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提供了非自然叙述和相关术语的基本定义及非自然叙述的例子,讨论了非自然叙述的范式及其对小说双重诗学的需要。本文描述了非自然的虚构世界,并探讨了其本质。然后从非自然叙述的视角讨论故事的不同方面,分析非自然的故事、序列和时间,继而探讨一些非自然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形象对叙述理论的重要性。

  • 标签: 人物 虚构世界 序列 故事 时间 非自然叙述
  • 简介:主要通过WordSmith软件分析澳大利亚国防白皮书的语言风格,包括词频、甸长、词长和关键词,得出结论:澳国防白皮书的译文风格简洁明了,更易为大众读者理解和接受。这给中国国防白皮书的英译以一定启示:译文也应尽可能简洁地道,从而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方针得到国外读者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我国、我军良好形象。

  • 标签: 国防白皮书 风格 英译
  • 简介:探讨了苏童的《米》中的叙述类型及其在英译本中的体现。从小说叙事类型的视角出发,对苏童的代表作《米》中的叙述视角、气氛、意象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评价其对人物、地点及事件产生的影响,并由此表达了作者/叙述者的写作或叙事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因此,我们应予以重视,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并通过对语言的操控在翻译中实现更好的传达与再现。

  • 标签: 《米》 叙事类型 评价资源
  • 简介:一位美国批评家用挑战的口吻宣告:“我是一个从不会哭的读者。这代表着我无情吗?还是我成熟了?”一场关于“哭泣”的争论就此沸沸扬扬地展开了:在阅读时,你会哭吗?哭泣的意义是什么?哭泣的背后是怎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在阅读的历史上究竟代表着什么?

  • 标签: 道德观 哭泣 阅读 变迁 价值观
  • 简介:历经五万年左右的澳洲原住民"梦幻"世界观,是当代澳洲原住民作家创作的底层代码。澳洲原住民作家亚历克西斯·赖特凭借《卡彭塔利亚湾》摘得2007年澳洲最高文学奖。国内外对《卡彭塔利亚湾》的评述主要是以后殖民主义、女性文学、魔幻现实主义、狂欢化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作家对原住民悲怆命运的叙述。本文以认知语篇学为依据,探讨作家本人"梦幻"世界观所蕴含的别样的时间观、土地观、历史观、教育观、神灵观在建构文本的叙述支撑力及阐释主题的意义反叛力,为评论原住民文学主体性提供一个新路径。

  • 标签: 澳洲原住民 “梦幻”世界观 《卡彭塔利亚湾》
  • 简介:莫里森在《慈悲》中采用了现在和过去交替的时间叙述模式,将小说情节切分成一个个独立的人物故事,以黑人女奴佛罗伦斯的经历作为现在的故事,前后切分为六节,以其他五位人物的经历作为过去的故事,让现在和过去更替出现,这种交替式的时间叙述模式旨在模糊故事发生的物理时间,使读者聚焦人物的心理时间,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内心成长。通过这种模糊的时间叙述模式,佛罗伦斯从自卑到重生再到觉醒的心路历程实现了前景化。黑人女性的成长一方面凸显了她们的话语权和书写能力,另一方面表达了莫里森对黑人女性命运的独特关怀以及对于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贩奴历史罪恶的揭露。

  • 标签: 交替式时间叙述模式 现在 过去 黑人女性成长
  • 简介:在本次访谈中,多萝西·J.黑尔教授回溯了自己的学术历程,着重谈及小说形式与社会及伦理价值、小说艺术与异质美学、叙述转向等,并介绍了当前美国叙述研究的新动向及其正在思考的问题。对从事相关研究的中国学者当有所启发。

  • 标签: 多萝西·J.黑尔 小说 伦理 叙述
  • 简介:英国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小说《终结的感觉》中运用'不可靠叙述'的叙述技巧,将叙述者托尼懦弱自卑的性格展露无疑,但学界对不可靠叙述叙述者性格塑造的内在关系缺乏深入探讨。该文将运用詹姆斯·费伦的'不可靠叙述'理论,从叙述距离、叙事视角两个维度上对叙述者性格进行深入解读,旨在探求'不可靠叙述'对叙述者性格塑造的重要性。

  • 标签: 不可靠叙述 叙事学 詹姆斯·费伦 朱利安·巴恩斯 《终结的感觉》
  • 简介:通常认为,在哈罗德·品特的剧作中,男性是剧中的主角,女性是次要人物,是消极的形象。其实品特剧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动态变化的,经历了从软弱到自尊自强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女性人物的身体表现及身体作为性别武器的变化中得到体现。女性人物形象的演变过程暴露出女性在男权制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弱势地位及生存状况,折射出品特对于女性观念的变化。品特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演化总体趋势是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但也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体现出复杂性。这与当时女权主义的发展、作家的伦理道德意识及作家的男性视角密切相关。

  • 标签: 哈罗德·品特剧作 女性形象 身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