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可溶糖蛋白130(sgp13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合并肺损伤患者5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L-6、sIL-6R和sgp130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IL-6、sIL-6R和sgp130水平与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sIL-6R及sgp130水平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08.62 ± 11.39) ng/L比 (57.41 ± 7.63) ng/L、(73.28 ± 6.94) ng/L比(45.13 ± 6.57) ng/L、(435.64 ± 36.52) mg/L比 (281.71 ± 68.3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 0.824、0.937、1.21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分别以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3.96 ng/L、68.51 ng/L和367.42 mg/L诊断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时,其灵敏度分别为84.80%、78.20%、87.10%,特异度分别为70.30%、85.50%、81.00%。结论血清IL-6、sIL-6R及sgp130水平与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sIL-6R及sgp130水平检测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有较好的诊断 价值。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肺损伤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 可溶性糖蛋白1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可溶糖蛋白130(sgp130)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百草枯中毒合并肺损伤患者5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L-6、sIL-6R和sgp130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IL-6、sIL-6R和sgp130水平与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sIL-6R及sgp130水平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108.62 ± 11.39) ng/L比 (57.41 ± 7.63) ng/L、(73.28 ± 6.94) ng/L比(45.13 ± 6.57) ng/L、(435.64 ± 36.52) mg/L比 (281.71 ± 68.3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 = 0.824、0.937、1.21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血清IL-6、sIL-6R、sgp130水平分别以最佳诊断临界值为83.96 ng/L、68.51 ng/L和367.42 mg/L诊断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时,其灵敏度分别为84.80%、78.20%、87.10%,特异度分别为70.30%、85.50%、81.00%。结论血清IL-6、sIL-6R及sgp130水平与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sIL-6R及sgp130水平检测对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有较好的诊断 价值。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肺损伤 白细胞介素6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 可溶性糖蛋白130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雌激素受体α配体结合域(ERα-LBD)表达载体,优化表达条件得到可溶ERα-LBD蛋白。方法在Addgene网站检索关键词ES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选择符合条件的质粒载体pcDNA-HA-ER WT(Addgene plasmid # 49498; http://n2t.net/addgene:49498; RRID:Addgene_49498),设计引物并扩增得到目的片段ERα-LBD,分别构建蛋白表达载体pET-28a-LBD和pGEX-4T1-LBD,改变诱导温度、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浓度以及诱导时间对表达条件优化。待细菌裂解并提取蛋白后进行凝胶电泳,可在细菌上清的泳道中观察到明显的紫色蛋白表达条带,即为可溶ERα-LBD蛋白。结果pET-28a-LBD重组质粒未能表达重组蛋白ERα-LBD,重组质粒pGEX-4T1-LBD在Rosetta和BL21(DE3)感受态中以1 mmol/L IPTG诱导仅能得到包涵体;以0.2 mmol/L IPTG 16 ℃过夜诱导培养,则可得到可溶ERα-LBD蛋白。结论成功构建ERα-LBD表达载体并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获得可溶ERα-LBD蛋白

  • 标签: 雌激素受体α配体结合域 重组表达载体 条件优化 可溶性表达
  • 简介:沙棘种起源于亚洲和欧洲的温带地区。沙棘是一种很重要的植物,因为它对土壤和空气污染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可以种植于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沙棘品质的好坏取决于果实的营养价值,因为它富含高价值的健康成分(胡萝卜素、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本文阐述了不同沙棘品种果实中可溶蛋白含量,实验样品是在秋季的不同时段,从罗马尼亚不同区域采集的。果实和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99%~45.35%和1.12%~171.10%。地理位置、海拔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影响着植物的代谢过程。

