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别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了采自滁州市琅琊山的明党参根及茎叶、药房购买的明党参和参照物党参中可溶总糖含量、还原性多糖含量;利用薄层层析法定性分析了琅琊山明党参和药房购买的明党参多糖组成。结果表明,琅琊山明党参根中的可溶总糖含量为4.07%,还原性多糖含量为4.58%。而药房购买的明党参中可溶总糖含量达到了8.18%,还原性多糖含量为9.24%。利用优化后的展开剂正丁醇-异丙醇-乙酸-水(7:5:2:2)展层测定出琅琊山明党参根的样品中除了半乳糖外应该还含有分子量大于半乳糖的未知的糖,而购买的样品中除了麦芽糖和半乳糖外还含有分子量大于半乳糖的糖类。

  • 标签: 明党参多糖 明党参可溶性还原糖 展开剂 薄层层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VEGFA及其可溶受体sFlt-1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行肺切除手术的150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观察组109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对照组41名肺部良性病变患者。采用realtime-PCR的方法分别检测肺部病变组织VEGFA,sFlt-1在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用ELISA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VEGFA、sFlt-1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组织及外周血中VEG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Fl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中Ⅲ期和Ⅳ期肿瘤组织VEGFA含量明显高于,sFlt-1明显低于Ⅰ期和Ⅱ期肿瘤组织;中低分化的肿瘤组织中VEGFAmRNA含量明显高于,sFlt-1明显低于高分化的肿瘤组织。结论VEGFA和sFlt-1的表达量的改变与肺癌的发生以及肺癌的分期均有密切的关系,检测该指标对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VEGFA sFlt-1 非小细胞肺癌 PCR,ELIS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月经血中可溶细胞内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探讨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和对照组30例月经血中ICAM-1的含量。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月经血中sICAM-1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血中sICAM-1的含量增高,其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检测内异症患者月经血的ICAM-1的含量,有协助临床诊断的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月经血 细胞内黏附分子-1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简介:用可见/近红外光谱动态检测鲜枣的可溶固形物含量。试验时样品以0.1nds的速度运动,采集其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350-2500nm)。用平均平滑法对120个赞皇枣样品、118个郎枣样品的光谱进行消噪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其特征波长,并建立相应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SPA/LS-SVM;同时将赞皇枣在500-1100nm范围的可见IS波近红外平滑光谱数据,郎枣在700-1500nm范围的平滑光谱数据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Smooth,LS-SVM预测模型,并对各自预测集样品(30个)的可溶固形物含量进行预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PA/LS-SVM模型预测相关系数(赞皇枣0.833,郎枣0.847)与Smooth/LS-SVM模型预测相关系数(赞皇枣0.848,郎枣0.857)相差不大,且前者更精简,预测速度快,预测时间短,可以作为鲜枣可溶固形物含量的一种动态检测方法,但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需进一步提高。

  • 标签: 鲜枣 可溶性固形物 可见 近红外光谱 动态检测 连续投影算法
  • 简介:确定安徽几个地区的绞股蓝中多糖的种类及含量。[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可溶糖和总糖的含量,以及用薄层析法检测其中多糖的组分。[结果]测定得安徽多个地区的绞股蓝中多糖含量存在一点差别,尤其是六安大别山的含糖量大于琅琊山。薄层析测出的糖为麦芽糖。[结论]各地绞股蓝都是以麦芽糖为主的二糖存在于绞股蓝的叶片中。

  • 标签: 绞股蓝 糖含量测定 分光光度法 薄层析法
  • 简介:摘要对一例放射性肠炎引起的顽固性肠道出血患者采用溶性纤维素钠贴膏、金因肽、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过程中患者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时查大便常规;结果治疗两周后出血停止,大便1次/日,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可溶性纤维素钠贴膏 放射性肠炎 顽固性出血 保留灌肠
  • 简介:设计并合成了4个基于含硫芳杂稠环化合物的可溶共轭齐聚物,即以3-十一烷基苯并[d,d′]噻吩并[3,2-b;4,5-b′]并二噻吩(BTTT)为末端芳香单元,噻吩(T)、二噻吩(bT)、N-十二烷基-二噻吩并[3,2-b]吡咯(TP)或2,5-双(3-十二烷基噻吩)[3,2-b]并二噻吩(qT)为中间芳香单元的共轭齐聚物.它们的HOMO能级和能隙分别处于-5.35~-4.95eV和2.62~2.44eV.通过溶液旋涂的方法制备了有序的薄膜,除T-BTTT外,其他3个化合物在薄膜中均表现出edge-on型的层状排列结构.制备了底栅-顶接触型的有机薄膜晶体管器件,qT-BTTT具有最高的场效应迁移率,达到0.012cm2/V.s.

