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根本的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患者移植前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加上肾移植术后应激刺激、免疫抑制剂及大剂量激素的使用,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不良加重。患者的营养状况对肾移植预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本文从肾移植营养干预的现状、营养不良的评估、引起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营养管理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肾移植的营养和饮食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肾移植 营养不良 营养评估 营养管理
  • 作者: 张雷 肖漓 石炳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18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器官移植科,上海 200433,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研究所,北京 100091,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 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 100091
  • 简介:摘要致敏因对人类白细胞抗原存在免疫记忆而增加了肾移植风险,往往等待时间长,移植效果差。如何让每一位致敏都获得平等的移植机会?目前我国肾移植的发展现状面对这个世界性难题,还存在一些实际困难,需要移植实验室、器官获取组织、临床医生以及国家器官分配系统的多方协作,合力探索解决路径。

  • 标签: 肾移植 致敏 人类白细胞抗原
  • 简介: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速度、扩大接种范围、提高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成为国际社会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共识。肾移植是罹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该群体长期处于低免疫状态,因此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原性降低、疫苗选择、使用方法、突破性感染等问题。本文基于已发表的国内外资料,就肾移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有关问题提出建议,以供临床医生及卫生保健工作者提供咨询时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疫苗接种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例肾移植腺病毒尿道炎的临床资料和诊疗过程。此2例均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均有尿道口血性分泌物,病变部位均集中在前尿道,使用西多福韦治疗后尿道炎均治愈,但其中1例因西多福韦的肾毒性导致移植肾功能衰竭。

  • 标签: 肾移植 腺病毒 尿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前免疫治疗对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肝移植且术前接受过免疫治疗的19例肝癌的临床资料,总结移植术前免疫治疗方案、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排斥反应、肿瘤复发转移等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前肿瘤影像学检查和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mRECIST标准判断等待期间肿瘤是否稳定、进展或缓解。按肿瘤有无部分缓解,将19例分为非缓解组(肿瘤稳定或进展)和缓解组(肿瘤部分缓解),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移植术后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术后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结果19例肝癌肝移植术前接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及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非缓解组13例中,9例肿瘤稳定,4例出现肿瘤进展;缓解组6例均出现肿瘤部分缓解。非缓解组中2例术后经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证实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分别经糖皮质激素冲击+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好转。非缓解组13例中,术后因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术后出现肿瘤复发转移3例,其中2例带瘤存活,1例复发转移后死亡。缓解组6例均未出现术后肿瘤复发转移。非缓解组术后1年及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6.9%和76.9%,缓解组为100%和100%,两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8,P=0.226)。非缓解组术后1及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9%和76.9%,缓解组为100%和100%,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292,P=0.256)。结论免疫治疗可以作为肝癌肝移植术前桥接治疗的有效方案,未显著增加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风险。免疫治疗后的肿瘤缓解对移植术后的长期生存有益,但仍需扩大样本量来验证与支持。

