别为0.003~0.032、0.02~0.28,双肺500 Gy(RBE)剂量体积指标ΔV5Gy范围分别为0.06~0.11、0.07~0.13。结论与PTV-IMPT比较,ITV-IMPT具有计划质量高、稳健性好的优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临床推荐使用ITV概念设计肺癌的质子调强计划。

  • 标签: 计划靶体积 内靶体积 质子调强治疗 稳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癌三维腔后装放疗中,MRI影像与CT影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7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等结果确诊为宫颈癌Ⅱb~Ⅲb期的患者12例,年龄50~64岁。所有患者接受外照射及三维腔后装放疗后行CT和MRI扫描,在OMP计划系统上进行影像融合,由3位放疗科医师分别在CT和MRI图像上2次勾画GTV,包括子宫体、子宫颈及宫颈原发病灶。CT、MRI图像分别勾画得到36个GTV(称为GTVCT、GTVMRI),计算GTVMRI与GTVCT的比值R,其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GTVCT为(93.8±11.8) cm3,GTVMRI为(71.1±3.1) cm3。3位医师勾画的GTVCT、GTVMRI最大与最小体积的差值分别为41.3 cm3、11.3 cm3。与医师3相比,医师1、2分别勾画的GTV均较大,比值R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44、-5.043,均P=0.000)。3位医师勾画的GTVMRI更接近,体积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小。结论CT影像引导的三维腔后装放疗,受人为因素等影响,勾画GTV存在差异,应用MRI和CT影像融合技术可缩小这种差异。

  • 标签: 宫颈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腔内后装放疗 靶区体积 影像融合
  • 简介:摘要显微浸润(亚临床病变)的范围是放疗临床体积定义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分别针对食管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直肠癌、乳腺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以及转移淋巴结的显微浸润/包膜外侵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体积的定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显微浸润,肿瘤 包膜外侵,肿瘤 临床靶体积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是肠道免疫稳态的主要参与者,区分无害抗原和潜在病原体,以维持体内平衡,主要可分为经典活化的促炎M1型和免疫调节的抗炎M2型巨噬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具有保护肠道免受炎症损害的作用。然而,在某些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肠道免疫调节受到损害,导致慢性复发性免疫反应的激活和胃肠道炎症的产生。在IBD患者中,肠道炎症的紊乱与巨噬细胞极化的改变存在联系,因此巨噬细胞被认为是开发新治疗方法的潜在靶标。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巨噬细胞 靶点 极化
  • 简介:而CT定位是脑立体定向术脑点最常用的方法,脑立体定向术脑点CT定位,立体定向仪头架安装方法对于脑内功能点定位是否准确非常关键

