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16年生马尾人工林进行不同强度的抚育间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4.4%的间伐强度对林木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效应最佳;但不同的间伐强度对林分的树高和总收获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确定合理的保留株数来确定间伐强度,有利提高林分的整体质量.

  • 标签: 马尾松 抚育间伐 强度效应 材积生长 蓄积量
  • 简介:研究了人工林马尾的纤维零距抗张强度、细胞壁的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等力学指标。结果表明:马尾纤维的零距抗张强度介于413-631MPa之间,平均为513MPa,从髓心向边材呈增大趋势,在同一年轮内晚材纤维强度显著大于早材;纤维细胞壁的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在擘厚方向不一致,次生壁的弹性模量显著大于复合胞问层。两者之间的硬度差异不显著;成熟材次生壁纵向弹性模量和硬度均大于幼龄材。分别高出约40%和13%。

  • 标签: 马尾松 纤维 零距抗张强度 纳米压痕 弹性模量 硬度
  • 简介:利用马尾人工林标准地材料,选择林分年龄、地位指数和断面积为辅助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林分材积收获模型.从生长和收获的一致性出发,由材积收获方程对年龄取微分导出材积生长模型,并建立断面积生长模型,从而为预估森林生长量和收获量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收获模型 马尾松人工林 生长模型 森林生长量 辅助变量 林分材积
  • 简介:对不同立地条件的30年生马尾人工林优势木进行树干解析,利用实测数据对马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进行分析,分别建立生长过程模型。其结果表明:马尾的胸径生长过程中,Ⅰ类地和Ⅱ类地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在第4~6年,Ⅲ类地在第8年;树高连年生长量Ⅰ、Ⅱ类地的最大值出现在第10~12年,Ⅲ类地在5~8年达到高峰;材积连年生长量Ⅱ类地和Ⅲ类在16~18年达到最大值,Ⅰ类地仍处于增长状态。

  • 标签: 马尾松 立地类型 生长过程
  • 简介:利用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马尾磨木浆丙酮抽出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及分析。DEAE-Sephadex高子交换色谱可以把丙酮抽出物分离成中性组分、弱酸性组分和强酸性组分,中性组分皂化后可进一步分离成皂化物和不皂化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马尾磨木浆丙酮抽出物中的弱酸性组分、皂化物和不皂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检测出了一系列化合物。

  • 标签: 马尾松磨木浆 抽出物 分离 分析
  • 简介:利用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马尾磨木浆丙酮抽出暂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及分析。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可以把丙酮抽出物分离成中性组分、弱酸性组分和强酸性组分,中性组分皂化后可进一步分离成皂化暂和不皂化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马尾磨木浆丙酮抽出暂中的弱酸性组分、皂化物和不皂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检测出了一系列化合物。

  • 标签: 丙酮 组分 弱酸性 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 中性
  • 简介: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马尾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炼山相比,不炼山营造马尾+留杉木萌芽更新长势良好,3年后杉木平均高263cm,年平均生长量88cm,马尾平均高168cm,年平均生长量56cm,均达到速生丰产林标准.不炼山林分的Dsh、Dsi指数分别为炼山林分的116.80%、104.60%,Jsht、Jsi指数分别为炼山林分的104.6%、104.7%.不炼山保护了物种多样性,有利于杉木林地生态效益的发挥.

  • 标签: 杉木林 采伐迹地 不炼山营造 马尾松 试验 试验设计
  • 简介:马尾是玉林市分布最广、面积和蓄积量最大的用材林树种。据1991年二类调查统计,全市现有马尾林55022.1公顷,占全市有林面积的65.5%,蓄积量为134.7万m~3,占81.4%。由于过去马尾经营比较粗放,形成了较大面积的稀疏低产林,全市约有2430.6公顷,占马尾林面积的4.4%。如何改造这些稀疏低产林?玉林市的作法是:1.调整林分结构,营造混交林。

  • 标签: 低产林改造 林分结构 二类调查 技术措施 用材林树种 粉单竹
  • 简介:调查表明,马尾工业原料林优化培育技术中要做好遗传控制,在用材林基地立地质量评价的前提下,做到“适地、适树、适品系”。提供容器壮苗穴植法造林,同时加强幼林抚育管理,通过适时适量地进行抚育间伐,确定合理密度,以培育速生丰产林。

  • 标签: 马尾松 遗传控制 立地控制 抚育间伐
  • 简介:马尾是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也是林产工业的重要原料林树种,提高马尾人工林的生产力对优化栽培模式和定向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闽中地区尤溪县,采用裂区区组设计,探讨不同种源、不同密局局局局局度马尾丰产林的生长和技术经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容县马尾种源最为理想,密度以2880株/hm2为宜.

