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血液、唾液、皮疹、接触皮疹处衣物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DNA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确诊的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液、唾液、皮疹和接触皮疹处衣物中VZV DNA,用χ2检验比较头面颈部与非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标本中VZV DNA阳性率,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标本VZV DNA阳性率的变化。结果共纳入86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52.65 ± 14.83)岁,病程(5.23 ± 2.10) d。24例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标本中10例(41.67%)VZV DNA阳性,62例非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中8例(12.90%)阳性,两组比较,χ2 = 7.63,P < 0.05。治疗前后,37例采集了血液标本,35例采集了唾液标本,28例采集了皮疹标本,27例采集了接触皮疹处衣物标本。治疗前,血液、唾液、皮疹、接触皮疹处衣物标本中VZV DNA阳性分别为32例(86.49%)、8例(22.86%)、26例(92.86%)、24例(88.89%),治疗(6.82 ± 2.23) d后,这4种标本的VZV DNA阳性率分别下降为51.35%、8.57%、89.29%、85.18%,仅血液标本治疗前后VZ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60,P = 0.003),其余标本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急性期头面颈部带状疱疹患者唾液VZV DNA阳性率高于其他部位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衣物处VZV DNA阳性率均较高。

  • 标签: 带状疱疹 疱疹病毒3型,人 唾液 接触皮疹处衣物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我院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微生物检验现状,为水痘的预防提供参考数据及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水痘患儿44例,对其检验方式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年龄3至16岁,其中39例患儿出现发热现象,所有患儿在治疗周期内均可见疱疹;经过微生物检验可知,44患儿皮损标本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呈阳性37例,约占77.27%。结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期为二至三周,儿童在初次感染后会引起水痘,在恢复后病毒会潜伏在体内;潜伏的病毒在受到刺激后可复发引发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及老年人。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水痘 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为嗜神经性的α疱疹病毒,侵入机体后可引发水痘带状疱疹。VZV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直接荧光抗原检测(DFA)、病毒培养和血清学检验;用于检测的标本主要包括血液、唾液、脑脊液以及疱液。本文将对VZV实验室检测方法及检测标本进行详细综述。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检测 血清学 血液 唾液
  • 简介:水痘-带状疤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可引起中枢和外周的血管病变。VZV感染后脑血管病变是导致儿童期脑、脊髓缺血/缺氧性坏死,动脉瘤,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近几十年来,有关VZV感染后缺血性卒中的病例报道有所增加,其原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其相关治疗措施仍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血管炎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和评价中国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水平。方法系统检索CNKI、万方、CBM以及PubMed数据库有关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1月3日。使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横断面研究评价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年龄、省份、地区、性别、年代人群VZV IgG抗体水平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共纳入59篇文献(中文51篇、英文8篇)。质量评分为8分的22篇,7分的16篇,6分的15篇,5分的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为64%(95%CI:60%~67%,I2=98.7%)。文献涉及国内22个地区的IgG抗体水平,其中云南省VZ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79%,95%CI:64%~93%,I2=94.7%);内蒙古自治区最低(50%,95%CI:46%~54%)。从不同地理分区来看,东北地区VZV IgG抗体阳性率最高,为71%(95%CI:69%~73%);华东地区最低,为62%(95%CI:57%~67%)。此外,城镇人口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人口(RR=1.08,95%CI:1.04~1.11);女性VZV IgG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RR=1.10,95%CI:1.08~1.11)。随着年龄增长,中国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在逐年增加;随着抽样时间变化,VZV IgG抗体阳性率也有所增加。结论中国健康人群VZV 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未来需要提高疫苗接种率以控制水痘暴发和降低发病率。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IgG抗体 Meta分析
  • 作者: 张雅丽 苏文哲 马超锋 许松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咸阳712000,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免疫部,广州510000,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咸阳712000 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科,西安7100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
  • 简介:摘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人可引起水痘病毒在成人时期可能再次激活并引起带状疱疹。广谱抗病毒药物是治疗水痘带状疱疹的手段之一,但耐药现象的出现对该治疗方法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负担。本文对抗VZV药物的耐药机制、耐药位点及耐药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抗VZV新靶点、新药的研究及对现有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提供帮助。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抗病毒药物 耐药
  • 简介:摘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原发性感染通常会引起儿童期水痘,之后病毒可潜伏于人类外周神经节中,在数十年后重新激活造成带状疱疹,也与危及生命的脑炎、血管病变和脑膜炎等疾病有关。VZV潜伏和再激活的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原因之一是VZV只感染人类,无法使用大多数动物及动物来源的神经元模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ZV潜伏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可用于信号通路分析和表观遗传调节鉴定的体外模型为探索VZV潜伏与再激活机制提供了帮助。此文综述了VZV的分子生物学和VZV潜伏与再激活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疱疹病毒3型,人 模型,生物学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辽宁省收集到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基因特征。方法采集辽宁省2019年疑似水痘带状疱疹患者的疱疹液样本共32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筛查疑似样本,通过检测分析阳性样本的三个开放阅读框(ORF)即ORF22、ORF38和ORF62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整理样本及序列资料并对基因序列对比分析,确定病毒基因型别,进行疫苗与野毒鉴别。结果32份疑似水痘带状疱疹患者样本中,27份为VZV阳性,均为野毒属Clade2遗传支,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8.85%~100%和96.9%~100%。其中LN-14在37990位点发生A→G碱基突变,并且有1例疫苗突破病例。结论2019年辽宁省流行的VZV基因型均属Clade2野毒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基因型 野毒株 疫苗株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2012年实施2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策略5年后的2017年健康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抗体水平及变化趋势,为科学评价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和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8个区,分10个年龄段,共招募2 144名受试者,采集受试者血清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ZV抗体,分析抗体浓度和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并与2012年结果进行对比。主要采用非参数检验和χ²检验对抗体浓度和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受试者本市与外省户籍比例为1∶1,男女比例为1∶1.08。VZV抗体浓度M(Q1,Q3)为341.4(78.6,1 497.8)mIU/ml,总抗体阳性率为71.1%(1 524/2 144)。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χ²=736.39,P<0.01)和抗体浓度(χ²=740.34,P<0.01)均有差异。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2趋势=7.32,P趋势<0.01)。≤14岁的862名儿童中,2剂次受试者抗体阳性率为72.8%(182/250)高于1剂次的51.9%(154/297)(χ²=25.14,P<0.01),其中1~4岁组(χ²=11.71,P<0.01)、10~14岁组(χ²=5.95,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岁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00,P=0.07)。与2012年相比,2017年5~9岁组抗体阳性率上升(χ²=14.35,P<0.01),但1~4岁组抗体阳性率下降(χ²=11.51,P=0.01)。结论北京市推荐水痘疫苗加强免疫显著提高了儿童VZV抗体水平,未来需要结合流行病学证据探索更为优化的儿童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程序。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血清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0—2021年山东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基因特征。方法于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收集85份山东省疑似水痘患者的疱疹液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ZV核酸,筛查疑似样本。通过PCR和Sanger法测序检测阳性样本的开放阅读框(ORF)ORF22片段和ORF38片段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确定病毒基因型别;检测ORF38片段和ORF62片段的4个SNP位点鉴别疫苗和野毒。从GenBank数据库上下载VZV各基因型参考序列,采用Sequencher软件和Mega7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85份疑似水痘样本中,有80份样本为VZV阳性,均为野毒,属于clade 2遗传分支。80序列与clade 2代表相比,ORF22片段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5%~100%和98.5%~100%。其中病毒SD20-1、SD20-5、SD20-6、SD20-8、SD20-9、SD20-10、SD20-11、SD20-12、SD20-13、SD20-30和SD20-31均在37990位点发生A➝G的碱基突变,导致所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精氨酸;SD21-1在38059位点发生C➝A的碱基突变,导致编码苏氨酸变为天冬酰胺。结论2020—2021年山东省VZV基因型均属于clade 2型别的野毒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基因型 野生型毒株 疫苗株
  • 简介:摘要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VZV感染性克隆技术成功突破,有效预防疫苗不断出现,并被证实其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水痘已成为一种可通过特异性免疫预防的疾病。本文将从VZV的基因组学结构、流行病学特点、水痘疫苗与带状疱疹疫苗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疾病一级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病原学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相关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自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VZV感染相关视神经病变5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例患者共受累7只眼;有3例(3/5)累及单眼,2例(2/5)双视神经均累及。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重度视力损害4只眼(4/7),非重度视力损害3只眼(3/7)。视力明显改善1只眼(1/7);好转2只眼(2/7);无变化4只眼(4/7)。急性期的MRI均见视神经和(或)鞘膜的异常信号。例3在发病后第2天给予抗病毒和激素治疗,视力恢复较好;余4例视力预后均差。结论头面部VZ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视神经病变,导致重度视功能障碍,且预后欠佳,但复发少见。此部位的VZV感染建议早期静脉应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最佳)及激素,最好72 h内用药,以尽量避免和减轻继发的视神经病变。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视神经炎 视神经周围炎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1例艾滋病继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视网膜炎(varicella-zoster virus retinitis,VZVR)患者的诊疗经过。该患者因"恶心伴吞咽痛1个月"入院,病程中双眼相继出现视物模糊,左眼房水穿刺检查中检测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中外层结构坏死、缺损等VZVR特征性病变。予膦甲酸钠等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左眼视力仍进展至失明,最终因化学治疗后粒细胞缺乏继发感染而死亡。本病例提示艾滋病患者继发视网膜病变时,应将VZVR纳入鉴别诊断。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疱疹病毒3型,人 视网膜炎 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
  • 简介:摘要对1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治疗的同时,做好病情观察和基础、心理和用药护理,协调患者家庭、经济和社会关系,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无并发症的发生,住院22天好转出院。

