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A.金斯伯格的诗歌反映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身心焦虑与文化反叛,也显示了美国诗歌中激扬蹈厉诗风的延续.本文从"Beat"的释义、诗歌传承和作品解读等方面对之做了探讨,指出金斯伯格在艺术创新和文化批判两方面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诗人.

  • 标签: A.金斯伯格 反叛诗人 文化焦虑 美国 诗歌 文化反叛
  • 简介:杰克·凯鲁亚克的重点展现了两个主题:主人公萨尔·帕拉迪斯对中产阶级价值传统的反叛和妥协.萨尔几次试图通过实践"垮掉的一代"的理念原则来摆脱原有的生活模式,但每次均以失败而告终;他的不彻底的反叛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悲观基调.小说表现了凯鲁亚克所处时代的美国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但并未确切地将"垮掉的一代"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当作传统价值的替代品.

  • 标签: 《在路上》 主题研究 杰克·凯鲁亚克 中产阶级价值 反叛精神 美国
  • 简介:约翰·穆勒长期以来背负着功利主义"逻辑机器"的称号,他的文学观很少得到关注,其作品的"文学性"也时时遭受质疑。本文从《论边沁》和《论柯尔律治》两篇文章入手分析穆勒对两位哲人的形象塑造,以展现他富有文学色彩的表达和在意象运用上的深厚功底。结合他早年的论文,特别是《关于诗歌及其种类的思考》和《丁尼生诗评》,我们还可以发现,穆勒对意象和情感的强调都根植于他对诗歌本质的认识。在他看来,理想的诗人以"情"传"情",用鲜明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传达真理,塑造人性,而这些也正是穆勒本人在写作中不懈追求的目标。

  • 标签: 约翰·穆勒 《论边沁》 《论柯尔律治》 理想诗人
  • 简介:克尔凯郭尔在那本描写亚伯拉罕在上帝面前痛苦地抉择的《恐惧与颤栗》中说过:“每当个人由于进入普遍性而感到无力将自己作为个体来维护的时候,他就是处于一种精神磨难之中。”亚伯拉罕被深深地围困在一个悖论之中,他无法在信仰和伦理中求得一种平衡,他被一种深沉的悲剧牢牢地控制住了,现实和精神世界那种无法调和的紧张和令人窒息的恐惧,使他不自觉地成了一个悲剧英雄。克尔凯郭尔写道:“悲剧英雄因他的道德德行而伟大,亚伯拉罕则纯然因他个人的德行而伟大。”

  • 标签: 克尔凯郭尔 黄昏 诗人 亚伯拉罕 悲剧英雄 精神世界
  • 简介:一位是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官李肇星,一位是偶见于报端的那些优美精致、情真意切诗篇的作者李肇星——我一直认为“他们”全然是两个人。可是,当我读过这部书稿,忽觉这两个李肇星竟神奇地化为一个,或者说化为一个令人惊愕的神奇j

  • 标签: 李肇星 诗人 国际舞台 “他们” 外交官
  • 简介:我向来认为,诗人是天生的——任何后天的修炼与模仿可以产生诗作,但诞生不了真正的诗人,有些诗作永远在三流的水平徘徊,那必定因为作者不是一个天生的诗人,这样的人还是不写为妙。天生的诗人即使不写诗也能让你感到诗歌的律动,天生的诗人一旦写作,语词就会散发一种光芒,朴素内敛,不动声色中自有无尽的诗性的绵延,这样的品质不会因岁月的更替、环境的变迁而被损伤。小海就是这样的诗人

  • 标签: 诗人 天生 灵魂 歌唱 诗作 诗歌
  • 简介:明初诗人徐贲与同时曾在苏州居住的诗人高启、杨基、张羽齐名,并称为'吴中四杰'。《明史》卷二八五《文苑传一·高启传》附传云:徐贲,字幼文,其先蜀人,徙常州,再徙平江。工诗,善画山水。张士诚辟为属,已谢去。吴平,谪徙临濠。洪武七年被荐至京。九年春,奉使晋、冀,有所廉访。暨还,检其橐,惟纪行诗数首,太祖悦,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又改刑部主事,迁广

  • 标签: 徐贲 明初诗人 籍贯辨证
  • 简介:他们一行十一人被带到一幢白色建筑物后面,带队的人吩咐他们停下,让他们挨着墙根坐下来等待.建筑物的大片墙皮已经脱落,露出红砖和白色的墙体.窗户上连玻璃也没有.三月的雨一直下着,地面上积了一个个小水坑.有两个俘虏坐在泥地里,低头盯着自己的膝盖.因为有一只手被一根粗粗的绳子和旁边站着的伙伴的手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所以他们不得不举着它.