  • 标签: 术脑 脑术 脑靶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摆位误差对体积和关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就诊且接受放疗的60例鼻咽癌患者,均接受同步整合加量IMRT;设定肿瘤总体积、临床体积、低风险淋巴结区域分别为70.0、59.4及54.0 Gy,总计33次分割;前、后、上、下、左、右同中心移动3、5及10 mm用以模拟摆位误差;评估平均剂量、最大剂量、计划体积(PTV)接受量>110%与<93%处方剂量;对于两侧腮腺,评价平均剂量与>50%腮腺的剂量;分析最大剂量及2cc脊髓接受剂量。结果与无位移相比,肿瘤总体积(GTV-70.0 Gy)在3 mm等中心位移的平均剂量最大百分比变化偏小2.2%,5 mm和10 mm等中心位移平均剂量的最大百分比变化分别为6.4%和16.0%;不同位移的临床体积(CTV)与计划体积(PTV)剂量体积分析显示,CTV-54.0 Gy的体积为(112.06 ± 55.92)cc(50.6~243.8 cc),相对于无位移,接受处方剂量(V54%)3、5和10 mm等中心位移最大百分比变化分比为1.5%、6.8%和23.8%。沿后侧及外侧摆位误差3 mm可显著影响脊髓的剂量;摆位误差沿外侧与前侧方向可显著影响两侧腮腺的剂量,朝患者右侧位移10 mm产生的最大剂量为(46.28 ± 5.10)Gy,同样条件下左侧位移产生的最大剂量为(46.38 ± 5.35)Gy。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对于摆位误差应常规定时确认同中心位置,以实现较为理想的体积剂量,改善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调强适形 摆位误差 靶体积
  • 作者: 王雪 王玮 李建彬 郑刚 张文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 250200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胸部放疗一病区,济南 250117 王雪现在天津师范大学校内医院 300387,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胸部放疗一病区,济南 250117,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乳腺外科二病区,济南 250117,山东省肿瘤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以内乳淋巴结清扫(ImlND)前勾画的乳淋巴结临床区(CTVImlN)为参照,对比不同勾画方法构建的ImlND术后CTVImlN区间差异,探讨ImlND后CTVImlN勾画的合理方法。方法选取已行患侧ImlND且术前、术后CT图像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患者20例。依据RTOG指南在术前CT图像上勾画健侧及患侧CTVImlN (CTVpr-I、CTVpr-a)。在术后CT图像上分别采用形变配准(DIR)法、视觉对照法、精确测量法勾画术后患侧CTVImlN,并分别命名为CTVDIR、CTVV、CTVM。比较CTVV、CTVM、CTVDIR与CTVpr-a间区中心间距、体积以及3种不同方式构建的CTVImlN的适形指数(CI)及包含度(DI)差异。结果CTVV、CTVM、CTVDIR与CTVpr-a的区中心间距分别为2.17、1.44、1.25 cm。CTVpr-a、CTVpr-I、CTVV、CTVM和CTVDIR的体积分别为2.10、2.17、2.04、1.88、2.07 cm3(均P>0.05)。CTVV-CTVpr-a间、CTVM-CTVpr-a间CI均为0.16,CTVDIR-CTVpr-a间CI为0.43,明显高于前两者(均P<0.01)。CTVV-CTVpr-a、CTVM-CTVpr-a间DI分别为0.26和0.24,CTVDIR-CTVpr-a间DI为0.58,明显高于前两者(均P<0.01)。结论准确勾画ImlND术后的CTVImlN是困难的,但相比较而言,DIR法所勾画区的空间位置适配度优于视觉对照法和精确测量法。

  • 标签: 内乳淋巴结清扫术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预测脑出血(ICH)血肿体积扩大的新方法。方法分析128例自发性脑血肿的CT扫描图像。使用ABC/2方法和3D Slicer软件测量血肿体积,计算差值并与血肿形状分类比较其预测血肿体积扩大的效能(血肿体积扩大≥6.0 cm3;血肿体积扩大≥12.5 cm3)。结果患者首次头颅CT扫描用ABC/2法测量的ICH血肿体积[(21.4±16.4)ml]较3D Slicer法[(17.7±14.0)ml]测量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69,P<0.001);患者第2次头颅CT扫描采用ABC/2方法[(26.3±21.8)ml]测量ICH血肿体积较同一方法首次测量值大[(21.4±1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9,P<0.001)。ABC/2法与3D Slicer法测量的ICH血肿体积差值与规则形(r=0.628,P<0.05)、不规则形(r=0.603,P<0.05)、多叶形血肿体积扩大(r=0.591,P<0.05)均具有相关性。首次头颅CT扫描ABC/2法与3D Slicer法测量血肿体积的差值预测血肿体积扩大≥6.0 cm3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肿形态的曲线下面积(0.866 vs 0.755,Z=2.496,P=0.013);首次头颅CT扫描ABC/2法与3D Slicer法测量血肿体积的差值预测血肿体积扩大≥12.5 cm3的曲线下面积大于血肿形态的曲线下面积(0.911 vs 0.731,Z=2.674,P=0.008)。结论与血肿形状类别相比,ABC/2和3D Slicer测量的体积差异可以更好地预测血肿的扩大。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体积扩大 血肿形状分类 3D Slicer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四维(4D)超声对运动体积分辨能力。方法选用前列腺超声模型,分组对比研究应用4D超声在不同运动振幅(A)及运动周期(T)下勾画前列腺区,模拟A值分别设置为0.5、1.0、2.0、3.0、4.0、5.0 mm,t值设为1、2、3、4 s。分别计算模体前列腺体积,并以区静止时超声图像作为对照,分析两者间差异。结果模体静止时超声体积与CT体积大小有较高一致性(P>0.05)。A值为0.5、1.0 mm,t值为1~4 s时的体积与静止时超声体积相近(均P>0.05);A值为2.0、3.0 mm,t值为1~3 s时体积与静止时超声体积不同(均P<0.05)。A值为2.0 mm,t值为4 s时体积与静止时超声体积相近(P=0.710),组极差为6.7 cm3,标准差为1.15 cm3;A值为3.0 mm,t值为4.0 s时体积重复性差,组极差为14.4 cm3;A值为4.0、5.0 mm,t值为1~4 s时组极差分别为3.27~17.63 cm3、6.51~21.02 cm3。各周期下体积重复性很差,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结论4D维超声可在患者运动周期1~4 s、运动幅度≤1 mm为患者区勾画提供可靠参考数据,探头初始位置无影响。

