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丙烯酰二茂铁基乙酯(AFcEE)及丙烯酰胺(AM)为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丙烯酰二茂铁基乙酯和丙烯酰胺共聚(P(AFcEE-co-AM)),并采用滴涂法制得P(AFcEE-co-AM)修饰电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P(AFcEE-co-AM)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在1500~2000cm-1区间内,只在1671cm^-1处出现C=O单峰,可见成功制得(P(AFcEE-co-AM))聚合.循环伏安法测试结果表明,P(AFcEE-co-AM)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反应属于受扩散控制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反应.P(AFcEE-co-AM)修饰电极的稳定性受AFcEE用量影响,当w(AFcEE)〈50%时,P(AFcEE-co-AM)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 标签: 丙烯酰二茂铁基乙酯(AFcEE) 丙烯酰胺(AM) P(AFcEE-co-AM) 修饰电极 电化学性能
  • 简介:摘要环境响应型共聚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如温度、值、离子强度、光、电磁场发生改变时,这类共聚在亲疏水平衡以及整体结构上能发生显著的变化,使得它们适于在组织工程、药物传输体系、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中应用,从而引起了研究者们日益广泛的兴趣。本论文基于环境敏感水溶性高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两亲性和全亲水性线性嵌段共聚,重点研究了环境响应型共聚的控制合成、组装体的构筑和结构调控,并考察了所制备聚合胶束包埋抗癌药物阿霉素在模拟人体环境中的药物控释行为。具体来说,本论文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幵环聚合和点击化学技术合成了结构规整的温敏型聚乙二醇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各聚己内酯三嵌段共聚,并对共聚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 标签: 嵌段共聚物,点击化学,环境响应性,自组装,药物释放.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了水平的提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高严重困扰着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一些老人在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有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冠状动脉血管通常比较狭窄,严重影响血液流通。通过血管内支架的方式可以支撑血管,让患者原本狭窄的血管能够顺利流通。以往医用血管内支架使用的材料为金属,这种材料带有血栓源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出现很好的改变了这一现状,它具有较好的可吸收性、相容性,首先它能像金属支架一样在短期内起到支撑血管的目的,同时当患者血管恢复通畅以后,这种金属支架能够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有效克服了支架本身的异物性,避免血管再次出现狭窄的现象。

