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西方叙事学作为一种西方文论,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研究历史。但是,目前国内学者对于"叙述"和"叙事"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仍存在模糊现象。本文在梳理赵毅衡和申丹两位学者关于该问题的论争观点的同时,对近年来叙事学研究中"叙述"和"叙事"的使用现状进行考察,结合西方小说的发展线索提出目前对这两个概念的处理办法,即在侧重讲述过程的情境中采用"叙述",而在侧重故事内容的情境中采用"叙事"。同时,要兼顾在同一篇论文或者著作中保持术语使用的前后统一性。

  • 标签: 叙事学 “叙述” “叙事”
  • 简介:<正>当电影由一种纪录性“写实”(卢米埃尔)呈现,演进为以某种“特定叙述方式”展示故事,从而引起人们的推想、悬念和惊奇时,电影成为严格意义上(“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的艺术。这在卢米埃尔的《水浇园丁》中初露端倪,在梅里爱的“排演片”、“变形片”中已得到确认。故而乔治·萨杜尔说:“梅里爱以他真正叙事性的影片,创造了故事片的样式。”到了格里菲斯的手中,电影艺术的叙述方式已奠定基础(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格里菲斯创造了电影的句法。在1908年以前电影还只是在拼凑字母;但自从有了格里菲斯之后,它就开始有了银幕文法和摄影修辞了”(拉姆萨语);苏联电影学派则使电影艺术的特定叙述方式得到完善和深化(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蒙太奇理论和文法规范);被人们称之为“现代蒙太奇”(戈达尔式)的叙述方式和方法,则强化了电影叙事的破碎感、断裂性,使电影的故事性更晦涩、更迷乱,从而增强了人们对电影艺术叙述方式自身的关注。

  • 标签: 电影叙事 故事 情节 情节性叙述 反情节性叙述
  • 简介:叙事作品中情感成分是决定能否吸引读者完成阅读的关键。情感无疑是依附在语词之上的,不同的语言编排,即叙述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情感效能,因而情感达成和叙述的距离有着内在的联系。传统叙事作品是以现实的真实性为基础,它导致一种梦幻式阅读效果,是实现故事和情感而排斥叙述的,因而是零度的叙述。新潮叙事作品则是另一种极致,追求多种叙述的变化,弱化情感,实质上拆除与读者的情感桥梁。我们发现一种“间离式”叙事作品正在这两个极致之中,寻求适度的叙述距离,成为叙事作品的新走向。

  • 标签: 文学叙事 叙事作品 叙述方式 现代小说 小说语言 叙述主体
  • 简介:  我们常说要"用事实说话",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事实说话"则需要"说话"的技巧,怎么"说"才能增加事实的分量,使之有力支撑论点呢?其关键在于叙事简约、阐释精当,能够叙议结合.……

  • 标签: 事实论据 分析事实 叙事简约
  • 简介:宏大叙事是一种主体性高扬的叙事模式,在这种叙述模式中叙述人被定位于某一制度、国家、民族、集团、人民和他们的观念及信仰的"代言人",亦即叙述人常以全知视角的形式出现.在我国新时期文学中,宏大叙事是最主要的叙事规范,但这种叙事规范在新时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 标签: 全知叙述人 宏大叙事 新时期文学
  • 简介:摘要:西班牙电影有着自身的特色,在对故事进行叙述时一般选用的是多重叙事技巧。奥利奥尔 · 保罗将此种技巧推高到了新的境 界,其代表作品《看不见的客人》就是通过多重叙事结构营造出了强烈的悬疑氛围,带给观众独特的观影体验。这部电影在进入中国后, 未进行大力相传,票房成绩就达到了 1.7 亿元,这得益于导演将多重叙事技巧予以充分应用。整部电影让观众一直沉浸在悬疑的气氛中, 其叙事结构更为多样,并对多重内聚焦加以利用,使得影片营造出的效果直击内心。本文即对《看不见的客人》这部电影展开分析,重 点对其叙事视角、叙事特点进行阐述。

  • 标签: 《看不见的客人》 叙事特点 视角
  • 简介: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其代表作《马戏团之夜》中融合了多种叙事技巧。从叙事学中有关叙事声音和叙事聚焦的相关理论出发,分析安吉拉·卡特如何通过叙事者声音和聚焦分离与重合这两种情况来书写女性主义主题。《马戏团之夜》表达了女性因父权压迫而承受痛苦,女性意识亟待唤醒并需要联合女性间的姐妹情谊来反抗父权压迫,从而获得公平的生存机遇。

  • 标签: 《马戏团之夜》 叙事者 叙事声音 叙事聚焦 女性主义
  • 简介:叙述是一种叙述策略。首先,它作为一种元语言必然具有元语言的某些功能。其次,元叙述手法无疑与正常叙述大异其趣,从而造成陌生化效果。第三,这种手法的采用,可以达到韦伯所说的“除魅”的效果,即去除文学魅力,同时,它还敞开了文本当中的意识形态。

  • 标签: 元叙述 元小说 陌生化 意识形态
  • 简介:乔焕江:这是哈尔滨文学论坛的第四期,也是今年的收官之战,很荣幸请到了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孔广钊老师。我们今天有新增加的成员,佳木斯大学文学院徐晓杰教授,还有我们哈师大的宋宝伟副教授。

