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假性囊肿(TPP)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5例TPP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15例患者均为胸部闭合损伤。胸部X线片,9例表现为典型的内薄壁空洞病灶,可伴或不伴液气平面,6例病灶周围伴有创伤湿的表现。胸部CT扫描能发现所有患者的TPP,其中单发病灶9例,多发病灶6例;病变大小5—75(32±17)mm。TPP位于左5例(33%),右肺7例(47%),双3例(20%)。所有TPP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TPP是一种少见的继发于胸部创伤后的良性病变,胸部CT扫描是诊断和评估TPP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单纯TPP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而伴有严重并发症的TPP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 标签: 创伤性肺假性囊肿 诊断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假性动脉瘤(TPA)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7月解放军第148医院收治的28例TP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TPA位于四肢动脉13例,颈内动脉2例,肾动脉5例,胆囊动脉2例,臀上动脉2例,髂总动脉1例,肠系膜上动脉1例,脾动脉1例,阴茎动脉1例。17例主干型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或多层裸支架植入术,11例终末型假性动脉瘤采用弹簧圈栓塞术。结果28例患者腔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假性动脉瘤均消失。17例植入支架者术后远端动脉搏动正常,无重要分支动脉闭塞,11例弹簧圈栓塞者术后出血停止,未出现脏器缺血坏死。术后随访6~39个月,平均(18.9±10.7)个月,失访1例,所有随访患者假性动脉瘤未复发,支架植入患者血管通畅,未发现支架移位、断裂,弹簧圈异位等并发症。结论根据假性动脉瘤位置、类型和侧支循环等选择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TPA,具有微创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TPA的一线治疗方法。

  • 标签: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支架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创伤湿影像学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创伤湿患者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19岁-57岁,平均年龄38岁。34例均经摄胸片检查及胸部CT检查。结果CT对间质型者的病灶显示优于胸片。但立位胸片对肋骨骨折及撕裂伤病灶内的液平显示优于CT。本组病例中胸片漏诊2例间质型患者。结论胸部X线摄片因其简单、方便成为创伤湿的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病变的探测和显示CT扫描优于X线摄片。因此,CT扫描是X线摄片诊断创伤湿的重要补充,对已经确诊的创伤湿患者可行胸部X线摄片监测。

  • 标签: 创伤性湿肺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湿(traumaticwetlung,TWL)的CT表现并动态观察其演变过程。方法回顾分析41例闭合胸部外伤创伤湿肺病例的临床及CT资料。全部病例于伤后6h内行急诊CT检查并于首次CT检查后1~3d和4d~21d复查。结果CT表现(1)病变范围两29例(70.7%),单侧13例(31.7%);(2)病变类型间质型9例(22.0%),云雾型14例(34.1%),弥漫实变型13例(31.7%),叶段实变型5例(12.2%);(3)CT复查表现1~3d内病变进展8例(19.5%),包括间质型3例、云雾型3例、弥漫实变型2例。间质型、云雾型、弥漫实变型、叶段实变型完全吸收6例、11例、11例和5例。CT显示各型创伤湿完全或基本吸收时间范围分别为1~4d、4~10d、5~13d、6~19d,中位时间分别为2.2d、5.1d、7.5d、14.9d,其吸收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可以早期发现、诊断创伤湿,并有助于临床病程和预后的判断。