  • 标签: 生物可降解 血管再狭窄 血管支架 生物可降解膜 聚合物
  • 简介:背景:为仿生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生理和功能需求,近年来一些研究通过制备双层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来修复软骨缺损。但大多研究使用了不同的复合生物材料,很少文献报道使用单一生材料制备双层多孔支架。目的:研究一体化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poly(lactic-co-glycolide),PLGA)多孔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PLGA作为生物材料,采用室温模压/粒子浸出法制备一体化双层多孔支架。①体外实验: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双层多孔支架上,接种1周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接种48h后进行LIVE/DEAD荧光染色;②体内实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层多孔支架复合、双层多孔支架分别植入裸鼠皮下,4,8周后取出植入,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DAPI染色。结果与结论:①成功获得一体化双层多孔支架,支架上层(软骨层)孔径为100-200μm,下层(软骨下骨层)孔径为300-450μm,孔隙率为85%;②体外实验:LIVE/DEAD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支架良好存活;扫描电镜可见细胞黏附在支架孔壁上,并可见大量沉积的细胞外基质;③体内实验:植入后8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支架上层纤维组织中夹杂有少量软骨细胞,下层可见大量骨小梁样组织形成,上下层组织紧密结合,支架部分降解,DAPI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裸鼠体内存活8周;对照组支架上下层可见少量纤维组织,未见软骨细胞及明显的小梁骨组织形成,支架部分降解;④结果表明:单一生材料PLGA制备的一体化双层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软骨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软骨组织工程 双层支架
  •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乳酸乙醇酸共聚(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联合骨膜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的研究。方法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所有动物构建双侧尺骨中段15mm的长度节段性骨缺损,随后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分别植入PLGA、PLGA/骨膜、MSCs/PLGA、MSCs/PLGA/骨膜生物材料。正常环境下饲养,在术后6w和12w时,对缺损区域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点MSCs/PLGA/骨膜组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MSCs/PLGA/骨膜植入组有最高的X线评分及缺损区最多骨缺损被修复(P〈0.05)。PLGA/骨膜、MSCs/PLGA组在X线评分和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PLGA组(P〈0.05)。结论MSCs/PLGA联合骨膜可以较好地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膜 骨缺损 骨再生 动物实验
  • 简介:由于实体瘤组织渗透性的增强和保留效应(EPR),纳米药物可以实现肿瘤靶向递送。本研究报告了1例新一代HPMA共聚共轭吡柔比星(P-THP)的临床应用,该化合分子大小约8nm或38.5kDa。此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肺、骨盆、股骨,甚至可能在骶骨中具有多发性转移。患者年龄60岁。2013年4月,对其开始采用亮丙瑞林和雌二醇疗法.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广泛转移 吡柔比星 临床应用 共聚物 多模式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可降解镁支架(BMAS)与316L不锈钢支架对移植静脉吻合口再狭窄的治疗效果,并探索其对内膜增生及内皮化的影响。方法27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可降解镁支架组(BMAS组)、316L不锈钢支架组(316L组)、对照组(NC组),每组9只。3组实验动物均行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术,术后1个月,BMAS组与316L组经颈动脉入路于静脉桥处分别置入BMAS与316L不锈钢支架,NC组无支架置入。支架置入1、2、3、4个月后观察吻合口管腔直径变化,评价吻合口再狭窄情况;4个月时获取3组移植静脉标本,行EVG染色评价管腔形态及新生内膜面积;Evansblue染色,分光光度仪中测量620nm波长的OD值,评价血管再内皮化情况。结果两种支架均可有效支撑吻合口,改善吻合口管腔直径丢失,BMAS力学支撑效果可媲美不锈钢支架,且4个月时BMAS导致的血管新生内膜面积与对照组类似[(4.80±0.58)mm2,vs.(4.17±0.56)mm2,P=0.112],明显少于不锈钢支架[(6.97±0.78)mm2,P<0.001];EvansBlue染色结果显示,4个月时316L组OD值明显高于其他2组[316Lvs.NC:(0.19±0.03)vs.(0.09±0.01),P=0.001;316Lvs.BMAS:(0.19±0.03)vs.(0.08±0.01),P=0.001],而BMAS组与对照组无差别[(0.08±0.01)vs.(0.09±0.01),P=0.940]。结论BMAS可以有效支撑狭窄的移植静脉吻合口,力学支撑效果不弱于316L不锈钢支架,同时在减少新生内膜增殖及促进内皮化方面明显优于316L不锈钢支架,可作为未来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潜在性方法。

