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被马克思称为“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的史诗,又分为创世史诗(或称原始性史诗、神话史诗)和英雄史诗两大类。在我国南方各省,尤其是云南的少数民族中,大多产生了创世史诗并一直流传至今。各民族的创世史诗尽管离开了真正的历史事实,但却以艺术概括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远古人类所经历的主要的历史过程,艺术地再现了“氏族社会人民生活最本质的面貌”,犹如一座琳琅满目的、展现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社会组织、婚姻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理想愿望的博览馆。因此,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创世史诗进行研究,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图就创世史诗产生的时代,发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就正于专家和同行。

  • 标签: 少数民族 各民族 创世史诗 原始社会 宗教信仰 古代民族
  • 简介:《密洛陀》是布努人的史诗,作为创世史诗,《密洛陀》突出地反映了布努先民创造世界的英雄业绩。史诗通过群体形象的塑造,证明人类创造了自身也创造了万物,人是万物之灵,能以智慧战胜一切。史诗热情歌颂了人类能够创造一切、征服一切的英勇气概和聪明才智,体现了集体力量的伟大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同时,流露出母氏社会的历史迹象,在艺术手法上,塑造了半人半神的群像,具有历史现实主义感,又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 标签: 《密洛陀》 创世史诗 群体形象
  • 简介:云南民族众多,各民族均有丰富多彩的创世史诗。各少数民族史诗生动地再现了先民的社会生活,是本民族社会发展的一束投影,蕴涵着深刻的创世哲学,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世界观。

  • 标签: 云南 创始史诗 人文特质
  • 简介:彝族和傣族是生活在云贵高原的两个不同民族,在共同的地理和文化空间范围内,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交流与共融,这使他们在文学的审美方面表现出许多共同之处。然而,生活在相同地区的民族,由于生活背景的不同,主体文化的差异,也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所表现出的审美心理具有许多个性。将彝族傣族文学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比较,可从更深层次挖掘山地民族和水稻民族文学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探讨文学多元化的审美内涵及审美价值,促进民族文学及文化的交汇融合。

  • 标签: 彝族 傣族 审美比较 多元化 文化的交汇
  • 简介:摘要创世史诗是云南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少数民族不断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缩影。景颇族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由萧家成专家搜集、整理、翻译、著述成书,后来不断有一些学者、专家关注研究景颇族的创世史诗《勒包斋娃》。本文宏观概括《勒包斋娃》文本内容,微观阐释学者、专家对《勒包斋娃》研究情况。

  • 标签: 景颇族 史诗 《勒包斋娃》 研究综述
  • 简介:壮族文化特色词是指壮译外中壮语特有而译语没有的文化词汇空缺。英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时,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涵义主要有四种译法,即音译释意、直译、意译和译者注释。

  • 标签: 《布洛陀》 壮族文化特色词 英译
  • 简介:彝族史诗的"文本迻录"是彝族史诗从第一文本、第二文本到第三文本的文本生成过程。期间的文本转换过程不仅有创造者的变换,还有接受者的变换。而文本作为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媒介,其在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也是我们用更多的话语阐释"文本迻录"的根据。

  • 标签: 彝族史诗 文本迻录 读者接受
  • 简介:摘要正如一切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生活的反映一样,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以“创世”过程为中心线索,以艺术概括的形式叙述了天地形成、人类起源及其发展的主要历史过程。尽管这种叙述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真实的历史事实,但却艺术地再现了原始社会傣族人民生活最本质的面貌,为我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它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本文从该史诗中关于傣族房屋的起源和建造加以追根溯源。

  • 标签:
  • 简介: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既融入了天神创世、人类产生、万物起源、日月形成、洪水泛滥等神话内核,也吸纳了口传叙事与佛经文学的诸多要素。通过文本比较,可以探查该史诗的叙事结构和基干情节母题,从而印证这一史诗传统的形成和发展是本土神话故事和外来佛经故事结合的产物,也是傣族地区本土宗教与小乘佛教和谐并处的结果。傣族村寨佛寺有大量的创世经本供僧人阅读,或者民间歌本由章哈自己保管和使用。史诗的主要传承人有歌手章哈和僧人康朗,他们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参与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传承。

