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细胞癌(signet—ringcellcarcinoma,SRCC)多见于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而原发在乳腺的SRCC非常罕见。本文就本院1例表现为特殊炎性乳腺癌的乳腺原发性SRCC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印戒细胞癌 病理学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原发性膀胱细胞癌发病罕见,目前对其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病理组织学、主要临床症状、诊断的标准及依据、治疗的方法手段、患者预后都尚未具备非常系统的认识。本综述主要对原发性膀胱细胞癌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回顾,为原发性膀胱细胞癌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有力的证据。

  • 标签: 膀胱肿瘤 癌,印戒细胞 膀胱切除术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 简介:背景和目的胃癌中印细胞(signet-ringcell,SRC)癌的预后及其化疗耐药性已有文献报道并存在争议。对此类肿瘤围手术期化疗的作用仍然存在质疑。本研究意欲评估在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SRC癌的预后。同时,比较非SRC癌和SRC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围手术期化疗)。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参加单位包括法国的19个医疗中心。共纳入接受手术治疗的1799例连续胃腺癌病例,手术方式包括胃次全切除和全胃切除术。对胃窦癌行D2淋巴结清扫,对胃上部癌行改良的D2淋巴结清扫。SRC癌的诊断依据为病灶中存在含黏蛋白的孤立细胞群。结果共979(54.4%)例患者接受全胃切除。共899(50%)例患者诊断为SRC癌。较非SRC癌相比,SRC癌多发于女性、青年及营养不良患者,并ASA评分较低、肿瘤更大。非SRC及SRC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个月、26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SRC癌为胃癌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HR=1.182)。年龄〉60岁、皮革胃、邻近脏器侵犯为SRC癌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但不是非SRC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相比于非SRC癌患者,术前及术后化疗对接受切除手术的SRC癌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相比于非SRC癌,SRC癌的预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围手术期的化疗敏感度差。因此,在将来的治疗相关研究中,非SRC癌及SRC癌应作为不同类型处理。

  • 标签: 印戒细胞癌 全胃切除术 胃窦癌 胃腺癌 预后影响因素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经过对比分析,切实地分析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从1996年12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胃细胞癌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A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非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这两组受检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男女比例上,观察组为1.51,对照组为2.3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年龄上,观察组的<60岁的患者有44例(44%),对照组的<60岁的患者有30例(30%)(P<0.05);在Ⅰ期的胃癌患者中,观察组有31例,为31%,Ⅰ期以上的,观察组占据所有晚期胃癌患者的23%(P<0.05);在肿瘤浸润深度达T1以上的比较中,观察组为69%,对照组为87%(P<0.05);在淋巴结转移率和肿瘤发生部位上,这两组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青女性的胃细胞癌发病率比较高,需要慎重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治、早治疗的原则,尽量在病情早期进行治疗。

  • 标签: 胃印戒细胞癌 病理特征 肿瘤浸润深度 淋巴结转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细胞癌(Primarysignetringcellcarcinomaofbladder)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BSRCC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术前行膀胱镜检查并活检诊断为膀胱SRCC。排除膀胱外病灶。均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双侧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术后未行辅助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半未见转移及复发。结论PBSRCC为膀胱腺癌的一种罕见病,临床无特异性,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目前主张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腹腔镜下膀胱全切术效果肯定。

  • 标签: 膀胱腺癌 印戒细胞癌 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中草药治疗早期胃细胞癌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 1例采用中草药治疗一位 78岁老年早期胃细胞癌( T1N0M0)患者,随访 6年。结果:患者无不适症状,每隔半年应用前述中草药调理,病情未再复发。结论:因此本病案中癌细胞的清除、患者全身状况改善是因中草药的干预所实现,提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标签: 胃癌 印戒细胞癌 中草药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细胞癌(SRC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四川省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接受根治性胃癌切除术、且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分析SR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2.5个月(0.9~70.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40.0个月(7.0~61.0个月),3年OS率为46.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肿瘤位于胃中上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转移、脉管神经侵犯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3年OS率分别为34.3%、31.1%、30.0%、33.3%、40.7%、28.9%、37.5%,均低于年龄<60岁、女性、肿瘤位于胃下部、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未侵犯胃壁全层、淋巴结未转移、未发生脉管神经侵犯的患者(57.6%、57.5%、52.9%、57.6%、56.7%、74.6%、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1.225,95% CI 1.089~3.481,P=0.003)、淋巴结转移(OR=1.077,95% CI 1.059~2.674,P=0.034)、肿瘤侵犯胃壁全层(OR=1.342,95% CI 1.117~7.225,P=0.002)、脉管神经侵犯(OR=1.104,95% CI 1.087~2.541,P=0.018)是胃混合型SR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淋巴结转移、侵犯胃壁全层、脉管神经侵犯的细胞比例低于50%的胃混合型SRCC患者预后差。

  • 标签: 胃肿瘤 癌,印戒细胞 印戒细胞比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黏液腺癌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病案室结直肠黏液腺癌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确诊位置、肠梗阻、手术方式、脉管瘤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黏液腺癌与细胞癌均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因其有着特殊的临床病理特性,通过仔细分析两种肿瘤疾病的病理特征,有利于了解肿瘤的特性,为临床医生提供医疗信息。

