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福建与台湾依依带水,殷殷相望,再加上固有的历史渊源和人际关系,闽台合作源远流长。闽台两地农业自然资源禀赋相似,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农业合作经济互补性特征明显。因此,发挥闽台合作优势,促进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是福建的长处,也是福建农业现代化的特色。

  • 标签: 福建 台湾省 农业合作 经济运行 运行机制
  • 简介:泰国于1966年11月依据“农业农业合作社银行法”成立了农业农业合作社银行(以下简称BAAC),其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合作社银行。由于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前五年中,从非政府金融机构借得款项的农户急剧增加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此背景下,成立了BAAC。BAAC负责对农民的直接贷款以及对农业合作组织发放

  • 标签: 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组织 农业政策 农业信贷 金融机构 信贷政策
  • 简介:海峡两岸农业在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将台湾农业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与祖国大陆丰富的劳动力、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和健康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相结合。能够迅速提高两岸农业的竞争力。今年,祖国大陆扩大台湾农产品销售优惠待遇及加大两岸农业合作力度,为进一步扩大两岸农业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机。汕头要进一步发挥潜在优势,把对台农业合作列入重要议程,推动两地农业合作更上新台阶。

  • 标签: 对台农业合作 海峡两岸 宏观经济环境 自然资源 台湾农业 祖国大陆
  • 简介:<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民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对个体农业,我们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创造了从临时互助组到常年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这项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单一,以至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这几段话谈到了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谈到了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过程、方法和步骤,也谈到了在合作化过程

  • 标签: 农业合作化运动 私人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 高级社 小农经济 个体农业
  • 简介:10月17日至23日,中共中央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国民党国政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1)10月17日,在海南博鳌举办以“加强两岸农业合作,实现两岸农业互利双赢”为主题的两岸农业合作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

  • 标签: 两岸农业合作 交流与合作 农业企业 论坛 合作机制 台湾当局
  • 简介:美国农业合作社以互助互利,社员获益为宗旨,其基本特征是:它是农业劳动者的集体组织,为社员提供服务,实行民主化管理,盈利共沾,风险共担。合作社的类型有供销合作社、信贷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合作社在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组织协调、以竞争抵制垄断、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促进工农融合等积极作用。

  • 标签: 美国 农业合作社 民主化 现代化 竞争 垄断
  • 简介:老挝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始于1978年5月,迄今已有八个年头。在合作化过程中,曾于1979年至1980年间出现过一次大反复,使当时全国2,600多个农业合作社中的半数以上散了伙;经过调整和整顿,1984年至1985年间又有了发展。现全国已有农业合作社3,378个,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的52.65%。从量上看,已接近要求在1985年底达到的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60%——65%的指标;但从质上看,生产成效较明显的农业社为数不多,相当数量的合作社有待于整顿组织,充实力量和发挥作用。本文仅根据老挝报刊上的材料,对老挝的农业合作化问题作些介绍。早在抗美救国战争期间,老挝党就号召解放区农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生产。1971年,在老挝全国解放区曾建立起约9,200多个团结生产组,对推动解放区的农业生产发展起

  • 标签: 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合作社 抗美救国战争 集体生产 大农具 农业生产
  • 简介:本文结合不同形式的农民合作及产业服务现状,考察了中国经济改革时期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与经验。主要结论是:①中国经济改革以来,作为农民合作方式之一的农业合作社并未被农民广为采用,今后也不太可能为农民广为选用;②中国农民选择了其他方式的合作。鉴此,政府应鼓励多种农民合作方式的创新和发展;③中国农业产业化服务供不应求。政府应制定政策以增加产业化服务的供给。本文还指出,尽管农民合作应得到鼓励和扶持,但农民合作不应被用作纠正市场失灵和政府调节失灵的主要手段。否则,对农民是不公平的。因为任何形式的合作均会增加农民的成本。政府应首先制定相关政策以避免或减少市场和政府调节失灵。

  • 标签: 经济改革 中国 农业合作社 政府 政策 农民合作
  • 简介:在党的领导下,抗日战争时期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蓬勃开展,成绩显著,特点突出。解放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在皖东大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地向前推进,200多万皖东农民群众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虽然皖东农业合作化运动在最后阶段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偏差,但是从整体上看,运动的成就是主要的。

  • 标签: 皖东 农业合作化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
  • 简介:清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世纪90年代以来,清流县立足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拓展闽台农业交流合作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全县累计批办台资农业企业10家,总投资550.25万美元,合同利用台资380.19万美元,已到资280.21万美元;引进良种29个,推广辐射面积8670亩;技术引进28项,推广面积9730亩。

  • 标签: 清流县 经济发展 农业合作 WTO 中国 福建
  • 简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广西处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又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将会对广西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广西与东盟各国进行农业合作的得与失,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农业合作 得与失 广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与东盟
  • 简介: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成的、以互利为基础的、自治性的生产经营组织.其作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已列入十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尽管农业合作社是生产经营组织,但其与公司在营利性和成员权利方面存在着很大不同;与集体经济组织在产生原因和目的以及成员边界等方面也不相同.因此,农业合作社是一种既不完全同于公司、又不同于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法人.承认这种特殊性,是保证合作社法的具体规则得以科学、合理安排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农业合作社 公司 集体经济组织 特殊法人
  • 简介:最近,华南农业大学根据农牧渔业部下达的关于在华南农业大学建立中国—国际农业合作培训中心任务书,承担了该中心的培训管理任务。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为非洲国家培训中、高级农业官员和农业技术员,特别是培训我农援国

  • 标签: 培训中心 农业技术员 农牧渔业部 非洲国家 国满 复兴计划
  • 简介:1953年2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此后,全国各地开始普遍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我们鄂城县也不例外,迅速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笔者当时在鄂城县委机关工作,并曾在鄂城农业合作化的典型——旭光一社驻队,亲身参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现就记忆所及,将当时的所见所闻略记如下。

  • 标签: 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互助合作化运动 中共中央 机关工作
  • 简介:农业合作化运动是50年代中期我国农村社会的深刻革命.中国共产党把我国几亿农民顺利引上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地实现了从小私有经济向集体经济的转变.如何认识这一社会变革,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条件与目标、经验教训和历史地位,都必须联系我国生产力状况来考察.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角度重新审视农业合作化运动,才能对这一历史性事件作出客观的评价.

  • 标签: 农业合作化运动 毛泽东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运动评价 农业生产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简介:有同志提出,当前在农村出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否意味着向50年代合作经济转轨?答案是否定的。规模经营是指经营主体通过适度扩大或收缩生产规模,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合作经济则强调个体生产者联合从事经济活动,通过集体力量的优化组合,以提高其经营效益。如果说前者表示生产者或经营主体如何去选择某种经营方式,后者则说明了生产者或经营主体内部的组织形式。确切地说,规模经营更注重于劳动力、物资和资金即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而合作经济首先考虑的是独立生产者及其财产的

  • 标签: 农业合作经济 规模经营 最佳配置 经济活动 生产要素 集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