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岭北地名的溯源,现在看来只能追到.汉志北地郡下辖19县,首县为马领县,现已确定为西汉北地郡治所,谭其骧先生主编图说部分定其今地为"甘肃庆阳西北".凉州北地郡下辖6县,已无马领县.卷3记庆州马领县沿革,"汉末为虏所侵,至后魏为朔州之地",隋朝大业元年(605)"分合水县于此置马领县",十三年(617)因"陷贼"而废,次年"于今县理北四十里百家堡置马领县",其地理位置变动不大.

  • 标签: 《汉书·地理志》 十六国 地名 凉州 北朝 西汉
  • 简介:魏晋十六北朝时期,骑兵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幽州作为民族战争频繁的地带,幽州骑兵在这一时期也名闻天下。建立骑兵的物质基础,首先是拥有马匹的数量和质量。这时期幽州战马的来源是多渠道的,主要有国家养马场的饲养;战马自备;民马转换为官马;互市贸易和贡马;战争俘掠几种。

  • 标签: 幽州 骑兵 战马来源 养马场
  • 简介:这是一部从美术史角度系统研究敦煌石窟艺术发展史的专著。本书入选了敦煌研究院学术史库、北京市“三个一面”原创出版工程,属于“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顺目,受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北京市文创专项资金的资助。

  • 标签: 敦煌石窟 美术史 十六国北朝 简介 出版规划 艺术发展史
  • 简介:魏晋十六北朝,割据于西北的诸政权为了稳住已有的统治地盘,富国强兵,创建统一大业,因而都很重视培养、罗致,甚至是抢夺儒、释、道各类人才,人才兴国的战略也为各政权带来了显著的政治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

  • 标签: 魏晋十六国北朝 西北割据政权 人才兴国
  • 简介:十六北朝特别是十六,频繁而大规模的内部人口流动,是由胡族统治者实施的,并以强制迁移性质为主,强制迁移的目的,是以之为兵、用之耕耘。这样的移民状况加上其他复杂因素,决定了长期、普遍、广泛设置于东晋南朝的侨州郡县,在十六北朝境内,总体上说,是不长期、不普遍、不广泛的。十六北朝特别是十六的多数侨州郡县,既无土地也无人民。如十六的侨置,多与“虚设”无异;至于北朝的侨置,则不外以下几种情形:因招抚或安置流民而置,为安置特殊性质的移民而设,备职方而立,务广虚名,以及承东晋南朝之侨置而不废者。十六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的考证与研究,既要具备与东晋南朝进行比照的观点,其研究难度也较之东晋南朝为更大。

  • 标签: 十六国 北朝 侨州郡县 侨流人口
  • 简介:由于资料阙如,俸禄问题是整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一个难点。相比之下,要了解十六各政权的俸禄情况似乎更加困难。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十六到底有无俸禄制。关于这个问题,成汉政权有明确的否定记载,《晋书》《李雄载记》记载:“雄为国无威仪,官无禄秩,班序不别,

  • 标签: 俸禄制 十六国 魏晋南北朝史 成汉政权 《晋书》 记载
  • 简介:东晋十六时代,南北对峙,中国历史步入了大分裂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北方,先后有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民族所建立的二赵、三秦、四燕、五凉及夏、成(成汉)等十六。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南方,晋元帝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南京)建

  • 标签: 佛教 十六国时期 统治阶级 佛图澄 鸠摩罗什 东晋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分裂割据时期,其特点是自汉代以来,内迁至黄河流域的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主要是所谓的“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先後在长江、淮河以北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其中,主要有十六(内包括汉族所建的三国)。这些由五胡建立的政权,统治和管理着人口众多的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因此,五胡所建政权怎样统治、管理众多的汉族和其它民族,他们采取什麽统治机构(即官制)实施其政令,维持其统治?这是一个颇耐人寻味和有意思的问题。

  • 标签: 十六国 官制 历史研究 中国 政权形式 军制
  • 简介:十六和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的小城、子城和皇城史念海史先智十六时期长安城中分有小城,南北朝时期长安城中又另有小城、子城和皇城。小城的记载始见于《晋书》卷一一二《苻健载记》。《载记》说:(晋穆帝永和)十年(354),(桓)温率众四万趋长安。……健遣其...

