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三十七红袍记  《红袍记》,又名《红袍姻缘》.黄梅戏后期剧目.《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7集刊有项雅颂口述本.

  • 标签: 传统剧目 剧目考略 戏传统
  • 简介:《芒砀山》,全称为《刘子英打虎》,上下两本,黄梅戏稀见剧目。《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6集著录了柯火英口述。桂遇秋记录、校勘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7集刊有左世和口述、潜山县五庙灯会抄本。

  • 标签: 传统剧目 黄梅戏 安徽省 潜山县 口述 汇编
  • 简介:《负义记》,连台本戏《合同记》之二,黄梅戏后期剧目。王清明在圆通寺养伤,打算上京找舅父张必显为他伸冤。慧明恐远水难救近火,劝他在山东告状。初告到历城县,知县廉丰,虽然官清如水,但自己官卑职小,且案件又牵涉圣命和几名高官,不敢承办此案,劝他到济南府呈控,自己却挂印归隐。济南知府刘通,曾系王清明之父王有玉栽培、提拔之门生,对他恩深如海。接到王清明诉状后,准备负荆面圣,为王清明合同奇案明处。张春见王清明到济南府告状,以送海菜为名,用黄金200两,白银2000两,欲买通刘通。刘不收,责打行贿管家田虎,发签票捉拿张春到案。三妾钱氏,贪财如命,以有孕可为刘家传宗接代之身,要挟刘通,要刘收下贿银。刘以礼和家法教育、责打钱氏。钱以自尽相威胁,迫使刘通一反常态,收了贿银。复审时将王清明苦打成招,问成江洋大盗。慧明仗义出庭,证明田虎是他路见不平而砍下一只手膀。斥问刘通颠倒黑白,袒护恶奴张春,庇纵杀人凶犯田虎,慧明因此被关在死囚牢中。田素贞闻此凶讯,悲伤不尽,派丫鬟甘红为她探监。她剪下青丝一绺押书信带往监中,向王清明表示非他不嫁的决心。叫王清明修书北京舅父,她设法下书,好请舅父为他伸冤。甘红出监后,被跟踪的田虎等搜出书信,将她绑走!

  • 标签: 传统剧目 黄梅戏 连台本戏 传宗接代 清明 张春
  • 简介:《白扇记》下本叫《渔网会母》、《当铺会母》,黄梅戏传统正本戏。36大本之一,系常演剧目。《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第1集著录余海先述录本,《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第1集刊载潘泽海、马维喜口述本。《渔网会母》是表现黄梅戏声腔艺术的优秀剧目之一,是小生行当的必学、必演剧目

  • 标签: 传统剧目 黄梅戏 《渔网会母》 声腔艺术 安徽省 汇编
  • 简介:十八,卖花记,传统正本戏.了集著录,余海先述录本.3集刊程积善口述本.北宋开封府登封县书生刘仕俊,一家四口,困住寒窑.其妻张秀英见家境贫寒,剪卖纸花渡日.一天,张秀英在东京街上卖花,遇国丈曹鼎,见张美貌,陡起淫心,欲纳张为十房.曹以买花为名,将张骗进府中,逼张为妻,张誓死不从,惨遭毒打致死,尸首埋在西北花园.张阴魂归家,把梦给刘仕俊,叫刘到南衙告状.刘错告到曹手,被曹打入水牢,为曹家丫环肖碧桃所救.包拯从陈州放粮归来,张氏有魂拦轿告状.刘逃出曹府,亦到南衙告状.阴阳二状,状状相对.包拯来到曹家西北花园,将张氏尸首挖出,救她还阳,铡了曹鼎.奏明圣上,刘家满门受封,举家团聚.程积善本在包拯上场时,用大段唱词自我介绍出身及官场经历,余本无此段文字.本剧源于弹词,宝卷.笔者搜集的弹词铅印本,故事与剧本完全一样.

  • 标签: 传统剧目 黄梅戏 考略 安徽省 卖花 汇编
  • 简介:在1999年10月召开的“第三届潮学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林淳钧、陈历明编著的列为《潮汕文库》基础研究项目的《潮剧剧目》一书给予极高评价,认为它是一部重要的文化史料,是潮剧剧目的集大成。该书对潮剧历史的编写与研究,无疑地将起到奠基的作用,它是近年来地方戏曲艺术研究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

  • 标签: 丰碑评 剧目汇 剧目研究
  • 简介:本文所述“河南”,是指今广州市海珠区人口最集中、经济最繁荣发达的主要地区。不少人以为河南就是海珠区,海珠区即河南,把河南同海珠区划上等号。其实非也。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可得从头说起。

  • 标签: “河南” 中国 广州市 历史变迁 管辖范围
  • 简介:在众多文体中,座右铭属铭文中的一种。从内容看,座右铭属于训戒文字。古代有远太志向的人物,喜欢以劝勉之辞写成铭文,置于座右,用以自警、自戒、自励,故称其为座右铭。