  • 标签: 有机薄膜晶体管 芳杂稠环化合物 共轭齐聚物 溶液加工
  • 简介:AIM:Toinvestigatethelevelsofserum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s-1(sICAM-1)andneutrophilicexpressionofCD18inpatientswithvariousstagesofdiabeticretinopathyandtodeterminetheirdifferentexpressionpatterninthedevelopmentofdiabeticretinopathy(DR).·METHODS:LevelsofserumsICAM-1andCD18onthesurfaceofneutrophileweremeasuredin41DRpatients,theywereclassifiedinthreesubgroupsaccordingtothestageofretinopathyasdeterminedbyfund’sophthalmoscopy;10controlsubjectswerealsostudied.sICAM-1weremeasuredby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andCD18byflowcytometry.·RESULTS:TheneutrophilicCD18expressionandserumsICAM-1levelwereallsignificantlyelevatedinalldiabeticsubgroupscomparedtocontrolsubjects(P<0.01).ThedifferencesofCD18andsICAM-1amongthediabeticsubgroupsweresignificantinCD18butnotinsICAM-1.TheprogressionofretinopathywasassociatedwithanincreasebothinCD18andinsICAM-1levelsbysimplecorrelationanalysis(β=0.74,P<0.001;β=0.38,P<0.01,respectively).ButstepwisemultipleregressionanalysisrevealedthatonlyCD18wasindependentdeterminantofretinopathy(β=1.04,P<0.01).·CONCLUSION:OurresultsconfirmthecontributionofendothelialandneutrophilicactivationinthedevelopmentofDRasindicatedbyincreasedlevelsofCD18andsICAM-1.However,adirectimplicationofCD18andICAM-1intheprogressionofDRcanbesupportedonlyintheCD18butnotICAM-1.CD18andICAM-1mayplaydifferentroleinthedevelopmentofdiabeticretinopathy.

  • 标签: diabetic RETINOPATHY serum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孕妇患者血清细胞粘附分子-1(ICAM-1)的水平测定,探讨ICAM-1在早产中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ELISA技术检测50例早产孕妇和50例对照组血清ICAM-1水平。结果早产孕妇血清I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母体血清ICAM升高是早产的可能标志。

  • 标签: 早产 血清 细胞间粘附分子-1
  • 简介:摘要间质干细胞因其来源广泛,其易于分离、容易被扩增等特点,被广泛应用,给患者带来益处。大量研究显示间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等方式促进间质干细胞迁移及分化,进而发挥治疗作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不祥,本文就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中附壁、滚动、趋化、过程中的部分细胞因子作一综述,能更好的了解间质干细胞迁移过程。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迁移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22全细胞性抗原致敏DC前后DC所分泌的IL-12、IL-2、IFN-γ、TNF-α的变化情况,进而揭示H22全细胞性抗原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机制。方法从小鼠骨髓细胞中分离出DC及其前体,再联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进行体外培养,在DC培养过程中加入小鼠肝癌细胞(H22细胞)全细胞性抗原以致敏DC,测定致敏前后DC细胞因子IL-12、IL-2、IFN-γ、TNF-α的分泌。结果DC致敏前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分别为19.39±0.98pg/ml、11.19±1.18pg/ml、1.03±0.19pg/ml、2.02±0.33pg/ml;DC致敏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浓度分别为80.39±1.33pg/ml、95.27±6.52pg/ml、29.59±3.15pg/ml、75.12±7.07pg/ml;DC致敏前后,上清液中IL-12、IL-2、IFN-γ、TNF-α的浓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22细胞致敏DC后,DC分泌IL-12、IL-2、IFN-γ、TNF-α增加,增加的分泌因子可能与H22细胞致敏后的DC激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关。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免疫反应中处于中心环节。它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各个环节,参与并调节免疫反应。

  • 标签: MIF 免疫反应 作用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MG)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依赖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及细胞因子IFN-γ、IL-4及TNF-α的水平变化与MG的关系。

  • 标签: 细胞因子 重症肌无力
  • 简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严重阶段。目前,大量研究提示免疫激活及细胞因子可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状态,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循环中细胞因子的水平与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预后、危险分层等密切相关,针对炎症免疫激活的治疗亦存在重要的应用潜能。本文就细胞因子与心力衰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 细胞因子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细胞因子在牙周领域炎症发生中的作用逐步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一些细胞因子参与到牙周疾病中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对与牙周病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分类、功能及其在牙周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IL 牙周组织 炎症反应 TNF-&alpha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纤维化为特征,其发生发展与细胞增殖调控失常有关。内皮素、瘦素、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细胞因子与视网膜多种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密切联系。研究细胞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监测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对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因子产生的影响。方法培养正常和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予不同浓度MSP干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8、IL-1β和IL-10的浓度,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经MSP处理后,正常大鼠和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8、IL-1β和IL-10呈浓度依赖性增加,而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8和IL-1β浓度较正常大鼠增加更显著。MSP呈浓度依赖性刺激正常和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MDA增加,抑制其SOD的产生,而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中SOD水平较正常大鼠降低更加明显。结论MSP能显著增加COP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8和IL-1β,抑制其产生SOD。提示MSP在COPD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MSP 肺泡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COPD
  • 简介:为了研究细粒锡石电解浮选中颗粒气泡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不同粒级锡石的浮选回收率和锡石颗粒与氢气泡的碰撞机理。浮选实验在一个单泡电解浮选装置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0μm,10~20μm,20~38μm和38~74μm粒级的锡石分别与50~150μm,约250μm,约74μm和约74μm尺寸的气泡相匹配,可以获得较好的浮选回收率。因此,颗粒和气泡的大小直接影响锡石的浮选回收率。利用碰撞、粘附和捕集模型进行碰撞、粘附、分离和捕集几率的计算。理论计算结果发现碰撞几率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以及气泡尺寸(〈150μm)的增大而显著降低。有效的碰撞有利于粘附几率的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浮选回收率。

  • 标签: 锡石 颗粒气泡相互作用 细粒浮选 电解浮选 碰撞?粘附几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论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瑞白)的不良反与护理。方法选取我科近3年皮下注射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瑞白)发生不良反应病例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出现肌肉骨骼系统反应者12例,出现发热、头痛者4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者1例。结论注射前采取预防措施,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并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不良反应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