  • 标签: 小说家 叙事艺术 叙述 世界 佳木斯大学 文学院
  • 简介:1990年代以来的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形式技巧呈现开放的态势,"展示"与"叙述"的整合,在"经验自我"中穿插"叙述自我"的自传体小说,在经验视角与叙事视角的统一、多种叙事人称的共存以及个人化叙事与宏大叙事的遇合等三个方面,女性自传体小说的叙事艺术得到升华。

  • 标签: 展示 叙述 自传体
  • 简介:"超故事层"与"次故事层":双层结构带来的歧义可能首先从结构上来看,这篇小说采用了近似薄伽丘《十日谈》的"框架式"结构。瑞蒙·科南讲述了构成这种结构的方法:"一个人物的行动是叙述的对象,可是这个人物也可以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在他讲的故事里,当然还可以有另一个人物叙述另外一个故事,如此类推,以致无限。这些故事中的故事就形成了层次。"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叙述策略 薄伽丘 家庭教师 框架式 叙事类型
  • 简介:  我的日记里有个重要时间,二○○五年十二月一日.这一天,邸玉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中的作家和作家眼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必然与偶然.那一刻,无数个文学青年的心被他激荡,平凡的生活在作家笔下竟然可以这样妙趣横生!邸玉超以其质朴、踏实的创作实践实现着文学女神的梦想,为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 标签: 事中国 功力叙述 匪事
  • 简介:有媒介卷入的体育竞赛有三个叙述层次,而且三个层次之间存在多重交互的特性。竞赛型演示叙述具有叙述框架类型的多元化、观众参与的决定意义和即兴带来的叙述内部张力等特征。与此同时,竞赛型演示叙述还具有叙述公正这一必要条件,这是这一类型的叙述本身所规定的。竞赛型演示叙述叙述惊喜——以神话的方式叠加并不断刺激叙述,成为这一叙述类型的又一特性。

  • 标签: 演示叙述 竞赛型 叙述框架 叙述公正 叙述惊喜
  • 简介:一句话概说"叙述"(narration)是西方叙事理论中历史最长、用法变化最大、涵义最为繁杂的术语之一.就叙事作品而言,它有或宽或窄的各种意思,既可以指涉表达故事(或某种故事成分)的一种特定形式,又可以指涉整个表达层,还可以特指讲故事的行为本身.在体裁分类中,"narration"指称与"描写"、"阐述"、"论证"、"评论"等相对照的"记叙体".该词还可以指涉电影、广播、音乐演奏过程中的口头讲解等.

  • 标签: 叙述 经典叙事学 西方叙事理论 “纯叙述” 模仿 叙述话语
  • 简介:供给叙述的材料是客观的事物。所谓客观的事物包含得很广,凡物件的外形与内容,地方的形势与风景,个人的状貌与性情,事件的原委与因果,总之离开作者而依然存在的,都可以纳入。在这些里面,可以分为外显的与内涵的两部:如外形、形势、状貌等,都是显然可见的;而内容的品德、风景的佳胜、性情的情状、原委因果的关系等都是潜藏于内面的,并不能一望而知。

  • 标签: 叙述 事物 内容 外形 风景 性情
  • 简介:摘要叙述角度主要是说故事由谁来讲,解决的是“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叙述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传统小说比较喜欢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它要求叙述者对小说所有的信息,比如线索、发展、结果,人物的心理、过去、未来等都一清二楚。小说发展到现代,越来越多的小说家喜欢用有限视角写小说。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能让叙述者介入故事,甚至能将其变成故事中的人物。这样,有助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直观的感受表达出来,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其不足是受到了限制,超出了“我”的感知范围的内容便不清楚,给读者留下了猜度的空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文章,叙事者游离于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知道的比较多,但与读者有一定的隔阂,感情上不再亲切。

  • 标签: 小说 叙述角度 区分人称
  • 简介:【摘要】叙事即“叙述”“故事”,但“叙述”“故事”就可以称得上“研究”了吗?叙事研究备受人们关注,是因其所实现的教师专业发展功效,而不是其“研究”价值与意义,那么,叙事研究之于“研究”的价值到底如何?教育为什么需要叙事研究?本文立足于回到“研究”本身,从“研究”、“叙述”、“故事”三个方面对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气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加深对教育叙事研究本身的理解。

  • 标签: 叙事研究 叙述故事 基本理论
  • 简介:<正>当代小说创作,是以主题的组构与阐释为基本艺术建构方式的,叙事学理论,启示作家在小说艺术建构,返归小说的本体,在叙事上下功夫,改变了小说的面貌。就这个意义上讲,叙事理论的导入,对于中国当代小说的传统观念,具有着革新的意义。小说叙事学理论,涉及到小说创作过程及其各方面的问题,各家的具体阐释也不尽相同。不过,要完成小说的叙事,一般而言,都要包含作者、叙述者、

  • 标签: 叙述者 《白夜》 叙事态度 作家 贾平凹 《废都》
  • 简介: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剧烈震荡以及价值观的混乱,诗人李自国在他的诗歌写作中进行了多种尝试,作为《多元叙事》研究中的一个分支,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诗集《场—探索诗选》,来逐渐认识诗歌当中的叙事策略。

  • 标签: 语言 叙事 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