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地形坡度分级是土地管理、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基于DEM数据,按照设定的坡度分级标准,论文研究探讨了地形坡度分级的数据内插、坡度分级生成开口分级多边形合并方法。利用SRTM数据,在GIS平台下,以山西省太原市为实验样区,制作太原市DEM,通过内插得到(30m×30m)数字高程模型。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不同分辨率的太原市地形坡度信息,以90m分辨率的坡度分级图为例,合并小图斑到相邻图斑中,完成地形坡度分级图。

  • 标签: SRTM 坡度分级 图斑 合并
  • 简介:摘要:目前而言,在特殊地形测量工作中,通常是指周边地表资源覆盖及地势的状况和地下线路予以编制下挖深度等内容进行。不仅如此,测绘工作者还应该依据有关参数的反馈状况,满足工程需求前提下,编制明晰科学可操作的工作预案,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受到各方面问题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测绘工程中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测绘技术。

  • 标签: 测绘工程 特殊地形 测绘技术
  • 简介:数字地面模型DEM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场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统计表示,简而言之,DTM就是地形表面简单的数学表示。关键词DEM;高速公路;公路勘测设计中图分类号TP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03-0000-02DEMAccuracyAssessmentonDifferentTerrainWuYunfeng(Xinjiang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BureauGeophysicalExplorationTeam,Changji831100,China)AbstractDEMdigitalterrainmodelistheuseofanarbitrarycoordinatefieldalargeselectionofknownX,Y,Zcoordinatesofpointsonthegroundinasimplecontinuousstatisticsthat,inashort,DTMissimplemathofsurfacetopography.KeywordsDEM;Highway;HighwaySurveyandDesign一、数字高程模型(DEM)概述(一)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特点1.容易以多种形式显示地形信息。地形数据经过计算机软件处理后,产生多种比例尺的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和立体图,而常规形图一经制作完成后,比例尺不容易改变,如要改变比例尺或者要绘制其他形式的地形图,则需要人工处理。2.精度不会损失。常规地图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纸将会变形,失掉原有的精度,而DEM采用数字媒介因而能保持精度不变。另外,人工方法由常规的地图制作其他种类的地图,精度会受到损失。而由DEM直接输出,精度可得到控制且不会损失。3.容易实现自动化、实时化。常规地图要增加和修改都必须重复相同的工序,劳动强度大而且周期长,不利于地图的实时更新,而DEM由于是数字形式的,所以增加或改变地形信息只需将修改信息直接输入到计算机,经软件处理后立即可实时化地产生各种地形图。(二)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应用DEM作为地形表面的一种数字表达形式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DEM在勘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球科学、制图、土木工程、地质、矿业工程、地理形态、军事工程、城市规划、通讯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而且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数字高程模型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潜力巨大。传统的公路设计不仅需要大量费时费力的野外勘测工作,而且所设计出的公路还不可避免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地缺陷设计的方案不一定是经济、技术上的最优的;方案受人的主观影响较大;工作强度大,设计工作繁琐。在数字高程模型建立以后,不仅可以用于路线的优化,还可以用于路线设计、二维可视化、公路仿真等领域。二、不同地形区域的野外地形测量野外地形测量数据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重要数据源,它包括平面位置数据和高程数据,笔者结合公路勘测设计的实际需要,选择几段沿公路走向的带状范围作为测量区域,这几段范围分别包含山岭、平原和丘陵这三种地貌,以便研究不同地貌条件下对数据采集和DEM精度的影响。(一)首级控制测量在测量范围内布设四等GPS—E级网作为测量的首级控制,四等控制点至少应有两个通视方向,GPS作业时应采用静态模式(常规静态或快速静态)观测。