  • 标签: 未央宫 汉长安城 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 子城 北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0-23
  • 简介:《洛阳伽蓝记》在如下方面显示了北中国佛教史学转进的趋势,《佛国记》的确是北中国佛教史学酝酿期的突出代表,法显《佛国记》

  • 标签: 伽蓝记 佛国记 佛教史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15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01
  • 简介:《洛阳伽蓝记》在体例上综合了两汉史学的自注和佛教著作的合本子注,《洛阳伽蓝记》中,《洛阳伽蓝记》

  • 标签: 伽蓝记 佛国记 佛教史学
  • 简介:魏晋十六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时鲜卑诸族亦大批入居河西,势力最强的河西秃发鲜卑建立了"南凉"政权,并与河西其他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争战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关系等各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 标签: 魏晋十六国 河西鲜卑 历史发展 经济生活 民族关系
  • 简介:《通鉴》十六部分独家保存的文字,数量之多、比重之大令人叹为观止。这部分文字又涉及大量重史实,多为《晋书》等正史所不载。在司马光等人所依据的原始文本散失殆尽之后,《通鉴》中此类与诸史不同、具体的史实陈述,就显得弥足珍贵。在有新证据表明《通鉴》上述文字改写致误之前,无论其出处或来源的性质是否能够确定,都可以作为史料使用。只有这样谨慎的处理,才能在史料稀缺的十六史研究中,避免与温公等人精心筛选、录的珍贵史料失之交臂,避免错过彻底挖掘《通鉴》史料的机会。

  • 标签: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十六国史料
  • 简介:<正>《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历代州域形势》:“二刘盛时,其地东不过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踰陇坻,北不出汾晋。”然《晋书》卷一四《地理志》却曾明白有这样的记载“永嘉之后,司州沦没刘聪,聪以洛阳为荆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读史方舆纪要》 《晋书》 地理志 沦没 刘聪
  • 简介:魏晋丧乱,北地胡族纷纷入主中原并建立政权,为了有效地实现其统御中原的目标,政权的统治者积极的吸收华夏文化,在私学发展的同时北方官学也繁盛起来。本文试图通过对古代官学发展渊源的考察,来探讨十六时期北方官学教育大力发展的原因、表现以及影响,从而来窥探这一时期学校教育发展的概况。

  • 标签: 十六国时期 官学教育 汉化
  • 简介:坞壁是中古社会极为重要的基层组织,在社会转型中占一席之地。坞壁作为“小城”的组织功能比较完善,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功能。坞壁因坞主及坞民身份的不同分成多种类型:豪族坞壁、流民坞壁和胡人坞壁,具有各自不同的经济结构。汉人坞壁的经营方式带有庄园制经济的色彩,而胡族坞壁则刻有部落制经济的烙印。千家一堡,是坞壁经济的常态,但通常会根据实情发生涨缩变化。坞壁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凭险而建、耕战兼备和流动性强。坞壁经济从兴起、发展、壮大到消亡的过程,是国家政府与地方大族力量消长的风向标。

  • 标签: 十六国北魏 坞壁经济 国家权力 地方大族 胡族
  • 简介:2001年,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嘉峪关酒泉魏晋十六墓葬壁画》是一本资料翔实,图版精美的好书.值得推荐和介绍。

  • 标签: 十六国 嘉峪关 壁画 墓葬 魏晋 资料
  • 简介:<正>西晋永嘉四年,刘聪杀刘和即皇帝位,不久实行“胡汉分治”,《晋书·刘聪载记》载汉嘉平四年刘聪大定百官,“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就是说,左右司隶共领有43万户的“晋人”(汉族人口)。此时关中地区仍控制在晋室手中,汾、晋以北则为并州刺史刘琨控制,座镇晋阳,刘聪所据有的地域仅是并州的上党郡、西河国、乐平郡和太原国的南部,以及司州的平阳郡、河东郡、弘农郡、河南郡、河内郡之大部。其左右司

  • 标签: 十六国 司隶 汉政 胡汉分治 关中地区 刘聪
  • 简介:十六历史研究领域,对于各政权行政中枢制度的关注相对较少。周伟洲先生对十六官制有全面考察,在“中枢官”部分列丞相等三公官,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官员,太常等九卿官,以及御史台官员等,皆为中央机构设官。

  • 标签: 十六国 制度 行政 历史研究 中央机构 御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