  • 标签: 创世史诗 《巴塔麻嘎捧尚罗》 文本形态 演述传统 章哈 康朗
  • 简介:《崇搬图》作为纳西族人民的经典创世之作,与纳西族的生活密不可分,是一部影响非常深远的纳西族“百科全书”,更因其揭示了纳西族先民从哪里来而被称为《创世纪》。《丽江千古情》序曲《纳西创世纪》应用较为集中,具体体现在大鹏神鸟庇佑纳西族先祖、洪水泛滥的巨大破坏性、纳西族先祖与天神之女相爱等方面,较好地重现了《崇搬图》的神话传说故事,并让广大游客进一步了解了藏族、白族、纳西族和睦相处的历史渊源。

  • 标签: 《崇搬图》 《丽江千古情》 民族文化元素
  • 简介: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应于传统社会中族群成员文化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亦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的态势。即使同一民族,其创世史诗的叙事方式、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亦同中有异。《查姆》、《梅葛》是彝族的两大创世史诗之一,且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境内的彝族中,但二者也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特例。以创世史诗中普遍言及的创世主题为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解码神话中的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对深度解读彝族历史的远古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文化符号 创世主题 《查姆》 《梅葛》
  • 简介:21世纪的文学和社会生活依旧关系紧密,都市、乡村、时尚、底层、情爱、家庭、官场、商场……大历史中的小时代,大时代中的小历史这些关键词,我们耳熟能详,然而没有一种东西可以给我们确定性。新世纪文学较之此前十年的下落倾向,有了明显的转型,向上走的趋势我们都看到了,但是它依然面对巨大的困境,渴望突围和提升,又不自觉地沉湎与迷惘。相对于十七年的宏大叙事、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话语、20世纪90年代的世俗化表达,新世纪文学现在还很难简单命名,作家们面对时代的变形,或者选择了更为变形的方式,或者原画复现,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史诗 新世纪文学 阴影 社会生活
  • 简介:现在,有关《创世纪》创作时间的最早史料大概要算是1796年12月15日的一封信,那是贝多芬的老师阿尔希茨布雷贝格写给贝多芬的,“昨天海顿来看我,他告诉我想写一部规模庞大的清唱剧,内容有关‘创世纪’,他希望能够尽快完成。他还弹了几段给我听,依我看相当不错……”从这段文献记载来判断,当时海顿已经创作了一些片断,那么他大概是从1796年早些时候就开始作曲,当时他刚刚回到维也纳不久。

  • 标签: 海顿 清唱剧 贝多芬 作曲 维也纳 创作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阿诺·阿兰·彭齐亚斯(1933~),罗伯特·伍德罗·威尔逊(1936~)1931年,乔治·勒梅特提出宇宙的所有内容物最初挤在球形的"原始原子"中,体积大约为太阳的30倍。乔治·伽莫夫、拉尔夫·阿尔夫和罗伯特·赫尔曼对这种密度超

  • 标签: 伍德罗·威尔逊 内容物 宇宙起源 伽莫夫 拉尔夫 阿兰
  • 简介:在背着学校偷偷跑到广东一个小城镇面试公务员、得知“东窗事发”后,我赶紧连夜潜回。突然间车卡在了半路,我揉揉惺忪的睡眼。从上铺爬下来,拎着一只鞋上了另一辆车。

  • 标签: 创世纪 蜗牛 公务员 小城镇 求职经历
  • 简介:各民族对于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的解释各不相同,但其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这表明不同民族和文化尽管存在着世界观的差异性,但其基本的思维模式却是一样的。文章对希腊创世神话与哈尼族创世的神话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在世界起源、人类诞生等基本主题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反映出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相同之处;哈尼族创世神话叙事较为单一但内容丰富,缺乏体系性和逻辑性。而希腊神话故事叙事较为多样性,体系性较强。这些不同之处反映出了各自文化的差异性。

  • 标签: 哈尼族创世神话 希腊创世神话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