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早期颅内动脉夹闭与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收入的64例脑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参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参照组患者采用血管栓塞治疗,研究组采用动脉夹闭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但住院时间较长,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患者采取动脉夹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但住院时间相对较长,在选取式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者经验进行选取。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术 动脉瘤夹闭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行动脉夹闭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济源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患者63例,均行开颅动脉夹闭,根据治疗时机将其分为早期组(发病24 h内手术,23例)、中期组(发病24~72 h手术,20例)、晚期组(发病72 h后手术,20例)。比较三组预后良好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预后良好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且早期组(91.30%,21/23)高于晚期组(70.00%,14/20),P<0.05。三组中出血、脑血管痉挛、术后动脉再出血、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予以开颅动脉夹闭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手术时机越早预后越好,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性好。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开颅动脉瘤夹闭 手术时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开展动脉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时间线:2019年1月-2021年12月,筛选我院收治的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纳入研究48例,以盲信封抽签方式将患者抽取两组,对照组开展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开展动脉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头痛持续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颈强直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17%,差异明显(P<0.05)。并发症结果中观察组4.17%显著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脉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开展动脉栓塞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安全性较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周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瘤 栓塞术 脑脊液置换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对颅内动脉栓塞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通过开展相应的术后护理内容,进而提升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颅内脑瘤栓塞手术后的患者70例,为进一步观察术后护理的效果,将选取的所有患者分为数量均等的甲乙两组,分别采用术后一般护理和术后加强护理两种方式,并对不同护理方式呈现的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汇总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强化护理的方式对该类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更好地提升对其护理的效果,大大提升了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恢复速度,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升。与术后一般护理的方式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且两组患者最终的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可确保本次研究的可靠性。结论:从以上研究内容可以看出,术后强化护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对该类患者的护理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 术后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动脉患者进行介入栓塞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围期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围期症状消失时间、总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等比较上差异显著P

  • 标签: 脑动脉瘤 介入栓塞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ADA)围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于某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行ADA手术患者中选取4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期护理,试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服务满意度,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2组生活质量,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同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ES)评估2组精神状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满意度更高(P0.05),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SAS、SDS评分较低,ADL评分较高(P0.05),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评分均较高(P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围术期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动脉破裂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加入围期护理的方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脑动脉破裂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近1年内,随后将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40例脑动脉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常规组,4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分别采用常规、围期管理方式。结果:研究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95.0%。常规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5.0%,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进行患者围期护理和栓塞治疗相结合方式的应用,其脑动脉破裂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栓塞治疗 围术期 肺动脉瘤破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破裂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加入围期精准护理的方式,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就诊时间在202年1月到2021年1月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展开不同护理方式。结果: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其中一般组患者并发症几率为12.5%,共5人。观察组患者2.5%,共1人。观察组患者临床满意度为95.0%。一般组颅内动脉患者中临床满意度为82.5%。结论:通过进行患者围期精准护理的应用,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栓塞治疗 肺动脉瘤破裂 临床观察
  • 作者: 周龙江 王苇 张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12 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12,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感染性颅内动脉(infectious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IA)是一种罕见的感染性神经系统血管病变。IIA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动脉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未破裂IIA则临床表现隐匿,诊断较为困难。文章主要围绕IIA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感染性动脉瘤 临床诊断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胰外科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行脾动脉手术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脾动脉切除5例,腹腔镜手术4例,机器人手术1例,术后脾梗死1例,胰瘘2例;脾动脉切除重建12例,其中开放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4例,机器人手术6例;术后脾梗死2例,胰瘘4例;脾动脉切除+脾脏部分或全部切除5例,其中开放手术1例,腹腔镜手术2例,机器人手术2例,术后胰瘘3例;脾动脉切除+脾部分切除+胰腺部分切除2例,其中开放手术1例,腹腔镜手术1例,术后1例出现胰瘘。本研究提示4种手术方式均为脾动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具体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个体情况及者的经验进行选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脑血管造影、栓塞治疗后颅内动脉患者的护理需求。方法实验纳入的颅内动脉患者均实施了脑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在2020年12月-2022年2月范围内随机抽取100例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方案的患者分别作进入整体组和常规组,比较护理方案实施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住院时间、依从程度。结果 经护理,整体组SAS(22.75±2.46)/SDS(21.23±2.56)评分低于常规组(36.45±5.20/41.65±2.60);住院时间(3.69±1.22)和护理配合度评分(96.23±3.60)两个指标也优于常规组(5.77±2.18/82.20±3.05)。结论 整体化护理比常规护理在颅内动脉患者护理环节中更具推广应用优势,能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护理配合积极性、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 标签: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脑动脉患者中采取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动脉患者中抽选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照组34例,接受血管栓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用时、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22、11.973、13.352,P

  • 标签: 脑动脉瘤 显微手术夹闭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内破裂动脉中应用显微开颅夹闭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76例颅内动脉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将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的50例患者归为低分级动脉组,将Hunt-Hess分级为Ⅳ~Ⅴ级的26例患者归为高分级动脉组,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开颅夹闭进行治疗,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OS)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在之后的6个月随访中有2例复发病例与1例行二期栓塞治疗;同时低分级动脉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高分级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患者采用显微开颅夹闭进行治疗,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颅内高压状况,Hunt-Hess高分级动脉患者的预后不太理想,应对其临床治疗方法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显微开颅夹闭术 颅内破裂动脉瘤 Hunt-Hess分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颅内动脉介入栓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行颅内动脉介入栓塞的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各40例:一组应用综合护理(综合组),一组应用常规护理(常规组);分别在干预前后检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VAS评分,观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展开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再次比较示综合组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比较示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再次比较示综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示综合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介入栓塞中应用综合护理可更有效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应用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行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的17例腹主动脉(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合并总髂动脉(common iliac artery aneurysms,CI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了髂动脉分支支架技术(iliac branch device,IBD,n=3)、喇叭形支架技术(bell-bottom technique,BBT,n=10)和髂外、髂内动脉搭桥技术(n=4)。三种方法均取得较好的技术成功率和近期效果。本研究显示根据腹主、髂总和髂内动脉具体情况,选择IBD、BBT和自体血管移植等技术,均可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臀肌跛行、内漏、内脏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