  • 标签: 座右铭 铭文 训戒文字 名言警句 表现形式 文体结构
  • 简介:假借,位列“六书”,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主要分为两派:一派以休宁戴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用字之法;另一派,以高邮王氏为代表,认为“假借”为造字之法。假借是依语音之同而借文字中已有的同音字字形来为新出现的语词造出新字的方法,在甲骨时代已大量出现。这一造字法的出现解决了早期汉字使用象形类字无法表达抽象概念的局限,促成了汉字体系的完善,也为后来形声字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后世对假借之法使用过滥,使文字不堪负荷,大量的语义共一字形也给交流带来极大不便,故通过为其加义符造形声字的方法分流其不同义项,假借之法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通假”是一个经常被与“假借”相混的概念,但它只是一种用字之法,与假借有本质的不同。

  • 标签: 假借 造字法 用字法 通假
  • 简介:“处”之冯铁金平常我们所说的“处’与县是平级,合称为“县处级”。从溯源角度讲,”处”的名称来历比之于部、司、厅、局、科要晚。“处”作为一个官署机构,大约是从清朝才开始有的。清·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一载:“国初有议政处,政设立议政王大臣。雍正间设军...

  • 标签: “处” 国民政府 军机大臣 军机处 下属机构 陆军部
  • 简介:<正>一、齐长城的建造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国之间战争不断,筑长城以作防御手段,是当时通用的办法。齐为春秋战国之大国,《战国策》中有:“苏秦说齐宣王曰:齐南有太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的记载。说明了齐国的版图相当于

  • 标签: 齐长城 秦长城 琅邪 孟姜女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
  • 简介:藏钩是古代游艺的一种形式,研究藏钩游艺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运用文献资料法,借助史籍对藏钩游戏的历史进行考究。主要结论:藏钩游艺选材多为硬币、指环、金钩、发钗等;时间与场地为腊日、正月、每月的下九(每月十九日),一般是在晚间进行,宴会、好友相聚、宫廷等;人数不限,以青年女性为主,也有男性和老年人,而且可以男女混做;规则为分两方,一方藏钩或其他小物件于一人手中,让另一方猜,猜中获胜。藏钩史料价值主要体现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有助于身心健康;锻炼人们的意志,提高了个人素质;藏钩游戏广泛普及,极大地促进文化交流。

  • 标签: 藏钩 游艺文化 史料价值
  • 简介:虎符是古代兵制中发兵的信物,分左右两半,合符为验。虎符发兵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已日趋完善。此文对汉代虎符资料进行了初步整理,从资料内容、器物特点、相关制度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梳理考证,是—篇关于汉代虎符的综合性研究文章。

  • 标签: 汉代 虎符 形制 兵制
  • 简介:扬雄著述宏富,据文献记载有《训纂》、《苍颉训纂》、《方言》、《乐》、《蜀王本纪》、《川箴》、《官箴)、《续史记》、《志录》、《太玄》、《法言》、《难盖天》等十二种,赋十二篇,诗文十余篇。《训纂》与《苍颉训纂》,或以为两书,一为字书,一为传释之作。《方言》的作者、书名、卷数、所收字数等,诸书记载不一,使人难解,其实乃扬雄未成之稿,后世颇有增益。《乐》,疑为集体编写。《蜀王本纪》,后世多以为伪托,实乃辞赋家手笔记史。其它种种,见记何书,或存或佚,本文对其一一条理,以展现扬雄著述之概略。

  • 标签: 扬雄著述 《训纂》 《苍颉训纂》 《方言》 《蜀王本纪》
  • 简介:本文从现存有关刘基墓葬的历史文字记载,以及刘基墓地实地考查材料,分析刘基"三十六穴墓葬"传说虚假性的主、客观因素,以较确凿证据证明文成县南田镇西陵坟前村夏山"九龙戏珠"墓地为刘基真正墓葬地.

  • 标签: 刘基 墓葬 考略
  • 简介:有明一代,政治浮沉,世事乖谬,疑案丛生,风波叠起。云南地处西南偏隅,虽难蒙朝廷“天恩惠及”,却先后有幸容留两位君主驻骅,成为千古佳话。其中,建文帝事迹多见逸闻,史藉不载;永历帝在滇,则屡见经传,史书可循。

  • 标签: 永历帝 中国 云南 朱由榔 明朝 孙可望
  • 简介:吴方言有“捉漏”[tso?^5lceφ^112]一词。利用方言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语音沿革、构词语素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溯源与考察,可以证明词[tso?^5]的本字应该是“捉”而非“[祝土]”,这一结论对方言词典和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古籍校勘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捉漏 吴方言 本字 方言比较
  • 简介:天宁寺铜钟铸于明嘉靖乙酉年(1525年)。钟体通高194、口径106厘米,重量为952千克,钟体呈青绿色,保存较为完好(图1)。

  • 标签: 天宁寺 铜钟 私人收藏 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