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脑室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发脑室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其病因,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11例行DSA检查,35例行头颅CTA检查,其中烟雾病32例,动静脉畸形3例,颅内动脉瘤5例,6例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发脑室出血患者由于发病急、出血凶险、易并发脑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再出血发生率高,应早期完善血管等相关检查,明确有无血管畸形、动脉瘤或颅内肿瘤等高血压病以外原因,早期处理发病因,减少再出血机率,合并脑积水、脑室铸型者尽早行脑室外引流术,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室出血 病因 诊断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煤炭、铁矿等燃料的价格却高居不下,钢铁产品的利润急剧压缩。故如何进一步控制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钢铁产生的质量,也是钢铁企业有效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与手段。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进厂燃料质量的管理、有效降低燃料质量成本损失,已经成为了钢铁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 标签: 钢铁企业 原燃料 质量成本 控制
  • 简介:摘要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相关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013年至 2016年间来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孕产妇 80例,对产后出血的产妇分析出血原因,通过早期检测和护理干预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80例患者中 30例为胎盘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 28例为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 10例为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 8例为凝血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 4例为多次进行人工流产导致的产后出血,通过治疗和护理干预有 1例多次流产导致的产后出血患者治疗无效,进行了子宫切除术;结论 产后出血是有不同因素引发的产后并发症,做好前期预防,出血后进行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干预,能够大大降低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 标签: 产后出血 回顾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脑出血后再次出血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止再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将210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自制便于统计分析的“脑出血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根据患者是否再次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及对照组,对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再次出血者56例(26.67%),其中出血部位以丘脑、壳核、脑叶多见。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可见,吸烟、酗酒以及不良心理因素与再出血发生负相关,而血压不稳、凝血功能异常及血肿形状异常为再出血相关因素。逐步筛选自变量的过程中,从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凝血功能异常对模型的影响较大,而血压不稳与再次出血的关联性极高,血压波动范围≧30%者发生再出血的几率是血压波动范围<30%的5倍。结论吸烟、酗酒、不良心理因素、血压不稳、凝血功能异常及血肿形状异常与脑出血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血压波动范围≧30%者明显,应将其进行重点监测人群。

  • 标签: 脑出血 再出血 高血压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出血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6年7月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1例,分为溶栓后未出血(non-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non-HT)组49例、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infarcts,HI)组8例和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hematomas,PH)组4例,分别检测3组溶栓前、溶栓后2h及24h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并分析其与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结果HI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non-HT组及HI组(P〈0.05)。3组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后2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溶栓前,溶栓后24h纤维蛋白原水平上升,但仍低于溶栓前水平(P〈0.05);non-HT组与HI组在2和24h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H组2和24h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non-HT组与HI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24h内降低是颅内血肿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转化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探索发脑室出血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发脑室出血60例分2组探索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组30例尿激酶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对照30例脑室穿刺引流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相比。结论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的疗效差别。

  • 标签: 临床探索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前及产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产妇中,伴有子宫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疤痕子宫、胎膜粘连、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贫血较多。结论孕期规律产检,将给予产前评估以及术前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很大帮助;宫缩乏力仍是导致产后出血主要因素,而疤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出血因素也需引起重视,对于育龄期女性应做好相应宣传,避免不必要宫腔操作,合理安排再孕时间。

  • 标签: 产后出血 出血因素 宫缩乏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6年38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对其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胎次、中重度贫血、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植入/残留、软产道裂伤、妊娠高、分娩方式、血功能障碍异常等都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其中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和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结论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正确评估及合理控制,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婚前教育、孕期保健、生产时保健和产后的观察及处理予以重视。为进一步控制产妇的死亡率,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与正确处理,以此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因素 分析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引起产后出血相关因素,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通过产后出血的111例资料,同时采用1:4随机选配同期分娩产妇444例作配对对照分析。结果77.48%(86/111)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第三产程延长致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9.64%(44/1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人工剥离胎盘产后出血组占31.51%(35/111),与对照组5.41%(24/44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妊高征、前置胎盘、妊娠期肝内胆汁郁积症、双胎等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

  • 标签: 产后出血 并发症 分娩方式 第三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本组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分娩产妇2683例中产后出血患者相关因素。结果本组2683例分娩产妇中,2012年1408例,2013年1275例,产后出血患者9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43%;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阴道产,有胎盘因素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胎盘因素产后出血发生率,有产程异常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无产程异常,产次≥2次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产次1次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剖宫产、有胎盘因素、有产程异常、孕次≥2次是产后出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后出血是由多因素引起,故而应掌握产后出血各种原因,并且严格加强围产期赶礼,掌握剖宫产指征,对减少产后出血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3002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采用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运用PEMS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02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30例,发生率1%,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产妇高于初产妇(P<0.01);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P<0.01);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P<0.01);有产前高危因素的占产后出血的86.7%。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66.67%,胎盘因素占20%,软产道损伤占3%。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找出治疗以及预防产后出血相关措施。方法用统计学方法对我院179例产后出血病例经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结论产后出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虽然多数情况下有着不可避免性,但是可以通过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和加强产后观察,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 标签: 产后出血 保健 宫缩乏力 产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在初学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我院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来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有18例术后再出血情况,发生率是30.00%。单因素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因素,高血压疾病史超过5年、术后血压波动大、术后躁动以及术后未发现责任动脉等,再出血患者和没有再出血病例相比,单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风险高,危险因素多,术中和术后需要多加注意,对患者的情绪、血压、责任动脉止血等均要进行控制,避免再出血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包括血压持续较高水平、超早期使用甘露醇、出血的部位及量和血肿形状、长期酗酒、肝肾功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方法对8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头颅CT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脑出血发病时间在6小时以内,大多在24小时以内1,血压持续较高者、超早期应用甘露醇者、丘脑出血量超过20毫升以上以及血肿形状不规则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均与继续出血密切相关2。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的主要与血压持续较高水平、超早期使用甘露醇、出血的部位及量和血肿形状、肝肾功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有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地治疗方法,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 标签: 高血压性脑出血 继续出血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行中心静脉置管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者3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中心静脉导管无感染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PCT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清降钙素(PCT)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增高明显,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