首级控制测量时最好联测已有的首级网点(四等点或者GPS—E级点),以备检核。由于公路的线路较长,在数据处理时,如果遇到控制点不在同一投影带,必须先进行坐标的投影换带计算,最后求得控制点的平面坐标。(二)图根控制测量图根点是直接提供地形图的依据,也是修测、补测地形图的依据。所以在上一等级的控制点基础上加密布设,以满足测图的需要。分别在平坦地区、山地和丘陵地带三种地形条件下所选择的实验区范围内布设图根点,在山地和丘陵地区可以适当增加图根点的密度。采用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图根控制测量(三)碎部测量地形测量采用数字化测图,测图软件是清华三维公司的电子平板测绘系统(EPSW电子平板)。清华三维电子平板测绘系统是集扫描矢量化、数字化测绘作业、计算机成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软件,运用该系统具有成果规范化、功效高、使用保存方便等特点,适合复杂多变地形的测绘。(四)检查点的布设与测量分别在平坦地区、山地和丘陵的实验地形条件下各布设大约63个检查点(这些点为非地形特征点,在整个实验区均匀布置),然后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分别按较高的精度要求进行测量,用来检核DRM内插时的误差,同日寸也用来对RTK测量的三维坐标和全站仪三角高程进行精度评定。检查点使用比原始数据精度更高的数据,其对精度评定的影响可以不考虑。三、不同地形区域DEM精度评定(一)平原地区DEM精度评定由实际测量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可得到以下图表在平原地区,采样间隔以20米为单位,测量结果表明,20米—100米范围内,DEM内插的采样点高程中误差随着采样间距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即表明在平原地区20米、100米范围内,DEM精度随采样间隔的增加而不断降低。间距点数最大值(cm)最小值(cm)平均值(cm)中误差(cm)20m775.2301.8640m7723.23116.287.9060m7778.3009.3214.7980m7778.309112.2117.43(表1EM模型误差统计)(图1平原地区由不同间距采样点构制的DEM误差)(二)丘陵地区精度评定由测量统计分析结果可得到在丘陵地区,采样间隔以10米为单位,10米—100米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DEM内插的采样点高程中误差随着采样间距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即表明在丘陵地区10米—100米范围内,DEM精度随采样间隔的增加而不断降低。(三)山岭地区精度评定由测量统计分析结果可得到在山岭地区,采样间隔以10米为单位,10米、100米范围内,试验结果表明,在10米—50米范围内,DEM内插的采样点高程中误差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大而增大,而50米、100米范围内,DEM内插的采样点高程中误差浮动范围不定,呈随机分布,不再有10米、50米范围内采样点高程中误差与采样间隔呈线性分布的规律性。四、小结在野外测量时包含特征点能显著提高DEM精度,尤其是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所以测量时特征点必须测量;采样间距增加时平原地区的DEM的精度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加精度降低,但降低的幅度较慢;丘陵地区的DEM的精度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加精度相应降低;山岭地区DEM的精度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加精度逐渐降低,当达到一定程度后,DEM的精度降低的幅度就比较缓慢。总而言之,同样的采样间隔条件下,随着地形起伏的加剧,DEM的精度会相应降低。参考文献1徐其福.数字高程模型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山西科技,20022李志林.数字高程模型.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 标签:
  • 简介:利用海底地形匹配辅助导航是水下载体导航技术致力研究的新方向。通过多波束测深系统测量获得的真实地形数据,采用ICCP算法为对准匹配算法,分析了实测地形的统计特征对相关匹配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地形匹配区域选择准则,并在实测地形图上利用匹配算法对此进行了仿真研究,从而得到水下载体的最佳匹配位置,提高水下载体的导航精度。

  • 标签: 水下载体 多波束测深系统 ICCP算法 地形匹配 导航 匹配区域
  • 简介:摘要: 为得到低风速区域不同地形风切变指数的变化特征。选取湖北地区利川、大悟、武穴等3地各一座测风塔完整年的测风数据,对比了三地测风塔的风速垂直变化,风切变指数的日变化和月变化,发现三地的风切变指数由小到大为利川、大悟、武穴,但三地的测风塔风速均随着测风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大,增量逐渐减小。同时,风电场风切变指数日变化呈现出日出前和日落后切变指数较大,说明太阳辐射会引起大气层结不稳定,进而导致风切变减小。而对比风切变的月变化发现风切变指数并不完全表现为太阳辐射较强的夏季小,太阳辐射较弱的冬季强。说明在复杂地形地区,地形和地表粗糙度是影响局地风切变指数的主导因素。

