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天,后勤处处长钱大保外出,赶上刮大风,不巧一根电线杆被刮倒,正砸在他的脑袋上,当场就昏倒了。送到医院抢救,他的性命虽保住了,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妻子哭天抹泪哀求医生,一定要想方设法救她的丈夫,她的后半生可不能天天陪伴一个植物人!

  • 标签: 植物人 丈夫 后勤处 刺激疗法 电线杆 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刺激配合手法训练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面瘫患者随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行单纯手法训练治疗,治疗组行刺激配合手法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P<0.05);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43±2.76VS68.92±2.13)(P<0.05)。结论手法训练能有效改善面瘫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联合刺激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面部神经功能。

  • 标签: 冰刺激 手法训练 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刺激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具有显著疗效。方法:本次实验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了济南市某康复医院里进行治疗的50例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进行常规康复加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比较之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刺激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对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

  • 标签: 冰刺激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6期
  • 机构: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0位志愿者进行研究,揭示了电刺激如何加速伤口的愈合。皮肤伤口愈合较慢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研究的一大挑战,每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都会花费10亿英镑来治疗那些患慢性创伤的患者,比如下肢或糖尿病溃疡等,一旦伤口无法愈合就会变成慢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暂短的精神性、或肉髓性的应激,能够激活植物神经系统中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则心率加快,心搏出量增多,血压升高,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能使心搏变动度减少植物神经系统的械能状态表现在压力感受器一心脏搏动调节反射上,HRV就是利用此原理,测定心脏搏动的变化度,评价植物神经功能状态的诊断方法。

  • 标签: HRV 精神刺激 松弛疗法 植物神经功能状态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植物神经系统
  • 简介:疼痛是由于刺激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伴随的情绪反应,急性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而慢性疼痛则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近年来,很多的研究都聚焦于慢性疼痛的治疗。脊髓神经刺激疗法(SpinalCordStimulation,SCS)已经被证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SCS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一综述。

  • 标签: 脊髓电刺激疗法 慢性疼痛 神经刺激疗法 疼痛治疗 情绪反应 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在我国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神经干刺激疗法是通过针刺、电针等方法,直接刺激与疾病相关的神经干及其周围神经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本法是根据经络穴位与解剖结构的关系、脊髓神经的节段性分布特点、周围神经的支配关系、神经系统内部的间接联系等选取刺激点,以传统针刺、电针等为刺激手段,以调节神经反射为作用机理,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而实现相应的治疗作用的疗法1~4。通过对神经干的刺激引发相应的神经冲动上传至大脑,再由大脑发出相应的冲动至效应器,从而治疗该神经传导通路上的相关疾病。同时,神经冲动也可不经大脑,直接传入固定的脊髓节段,再由脊髓发出冲动至效应器,从而治疗脊髓相应节段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脏的疾病。如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胫神经干(委中)、腓总神经干(阳陵泉)治疗下肢痿痹等。

  • 标签: 神经干刺激疗法 儿童异常瞬目 眼睑痉挛 干眼症 视疲劳 神经解剖学
  • 简介:<正>尿失禁(urinaryincontinence,UI)是指任何客观上能被证实的不自主的尿液排出[1]。尿失禁类似于中风、关节炎、慢性肾脏疾病等其它严重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在报道中差异很大,大部分研究报道其发病率范围在7%~53%,有研究发现其在女性中最高有72%的发病率[4]。获得普遍公认的是该病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明显

  • 标签: 女性尿失禁 电磁刺激疗法 慢性肾脏疾病 急迫性尿失禁 磁刺激 INCONTINENCE
  • 简介:感觉刺激疗法(sensorystimulationprogram,SSP)是应用一种或多种的感觉刺激,来促进昏迷患者苏醒的一种治疗方法;包括听觉刺激、视觉刺激、嗅觉刺激、味觉刺激、触觉刺激和体位刺激等,目前多用于外伤性昏迷(traumaticbraininjury,TBI)。本文旨在评述SSP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提供更为确切有效的信息。

  • 标签: 昏迷 声刺激 苏醒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梗死患者采用刺激延续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脑梗死并发吞咽困难患者共70例,依据患者前来就诊的时间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为35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予以基础练习,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行刺激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进行刺激延续护理后,吞咽困难的改善程度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形成。结论刺激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病症中的效果显著,临床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冰刺激延续护理 脑梗死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观察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刺激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抽签法的方式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应用刺激训练的护理方法,观察康复训练15-30天后为一个周期,护理结束之后两组患者进行对比护理效果,并观察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15-30以后结果,应用刺激训练康复组有效率为 95%,常规护理组有效率仅为 65%,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刺激训练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吞咽功能障碍 冰刺激训练 观察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刺激延续护理对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65例患者。对照组行刺激康复训练+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刺激康复训练+常规护理+延续护理。对比两组吞咽功能分级、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中吞咽功能分级为1级、2级、3级患者占比相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吞咽功能分级为4级患者占比相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吞咽功能分级为5级患者占比相比,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应用刺激延续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冰刺激延续护理 脑梗死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Bobath治疗+肌电触发电刺激治疗),每组18例。比较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电刺激组,P<0.05。结论Bobath疗法联合电刺激疗法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Bobath疗法 电刺激疗法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棉棒联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100 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与对照组 ,各 50 例。对照组 使用摄食—吞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 在其基础上采用棉棒加电刺激。 1个月疗程后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与营养状态。 结果: 观察组 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营养状况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棉棒联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能够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并维持较好的营养状态。

  • 标签: 冰棉棒 电刺激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营养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激康复训练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收治的 90例缺血性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盲选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n=45,采取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和观察组( n=4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刺激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状况与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在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给予刺激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有效地刺激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冰刺激康复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约37%~78%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易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只能长期鼻饲。低频脉冲电刺激是一种目前治吞咽障碍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其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分为电刺激组,针灸组及吞咽训练组。3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采用VFSS(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电刺激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1);电刺激组治疗第7天、第14天后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

  • 标签: 吞咽障碍 低频脉冲电刺激
  • 简介:摘要约37%~78%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易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只能长期鼻饲。低频脉冲电刺激是一种目前治吞咽障碍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其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分为电刺激组,针灸组及吞咽训练组。3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采用VFSS(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电刺激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1);电刺激组治疗第7天、第14天后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

  • 标签: 吞咽障碍 低频脉冲电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