  • 标签: 脑炎 带状病毒 协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毕赤酵母细胞中稳定表达经连接肽连接的HBsAg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糖蛋白(glycoprotein,g)E的重组蛋白,并进行初步纯化及颗粒性验证。方法构建HBsAg-gE的四拷贝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至毕赤酵母KM71细胞中,甲醇诱导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和ELISA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凝胶排阻层析初步纯化后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HBsAg-gE四拷贝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经免疫印迹法检测,可以与小鼠抗gE单克隆抗体及抗HBsAg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相对分子质量约90 000。经ELISA检测HBsAg呈阳性。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后,重组蛋白聚集在40%至55%区带之间,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直径约20 nm左右的病毒样颗粒结构。结论成功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HBsAg-gE病毒样颗粒,为在酵母系统中表达水痘-带状疱疹重组疫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乙肝表面抗原 病毒样颗粒 毕赤酵母 重组蛋白
  • 简介:目的了解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方法2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均给予病毒唑、干扰素治疗。停用免疫抑制剂,酌情减少激素用量。合并细菌感染者应用有效抗生素。间断小剂量输注鲜血或静滴丙种球蛋白。结果经治疗19例痊愈,1例死亡者为合并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死于脑水肿及脑疝。结论临床应用病毒唑、干扰素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效果良好。

  • 标签: 肾变病综合征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感染 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