  • 标签: 沙棘可溶性蛋白 沙棘种 可溶性蛋白
  • 简介:本研究建立可溶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sHLA-Ⅰ)检测方法,并探讨贮存血中sHLA-Ⅰ浓度变化的意义.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60例正常广东人血清中sHLA-Ⅰ水平和20例献血员成分血中sHLA-Ⅰ含量.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时,可溶HLA-Ⅰ最低检测限为2.84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5.80%,批间变异系数为9.00%,回收率≥98.57%,广东人sHLA-Ⅰ平均值为(699.54±360.10)ng/ml.贮存28天的RBC和随机供者血小板的sHLA-Ⅰ的浓度明显高于其它成分血,并且与成分血中残存的白细胞数和贮存时间有关.结论:用ELISA法检测可溶HLA-Ⅰ灵敏、特异、稳定,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可考虑选择性输注含有不同浓度可溶HLA-Ⅰ的成分血.

  • 标签: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I类 ELISA 成分血
  • 简介:复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粗盐中可溶杂质的去除则是复分解反应的很好应用.以例题为例介绍了粗盐中可溶杂质的去除方法.

  • 标签: 粗盐 杂质 初中化学
  • 简介:摘要:本文以可溶热熔胶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设计与性能展开深入研究。介绍了可溶热熔胶的基本特性和应用领域。从材料选择、配方比例、加工工艺等方面,探讨了可溶热熔胶的设计要点,并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在性能研究方面,重点关注了可溶热熔胶的粘接强度、耐热性、耐水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并提出了改进策略和优化方向。通过系统的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深入探讨了可溶热熔胶的性能优化途径,为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 标签: 可溶性热熔胶,设计,性能,粘接强度,优化
  • 简介:摘要:Nanog蛋白能够维持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多能性,是关键的转录因子。目前Nanog蛋白的体外生产形式主要通过微生物进行异源表达,为了能够高效制备可溶的人源Nanog蛋白,降低Nanog蛋白的应用成本,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重组大肠杆菌,通过IPTG诱导来进行可溶的融合表达。

  • 标签: Nanog 原核表达 蛋白质纯化 发酵优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增加活性碳过滤器去除化工工艺凝液可溶TOC的可行性,并提出两种技改方案进行优缺点对比。最终通过确定技改方案解决生产问题。

  • 标签: 可溶性TOC 活性炭 过滤器 工艺凝液
  • 简介:传统的加工方法大多数是将魔芋精粉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形成不溶性凝胶,然后经充分水洗,使这些杂质被中和或脱除。与此同时,魔芋葡甘露聚糖(KGM)由可溶膳食纤维变成不溶性膳食纤维(ISDF),从而大大降低了它的保健功能。本文研究了用酒精对魔芋精粉提纯去杂的工艺条件,得到了KGM含量较高、杂质含量较低的纯化粉。然后对纯化粉进行碱液溶解处理生产可溶膳食纤维饮料。

  • 标签: 魔芋精粉 酒精 提纯去杂 可溶性膳食纤维饮料 碱液溶解处理
  • 简介:用碱性硅酸盐处理裸皮后再进行中和,裸皮就获得了足够的稳定性,可以进行削里操作。得到的皮屑未被改性,基本上是天然的。此外,使用这种硅酸盐,可促进皮对此后加入的皮化材料的吸收。尤其是铬鞣剂。此天然革屑可作混合肥料使用或作其它用途.这有助于制革厂应对日益严厉的固体废渣的处理要求。基于此新成果得出了改进可持续发展的总概念。

  • 标签: 制革生产 可溶性硅酸盐 天然革屑 混合肥料 废渣处理 环境保护
  • 简介:摘要因为现代城市建设经济的理念转型,针对城市居民身体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协调越发被引起关注,其中针对于油漆工程中可溶铅元素含量的危害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在这种环境中许多油漆厂家在建筑市场中受到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只有采取有效且科学的可溶铅含量检测技术确保相应行业的平衡统筹,稳定城市居民使用的安全,才能够重新营造现有市场环境的平衡。本文依据现有油漆中可溶铅含量的特点进行技术检测分析,具备一定实际意义。