  • 标签: 风切变 风资源评价 风电场 指数计算
  • 简介:摘要随着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大量试验已经表明无人机测绘地形图的精度可以满足1∶2000地形图的要求,该文结合某个区域的测量项目,详细探讨了无人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量流程,包括航空摄影、像片控制、影像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DEM/DOM制作、地形图制作及无人机航摄影像成图精度分析等。

  • 标签: 无人机 大比例尺 地形图 测量技术 DEM
  • 简介:传统测量方法在区域地形测量中不仅成本高、工作量大而且数据获取量存在局限性,不利于市场竞争。随着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以及摄影测量技术的进步,获取地形测绘数据的手段趋于多样化。本文以景区规划地形测量为例,对区域进行低空无人机航摄,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成图,经检查验收满足在工程中的应用。

  • 标签: 无人机 区域地形测量 应用探究
  • 简介:风能资源评估是风能开发利用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是制定风能规划、风电场选址和风电功率预测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WRF中尺度大气模式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某风电场区域进行高分辨率数值模拟,模拟时间为2011年5月19日8∶00——5月24日8∶00,采用4层嵌套结构,最内层水平分辨率为1km×1km,并将模拟结果中的小时平均风速(10m、50m、70m)、温度和压强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WRF模式对复杂地形区域进行值模拟,不但可以对风速、温度和压强进行较好地模拟,还能刻画出复杂地形局地风场特性.为风能资源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评估手段。

  • 标签: 风场 复杂地形 WRF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无人机是RS地形勘测技术中的常用设备,具有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文章首先对无人机在区域地形测量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几点无人机在区域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对策,以期为区域地形测量工作提供参考,解决复杂地形勘测等方面的问题。

  • 标签: 无人机 区域地形测量 测量数据处理
  • 简介:摘要:随着“三北地区”大规模集中风力发电工程的竣工,当地消纳和外运能力的下降,使“弃风”问题更加突出。而随着低风速风机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中东南部负荷较大的地区,开发分散式风电项目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国家在发展分散风力发电方面,逐渐实行了政策上的倾斜,并鼓励了项目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在梳理和分析了我国的分散风力发电政策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发展进行讨论,并给出相关的优化对策。

  • 标签: 复杂地形区域 分散式 风电项目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物探技术逐渐兴起。本文深入探讨了无人机物探技术在复杂地形区域的具体应用,包括其在数据采集、测量精度、作业效率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该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促进无人机物探技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更好应用和发展。

  • 标签: 无人机物探 复杂地形 数据采集 精度 效率
  • 简介:摘要:基于某地区 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 3670处,采用图表统计分析法,对分布高程、坡度、汇水面积等地形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地形地势因素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的影响,从而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的规划、预防提供参考。受制于人类居住环境等因素,研究表明该地区地质灾害在海拔高程、坡度、沟床比降等方面并非理论上的正相关性,而是呈抛物线型分布,其主要分布于海拔 200~ 700 m的中低山区,崩塌发育坡度多大于 60°,滑坡发育坡度多在 20°~ 50°,泥石流汇水面积大多小于 5 km2,沟谷形态以 V型谷为主,在山坡坡度大于 25°,高差 100~ 500 m,沟床比降 213~ 105‰的区域集中分布。

  • 标签: 地质灾害 地形 高程 坡度 汇水面积
  • 简介:摘要:在山区城市中进行传统测绘项目有着诸多不便的因素,植被茂密,通视距离短,地势起伏变化大,以及其他各种环境因素,都加大了传统测量绘制地形图的难度。随这科技的不断创新、航空摄影测量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测绘外业的工作量。但对于茂密植被下的地形却难以测量。此实验是在结合传统测量与摄影测量的基础上,采用以无人机采集倾斜影像,建立DSM与DOM,运用Cass软件随机导出特殊地物点坐标,进行对实测坐标与模型提取坐标的精度探究。在精度达标后,再在Cass软件上,进行以裸眼三维与二维联动为主、传统测量绘图为辅助的方法,进行综合测量绘图的方式进行1:500地形图的绘制。

