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阿片受体主要分3类:μ、δ和κ,每种受体都有各自的亚型.阿片受体在介导阿片效应过程中有相似的作用机理,并可通过相互作用扩大受体功能范围,例如,改变了与配体的结合特性,增加了新的信号传导系统,调节受体的内在化等.

  • 标签: 阿片受体 信号传导 二聚体 内在化
  • 简介:摘要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的表面表达多种受体,通过这些受体与其配体的结合进行信号传导,MCs被活化或抑制,从而对人体进行免疫调节。除去经典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E途径,其他非IgE途径的MCs活化对人体也至关重要,活化的MCs脱颗粒产生的组胺和蛋白酶等,不仅参与机体免疫,也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研究MCs的表面受体并由此进行MCs相关的针对性治疗,对于许多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的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肥大细胞 激活受体 抑制受体 过敏
  • 简介:研究结果表明雌激素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是通过雌激素受体(ER)调节骨代谢实现的。1988年Komm在成骨细胞中发现了雌激素受体.1990年Penlser又在破骨细胞中发现了雌激素受体,都证明了雌激素受体对骨细胞的直接作用。1993年第一例ERKO(EstrogenReceptorKnockOut)动物模型的问世.进一步明确了雌激素受体基因在骨代谢中的重要性。本文就雌激索受体亚型在骨代谢中的不同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雌激素Α受体 骨代谢 代谢研究 雌激素受体基因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症
  • 简介:雌激素是一种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甾体激素,是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和功能维持的重要因素,此外在机体多种生理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功能失常能够引发乳腺、子宫、心脏等多种疾病,特别是与内分泌相关的癌症。雌激素的多种生理效应通过的两种经典雌激素受体α和β传导(estrogenreceptorαandβ),核受体命名委员会(nuclearreceptorsnomenclaturecommittee,NRNC)1999年命名为NR3A1和NR3A2,这两种受体均是核受体超家族(nuclearmoeptorsuperfamily,NRs)的成员。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 相关受体 信号途径 孤儿受体 receptor 细胞有丝分裂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R)及其亚型mRNA、多巴胺受体(D2R)及其亚型mRNA在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30例泌乳素腺瘤标本ESR1mRNA、ESR2mRNA、第五外显子缺失的1型雌激素受体(△5-Del-ESR1mRNA)及D2RmRNA的表达,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肿瘤体积、侵袭性及泌乳素(PRL)水平的关系。结果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患者肿瘤ESR1mRNA表达高于育龄女性患者;侵袭性泌乳素腺瘤高于非侵袭性肿瘤;PRL≥1000ng/ml的患者△5-Del-ESR1mRNA表达水平较PRL〈1000ng/ml的患者明显增高。D2RmRNA异构体的表达水平与泌乳素腺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系,D2SmRNA的表达水平在侵袭性与非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中存在显著差异,D2SmRNA在侵袭性泌乳素腺瘤中呈低水平表达。结论ESR1及其亚型△5-Del-ESR1mRNA、D2R及其亚型mRNA表达与泌乳素腺瘤PRL分泌及肿瘤侵袭有关。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多巴胺受体受体 第五外显子缺失的1型雌激素受体 泌乳素腺瘤
  • 简介:AMPA受体曾一度被认为仅仅参与兴奋性突触的快速传递,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MPA受体与突触可塑性中枢敏化关系密切,并且在学习、记忆和疼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来AMPA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疼痛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 标签: AMPA受体 疼痛
  • 简介:积累的证据表明了NMDA受体(NMDA)诱发和维持中枢敏感性对疼痛发作状态的重要性。NR1、NR2(A、B、C、D)以及NR3(A、B)亚单位决定了NMDA受体的功能特性,其中NR2B对感受伤害尤为重要,因而NR2B选择性拮抗剂有可能用以治疗慢性疼痛。

  • 标签: 疼痛 NMDA受体 功能特性 NR2B选择性拮抗剂 治疗 慢性疼痛
  • 简介:摘要经络是人体把各个细胞有机组织起来,提供营养,运送垃圾实现人体功能的一种工作机制。经络的“硬件”包括神经系统、神经递质、括约肌、血管、细胞外基质(ECM)、肥大细胞、各种感受器,而工作的关键是神经系统的连接关系-“软件”。

