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腹部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患者腹腔淋巴结MRI资料,比较良、恶性淋巴结相对信号强度(RS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结果40例共计139枚淋巴结,良性81枚,恶性58枚。139枚淋巴结全部为DWI高信号,128枚呈ADC低信号,11枚呈等高信号;良、恶性淋巴结平均ADC值分别(1.359±0.212)×10-3mm2/s和(0.960±0.26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I分别为(3.144±1.587)和(5.603±1.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成像可作为腹部淋巴结检查及良恶、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腹部 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权磁共振弥散图像对脑梗死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7名疑似患者,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本研究,所有患者进行常规MRI平扫和磁共振弥散检查,比较不同结果。结果:所有被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均采用加权磁共振弥散图像,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比较。在两例FSET2WI上未发现异常高信号、异常高信号时进行加权磁共振分布分析,两例为发病后6小时,两例为发病后11小时,两例为T2WI中的高信号,通过加权分析磁共振弥散-以异常信号的形式;8例患者在发病后12至24小时内接受检查,通过FSET2WI和磁共振弥散分析观察到异常高信号;在24-48小时的检查中,两名患者在FSET2WI中显示了多个病灶,什么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中的异常信号,通过加权成像对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100%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图像。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图像灵敏度和特异性诊断脑梗死的价值较高,具体临床应用。

  • 标签: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脑梗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在脑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脑部常见疾病患者 47例为对象,采用 SWI为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和分析患者的脑组织中病灶部位及面积和累及周围组织等情况。结果:脑微出血、脑梗塞和海绵状血管瘤、小静脉畸形、静脉窦血栓等脑部常见疾病的 SWI图像表现各异,实际影像和患者的病灶组织位置、面积等相关。结论: SWI能清晰的显示脑部常见疾病患者的病灶组织影像,为医生的病情诊疗提供准确的影响,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脑部常见疾病 磁敏感加权成像 病灶组织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的脑脓肿29例、脑肿瘤坏死3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脑肿瘤、脑脓肿诊断结果,记录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液化区域弥散系数值。结果DWI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常规MRI诊断,差异显著(P<0.05);脑肿瘤坏死和脑脓肿在对侧脑实质、脓肿或囊变坏死、脓液及脑脊液在液化区域弥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WI在鉴别脑肿瘤坏死和脑脓肿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提高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DWI 脑脓肿 脑肿瘤坏死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腰骶丛神经影像诊断时可应用PROSET技术以及DW-MRN技术,为提高患者的诊断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扩散加权磁共振神经成像以及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目标选择在我院进行腰骶部检查的受检者,纳入其中的30例进行研究。结果 针对受检者的腰丛神经显示效果进行分析,PROSET的显示率明显比DW-MRN好很多,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同时对骶神经以及腰骶干的显示效果进行分析,比DW-MRN优秀很多(P<0.05)。受检者的根鞘和腰骶神经根可以通过PROSET清晰的显示出来,同时腰骶丛神经信号增高和受累增粗则DW-MRN较为敏感,受检者的腰骶丛节后神经可以通过MIP重组的3D图像有效的显示出来。结论 受检者腰骶节后神经和腰骶丛神经节可以通过DW-MRN直观的显示,通过和PROSET进行联合应用,可以更加直观的诊断腰骶丛神经病变。

  • 标签: 腰骶丛神经 扩散加权成像 临床应用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方法以肝癌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 GE 3.0T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不同高 b 值情况下,脑梗塞的相关影像学表现的差异,讨论不同高 b 值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我院 近 年部分急性和亚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影像资料。弥散加权成像( DWI )均取 b 值分别为 1000 、 2000 、 3000s/mm² ,通过测量患者病变部位的 DWI 值和 ADC 值,分析对比不同高 b 值情况下弥散加权成像( DWI )的影像学差别。 结果 当 b 值在 1000s/mm²--3000s/mm² 时,急性期脑梗塞和亚急性期脑梗塞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 DWI )上呈现为高信号, ADC 图上呈现为低信号,伴随着 DWI 序列 b 值的不断增高,图像对比度不断增加,梗塞病灶边缘更清晰,显示病灶数量不断增加,但信噪比下降。 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 DWI )对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b 值是弥散加权序列成像中的重要参数,选择合适的 b 值在对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特别是小病灶的诊断方面具有更高的优势。

