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视网膜动脉阻塞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28例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的治疗经过,确诊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口服醋甲唑胺片,局部按压眼球,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静脉注射血栓通注射液、葛根素等中成药制剂,配合胞二磷胆碱、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适当吸氧。结果我院自2005年至2012年共收治视网膜动脉阻塞的患者28例(眼),年龄50岁-72岁,男17例,女11例,中央动脉阻塞10例,分支动脉阻塞18例,经过1疗程的治疗后入院时视力为无光感者17人,治疗1疗程后仍无光感者8人,入院视力>光感者13人,治疗1疗程后视力无改变者2人,其余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视网膜动脉阻塞对视力损害大,患者越早确诊越早治疗,预后越好;超过黄金治疗时机的患者也不应放弃治疗,积极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能帮助患者恢复一定视力。

  • 标签: 视网膜动脉阻塞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治疗
  • 简介:动脉硬化一词如今几乎是要家喻户晓了,因为发病率太高,而且如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冠心病”、“脑卒中”皆与之有关。医学知识多些的人还知道动脉硬化实在是脂肪阻塞动脉里形成的,所以要预防动脉硬化便应该控制脂肪饮食。这一认识当然是不错的,控制脂肪饮食的摄入也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动脉硬化 脂肪饮食 阻塞 中老年人 医学知识 发病率
  • 简介:摘要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眼的终末动脉,它的缺血阻塞常导致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的急症之一。我们采用眼科常规的临床检查技术---眼底彩照、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CDI)、视网膜电图(ERG)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6例不同类型和预后的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arteryocclusion,RAO)患者进行眼底结构和视功能相结合的客观临床指标分析,为预后和疗效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增强了医患沟通和互信,提高了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检查技术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CDI) 视网膜电图(ERG)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 简介:摘要视网膜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属于末梢动脉,除了视网膜睫状动脉以外,它是供应视网膜内层营养的唯一血管,血液供给障碍都可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严重损害视功能。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导致盲目的急症之一。故应早期诊断,立即抢救。如果有视网膜睫状动脉时,尚可保留一定的中心视力。

  • 标签: 视网膜 动脉阻塞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收治住院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1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央动脉阻塞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必要性。方法对28例临床确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及护理,并通过临床资料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急性期内通过积极治疗及急救护理效果较好,视力由入院时的无光感提高到~0.7。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应在4h内进行及时治疗,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是视力恢复的关键。

  • 标签: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急救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急救时机、正确的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16例急性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采取及时正确的抢救、治疗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抢救时机和疗效进行观察。结果15例患者视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1例患者视力无提高。结论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采取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对患者视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

  • 标签: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房穿刺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治疗CRAO患者70例。结果60例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力>0.3占42.8%,>0.05占71.4%。结论前房穿刺术治疗CRAO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前房穿刺术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者通过多年对眼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从心理、急救、安全用药、复诊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护理要点,同时进一步阐述护理对该疾病视力恢复的重要性。

  • 标签: 眼科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临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血管神经眼科的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病区收治的CRAO患者49例49只眼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特点、颈内动脉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特征、治疗方式、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及出院1个月随访血管事件等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视力、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同时行颈内动脉血管DSA检查35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14例。将颈内动脉颅外段解剖变异分为纡曲、折曲、盘曲;主动脉弓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牛型。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保守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1个月。功能性视觉定义为视力≥20/100。血管事件为随访期间发生卒中、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新生血管青光眼。结果49例49只眼中,男性40例40只眼(81.6%,40/49),女性9例9只眼(18.4%,9/49);平均年龄(60.7±12.9)岁。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分别为33、17、16例;既往有吸烟史、牙齿脱落病史分别为27、34例。服用降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药物治疗分别为15、5、8、5例。发病前有一过性黑矇11例,醒后发现CRAO 17例。合并患侧脑组织梗死软化灶33例(67.3%,33/49)。行DSA检查的35例,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率70%~99% 、100%分别为3 (8.6%,3/35)、4 (11.4%,4/35)例。患侧眼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5例(14.3%,5/35)例。颈内动脉颅外段解剖变异纡曲、折曲分别为17 (54.8%,17/31)、2 (6.5%,2/31)例。主动脉弓Ⅱ型、Ⅲ型、牛型分别为15 (42.9%,15/35)、6 (17.1%,6/35)、2 (5.7%,2/35)例。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治疗分别为13、29例。发生治疗中并发症2例;治疗后症状波动3例,影像学无症状新发梗死灶10例。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降血脂药物治疗48例。出院及治疗后1个月时,恢复功能性视觉分别为7、17例。治疗后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发生新生血管青光眼2例。结论CRAO患者合并血管危险因素和患侧颈内动脉异常比例较高;采用静脉溶栓和(或)动脉溶栓治疗及卒中二级预防后预后相对较好。

  • 标签: 视网膜动脉闭塞 颈动脉狭窄 血管神经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抢救时机与医护配合的体会。方法对12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患者采取扩张血管、吸氧、降眼压、溶栓、营养视神经等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观察患者治疗反应。结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突然,最重要的是开始治疗的时间,越快使阻塞得到缓解,就越可能恢复部分视力,发病时间长则很难恢复。结论一旦确诊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争分夺秒的抢救及医护密切的配合是预后良好的关键。

  • 标签: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急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