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肺癌患者胸腔治疗过程中分别采用操作和单孔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3月--2020年1月的肺癌8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一组与二组,分别采用单孔治疗和操作治疗,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结果:(1)一组和二组手术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对比中,一组分别是214.47±31.09(ml)、551.33±64.25(ml),二组分别是253.68±35.72(ml)、583.52±63.94(ml),(t=8.994,p=0.000),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治疗后MVV指标、FEV1指标、VC指标对比中,一组分别是70.43±8.09(l/min)、1.84±0.25(l)、2.65±0.37(l),二组分别是62.16±7.64(l/min)、1.52±0.16(l)、2.13±0.26(l),(t=9.865,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肺癌采用单孔胸腔手术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肺癌 单孔 单操作孔 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结节病患使用操作胸腔手术进行治疗的相关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7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肺部结节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操作胸腔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疼痛程度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的效果也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肺部结节病患使用操作胸腔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肺部结节 单操作孔 胸腔镜 治疗效果
  • 作者: 岳金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9卷
  • 机构:松原吉林油田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胸腔肺癌根治术中分析对比单孔、操作以及三手术形式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间在我院接受胸腔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中抽选97例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其中单孔组患者32例,操作组患者34例,三组患者31例,通过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置胸管时长、淋巴结清扫枚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来分析三种手术形式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住院天数、置管时长、淋巴结清扫枚数方面三组患者无明显差异,疼痛评分方面单孔组最低,操作次之,三最高。并发症方面,操作组最低,其余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单孔或操作的形式进行胸腔肺癌根治术能够获得与传统三胸腔肺癌根治术同等的治疗效果,且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标签: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手术戳孔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操作胸腔手术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3例胸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操作组31例,常规操作组32例,病种包括肺癌28例、纵隔肿瘤11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8例、其他肺良性疾病16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术后当天引流量、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术后当天引流量、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操作胸腔手术诊治胸部疾病可以达到常规操作胸腔手术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操作;胸腔手术;胸部疾病;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9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治疗中,采用操作胸腔与三胸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本院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8例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探究组,每组各19例,参照组执行三胸腔进行治疗,探究组执行操作胸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探究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采用操作胸腔对患者进行治疗,与三胸腔治疗相比,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疼痛度更低,治疗效果相对更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 三孔胸腔镜 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治疗中,采用操作胸腔与三胸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本院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38例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探究组,每组各19例,参照组执行三胸腔进行治疗,探究组执行操作胸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 探究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针对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采用操作胸腔对患者进行治疗,与三胸腔治疗相比,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疼痛度更低,治疗效果相对更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 三孔胸腔镜 肺大泡并自发性气胸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操作胸腔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该手术方式在自发性气胸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总结分析该科2010年5月~2011年10月应用操作胸腔手术治疗的7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78例患者在全麻下应用操作胸腔手术切除肺大疱或肺尖部边缘不良肺组织,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胸或增加辅助切口,平均手术时间38min,术后使用止痛药的平均时间为1.8d。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平均时间3.6d。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操作胸腔手术肺大疱切除术安全可靠。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 自发性气胸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操作胸腔肺段切除治疗高龄肺结节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肺结节患者共13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操作胸腔肺叶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操作胸腔肺段切除治疗。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肺结节患者采用操作胸腔肺段切除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肺段切除 高龄肺结节 肺功能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操作及单孔胸腔手术在肺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手术要点,可行性,安全性。方法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科共完成单操作及单孔胸腔手术共42例,其中操作胸腔手术26例,包括肺叶切除(肺癌根治术)3例,肺楔形切除,23例;单孔胸腔手术16例,包括肺叶切除(肺癌根治术)4例,肺段切除术1例,肺楔形切除术11例,观察临床效果,总结手术要点。结果入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胸腔手术手术时间为94.89±16.56min,术中出血量为157.22±19.61ml,患者住院时间为9.6±2.3d,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2.4±0.32d;单孔胸腔手术手术时间为96.15±19.11min,术中出血量为159.16±18.23ml,患者住院时间为10.1±2.5d,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为2.3±0.31d。全组无中转开胸及死亡病例,术后无持续性漏气、进行性血胸(二次开胸手术),支气管胸膜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操作及单孔胸腔肺部疾病手术安全、可行,合理安排学习曲线,可完成由常规三胸腔手术到操作再到单孔胸腔手术的顺利过渡。