  • 标签: 肝癌肝移植 免疫治疗 排斥反应 桥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危险因素,为早期针对性干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5例心脏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0 d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术前植入IABP、术后植入IABP、术后植入ECMO、术前机械通气、术前白细胞、术前淋巴细胞、术前血清CRP、手术类型、APACHE Ⅱ评分、NYHA分级、血红蛋白、体外循环时间、供心冷缺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术后ICU时间。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早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95例心脏移植术中,发生早期感染34例,感染后死亡8例。感染组术前血红蛋白(女性<110 g/L或男性<120 g/L)、术后植入ECMO、术后24~48 h APACHEⅡ评分(>6分)、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后胃管留置时间(≥4 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5 d)、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有)、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2 d)、术后ICU时间(≥10 d)分别为18例(52.94%)、8例(23.53%)、30例(88.24%)、22例(64.71%)、18例(52.94%)、20例(58.82%)、4例(11.76%)、21例(61.76%)、19例(55.88%),未感染组分别为16例(26.23%)、3例(4.92%)、32例(52.46%)、24例(39.34%)、15例(24.59%)、31例(34.43%)、1例(1.64%)、21例(34.43%)、4例(6.5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78、5.68、12.326、5.623、7.740、5.297、4.489、6.615、28.947,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24~48 h APACHEⅡ评分>6分(β值=1.024,Wald χ2值=7.653,OR值=2.141,OR95%CI=1.323~4.215)、术后植入ECMO(β值=1.783,Wald χ2值=6.186,OR值=5.949,OR95%CI=1.459~24.25)、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β值=0.712,Wald χ2值=5.745,OR值=1.054,OR95%CI=1.183~6.753)、术后胃管留置时间≥4 d(β值=0.832,Wald χ2值=6.756,OR值=1.132,OR95%CI=1.416~8.406)、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2 d(β值=0.745,Wald χ2值=6.563,OR值=1.212,OR95%CI=1.289~7.346)、术后ICU时间≥10 d(β值=1.325,Wald χ2值=9.752,OR值=2.435,OR95%CI=1.426~6.354)是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与术后24~48 h APACHEⅡ评分、术后植入ECMO、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术后ICU时间明显相关,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心脏移植术后早期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心脏移植术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测不同时期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和SARS-CoV-2灭活疫苗血清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增进对SARS-CoV-2和SARS-CoV-2灭活疫苗进入机体后免疫学特征的了解。方法选取44名COVID-19确诊病例、118名SARS-CoV-2无症状感染和273名SARS-CoV-2灭活疫苗纳入观测,分别收集检测不同时期的血清样本144份、381份和398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ARS-CoV-2 IgM和IgG抗体水平,结合人群基本特征和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和疫苗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27%(23/44)、23.73%(28/118)和14.29%(39/273),确诊病例高于无症状感染和疫苗(χ2=12.106,P=0.001;χ2=34.755,P<0.001);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00%(44/44)、97.46%(115/118)和98.81%(166/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4,P=0.229)。确诊病例中,<40岁人群的IgM抗体浓度低于≥40岁人群(Waldχ2=6.609,P=0.010),有SARS-CoV-2疫苗接种史人群的IgG抗体浓度高于无接种史人群(Waldχ2=12.402,P<0.001);无症状感染中,有SARS-CoV-2疫苗接种史人群的IgG抗体浓度高于无接种史人群(Waldχ2=4.530,P=0.033);疫苗中,<40岁人群的IgG抗体浓度高于≥40岁人群(Waldχ2=9.565,P=0.002)。抗体水平动态分析显示,从第1周到第9周,确诊病例的IgM和IgG抗体浓度高于无症状感染和疫苗。结论确诊病例的IgM和IgG抗体水平高于无症状感染和疫苗,≥40岁的确诊病例体内IgM抗体水平较高,有SARS-CoV-2疫苗接种史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IgG抗体水平较高;SARS-CoV-2灭活疫苗全程接种后具备较好的免疫原性,<40岁的疫苗体内IgG抗体水平较高。

  • 标签: COVID-19 特异性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1例肾移植术后不明原因发热、消瘦的,经外周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查明确致病菌为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T检查明确腹膜后感染。结合其他资料考虑供来源感染,手术切开引流及抗感染治疗,调整免疫抑制剂并维持低浓度,停用抗代谢类药物。引流术后随访6个月,感染无复发。本病例诊治经过提示供来源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可引起腹膜后脓肿,腹部CT扫描有助于诊断。

  • 标签: 肾移植 肺炎克雷伯菌 腹膜后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输血病人和供血交叉配血技术。对病人红细胞输注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试验方法为混装检测,对检测结果与常规交叉配血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混装交叉配血试验对临床输血标本的检测结果是否相容,达到省时、节约成本、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一年期间的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盐水交叉配血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每组100例。观察两组交叉配血相容率。结论 研究组和对照组相容率分别为99.00%、98.00%。研究组和对照组交叉配血一样达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目的,同型输注:相容。相容性检测效果(P