  • 标签: 四维超声 运动幅度 运动周期 靶体积 前列腺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将超声联合X线钼检测运用于小体积乳腺肿块临床鉴别和诊断当中,对其产生的价值进行深入探究。方法 随机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名乳腺肿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超声检查、X线钼检测以及组织病理活检,进而对不同检测手段的诊断符合率及诊断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超声联合X线钼检测的灵敏性(98.41%)及特异性(91.24%)均高于单独的超声检测(84.13%、83.94%)以及X线钼检测(79.37%、78.83.%),另外两种联合检测方式的误诊率(1.59%)及漏诊率(8.76%)均低于以上两种单独检测方式,不同检查方式之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为此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乳腺疾病患者采取超声联合X线钼检测,可有效提升小体积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效能,避免漏诊或误诊状况的发生,早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标签: 超声检查 X线钼靶检测 小体积 乳腺肿块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4DCT明确肝癌患者放疗区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肝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分别开展MRI以及4DCT。结果:对比配准前,配准后肿瘤体积明显更大(P<0.05);对比配准前,配准后大体内体积明显更大(P<0.05);对比自动配准,对门静脉或者腹腔干行Reg Refine配准后移位明显缩小(P<0.05);MRI的肝脏体积(2002.5±843.6)cm3,4DCT是(2048.6±937.1)cm3,肝脏体积交叠度(110.1±22.6)%。结论:应用4DCT明确肝癌患者放疗区的效果理想。

  • 标签: 肝癌 4DCT 明确放疗内靶区
  • 简介:上午,李婷的一个客户特意打电话过来,说她工作热情周到,他们领导对此非常满意,然后就夸了李婷好半天。

  • 标签: 《致命靶》 小说 中国 当代文学
  • 简介:"哆拿哆来哆,拿哆哆拿梭,金钱梅花罗,荷花哟海棠。"福贵老爹肩扛着双筒猎枪,哼着四川车灯一摇一晃地往大黑山走去。福贵老爹打猎是把好手,据说从未空过。但他一般不出门,除非是遇上什么喜事或者心情比较舒畅的日子,因为他坚信不愉快时出猎,八成会碰到霉气。今天这个日子的确令他高兴,小女在他软硬兼施之下居然默默地答应离开那穷困潦倒的民办教师,满

  • 标签: 大黑山 民办教师 猎枪 梅花 荷花 车灯
  • 简介:<正>手机短信:黄花再现已是昨日,有关于步兵今天的故事吗?回复:时间:2007年6月D日;地点:室外,不在北京;科目:轻武器射击;主角:士兵——肯定是80后,肯定是战士,肯定是在基层作战分队里拿枪的战士,肯定不是电视剧里的剧中人,肯定不是舞台上的兵,肯定不是教科书里的战士;

  • 标签: 问过 胸环靶 给你 寂静无声 劫持人质 不知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5I粒子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剂量学参数与肿瘤体积变化的关系,以期得出甲状腺癌粒子植入术后更精准预测疗效的剂量学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行粒子植入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22例,共23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后即刻行剂量验证,得出术后D90(90%体积所接受的最小剂量)。术后规律随访,根据患者实际随访时的CT图像计算术后t月肿瘤体积缩小比(Rt)、初月实际吸收剂量(D1m)、初月疗效校正吸收剂量(D1e)、初月敏感性校正吸收剂量(D1s)。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earman线性分析将术后D90、D1m、D1e及D1s与Rt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进行曲线拟合。结果术后D90、D1m、D1e、D1s、Rt均数分别为(129.73±14.22)Gy、(36.95±7.35)Gy、(43.45±11.32)Gy、(41.78±13.39)Gy、(32.00±19.00)%。术后D90、D1m、D1e、D1s与Rt为三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0.551、0.728、0.858,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术后剂量学参数D90、D1m、D1e及D1s均可预测甲状腺癌粒子术后疗效,其中D1s预测疗效可能更准确。

