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疾病。近年来,临床对于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但对其如何治疗仍存在争议,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本文主要就该病的流行病学、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CAE,coronaryarteryectasia)是一种冠状动脉扩张为主的血管病变,扩张的冠脉直径大于附近正常血管的1.5倍。文章概述CAE的发病机制、临床危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coronaryarterydisease)的区别、与全身其他血管扩张的关联、治疗的特殊之处。方法以近年来CAE相关临床、基础研究文献,概述CAE的研究进展。结果CAE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1-5%,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CAE可对冠脉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而被认为是有害的冠脉病变;粥样硬化重、特定的ACE、MMP基因型、不合并糖尿病的CAD患者更容易出现CAE;治疗上CAE与CAD基本类似,但不适合用硝酸酯类等药物。结论CAE是一种有临床危害的不同于CAD的冠脉病变,需要临床重视及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 标签: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粥样硬化 炎症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是指冠状动脉的异常扩张,并不完全是一种良性病变。与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不同,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目前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面仍遗留很大的空白。本文主要从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治疗方面进展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进行阐释,期望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询问胸痛病史,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并对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15例均为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结论心绞痛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主要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本病一旦确诊应积极长期使用抗凝剂和血管扩张药物,防止冠状动脉痉挛与心肌梗死的发生。也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originofcoronaryartery,AOCA)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00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60例,栓出有AOCA患者29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AOCA患者检出率为1.9%,其中23例(79.3%)为良性AOCA,包括: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15例,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窦3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无冠窦1例和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4例;6例(20.7%)为有潜在临床危险AOCA,分别为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窦1例,单支左冠状动脉2例,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3例.起源异常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患者9例(31.0%),但仅2例为狭窄只累及起源异常动脉.结论AOCA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通常在冠状动脉造影时被发现;某些类型有导致严重心脏事件的潜在危险.AOCA与冠状动脉狭窄无相关性.

  • 标签: 冠状血管畸形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疾病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 2012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脉扩张分为研究组 51例和对照组 49例,收集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资料。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临床特点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脏功能状态、冠脉 Gensini评分、是否行 PCI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植入支架数量方面存在差异( P=0.01),研究组植入支架数量较少;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住院期间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植入支架的数量更少,其他临床特点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冠状动脉扩张 冠心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扩张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 2012年 1月至 2017年 12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冠脉扩张分为研究组 51例和对照组 49例,收集所有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资料。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临床特点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脏功能状态、冠脉 Gensini评分、是否行 PCI术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植入支架数量方面存在差异( P=0.01),研究组植入支架数量较少;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长、住院期间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合并冠状动脉扩张的患者植入支架的数量更少,其他临床特点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冠状动脉扩张 冠心病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源CT(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DSCT)在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6例行冠状动脉双源CT检查的成人影像资料。结果806例冠状动脉CTA中,共检查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21例,其中右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13例,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异常8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 标签: 冠状动脉变异 体层摄影术 双源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126例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分析,评定疾病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正常者14例(11.1%),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112例(88.9%),其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例,冠状动脉开口异位2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例。受累血管151支172处,累及单支血管者35例(31.3%),累及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者77例(68.8%)其中,重度狭窄及闭塞68处(占39.5%)。结论冠状动脉DSA造影能够清楚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类型、部位,是诊断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 DSA
  • 简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被引入的成功治疗心绞痛的方法,在随后的20年中它在全世界范围内被确立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近年来由于微创技术、“非体外循环”手术和完全动脉血管化在冠状动脉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中找到了其各自的位置,从而使得CABG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药物洗脱冠脉支架(DES)的出现,冠脉血管再通的方式已经变得完全不同。因为使用DES引起支架内狭窄的危险明显降低,所以目前介入心脏病学家开始对更加复杂的病变进行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施行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数量迅速增加,而CABG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图1)。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分流手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支架植入治疗 手术治疗 CABG
  • 简介:冠状动脉“无复流”(no-reflow)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再灌注治疗开通闭塞或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仅为0~1级。而相关的近端心外膜冠状动脉无痉挛、夹层、撕裂、血栓和严重残余狭窄。如果TIMI血流为2级,则称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floW)。有时,尽管心外膜面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达到3级,但其心肌细胞仍然无再灌注,也属于实质上的“无复流”或“慢血流”。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无复流
  • 简介: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即冠状动脉开口解剖位置发生变异,是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较为常见的现象,其中右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报道不多。有研究报道,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右冠状动脉存在副支的很少见-([1-3])。但我们在实际介入工作中发现,右冠状动脉存在解剖变异的并不少见。本研究重点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所见右冠状动脉存在单独开口副右冠的情况,并分析该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4年1—10月,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解剖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后扩张应用于老年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冠脉造影成功的老年钙化病变冠心病患者107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行常规支架球囊释放支架术,后扩张组55例于支架常规释放后以非顺应性球囊行高压后扩张,观察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后扩张组支架内血栓、再狭窄率、心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脉钙化病变患者PCI术中常规球囊后扩张治疗安全可行;能够降低支架内血栓、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后扩张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