  • 标签: 结直肠 肿瘤 病理
  • 简介:摘要细胞样形态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罕见亚型,该文报道1例63岁男性的胃细胞样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形态一致,细胞核偏心性位于细胞一侧,胞质空亮,极易误诊为细胞细胞。该文描述其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电镜特点,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复习和总结相关文献。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78岁,无明显诱因在头部、左侧腹壁、颈部陆续出现大小不等包块,约1cm-5cm不等,局部红肿,轻触痛。左侧腹壁包块切除送病检,经病理诊断为全身多发性细胞癌。充分告知家属后予以静脉抗肿瘤、对症治疗,于2022年12月18日13时52分临床死亡。

  • 标签: 印戒细胞癌 皮肤转移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1例罕见的SMARCA4缺失胃癌。患者女,69岁,因腹胀伴恶心、呕吐入院。磁共振成像检查示胃窦部占位,胃镜活检示腺癌。镜下观察:肿瘤组织主要由大小不等的实性细胞巢构成,局部见形成不良的腺管状、筛状及失黏附性的条索状结构,局部胃黏膜内观察到细胞癌的形态,肿瘤细胞未见横纹肌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SMARCA4缺失。诊断为胃SMARCA4缺失的低分化腺癌。需要与神经内分泌癌和肝样腺癌鉴别。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72岁,因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个月于2007年3月9日入院。外院B超提示:膀胱右侧壁单发偏强回声结节,外形不规则,基底部宽,呈菜花状,大小30mm×24mm×20mm,CDFI可见高速动脉血流。

  • 标签: 印戒细胞癌 文献复习 膀胱 原发性 肉眼血尿 动脉血流
  • 简介:摘要女性原发性尿道腺癌临床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尿道黏液腺癌合并细胞癌患者,外院行尿道肿瘤切除术,术后检查提示肿瘤残存,后再次行尿道肿瘤切除术将肿瘤完整切除。随访11个月肿瘤无残留、复发。

  • 标签: 癌,印戒细胞 尿道肿瘤 手术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并探讨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结合我院曾收治的1例和国内1986~2017年个案报道的44例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细胞尿路上皮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发病机制、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案、随访预后等。结果45例中,肿瘤好发于顶壁31例(68.9%);单纯性细胞癌37例(82.2%),混合性细胞癌8例(17.8%);TNM分期,T2期以上为37例(82.2%),其中T3期和T4期26例(57.8%);手术病例41例(91.1%),其中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7.3%),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41.5%),根治性膀胱全切术21例(51.2%);15例(36.6%)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行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13例(31.7%),全身化疗+膀胱灌注化疗5例(12.2%),全身化疗+放疗3例(7.3%)。失访6例(13.3%);随访时间≤1年的28例(62.2%),其中15例在1年内死亡,2例复发;1年2年的只有3例(6.7%)。生存期最短的为2个月,最长的为44个月无复发,平均生存时间约2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约13个月。结论原发性膀胱浆细胞样/细胞尿路上皮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早期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结合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改善其治疗效果,但整体预后差。

  • 标签: 膀胱肿瘤 浆细胞样 印戒细胞 回顾性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乙状结肠细胞癌(S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29例直肠乙状结肠S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效果和预后。结果29例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48.7±14.3)岁。29例行术前结肠镜检查,其中20例(69.0%)呈肠壁环腔增厚表现,9例(31.0%)病变活检曾呈假阴性。在直肠超声和直肠磁共振检查中,误诊为炎性病变分别占25.0%(4/16)和17.6%(3/17)。29例患者中,13例行新辅助放化疗(NCRT),27例行根治性手术,8例行术后放疗。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4.0%和43.0%。未行NCRT(non-NCRT)组和NCRT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9.2%和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n-NCRT组和NCRT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9.2%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肿瘤纵径>5 cm为患者总生存时间缩短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直肠乙状结肠SRCC是罕见而具特殊临床表现的结直肠癌,其发病年龄轻、恶性度高、预后差。应加深对直肠乙状结肠SRCC的认识,关注分子肿瘤学进展,以期改善其诊治疗效。

  • 标签: 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印戒细胞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胃黏液腺癌(mucinousgastriccarcinoma,MGC)与胃细胞癌(gastricsignetringcellcarcinoma,SRC)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我科收治的1016例连续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比较MGC与SRC间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的差异.结果胃癌病例中,MGC占胃癌的6.8%(68例),SRC占9.1%(92例).MGC与SRC两组相比,在年龄分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接受根治手术、临床TNM分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女性别比、肿瘤大小、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肝转移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MGC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29.4%,而SRC则为37.3%,MGC的总体生存率较SRC低,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当伴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或BorrmannⅢ型时,MG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低于SRC患者(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根治手术是MGC的独立预后因素;而Borrmann分型、TNM分期及根治手术是SR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GC与SRC比较,MGC在年龄、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根治手术及TNM分期临床病理方面表现差,MGC5年总体生存率较SRC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为更多的临床病理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 标签: 胃肿瘤 临床病理 预后 胃黏液型癌 胃印戒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细胞癌在CT征象中的表现。方法设一组对比试验,将30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A组)与30例细胞癌(B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均采取CT扫描总结两组CT表现。结果CT征象显示,两组肠壁环形增厚、病灶强化程度明显、钙化、大量低密度区、靶环征、肠周重度浸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灶长度、肝脏转移、肠梗阻、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细胞癌在CT征象中各有突出表现,前者以病灶内钙化明显,且增强扫描可见片状低密度区,后者则可见明显靶环征。

  • 标签: 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CT 表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