  • 标签: 脑梗塞 核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 分析弥散加权成像扫描( DWI )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效能 。 方法 : 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本院 就诊 的 150 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患儿 为研究对象,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依次进行头颅 CT 检查、常规 MRI 检查、 MRI 弥散 加权成像扫描 技术 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方案下患者病灶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性、灵敏度、病灶检查确诊平均时间 。 结果 : 头颅 CT 检查 与常规 MRI 病灶检出率以及检出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水平均明显 低于 MRI 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检查 方案,而头颅 CT 检查以上项目均明显低于常规 MRI 检查, MRI 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检查检查确诊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常规 MRI 检查、头颅 CT 检查,常规 MRI 检查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头颅 CT 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 结论 : 应用

  • 标签: MRI 弥散加权成像扫描 头颅 CT 常规 MRI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纳入分析对象的主要方向,主要选取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选取人数为50例。为了深入了解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运用分组对比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排序,将单数分为参照组(n=25),双数分为研究组(n=25),使用常规磁共振完成参照组患者的诊断,给予研究组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使用以上方法后需要对患者诊断时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加以分析后统计2组诊断结果并记录两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比较。结果:不用方法扫描后比较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灵敏度,研究组高于参照组{(96.0%)比(72.0%)}(P<0.05)说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特异度相比研究组的优势明显高于参照组{(66.67%)比(33.33%)}差异较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进行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可为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指导,有利于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在今后诊断中加大推广和应用力度。

  • 标签: 超急性期脑梗死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诊断过程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在诊断过程中,对照组应用颅脑核磁共振的检查方式,观察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方式给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保证检出数据的精确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诊断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诊断过程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在诊断过程中,对照组应用颅脑核磁共振的检查方式,观察组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检查方式给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保证检出数据的精确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诊断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P)之间的关系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进行治疗的4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4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检测血清瘦素水平、血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肽(PP),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HA、PP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HA、PP有明显的相关性,是促进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瘦素水平 血透明质酸 Ⅲ型前胶原肽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术前分别采用常规MRI序列以及常规MRI序列联合DWI对患者病症及分期情况进行检查诊断,对比两种方式的检查与诊断结果,以对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结果手术检查发现40例患者共存在34个盆腔淋巴结肿大病灶,其中,DWI联合常规MRI序列检出率为91.1%,常规MRI序列检出率为69.9%,此外,两种检查方式在Ⅰb与Ⅱb分期准确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WI联合常规MRI序列进行宫颈癌患者病症诊断与分期检查的准确率相对较高,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核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宫颈癌 诊断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6月至9月诊治的脑梗死120例为对象,常规MRI和DWI检查,分析结果。结果 DWI诊断准确度高于常规MRI(P<0.05),DWI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信号的显示明显。结论 DWI诊断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价值更高,优势比较显著。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指导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机制。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4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遵循其是否怀孕分甲组、乙组,每组73例。甲组为怀孕女性,乙组为未怀孕女性。所有女性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价甲乙两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情况,总结甲组不同年龄孕妇D短PR间期发生情况、不同孕周孕妇的短PR间期发生情况及不同孕周孕妇的PR间期值。结果乙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低于甲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同13~24周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13~24周孕妇PR间期发生率均小于超过24周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健康非孕期女性相比,孕期女性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较高,并且同妊娠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妊娠时间越长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就越高。

  • 标签: 心电图 孕期 短PR间期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7年3月~2017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和动静脉畸形18例患者的磁敏感加权(SWI)和常规MRI序列(T1WI、T2WI,T1WI增强)图像,分析并比较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序列病灶检出率。结果T1WI、T2WI、T1WI增强、SWI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阳性率分别为48.1%、59.3%、70.4%、92.6%,SW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1WI、T2WI、T1WI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MRI序列和SWI检出病灶最大径分别为(3.12±1.27)cm和(2.27±0.97)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WI增强和SWI对病灶检出率相仿(P>0.05),两者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T1WI、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敏感加权检查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和动静脉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MRI序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磁敏感加权 常规MRI序列 海绵状血管瘤 动静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