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异位妊娠发病率及其主要病因。方法通过彩超、血HCG等检查对2011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1987例首次发现怀孕的孕妇进行妊娠部位确定,异位妊娠孕妇为病例组,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B超医生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每位孕妇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异位妊娠患病率为3.62%;异位妊娠可能与年龄、孕次、是否患有妇科疾病等因素有关,与产次、职业无明显关系。讨论妇科炎症及其严重程度是导致异位妊娠的重要因素,及时治疗妇科疾病,保持生殖道正常生态环境是降低异位妊娠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异位妊娠 发病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岁以下儿童紫癜类疾病流行病特征发病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大连市2007-2009年15岁以下紫癜患儿病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到15岁以下儿童紫癜病例992例,发病率为35.46/10万。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但以5~9周岁儿童发病最多为530例,占全部病例的53.43%。从分类来看,过敏性紫癜发病最多,占74.29%,其次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247例,占24.90%,单纯性紫癜和风湿性紫癜较少,分别发生5例和3例,各占0.50%和0.30%。紫癜类疾病发病危险因素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史、食物或药物过敏史、疫苗接种、紫癜家族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从疫苗接种史来看,12种疫苗可引起紫癜发病,排在前四位的疫苗依次为麻疹类疫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百白破联合疫苗。结论紫癜类疾病发病原因复杂,在判定是否与预防接种存在因果关系、评价疫苗导致疾病的发病风险时,不仅需要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疾病诊断等资料,更应结合该病的流行病特征及其人群基础发生率进行群体发病水平的比较分析。

  • 标签: 儿童 紫癜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280例宫颈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追踪目前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对本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的28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青年组(年龄≤35岁)40例,中老年组(年龄>35岁)240例,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构成比在2006~2008年为19.33%(23/139),2009~2011年为12.06(17/141),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根据怀孕次数的调查发现,中老年宫颈癌中孕次>3次占53.75%(129/240),产次>3次占55.42%(133/240),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临床表现青年组中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67.50%(54/80),较中老年组多,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临床分期青年组中原位癌占10%(4/40),Ⅰ期占40%(16/40),两者的比例达50%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宫颈形态、统计学分析青年组和中老年组无统计意义(P>0.05)。青年组总生存率低于中老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表现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特点主要为接触性阴道出血,临床分期以早期为主。而中老年宫颈癌患者则以孕次和产次为特异性的发病因素。分析比较年轻宫颈癌总生存率无明显下降,年轻并不是宫颈癌预后恢复的不良因素。

  • 标签: 宫颈癌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妊娠期肾病综合症的临床发病特点,以及患者病症对于新生胎儿和自身健康的影响,以便于临床的及早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成功分娩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内收治的25例妊娠期肾病综合征患者及25例非妊娠期肾病综合征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实行常规的检查后,包括患者的血浆脂蛋白、尿蛋白以及新生胎儿的体重、健康状态等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于实验组的患者病情状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分娩成功率,以便于在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观察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具体的临床治疗价值.结果经过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检测发现,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血浆脂蛋白含量、尿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并且孕妇的发病较早,新生胎儿产生并发症的现象也较为严重.结论临床中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具有大量蛋白尿、重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等严重现象,并且对患者及胎儿的影响大,尤其对新生儿的影响较为严重,常伴有大量并发症的产生,因此对于妊娠期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早诊断、综合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对于减少妊娠期母婴并发症,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妊娠期肾病综合症 临床特点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特征的探讨,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特征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眩晕最常见,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为核心症状。影像改变病灶以中脑和丘脑为主,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改变复杂多样,只有掌握其特征,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才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糖尿病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该观点已被广泛认可。30年前,Framing-ham的心脏研究报告第一次提出糖尿病会增加充血性心衰的发生风险后,大量的人群研究及临床试验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心衰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

  • 标签: 糖尿病 心力衰竭 氧化应激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本世纪初广播迎来它的"第二春"。广播新闻是各类广播节目的重中之重,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呈现出一些自身的发展特征。从传播的角度客观分析广播新闻节目,并展开论述。

  • 标签: 广播新闻 传播学 特征
  • 简介:目的对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疫苗接种对儿童麻疹临床发病特点的影响,以及婴儿麻疹和儿童麻疹发病特点的差异,以帮助麻疹的早期诊断。方法采集2002至2010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隔离门诊和住院期间经RT-PCR或ELISA法确诊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咽拭子和尿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片段。根据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接种麻疹疫苗组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组。结果①207例经病原确诊的麻疹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23例,女84例。年龄0~15岁,其中〈8月龄(未达到初免年龄)69例(33.3%),~1岁45例(21.7%)。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54例(≤1岁亚组97例,〉1岁亚组57例),接种麻疹疫苗组53例。②接种麻疹疫苗组本市户籍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两组的发病高峰均在4月份。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患儿在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5.4%(24/154例),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6.9%(9/5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③接种麻疹疫苗组麻疹黏膜斑和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余伴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意义。④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岁亚组眼部症状发生率高于≤1岁亚组,余临床表现两亚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麻疹发病年龄趋低龄化,同时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麻疹患儿以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儿或漏种麻疹疫苗的流动人口为主,提示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和对流动人口易感儿童查漏补种,对降低麻疹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麻疹 临床表现 疫苗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嵩县手足口病流行病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对嵩县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嵩县共报告手足口病168例,其中重症17例,死亡0例,年发病率33.1359/10万,死亡率0/10万;3-7(数据高的几个月,也可以是4-10)月病例数占全年总病例数的82%;<5岁儿童占98%;疫情波及范围广,重症和死亡病例多;重症病例病原检出率和EV71感染率都较高,死亡病例均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结论手足口病的防控应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培训,提高其对重病例的早期识别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尽量做到少死人,不死人。