  • 标签: 倾斜摄影测量 裸眼测图  精度分析
  • 简介:摘要:复杂地形区域水利工程的建设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进场道路和桥隧方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如何合理设计进场道路和桥隧方案,成为了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以下对复杂地形区域水利工程进场道路和桥隧方案设计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复杂地形区域 水利工程进场道路桥隧 方案设计 研究
  • 简介:运用等厚图、井眼或横剖面资料推导出的深度和时代数据,可重建沉积盆地的时空沉积历史。根据井眼和横剖面可以确定局部的沉积史,而根据等厚图则可确定沉积物的空间分布。设定一些简单的假设条件,如地层的相似性以及局部分析结果的区域适用性等,便可重建固相(或颗粒)体积的平衡图,进而确定古近纪以来若干时间段沉积的沉积物质量。将这种方法用于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中国西北),我们估算出了整个新生代两者的固相体积和蓄积的沉积物质量分别为1358±520×10^3km^3(36.7±14×10^17kg)和172±56×10^3km^3(4.6±1.5×10^17kg)。在重建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沉积作用的两大脉冲期。第一个出现在17Ma左右,只影响天山脚下的塔里木盆地北部(亦称库车坳陷),从而证实了该山脉现今仍活跃的缩短作用当时已开始的现点。第二个发生于5~6Ma期间,影响了该地区大多数沉积区域,而且其地理分布可能更广泛。假定当地处于地壳均衡状态,我们估计由于塔里木地块相对于西伯利亚旋转而产生,且在该山脉和近邻盆地中积蓄的缩短量介于1.15×10^6和4.23×10^6km^3之间。这相当于顺时针旋转了2.5°~8.7°。在与东天山情况大致符合的二个简单的金字塔状地形自相似的生长模型中,我们运用了这些结果。

  • 标签: 东天山 盆地 区域构造 地形 塔里木 沉积物
  • 简介:摘要在工程建设中离不开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应用,长期以来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都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的模式进行,这种方式耗时耗力气,在人力物力投入方便也比较多。近几年无人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低空无人机航摄在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得以实现,减少了人力物力,同时也减少了测绘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本文介绍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在小区域地形图中的应用实例,对所成的地形图采用传统GPS-RTK技术进行精度检查,结果是能满足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 标签: 无人机技术 地形图 GPS-RTK
  • 简介:摘要:倾斜摄影技术是国际测绘领域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该技术通过飞行平台搭载多镜头相机系统,从一个垂直和四个倾斜五个角度同步采集影像,同时通过全球定位系统能实时获得影像精确的地理信息,后期利用专业软件处理成高精三维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实际地物情况。随着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极大地扩展了无人机遥感的应用领域。无人机技术作为航空遥感手段,具有续航时间长、影像实时传输、高危地区探测、成本低、高分辨率、机动灵活等优点,其实景三维建模成果也已经大量运用到大比例尺地形更新中。

  • 标签: 倾斜摄影测量 集中成片农村 地形更新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从当前的工程建设来说,测绘测绘贯彻整个建设过程是保障其顺利实施的关键技术。工程建设前期应用全方位的测绘手段,对于工程建设所处的真实地形全方位的进行明确,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手段。可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工程自身处于特殊性非常强的地形位置上,这样的情况明显加大了测绘难度。在这其中,山区、滩涂以及荒漠地形都是典型的特殊地形。所以在涉及到特殊地形时,要利用与之相对应的测绘技术来展开测绘工程,保证其可以全方位的提高测绘结果的精准程度。

  • 标签: 地形测绘 特殊地形 测绘技术 方案
  • 简介:摘要《地形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该课程建设中,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项目化工作任务模式,遵循实用性、技能性、通用性和先进性等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按照测量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测量精度评定、地形图使用4个典型项目工作任务,再将其细化为10个学习情境,并分阶段展开模块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螺旋式上升。

  • 标签: 轨道交通工程 地形图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