  • 标签: 创伤性湿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部外伤
  • 简介:目的探讨用覆膜支架治疗创伤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覆膜支架治疗5例创伤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并于3个月后对2例患者进行DSA复查。结果5例病人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创伤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覆膜支架 颈内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颅内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创伤颅内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4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颈动脉血流阻断试验(Matas试验)后,施行颈内动脉孤立术,其余8例行“假性瘤颈加固夹闭术”或“破口夹闭术”。并对取下的瘤体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取下瘤体的病理学显示为大量血栓及机化物,无弹性纤维或平滑肌细胞等正常血管壁成分,符合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出院时按Barthel指数(BI)评价预后,9例日常生活能力良好(BI≥75分),2例生活能力中度缺陷(BI:50~70分);1例死于术后脑梗死。9例进行了3个月至7年的门诊随访,有5例复查了DSA,2例复查CTA。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所有被随访的患者均未再出血。结论:创伤颅内假性动脉瘤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术前需了解颅内血管的代偿充盈情况,有必要行Matas试验。必须充分认识假性动脉瘤的特点,并行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动脉瘤 假性 诊断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下肢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创伤下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动脉重建9例,直接修补8例,补片修补5例,动脉结扎3例。所有病例全部治愈,20例获随访0.5~8年,均未截肢,3例移植血管闭塞,其余均保持通畅。结论早期正确处理血管损伤可防止部分下肢假性动脉瘤发生。根据病史、体检即可确诊。手术治疗应尽早进行,以避免并发症发生,阻断动脉血流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动脉创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颈内动脉虹吸段假性动脉瘤较少见,仅发生于少部分颅底骨折患者。由于颅底骨折所致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动脉壁或其分支破裂,形成少量出血,易被忽视,血肿吸收后,血肿包膜形成假性动脉瘤瘤壁。假性动脉瘤缺乏真性动脉瘤壁结构,可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大,乃至破裂出血,并且多数是大出血,后果严重。其发病隐匿、易漏诊误诊。及时发现并通过支架将病变的血管隔绝于血流之外,借助支架修复血管是治疗的一种手段。笔者采用Willis支架隔绝受损破裂的颈内动脉壁或者其分支根部颈内动脉17例,探讨Willis支架治疗创伤颈内动脉虹吸段假性动脉瘤的安全和有效

  • 标签: 动脉瘤 颈内动脉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舒散治疗创伤湿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根据症状加用解痉平喘、吸氧及止血药物等,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限制晶体液输入,控制输液速度,合理应用激素、抗生素及利尿剂。积极处理合并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自制中药舒散。两组均治疗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舒散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通换气功能,改善心肺功能,改善预后。

  • 标签: 创伤性湿肺 自制中药舒肺散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颈内动脉创伤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评价其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3例儿童颈内动脉瘤创伤假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经CTA或DSA随访2-4年无再出血,临床治愈。结论由于儿童血管顺应好,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治疗成功率高,目前是儿童颈内动脉创伤假性动脉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颈内动脉 血管内治疗 覆膜支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重型创伤湿患者ICU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重型创伤湿患者37例,将其在ICU病房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的分析。结果治疗效果治愈34例,治愈率为91.9%;致残2例,致残率为5.4%;植物生存1例,发生率为2.7%。ICU病房治疗时间37例患者在ICU病房治疗时间在3—12天,平均治疗时间为5.2±1.7天。结论将ICU护理措施应用于重型创伤湿患者治疗中,其能够减少或避免诸多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患者功能快速恢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及降低临床死亡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重型创伤性湿肺 ICU病房 护理措施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重型创伤湿的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中抽取该院收治的82例重型创伤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两组均接受ICU救治。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常规ICU湿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在治疗期间接受ICU全面护理。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重型创伤湿肺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表现控制时间、肺部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患有重型创伤湿的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全面护理 重型创伤性湿肺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湿患者的ICU护理。方法对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16例重型创伤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6例患者在ICU的诊疗过程中及时给予呼吸和循环功能支持、有效的止痛、有针对的心理护理,除1例自动放弃治疗外,其余15例均救治成功,且平稳后转回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结论ICU专科护士运用现代护理技术、方法和手段,着实有效地使患者病情趋于好转,发挥ICU护士在救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创伤湿的救治率。

  • 标签: 重型 创伤性湿肺 ICU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创伤湿的X线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创伤湿30例患者,对30例创伤湿患者的X线诊断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0例创伤湿患者经过X线诊断后发现存在不同的表现特点,主要的病变形态以纹理增强、存在多发性小病灶、大片实变和磨玻璃样表现为主。结论创伤湿患者会由于病情程度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表现,X线诊断创伤湿可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式,具有价格低廉且操作简便等诊断优势

  • 标签: 创伤性湿肺 X线 诊断效果 表现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治疗创伤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可行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诊断为创伤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且接受腔内修复治疗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7例患者年龄(51.2±11.0)岁。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于杂交手术室完成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2例患者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3例患者行TVEAR联合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1例患者行TEVAR联合预开窗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1例患者行TEVAR联合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手术时间(90.1±27.4) min,术后住院时间(8.9±3.7) d,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2.4个月。术后1、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均接受主动脉CTA复查,1例联合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患者术后发生内漏,术后6个月复查CT显示内漏消失。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无术后截瘫及脑卒中发生,无主动脉再次干预,所有假性动脉瘤瘤腔均实现血栓化。结论TEVAR治疗创伤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早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动脉瘤,假性 创伤 主动脉,胸 腔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