  • 标签: 工作机制 经络 修复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9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学特征。应用#检验比较不同组的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进展相关因素。结果低ER水平(HR5.59,95%CI:2.42~12.95,P〈0.001)、低PR水平(HR0.19,95%CI:0.04~0.90,P〈0.05)和高Ki-67增殖指数(HR5.84,95%CI:1.91~17.85,P〈0.05)的患者复发率更高。ER+/PR+患者与ER+/PR+患者在肿瘤体积(P〈0.001)、病理分期(P〈0.001)、Ki-67水平(I〉20%)(P〈0.001)、Her-2阳性表达(P〈0.05)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PR+乳腺肿瘤比ER+/PR+乳腺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性。

  • 标签: 孕激素受体 受体阳性 阳性孕激素
  • 简介:摘要Leptin为肥胖基因(ob)编码产物,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在调节能量平衡、摄食行为起重要作用。Leptin受体广泛分布在许多组织。Leptin和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引起关注。更多的证据表明在肝病中包括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Leptin是一促进因子。尽管一些机制仍未阐明,研究证明Leptin在肝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写作受体的创造功能是不能忽视的,必须有写作受体参与创造,写作主体的精神产品才算最终完成。写作受体之所以能够参与创造,基本的条件是写作主体在文本中留有“不确定性”和“空白”,这就能够让写作受体获得充分的创造机会;写作受体在接受文本之后,通过信息反馈,影响、引导写作主体,实现参与创造的全过程;同时,还由于写作受体自身的需要,由于具有一定的创造素质。

  • 标签: 写作受体 创造 不确定性 空白
  • 简介:摘要吗啡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但吗啡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目前关于吗啡成瘾的机制已成为药物成瘾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脑内神经递质、内源性阿片肽及氨基酸变化,以及可能的阿片受体后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吗啡 神经递质 阿片肽受体
  • 简介:摘要乳腺癌病理学亚型可根据其免疫组化结果如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Ki67表达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包括管腔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管腔型被定义为ER和(或)PR阳性,在分子机制上,ER的表达活性可调控PR表达,所以ER与PR表达通常一致,但在检测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部分ER/PR表达不一致的情况,尤其是ER(-)/PR(+),但关于此类病例是否真实存在尚存争议,应对此型患者重新进行ER和PR免疫组化检测,再根据HER2状态进行分类。因ER与P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疗效密切相关,故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现就ER(-)/PR(+)型乳腺癌存在的原因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探讨。

  • 标签: 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 简介:目的制备胃动素受体多克隆抗体和研究该受体在人胃中的组织定位.方法通过合成肽耦联钥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limpethemocyanin,KLH)制备抗体,以ELISA方法测定效价.用含有GPR38基因(胃动素受体)的质粒转染293细胞株,以RT-PCR方法鉴定.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染的293细胞和组织中胃动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制备的兔抗人的多抗效价达1∶500000,有较好的特异性.成功转染293细胞,该细胞能够瞬时表达胃动素受体,而该受体在人胃窦胃体的黏膜腺上皮中表达.结论应用合成肽-KLH成功地制备了胃动素受体的兔抗人多克隆抗体,用该抗体检测到人胃窦胃体黏膜上皮细胞存在胃动素受体的表达.

  • 标签: 胃动素受体 多克隆抗体 胃瘫综合征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法 合成肽耦联钥孔戚血蓝蛋白
  • 简介:人的情绪反应是人的重要本性,但是如果人类听命于自己情绪反应的支配与控制,那么人与动物就没有本质的区别。与动物在条件反射情形下形成的情绪反应机制不同的是,人类可以通过自我认知能力、创造性改变环境能力的提升来改变自己的情绪反应,甚至不受情绪反应的支配,达到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 标签: 情绪 条件反射 支配 精神自由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药疹发病机理。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药物可作为抗原,通过口服,注射和其他途径进入机体内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产生抗体(IgE或IgG、IgM)或使淋巴细胞致敏,此为药物反应的致敏阶段,当再次用药,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下即可引起变态反应。

  • 标签: 药疹 发病机理
  • 简介:摘要:中药需经过炮制方可入药,中药炮制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作为基础,根据药材的性质以及配药、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药方式,坚持辨证原则对中药予以加工和处理。中草药经过不同方法加工后,其化学成分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进而影响其药理作用、药物毒性、临床疗效。中药药物性质、炮制方法以及治疗需求的差异化使得中药炮制技术不断发展。鉴于此,为满足临床以及人们对中药的需求,本文总结归纳了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变化,针对中药经过炮制的效用予以探讨,以期为中药的合理应用和中药现代化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中药炮制 化学成分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