  • 标签: 手足口病 EV71 重症病例
  • 简介:摘要黄疸发病多认为系“湿邪”为患,多以化湿、利小便为主治。本文认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导致疏泄胆汁不力,胆汁泛溢于肌肤而成黄染。因此,肝气郁结是其基本病机。临床疏肝解郁为基本治则。

  • 标签: 黄疸 肝气郁结 疏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并调查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初产妇128名,使用自拟问卷调查初产妇基本情况,利用抑郁评分表对孕妇产后抑郁的情况进行调查,最终回顾分析各种情况下产后抑郁发病情况。结果128名孕妇共发生产后抑郁48名,发病率37.5%。调查分析后明确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与教育水平、新生儿健康状况和性别、家庭情况及产后护理程度等有极大关系。结论明确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因素对初产妇产前针对教育、降低产后抑郁发病率、提升母婴心理健康都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初产妇 产后抑郁 发病率 发病因素
  • 简介:SNS,全称是SocialNetworkingService,意思是“社交网络服务”。不同于网络虚拟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也不同于现实环境下的面对面交流,SNS可以把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圈搬到网络上,人们可以以真实的身份在网络上与现实中的朋友进行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网络不断开拓社交圈子,发展人脉,即“社交关系的网络化”。

  • 标签: SNS 传播学 网络虚拟环境 面对面交流 网络服务 视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深圳成人麻疹免疫现状及其流行特征,探讨中国在城市化和工业现代化过程中人群的迁移对麻疹消除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研究方法;血清样本用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1081名成人,麻疹IgG抗体阳性775人,阳性率为71.69%,抗体阴性率高达28.31%。产妇中麻疹抗体阳性率为64.39%,显著低于门诊体检人群和富士康新、老员工人群(分别为74.27%、75.42%和71.86%);成人时期接种麻疹疫苗(以下简称“麻苗”)者麻疹抗体阳性率(78.50%)明显高于儿童时期接种麻苗(67.42%)和接种史不详者(73.39%);而产妇中成人时期麻苗接种率(2.93%)也显著低于门诊体检人群和富士康新、老员工人群(分别为15.53%、10.42%和10.23%)。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者有着最低的麻疹抗体阳性率(59.15%)。结论深圳成人中存在着高比例的麻疹易感人群;开展成人,尤其是年轻育龄妇女等重点人群麻苗强化免疫是实现移民城市麻疹消除目标的关键措施。

  • 标签: 移民 成人 麻疹抗体 血清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渭区肺结核流行病特征,为有效控制肺结核疫情提供依据。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分析2006-2011年临渭区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流行病特征。结果临渭区2006-2011年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例4065例;登记的肺结核病人中男女之比为2.031;20岁以上的年龄段肺结核患病率明显增加;农民占总发病人数的56.87%;市区与各乡镇均有发病,无明显的地区差异;发病亦没有明显季节变化。结论临渭区结核病疫情依然不容忽视,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地区,重点对象为2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

  • 标签: 结核病 发病率 流行特征
  • 简介:黄芪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补气类中药之一,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排脓止汗等功效,应用于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新型制剂也层出不穷。现就黄芪的生物特征、药理功效和现代制剂的研究进展前景作一综述。1生物特征1.1一般生物特征黄芪又名黄耆,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主要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

  • 标签: 黄芪 生物特征 功效 现代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西花园地区2008~2010年的水痘疫情,为控制水痘爆发流行提供流行病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西花园地区2008~2010年的水痘个案病例及爆发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方法分析流行病特征。结果西花园地区2008~2010年共报告水痘54例,3年平均发病率64.85/10万,春、冬季高发。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081,主要集中在3~10岁的儿童,≤10岁儿童发病率为40.83/10万。结论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应加强托幼机构及学校水痘疫情的监测,及时采取隔离病例、接种水痘疫苗等控制措施,以减少爆发疫情的发生,进一步降低水痘的发病率。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慢性心衰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受损而产生的疾病。现今,中老年人群慢性心衰的发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老年常见的疾病。这可能是由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这些疾病正是慢性心衰的最常见病因。一、慢性心衰有哪些症状慢性心衰患者通常有心脏结构的改变,主要是心室腔的扩张或心室壁的增厚。患者常常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症状。

  • 标签: 慢性心衰患者 中老年人群 多发病 心脏结构 功能受损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了解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麻疹发病情况并分析其流行病特征。方法根据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专病管理系统资料,对2010年台州市麻疹流行病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年台州市确诊麻疹病例99例,主要发生在4~6月,年龄小于1周岁组为麻疹高发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33.33%,20~40岁年龄组存在发病小高峰。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占76.76%。流动人口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23.23%,麻疹病例院感史例数占26.26%。结论年龄小于1周岁婴儿为麻疹控制中的重点人群。应尽可能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加大查漏补种工作的力度,提高外来流动儿童的免疫覆盖率,并加强疫情监测,预防控制麻疹暴发。

  • 标签: 麻疹 发病率 疫苗
  • 简介:通过对元坝地区6口单井油气主要富集层段二叠系长兴组地层进行薄片样品系统采集,依靠显微镜观察分析,识别出该区30种岩石类型及其4种沉积物来源,并鉴定出该区具有深水沉积特征的放射虫硅质岩,为该区长兴组早期深海沉积环境的确立明确了方向。

  • 标签: 岩石学 海绵礁 放射虫 长兴组 元坝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