  • 标签: 诗人生命
  • 简介:本文拟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对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中的宗教内涵予以初步分析,追溯狄金森一生对于宗教的态度:从青少年时期反抗基督教教规教义的束缚到对上帝态度的转变,直至最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宗教观和神学体系,体现出诗人对于信仰孜孜不倦的追求.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女诗人 反抗 宗教观 独特 自身
  • 简介:加·麦林内斯库(GabrielMelinescu),画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1942年生于布加勒斯特、现居瑞典,23岁时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冬天的仪式》,其后出版的著作有:《抽象的生命》、《神之病》和《贫困的诅咒,贞洁与屈从》等。

  • 标签: 诗人诗 儿童文学作家 布加勒斯特 藏红花紫 外国 莎士比亚
  • 简介:<正>“在通俗文化统治一切、各种时尚稍纵即逝的时代,桂冠诗人的职责,就是为严肃文学争得一块领地。”美国1993年桂冠诗人里塔·达弗(RitaDove)如是说。达弗是俄亥俄州出生的诗人,曾获普利策奖(《托马斯和贝拉》),如今又荣获桂冠诗人称号。她是美国第七位享此殊荣的作家,也是第一位获此称号的黑人诗人。达弗任弗吉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坚持教学和创作之余,还一直为严肃文学奔走呼吁。她强调重视诗作,“要对艺术负责,要为美国的下一代着想”。

  • 标签: 桂冠诗人 严肃文学 诗歌形式 弗吉尼亚大学 国会图书馆 通俗文化
  • 简介:<正>今年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英国大诗人罗伯特·布朗宁(RobertBrowning,1812—1889)诞生180周年。布朗宁的父亲是伦敦英格兰银行的职员,生活富裕。布朗宁从小由他的姊姊萨丽雅娜带大,住在伦敦。他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阅读他父亲的大量藏书。在儿童时期,他

  • 标签: 布朗宁 英国诗人 罗伯特 英格兰银行 十九世纪 生活富裕
  • 简介:提到诗人,或曰唐代各式才子,一如浪漫洒脱的诗仙李白,一如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或曰近代诗坛大家,一如情系康桥的徐志摩,一如向往春暖花开的海子。诗人,如此遗世独立的一个身份。他们总能在诗作中觅得世界的另一端,来盛放自己内心郁郁葱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诗人的世界是一面明镜,可深思地观望到过去,可直接地观察到

  • 标签: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徐志摩 康桥 诗歌理论 伐檀
  • 简介:因为对词的关注,曼杰什坦姆免于被政治拖到它恶俗的层面,简单对抗的方式正是这种恶俗的表征。四十七岁了,就算在残酷的流放途中,曼杰什坦姆依旧在写诗,而且是美妙的诗,这些全赖他年轻时代牢固建立起来的石头的诗观——永远是美,永远是词,现实和政治匍匐在美的脚下。

  • 标签: 曼杰什坦姆 石头 象征
  • 简介:2005年6月1日,上海发表了记者赵岚的文章,说:"因一种人类的责任与尊严,英国著名诗人奥登和作家伊修伍德也来到战时中国,直赴已经岌岌可危的江城武汉,他的有关中国抗战的诗集在英国出版后引起了西方文艺界的极大反响."英国诗人奥顿和小说家伊修伍德这对"同志"的战时中国行的最后一站是上海,他们在孤岛上海见了哪些人?目睹了哪些情形呢?他们对远东第一大都市的印象如何呢?他们记载这次旅行的诗文集里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 标签: 奥顿孤岛 孤岛上海 英国诗人
  • 简介:巴科是英国20世纪一位有争议的、风格独特的诗人。无论是他创作的早期还是晚期,他的诗始终在美与爱的意象或主题中渗透着悲观、矛盾和否定的情绪,表达出他对宗教、道德的怀疑、质询,甚至是反讽式的批判。这突出地体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诗歌的共同追求。巴科将他个人化的精神求索溶入这个时代灵魂解救的洪流之中,使他的诗歌获得了一种普遍的价值。

  • 标签: 新浪漫主义 英国 乔治·巴科 诗歌艺术 悲观主义色彩
  • 简介:人类欲望的膨胀和贪婪,对自然界生态的过度开发和掠夺,让诗人们重新考量人和自然的哲学定位。在拯救地球的呼唤中,军旅作家李松涛以庞大的体系,构建了独具一格的当代史诗典范。最近《诗刊》组织了“黄河诗人写黄河”,表达了诗歌对生态的莫大关注。

  • 标签: 拯救自然 诗人 诗歌 和谐 黄河
  • 简介:他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户外广告媒体商和它的领军人物,他追求纯美爱情,却坐拥近6.9亿美元的身家,他在商界呼风唤雨,最大的兴趣却是编写浪漫惟美的诗歌——这个人就是江南春。

  • 标签: 户外广告媒体 江南春 青年诗人 传奇色彩 纯美 诗歌
  • 简介: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学探索和诗歌创作已经成为诗歌传统的一部分,他在现代派诗人中独树一帜的风格和他的诗人观密切相关。他坚持精英主义的诗人观,认为诗人的功用即唤醒和扩展人们的想象力,为社会创造和保存审美价值,而且诗人的功用只能通过诗歌实现。以《哈瓦那的学术谈话》为例,可见史蒂文斯对诗人“功用”的探讨是围绕对现实、神话、宗教以及诗歌传统的反思进行的,并始终着眼于具体创作问题。

  • 标签: 华莱士·史蒂文斯《哈瓦那的学术谈话》 诗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