  • 标签: 单操作孔胸腔镜 单孔胸腔镜 肺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操作电视胸腔周围型肺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选择2019 年3月~2020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8 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本院进行操作电视胸腔周围型肺癌根治术治疗,获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29 例患者进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 29 例患者进行全程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手术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操作电视胸腔周围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全程的综合护理能够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并降低手术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暴力风险评估 精神分裂症 安全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操作胸腔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4月-2023年6月,选取8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操作胸腔手术、三电视胸腔手术。结果:术后12h、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发性气胸应用操作胸腔手术治疗,可减轻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 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 术后疼痛感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于微小操作胸腔技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 将 14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 74例, 在胸腔治疗术后, 干预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再进行疼痛干预、心理干预、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措施;而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护理, 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胸腔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护理干预, 能够起到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 胸腔;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综合护理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一般是由先天性肺组织发育不全, 胸膜下面存在的肺小疱或者肺大疱破壁之后导致的, 很容易复发, 是常见的肺病 [1]。传统的开胸手术治疗, 对患者的损伤很大, 再加上治疗费用高昂, 所以一直没能得到普及。但是近年来, 这种病的新治疗方法就是利用微小操作胸腔来治疗, 效果显著, 现将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14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 74例, 对他们实施微小操作胸腔技术进行手术, 然后根据组别不同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所有患者均为男性, 干预组患者年龄 23~ 51岁, 平均年龄 33.6岁;对照组患者年龄 22~ 52岁, 平均年龄 34.1岁。手术完成之后, 对照组有 1例患者发生肺泡漏气,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周, 病情均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 2年, 没有出现复发情况。     1. 2 护理方法 干预组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简单的常规护理即可。     1. 2. 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 一般患者没有接触过胸腔手术, 难免会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 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手术之前将该种手术方法的优点告知患者, 让他们从心底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 从而能更好的配合, 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手术过程。②术前指导, 在手术开展以前, 护理人员应该引导患者进行肺部锻炼, 比如腹式呼吸、吹气球等;同时对于术后的床上坐卧和下床的基本动作进行指导。     1. 2. 2 术后护理 ①生命体征的观察。手术之后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保持患者绝对平躺休息, 以利于呼吸的顺畅, 不能进食和饮水。②胸腔闭式引流管和出血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管一定要固定牢靠, 防止脱落, 术后超过 12 h之后, 每 30分钟将引流管挤压 1次, 保证引流管的畅通, 不能出现扭曲或堵塞, 引流瓶的摆放高度要低于患者的胸腔,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果发现胸腔的引流量连续 2~ 3 h>100 ml/h, 颜色显示为鲜红色, 且引流液中有凝血块, 经过测量发现患者血压进行性下降, 尿量很少, 且心率很快, 这表明患者血容量不足, 必须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胸腔内活动性出血, 若是应立即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 [2]。③加强肺功能锻炼, 促进肺复张。在胸腔手术过程中, 手术一侧出现肺萎缩, 倘若肺的膨胀受到影响, 容易造成手术后低氧血症状和肺部不复张的情况。手术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 这时应该保持患者处于半卧状态, 在患者痛感不强烈时尽量让他排痰, 每天进行 4次超声雾化吸入, 若自行排痰有困难则要利用气管进行吸痰, 主要目的是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完成了这个步骤之后, 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指导他做呼吸运动, 等到术后 2~ 3 d左右就可以利用吹气球的方式让患者进行呼吸锻炼, 以便肺部功能早日恢复, 通过这一系列治疗, 该组患者只有 1例出现肺不张并发症。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肺泡漏气是微小操作胸腔技术治疗肺大疱结扎后的并发症之一, 如果胸腔的引流管中连续出现气体, 那么就证明发生了肺泡漏气, 此种情况则叮嘱患者将喉中的痰咳出, 尽量不要咳嗽, 与此同时要严密注意患者肺部膨胀情况和呼吸音的变化 [3]。     1. 2. 3 健康教育 首先让患者了解气胸的基本知识, 然后安抚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 积极地配合治疗。在饮食方面进行指导, 敦促患者科学饮食, 合理分配营养物质的摄入, 从而增强抵抗力, 促进早日康复。最后在患者出院之际, 要教会患者或家属自我保健的方法, 从休息、活动、饮食等方面出发, 同时及时进行病情复查, 以保证完全康复。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资料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3%, 经过 2年随访, 有 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占 2.7%, 对症治疗后痊愈, 均未出现复发现象, 患者满意度为 98.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1.1%, 经 2年随访, 有 1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对症治疗后也全部痊愈, 未出现复发情况, 患者的满意度为 79.7%。两组比较, 干预组总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 1。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操作电视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科施行操作电视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47例,术中观察位于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长1.5cm,操作位于腋前线第4或第5肋间,长2~3cm。术后常规放置1~2根胸腔引流管。结果2例分别因支气管残端漏气和静脉回流不畅而转肺叶切除,余45例顺利完成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后病理:良性病变10例,原发性肺癌35例,转移癌2例。手术时间(164.5±33.7)min,术中出血(125.6±46.4)ml,术后胸管引流(4.2±1.2)d,术后住院(5.6±1.6)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1例随访1~18个月,(7.9±1.6)月,未见复发和转移,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操作电视胸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作为部分不能楔形切除的良性病变患者、术前无法明确性质又不能楔形切除的肿瘤患者和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或预计肺叶切除后易发生并发症的早期肺癌患者的选择。

  • 标签: 胸腔镜 单操作孔 肺段切除 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电视胸腔(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下单操作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全面评估其临床效果,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的60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rimarySpontaneousPneumothorax,PSP)的患者,其中28例接受VATS下单操作手术治疗,32例行传统三胸腔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操作患者术后24小时、72小时VAS评分为(3.7±1.2)、(1.4±0.3),而传统三胸腔手术治疗患者术后24小时、72小时VAS评分为(4.7±1.1)、(2.5±0.6),两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再次手术治疗、无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VATS下单操手术治疗PSP,术后疼痛反应轻,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操作孔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操作电视胸腔手术治疗肺部良性肿瘤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肺部良性肿瘤疾病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操作电视胸腔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状况,如肺功能、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并对比分析。结果对比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研究组(136.7±16.3)ml、(10.5±2.7)d均低于对照组(243.4±20.3)ml、(13.9±3.8)d,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肺功能指数,包含TLC、FVC、VC等,治疗前,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肺部良性肿瘤疾病可考虑给予操作电视胸腔手术,疗效突出,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肺功能改善明显,应用性较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孔/操作胸腔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经验。方法经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不阻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不降温或浅低温(32±1)℃。对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单孔/操作胸腔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手术持续时间78~126 min,体外循环时间32~5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3~3 h,引流管留置时间18~33 h,术后住院时间3~5 d。结论单孔/操作胸腔下心脏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 标签: 单孔胸腔镜 心脏不停跳 房间隔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