  • 标签: 红细胞 交叉配血 混装 省时 节约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2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5例,女性37例,年龄(49.1±9.4)岁。依据术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分为两组:AKI组(n=112)和非AKI组(n=120)。对比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术前血液学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长等临床资料。对原位肝移植术后AKI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32例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患者中,有112例在术后发生AKI,发生率为48.3%(112/232),其中AKI 1期64例(57.1%,64/112),AKI 2期30例(26.8%,30/112), AKI 3期18例(16.1%,18/11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5.874,95%CI:1.931~17.863,P=0.002)和高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OR=1.041,95%CI:1.010~1.074,P=0.010)是原位肝移植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和高MELD评分是原位肝移植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移植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物体重比率(GRWR)对1岁以内儿童全肝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1岁以内首次行全肝移植140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GRWR值分为三组:低GRWR组(GRWR<2.5%,48例);中GRWR组(2.5%≤GRWR<5%,73例);高GRWR组(GRWR≥5%,19例)。比较三组儿童的基本情况,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移植物和存活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0例儿童,其中男性62例,女性78例;年龄(7.34±1.81)个月;体重(6.81±1.09)kg;GRWR为3.27%(1.33%~8.12%)。三组间GRWR越高,其供的年龄、体重、移植物重量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GRWR组手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较中GRWR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GRWR组术后肝动脉血栓的发生率(31.3%)大于中GRWR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肝综合征4例,均发生在低GRWR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GRWR组儿童术后随访时间为(50.7±23.4)个月,移植物术后3个月、1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89.6%、91.8%、100%;87.5%、87.7%、100%;87.5%、87.7%、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93.8%、91.8%、100%;91.7%、87.7%、100%;91.7%、87.7%、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儿童活体肝移植不同,GRWR≥5%并不影响儿童全肝移植术后及移植物存活率,GRWR<2.5%会增加术后肝动脉血栓、小肝综合征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移植 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 肝动脉血栓形成 小肝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latelet-albumin-bilirubin,PALBI)评分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确诊为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并接受肝移植治疗102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Kaplan-Meier法、单因素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PALBI评分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及肝癌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用ROC曲线分析确定术前PALBI评分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为-3.82,约登指数为0.317,ROC曲线下面积为0.679。以PALBI截断值-3.82为界分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PALBI组(78例)和高水平PALBI组(24例)术后1、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7.9%比50.0%,26.9%比62.5%,29.5%比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个数、是否符合米兰标准、AFP水平、有无微血管侵犯、有无门静脉癌栓、PALBI评分与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符合米兰标准、甲胎蛋白水平及PALBI评分是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PALBI评分对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当肝癌移植术前PALBI评分≥-3.82时,术后肿瘤复发率相对较高。

  • 标签: 肝移植 肝细胞癌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肾移植术后定期随访期间的身心状态并探讨调节方法,为临床干预和居家休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自行设计问卷在我院对本院2020.3-2020.7月在肾移植门诊就诊的一般特征、身体状态、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注意力等进行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肾移植316例,其中心理异常占27.85%,身体异常占10.44%,睡眠质量变差占60.44%,注意力无法集中占36.08%。不同性别受身体状态和睡眠质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移植 身心状态 定期随访
  • 简介:摘要随着儿童心脏移植生存率及生存年限的提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L)已逐渐成为评价儿童心脏移植远期结局的指标之一。但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尚处于心脏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术后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极少关注术后HRQL。本文对儿童心脏移植术后HRQL水平现状、影响因素、研究局限性与展望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儿童 心脏移植受者 术后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梅莱斯过渡理论,了解心脏移植术后出院到居家护理的过渡,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7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移植为研究对象,后采用滚雪球的方式共选取12例心脏移植术后满1年的进行半结构访谈,并用Colaizzi 7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阅读、分析、整理归纳,提炼出4个主题和11个子主题,即身体状态恢复较稳定,缺乏用药及情绪管理(用药认知及管理需求未满足、良好的身体状态、早期脆弱性情绪体验);家庭、社会资源的支持影响过渡(病友的交流与支持促进过渡、家庭的支持促进过渡、社区资源的缺乏阻碍过渡、报销政策影响过渡);过渡中形成积极体验(有信心应对未来生活,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期望得到身心全方位延续性管理(以心理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需求、专业管理团队和医护患沟通平台的需求)。结论出院后居家自我护理的经历给心脏移植带来诸多身心影响,应关注过渡期的独特体验,构建全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心脏移植特殊群体更多帮助。