  • 标签: 马尾松 生长量 技术经济效果 评价
  • 简介:选择马尾的四种外生菌根真菌,分别用不同浓度的Cu^2+和Zn^2+处理,测定这四种菌的菌丝干重、培养9d后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氮的消耗量以及菌丝中Cu、Zn的含量,确定这四种菌对重金属的抵抗能力。结果表明:四种菌对重金属都有一定的抗性;低浓度的重金属不会抑制菌丝的生长,中等浓度对菌丝的生物量影响不明显,高浓度则明显地抑制菌丝的生长。

  • 标签: 重金属 外生菌根真菌 抵抗能力
  • 简介:马尾塔罗油替代马尾硫酸盐浆树脂,利用乙醚萃取法将其分离为酸性组分和中性组分,进而进行了GC-MS分析.发现酸性组分中绝大部分为树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中性组分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谷甾醇为代表组分,萜烯类物质也占有较大比重.

  • 标签: 分离 马尾松硫酸盐浆树脂 化学组分 GC-MS分析 造纸 制浆
  • 简介:本文研究了马尾实生种子园建立第五年时植株的生长与分枝状况,研究的性状包括树高、胸径、枝条总数、年高生长、年枝条生长量、年分枝数、不同分枝处树干直径等。对总的生长与分枝性状(含树高、胸径、枝条总数)分析表明:家系间只在胸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对分年度的生长与分枝性状的研究表明:家系间在年高生长、年枝条生长量、年枝条直径方面无显著差异;年分枝数在刚建立的前两年家系间没有显著差异,后两年则差异显著;不同分枝处树干直径在连续的四年内,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度的生长与分枝的趋势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家系的年高生长与年枝条生长呈递增型,而大部分家系每年的分枝数却为波动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该马尾实生种子园到建立的第五年时,家系间的差异大部分都不显著。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马尾初期生长节律;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建园家系复杂的父本构成。因此,这个时期进行家系选择不太有效,建议在利用优树自由授粉子代建立实生种子园时,对他们先期进行苗期选择,而不是采用所有的子代。图1表4参20。

  • 标签: 马尾松 实生种子园 植株生长 植株分枝
  • 简介:水土流失区马尾"老头林"采用一般的垦复施肥措施,对促进马尾生长有显著效果,但施肥作用只能持续3年左右.而采用混交固氮树种杨梅、胡枝子的措施,随着固氮植物固氮能力及生物生长量的增加,土壤养分状况、土壤结构等得到不断改善,马尾高生长量也在逐步上升,效果十分显著,且作用持久.

  • 标签: 水土流失 混交固氮植物 效果分析
  • 简介:以福安市Ⅲ类立地马尾林分的生长模型为基础,动态分析马尾商品林各年龄的经济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福安市Ⅲ类立地马尾中小径材商品林26龄林已达到经济成熟龄,26~30龄林马尾中小径材为最佳主伐年龄.正确制定不同培育目标的马尾商品林主伐年龄,有利发挥林地的生产力,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福安市 马尾松 中小径材 商品林 主伐年龄 经济成熟龄
  • 简介:选择理查德方程描述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的生长过程,采用平均胸径和平均高二个因子控制各龄阶的株数,并用逐步回归技术建立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关方程和公式编制了蕉城区马尾人工林经验收获表,该表经检验证明适用.最后,给出了应用经验收获表进行生长收获预估的实例.

  • 标签: 蕉城区 马尾松 人工林经验收获表 编制 应用 生长预测
  • 简介:利用DEAE-Sephadex离子交换色谱、GC、13C-NMR、1H-NMR和IR分析技术对马尾磨木浆经来自Candidallipolytica的脂肪酶处理后树脂中甘油三酸酯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酶处理可以降低纸浆中甘油三酸酯的含量;而树脂中的其它化学组分则未发现变化.

  • 标签: 树脂 甘油三酸酯 脂肪酶处理 马尾松 磨木浆
  • 简介:根据农村流传的农谚,来预测马尾毛虫的消长及其危害程度,有助于开展群众性的虫情预测预报工作。有的农谚很直观,能准确地反应出虫情的消长规律;有的农谚经对照分析,对虫情测报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 标签: 农谚 预测 马尾松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