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初产妇和经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的差异。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期间接收的4922例分娩产妇为例,根据初产妇和经产妇,统计其巨大儿分娩次数、分娩方式、孕妇年龄等临床资料。结果:经产妇的巨大儿分娩率、顺产率均高于初产妇,其剖宫产率和孕检次数低于初产妇,数据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巨大儿发生率更高,而在分娩方式上,经产妇巨大儿的顺产率远高于初产妇,产前评估对产妇十分重要,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产前评估向产妇推荐合理分娩方式,尽可能减少巨大儿分娩损伤,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初产妇 经产妇 巨大儿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初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2013-2015年间在我科符合自然分娩条件的待产初产孕妇中,随机选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并对两组初产妇产前产后的心理状况、分娩方式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实验组初产妇的心理状况、自然分娩率等都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初产妇战胜产前不良情绪、选择自然分娩等有明显作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初产妇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对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以本院收治的360例初产妇为研究资料,采取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初产妇采取常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初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初产妇的焦虑抑郁测量数据差距较大,且观察组初产妇的数据明显占优,以自然方式分娩的例数也多于对照组,其结果比较具有差异分析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初产妇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能够大大降低初产妇产生负面心理的几率,提高其对自然分娩方式选择的几率以及配合程度,为产妇以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心理护理 初产妇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护理对于初产妇妊娠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服务站建档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妊娠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文护理。结果治疗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产后5分钟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文护理应用于初产妇能促进自然分娩与新生儿的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文护理 初产妇 妊娠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初产妇产前焦虑因素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4例初产妇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运用STAI调查表对64例初产妇进行评估,依照评估结果将64例初产妇分为常规组及产前焦虑组,每组各有产妇32例;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几率,及导致产妇焦虑的主要因素。结果产前焦虑组32例产妇剖宫产几率为37.5%;常规组剖宫产几率为12.5%,产前焦虑组剖宫产几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产妇,差异明显P<0.05.产前焦虑组32例产妇中,59.37%的产妇惧怕分娩疼痛;18.75%的产妇因经济原因焦虑;21.87%的产妇担心产后修复不良,身材走形等。结论担心分娩疼痛是造成初产妇产前焦虑的主要因素,助产士及产科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初产妇的心理护理,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能有效减少剖宫产几率。

  • 标签: 初产妇 STAI调查表 剖宫产几率 分娩疼痛 产前焦虑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体重对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分娩的初产妇共5355例,对胎儿体重的变化与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2年-2014年剖宫产率分别为40.45%,43.26%,43.50%,剖宫产率逐年略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2014年胎儿平均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周≥37周,剖宫产组的胎儿体重(3604.05±425.16)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的胎儿体重(3139.37±587.33);在孕周〈37周,剖宫产组的胎儿体重(2163.81±463.25)与阴道分娩组的胎儿体重(2085.11±563.16)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足月初产妇中胎儿体重的增加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升高,而未足月行剖宫产术多由于合并产科并发症,与胎儿体重未见明显关系,加强产前检查及宣教,控制胎儿体重的增长,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胎儿体重 分娩方式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184例产前住院的初产妇进行护理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2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多采用自然分娩,其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在产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里紧张情绪,对促进自然分娩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初产妇 分娩方式 影响 紧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3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与自然分娩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其自然分娩率73.3%高于对照组4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的实施可显著改善初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提升自然分娩率,有利于产妇与胎儿健康。

  • 标签: 初产妇 心理干预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促进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02月-2022年06月本院收治的122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61)和研究组(n=6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盆底肌功能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盆底肌纤维肌电压、阴道横断面肌力等级较对照组均明显提升,且阴道收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中应用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盆底功能,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更快康复。

  • 标签: 初产妇 康复护理 盆底功能
  • 作者: 陈雯雯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医师在线》 2016年第6期
  • 机构:摘要:“导乐”一词发源于古希腊,本意为女士照顾女士。而导乐分娩则是目前国际医学界最为推崇的一种分娩手段。具体为在产妇进入产房开始,适中有一名和蔼可亲、态度温和、知晓妇产学科专业的女士陪伴左右,为产妇提供整个产程的心理帮助、生理帮助。这名女士就被称之为“导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也逐渐开始尝试这一分娩方式,而且从专业角度出发,我国对导乐人员的选拔及培训工作也极其严格,她们必须是已婚已育的,有着多年的妇产、助产工作经验,性格温和、较常人拥有更多的爱心和责任感,而且具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初产妇自然分娩的无保护助产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140 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分娩时实施传统的会阴保护法,观察组实施无保护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2.86%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实施无保护助产护理能有效 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初产妇 自然分娩 无保护助产护理 研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对初产产妇生产过程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入院的即将要分娩的初产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这组孕妇不进行产前的教育,产科护士对观察组进行有效的产前教育,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满意度、分娩方式以及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产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有效的产前教育,观察组的孕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要比对照组的产程短,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教育,有利于缩短产妇的产程,并提高产妇自然分娩几率,使母婴的身体素质均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优化。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 产前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6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常规组,常规组进行孕妇产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统计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采用应对量表测评两组产妇产后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积极应对措施及得分均高于常规组,而观察组消极应对措施及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心理干预,可以让产妇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解决处理问题,并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心理干预 产妇 应对方式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初产孕妇随机分成护理组68例与对照组71例,护理组在分娩期实施一对一心理护理。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结果护理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初产妇分娩期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率。

  • 标签: 心理护理 初产妇 分娩方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分娩方式的影响,寻求降低剖宫产率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在入院时,分娩前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置表SAS”对初产妇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心理状况及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分娩结局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对初产妇应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初产妇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前教育对初产妇分娩的有效性。方法把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初产妇进行探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的初产妇采用产前教育的方式,对照组的初产妇不接受产前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用表格的形式展现治疗效果,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教育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以及初产妇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前教育 自然分娩率 分娩方式 积极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心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50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妇焦虑自评(SAS)及抑郁自评(SDS)量表评分、产妇干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及干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产妇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同时还可提升产妇干预满意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初产妇 针对性心理干预 分娩方式 自然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对98例初产妇(自然分娩组48例,剖宫产组5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d自然分娩组抑郁发生率为27.08%,剖宫产组为48.00%,术后3d自然分娩组抑郁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P<0.01);术后1周自然分娩组抑郁发生率为20.83%,剖宫产组为34.00%,术后1周自然分娩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也低于剖宫产组(P<0.01)。结论剖宫产组产妇抑郁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产妇术后1周抑郁情况显著缓解。

  • 标签: 分娩方式 产后抑郁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