  • 标签: 油漆 可溶性铅含量 技术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对血清可溶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P-选择素(SPS)和心肌肌钙蛋白I(drnI)的影响。方法将56例风湿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心肌停跳液(AC)组和持续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停跳液(RC)组,每组28例。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sICAM-1、SPS和cTnI水平。结果CPB开始后,两组患者sICAM-1、SPS和cTnI水平均升高,术后8h达到峰值,但RC组峰值均低于AC组[sICAM-1为(817.9±133.2)μg/L比(901.1±132.0)μg/L,SPS为(83.46±16.24)pg/L比(107.82±19.68)μg/L,cTnI为(10.50±2.03)pg/L比(14.45±2.26)μg/L],且RC组回落速度快于AC组。结论逆行灌注能有效抑制sICAM-1、SPS和cTnI的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起到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再灌注 心脏外科手术 细胞黏附分子 肌钙蛋白Ⅰ
  • 简介:固体颗粒密度的测量有着各种各样的测量方法,由于有些物质易溶于水,有的物质具有吸水性,特别是有些不规则的小颗粒状固体小而溶于水,给测量物质的体积带来了困难.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测量物质密度的新方法,把传统实验的液体换成气体,利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可测量出可溶、吸水性物质的体积,特别是可以测量小颗粒易溶于水固体颗粒的体积.测出物质的体积后,利用托盘天平秤量出物质的质量,既可以求出不规则固体颗粒的密度.本实验装置成本低,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

  • 标签: 固体颗粒 可溶性物质 吸水性物质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密度
  • 简介:摘要:聚酰亚胺(PI)是一类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聚合物材料。PI 的主链包含芳香环和酰胺, 导致形成 pi-π、 p-π 和其他共聚系统之间的分子链, 有助于电子的极化和电荷转移到系统中, 本文分析了可溶联苯聚酰胺的合成和表征作为参考。

  • 标签: 聚酰亚胺 可溶性 合成 两步法
  • 简介:浓度的IBA处理进行枣嫩枝扦插对比试验,探究插穗生根过程中韧皮部、叶尖和叶基的可溶糖、可溶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IBA处理显著提高插穗生根率,其中处理浓度1500mg/L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可达91.1%.插穗生根过程中,不定根的发生与韧皮部、叶尖和叶基中可溶糖和可溶蛋白的消长紧密相关,可溶糖的动态变化中,以韧皮部和叶尖消长最为活跃,叶尖是叶片产生可溶糖的主要场所,可溶蛋白的动态变化中,叶尖和叶基与韧皮部互助协同、平衡调控了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

  • 标签: 枣树 扦插 生根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肝脏及淋巴结窦内皮细胞C型凝集素糖基识别结构域(LSECtin-CRD)双半胱氨酸(Cys)突变体原核表达载体,获得LSECtin-CRD突变体蛋白,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基于LSECtin-CRD的三维结构模型选择突变位点;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对LSECtin-CRD基因引入Cys点突变,构建pET28b-Tat-LSECtin-CRD突变体载体;IPTG诱导可溶表达LSECtin-CRD突变体蛋白,SDS-PAGE鉴定蛋白质表达水平;亲和层析方法对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通过检测突变体蛋白的甘露糖和GlcNAc结合能力鉴定其生物活性。结果菌液PCR和测序结果表明LSECtin-CRD双Cys突变体G205C-A227C和G205C-D279C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两个突变体蛋白均实现高效可溶表达,单糖结合试验结果显示两个突变体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LSECtin-CRD双Cys突变体蛋白,为进一步研究LSECtin-CRD结构和功能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LSECtin-CRD 原核表达 突变体 糖基结合
  • 简介:摘 要:为了能够显著提升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并推广麦麸在面粉中的使用,本文将以麦麸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可溶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构建膳食纤维-淀粉混合体系,并研究其对流变特性及消化特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麦麸中的可溶(SDF)和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是不同的,尤其是麦麸中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对小麦淀粉性质的影响更为显著。

  • 标签: 麦麸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溶性膳食纤维 小麦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