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预防。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至2012年收治的52例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行局部切除术。结果52例患者行异位病灶切除术,预后良好。复发1例,占1.92%。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异位病灶是治疗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确实且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预防的关键。降低剖宫产率是预防本病的基础。

  • 标签: 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足月妊娠,2例早产,均有继发性切口疼痛,疼痛频率与月经有关,疼痛部位可触及有触痛结节或包块。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以及B超检查能够确诊。所有患者均采用病灶切除术,随访1年无发现复发者。结论腹壁切口内膜异位剖宫产常见并发,根据患者的体征、病史以及B超检查能够确诊,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需尽快手术治疗。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的诊治及预防。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依据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典型病史特点及临床表现,术前基本可明确诊断。14例均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内膜异位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之一,治疗首选手术,提高产程处理技术,降低剖宫产率,严防医源性内膜种植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病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15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病灶均经手术切除,其中13例累及腹直肌前鞘,2例累及腹直肌、腹膜,术后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除了1例未规则用药复发,余均治愈。结论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查体及辅助检查多可确诊,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药物巩固。预防本病关键在于剖宫产手术时应尽量避免将蜕膜组织和间质成分带至腹壁切口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010年我院收治的1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并治愈。术后随访1至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B超可初步诊断,术后病理确诊。手术是唯一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简称内异)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院6年来剖宫产2980例剖宫产术后发生腹壁切口内异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年至2004年剖宫产1300例,术中未采取腹部切口保护措施,术后发生腹壁切口内异5例,发生率0.38%;2005年至2007年剖宫产1680例,术中均采取了腹壁切口保护措施,术后无一例发生腹壁切口内异;5例腹壁切口内异患者均手术治疗,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中采取腹壁切口保护措施,可防范腹壁切口内异的发生;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内异效果好。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 腹壁切口保护 完整切除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内膜异位(Abdominalincisionendometriosis,AIEM)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对从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经手术病理确诊为AIEM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通过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病史可以诊断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建议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时注意腹部伤口的保护,术毕彻底冲洗腹壁切口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1年7月在我院明确诊断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手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都进行定期(6个月后、1年后、2年后)跟踪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愈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愈率达到100%,到目前为止无一例复发。对照组其中有4例出现闭经现象,1例出现肝损伤,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很明显,患者症状还未完全消失。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一经明确诊断,应立即采取手术治疗,彻底切除病灶,避免病情复发;并且在剖宫产术中应积极采取防御措施以减少该病的发生几率。

  • 标签: 剖宫产术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闭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临床治疗。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纳入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60例,由抽签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应用药物治疗,干预组基于此应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表现等。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临床症状消除率也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行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期肿块缩小或增大、切口疼痛、切口肿块等临床症状,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中。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临床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编号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药物治疗和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不良反应率4.5%,甲组不良反应率9.1%,乙组的优势更为突出。对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实践证明,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应用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8年发生12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病例的资料。结果12例患者均有剖宫产手术史,在月经期均感腹部切口处疼痛,可触及一触痛的包块,经后疼痛缓解,包块缩小,12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异位包块,术后无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手术治疗效果好,预防的关键在于行剖宫产时要注意保护腹壁切口。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防止将子宫种植在腹壁切口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对比两组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25/25),对照组治愈率为52.0%(13/25),无效率为48.0%(12/25),两组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8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表现为月经期肿块增大、月经结束后肿块缩小、切口位置疼痛等,组间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5例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对照组仍有部分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有加重趋势,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可通过临床症状、血清检查以及影像学确诊,在治疗过程中,尤以手术治疗效果最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28岁女性,五年前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2年发现腹壁疤痕组织处有拇指大小包块,质硬、不活动、经期包块增大伴疼痛。2010年10月20在我院行二次剖宫产腹壁脂肪层见3×2×1cm3致密增厚结缔样组织,质硬,并可见散在的微小囊腔,行病灶清除。开腹手术时应用沙垫保护好腹壁切口及盆腔,防止内膜组织的种植,可减少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

  • 标签: 二次剖宫产 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AIEM)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对继发于剖宫产术后的经病理确诊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用药3~6个月。6例随访1~4年未见复发。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是预防子宫种植的关键。

  • 标签: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的临床诊治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26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要点。结果26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中,单发病灶患者25例,多发病灶患者1例,病灶直径大多在2~5cm之间,平均直径为3.27±0.23cm。手术过程中发现,病灶较多的位于患者腹直肌前鞘和皮下脂肪深部之间。经过手术,所有患者的病灶被完全切除,均未发生并发。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可通过手术史、临床表现以及B超检查等进行确诊,确诊后应立即手术,手术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处理可促进患者伤口愈合。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手术治疗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104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利用手术和米非司酮联合应用,对照组仅利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改善作用。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6.15%、并发发病率5.76%、复发率7.69%,对照组总有效率80.76%、并发发病率15.38%、复发率13.46%,差异明显(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通过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利用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米非司酮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将本院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此为基础,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复发率为0.00%,对照组为23.33%,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采用孕三烯酮+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可防范患者复发疾病。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的临床治疗方法,进一步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8例剖宫产腹壁切口内膜异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口服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且治疗后的复发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腹壁切口内膜异位疗效确切,是首选治疗方法,具有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剖宫产 腹壁切口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