  • 标签: 心脏移植 过渡 梅莱斯过渡理论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变性供肝对儿童活体肝移植供的安全性及供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814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肝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将供分为非脂肪变性供肝组(n=733)和脂肪变性供肝组(n=81),根据脂肪变性程度将脂肪变性供肝组再分为轻度及中度脂肪变性两个亚组。非脂肪变性供肝组供中,男性307例,女性426例,中位年龄30岁(范围:18~57岁);中男性351例,女性382例,中位年龄7个月(范围:4个月至14岁)。脂肪变性供肝组供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1岁(范围:22~51岁);中男性34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8个月(范围:5个月至11岁)。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供进行定期随访。分别使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中和移植物生存曲线,并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脂肪变性供肝组和非脂肪变性供肝组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两组供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年龄、血型分布、体重、体重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供肝组与非脂肪变性供肝组比较,供术后1、2、5 d及1个月时肝功能指标ALT、AST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但手术时间更长[(294±75)min比(264±81)min,t=3.149,P=0.002],术后胆瘘[3.7%(3/81)比0.5%(4/733),P=0.025]和切口延期愈合[7.4%(6/81)比2.0%(15/733),P=0.013]比例增加。两组性别分布、年龄、血型分布、身高、体重及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供肝组与非脂肪变性供肝组相比,术后2周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总胆红素的变化无差异(P值均>0.05),两组累积生存率均为96.3%,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3%和95.5%(P值均>0.05),两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与中度脂肪变性供肝组相比,供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均无差异(P值均>0.05),累积生存率均为95.9%,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结论轻中度脂肪变性供肝应用于儿童活体肝移植时,供手术时间延长,胆瘘、切口延期预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对供术后总体恢复无明显影响,预后良好。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脂肪变性供肝 活体供者
  • 作者: 韩忠灵 吴建华 薛瑜峰 杨立 郑海燕 杨靖 滕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药剂科,乌鲁木齐 830013 韩忠灵现单位为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药剂科,成都 6100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肾病科,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药剂科,乌鲁木齐 83001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乌鲁木齐 83005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事件(ADE)对肾移植再入院及移植肾存活的影响。方法检索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行肾移植术且术后再入院至少1次(截至2020年12月)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取患者相关数据(性别、年龄、体重、民族、肾移植术情况、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再入院情况以及移植肾存活时间等),使用自行建立的全面触发工具审查患者再入院病历,检测ADE信号,采用Karch和Lasagna法评估ADE与再入院的相关性,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ADE相关再入院组(ADE入院组)和非ADE相关再入院组(非ADE入院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移植肾累积存活率。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198例(再入院1 426例次),男性154例,女性44例;年龄14~62岁;汉族118例(59.6%);免疫抑制治疗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94例(47.5%)患者的240例次(16.8%)再入院与ADE相关。ADE入院组患者诊断病症数和术后再入院次数多于、住院时间长于非ADE入院组[4(3,6)种比3(2,5)种,P=0.001;6(3,9)次比4(2,8)次,P=0.022;20(13,33)d比14(11,25)d,P=0.0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ADE入院组患者术后1、3、5、10年移植肾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1%、84.1%、79.0%、57.6%,非ADE入院组分别为99.0%、94.7%、90.8%、8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ADE可导致肾移植再入院次数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移植肾累积存活率降低,应加强对肾移植ADE的监测。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移植排斥 危险因素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全面触发工具
  • 简介:摘要肝移植术是挽救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评估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等待期和移植术后生存情况可更精确地指导供器官分配。近年来提出的终末期良性肝病相关的预后评分系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基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包括SOFT评分、P-SOFT评分、UCLA-FRS评分和BAR评分;另一类评分系统基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概念,包括CLIF-C-ACLF评分、TAM评分、AARC-ACLF评分和COSSH-ACLF评分。基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概念的评分较MELD评分在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等待期和肝移植术后预后中展现出更优异的效能。本文总结回顾了这两类评分系统优缺点,探讨更合理的器官分配模式,以期提高终末期良性肝病患者的整体预后。

  • 标签: 肝移植 肝疾病 预后评价模型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器官分配
  • 简介:摘要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作为免疫抑制剂是肾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药物治疗的一线选择,具有治疗窗狭窄,药动学过程个体间变异大,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开展MPA浓度监测的意义已经受到众多临床研究的广泛讨论。本文对MPA药代动力学特点,影响MPA药动学变异的因素及MPA总浓度、游离浓度、外周血单核细胞内浓度的检测方法与治疗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指导临床肾移植MPA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肾移植 霉酚酸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前供、基本特征及术中情况对于术后肺部并发症、围手术期存活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手术的31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 d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是否患有术后肺部并发症,并将受分为术后肺部并发症组(189例)和无术后肺部并发症组(124例)两组。将两组术前及术中资料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早期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术后生存情况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慢性病、术前血小板计数低、术中大量出血(>1 500 ml)、灌注后严重低血压都是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无术后肺部并发症组比较,术后肺部并发症组ICU停留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延长,再次气管插管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和院内死亡率增加(P<0.05)。良性肝病肝移植中,无术后肺部并发症组的围手术期总存活率优于术后肺部并发症组的(P<0.05)。结论年龄、合并慢性病、术前血小板计数低、术中大量出血(>1 500 ml)、灌注后严重低血压会增加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