  • 标签: 碘-125粒子 甲状腺癌 剂量 疗效 近距离治疗
  • 简介:目的通过与FireVoxel软件测量的结果比较,探讨多田公式测量脑出血血肿体积的误差及适用范围。方法收集8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头颅CT检查数据资料,分别采用多田公式和FireVoxel软件测量血肿体积。将患者按FireVoxel测量的血肿体积分为:<30mL组(47例),30~50mL组(30例),>50mL组(8例);按血肿形状分为:规则组(51例),不规则组(19例)和分叶状组(15例)。分别对不同血肿大小和形状组用FireVoxel软件法和多田公式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患者的平均血肿体积,多田公式法测量为(35.13±17.95)mL,FireVoxel软件法测量为(29.85±13.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田公式法测量的平均误差为5.28mL,误差率为(29.85±13.53)%。血肿体积<30mL组、30~50mL组及>50mL组的多田公式法测量结果的误差率分别为:(12.33±20.29)%,(22.67±20.99)%,(20.11±14.63)%。血肿形状规则组、不规则组及分叶状组的多田公式测量结果的误差率分别为:规则组(4.43±11.78)%,不规则组(32.89±14.34)%,分叶状组(37.98±19.23)%。结论多田公式是一种粗略的脑部血肿体积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其结果有较明显的误差,误差与血肿的大小及形状有关。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体积 多田公式 FireVoxel软件
  • 简介:在重离子与原子直接碰撞导致原子壳层空穴产额与离子入射动能关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单离子入射引起的原子间碰撞产生的原子壳层空穴产额。给出了低能重离子与原子碰撞过程,原子壳层X射线单离子产额与离子动能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动能300~600keV的Xe^27+离子入射Mo,激发的Mo的LX射线的实验结果。

  • 标签: 离子动能 空穴产额 荧光产额 X射线产额
  • 简介:目的:评价并探讨立体定向毁损颅不同点治疗帕金森病(PD)术后出现小脑体征与手术灶关系。方法:随机抽出颅3个不同点毁损治疗PD共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Leksell定向仪,选择常规点。结果:丘脑外侧苍白球(VpLp)毁损术后一周以上出现小脑体征者占3.3%,在丘脑腹侧中间核(Vim)毁损出现小脑体征者占6.6%。而毁损丘脑腹外侧核(VL)出现率最高。结论:毁损灶越靠近丘脑脑底部,术后出现小脑症状的发生率越高,说明定向毁损灶的位置与小脑症状的出现有着很大的关系。

  • 标签: 颅内靶点定向毁损术 小脑症状 手术灶 治疗 帕金森病
  • 简介: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率。目前,尚无可靠标志物用来指示抗血管生成治疗后肿瘤血管改变情况。本研究通过使VEGF基因失活来模拟抗血管生成的治疗作用。HCT116细胞肿瘤异种移植物含有较少的被SMA(+)的外皮细胞包被的内皮管。

  • 标签: 血管改变 VEGF HIF-1 抑制治疗 瘤内 抗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创伤(TBI)患者颅血肿体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0例)和江苏大学附属金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7例)收治的97例急性TBI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筛选患者颅血肿体积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模型验证血肿体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TBI患者的颅血肿体积有关(均P<0.05)。不同年龄、致伤机制、意识状态(是否昏迷)、血压、血浆血红蛋白水平、血三酰甘油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PT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患者颅血肿体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GCS与颅血肿的体积呈负线性相关(r=-0.4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为颅血肿体积的独立危险因素(t=-3.40,P<0.001)。结论入院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较高的急性TBI患者具有更小的颅血肿体积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出血 血肿体积 危险因素 血浆纤维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