  • 标签: 可降解镁支架 移植静脉 再狭窄 内膜增生 内皮化
  • 简介:目的构建犬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对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植入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后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实验用比格犬10只,构建犬髂内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镁锌合金材料植入动静脉瘘)5只和对照组(仅动静脉瘘造模)5只,比较两组实验动物饮食、活动及切口反应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8及12周检测血清肝肾功电解质(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及血镁锌浓度)生化指标,按照计划在术后12周处死实验犬,取出动静脉瘘标本及肺肝肾心等重要脏器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两组实验动物饮食、活动正常、切口未见明显感染迹象。术前及术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尿素氮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镁浓度在术后1周、血锌及肌酐浓度在术后1、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时间点血镁锌及肌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HE染色示实验组动静脉瘘处动脉内膜较对照组稍增生,未发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和间质未出现异常形态、肿胀及明显炎症反应;肺泡结构和功能完整,未发现明显血栓形成;肝、心细胞未出现水肿及坏死。结论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植入犬动静脉模型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及重要脏器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动静脉瘘的理想封堵材料,具有良好的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镁锌合金 可降解 动静脉瘘 生物相容性 安全性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本文从制药废水的来源、成分角度,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同行在制药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处理上所取得的一些重要进展,尤其是在氧化法方面;并对制药废水未来治理方向和方法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绿色清洁生产方面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制药废水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 处理方法
  • 简介:为分离筛选能够降解TSNAs的微生物,探讨其降解特性,本研究采用替代底物平板稀释法分离和靶标底物点接法筛选相结合的分离筛选策略,筛选到能够利用NNK为唯一碳源和氮源而生长的细菌05-5402菌株,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白肋烟浸提液经05-5402菌株处理后,TSNAs含量降低了22.2%,其中NNK和NAT的含量分别降低了47.4%和55.7%。晾制的烟叶经05-5402菌株处理后,TSNAs降低17.3%,其中,NAB的含量降低了52.2%。发酵过程中的烟丝经05-5402菌株处理,TSNAs含量下降12.2%。05-5402菌株能实现烟草特有亚硝胺的高效定向降解,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标签: 烟草 烟草特有亚硝胺 短小芽孢杆菌 降解特性
  • 简介:摘要铋基半导体材料具有较窄的禁带宽度,能有效利用可见光光催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可见光光催化剂。然而,单一半导体的光生载流子的快速重组严重抑制了其光催化性能。因此,通过对铋基半导体进行改性以提高它的光催化活性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 标签: 铋基半导体材料 可见光 光催化活性
  • 简介:在信息时代,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便利。然而,这些“电子宠物”一旦被废弃,进入电子垃圾的行列,就会给生态环境系统增添重负,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电子产品结构复杂,所用的材料种类多,许多材料有较高的力学强度,很难在自然环境中分解。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子垃圾.科学家们采取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对抗办法呢?

  • 标签: 电子垃圾 生物降解 理想 生态环境系统 信息时代 电子产品
  • 简介: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是评估农药环境安全性的基础,农药的降解动力学通常以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现有的环境暴露模型也均需要输入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农药在土壤中50%消失时间(DT50)。但有时一级动力学模型不适用于描述农药在环境中,特别是土壤中的降解。因此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使用非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DT50的导则。介绍了欧美降解动力学评估方法,并用多组降解数据比较了2种评估方法的区别。

  • 标签: 农药 降解动力学 非一级动力学模型 评估方法
  • 简介:日本Lasertec公司推出了Optelics混合共焦显微镜,将激光和白光源组合在一体,用于多功能高性能共聚显微镜。两组共焦光学器件与附加器件相结合,包括干涉仪、微分干涉对比观察和光谱反射膜厚度测量仪。

  • 标签: 共聚焦显微镜 混合 激光 共焦显微镜 白光 光学器件
  • 简介:系统分析了各种改进的Fenton氧化技术对有机降解机理,概述了近年来改进的Fenton法在处理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改进Fenton氧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以期为Fenton氧化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改进的Fenton法 难降解有机废水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公共运输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路桥施工技术的提高,但是在目前的路桥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其最为严重是关于路基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主要针对解决对策进行分析。

  • 标签: 路桥施工 路基 不均匀沉降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感冒属于临床上一种极为常见的病症,是诸多病毒病菌交叉感染最强的病症,具有发病率高、可自愈、药物疗效不显著等特点。感冒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应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自然生物降解素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菌作用,能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可用于辅助治疗各种疾病。本研究就自然生物降解素对感冒的医治作用进行探讨与分析,见如下综述。

  • 标签: 自然生物降解素 感冒 医治作用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快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也在普遍发展。中国是农业大国,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有效地控制了农作物中杂草和害虫的生长,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药污染问题异常突出。农药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物质,对农业发展和人类粮食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化学农药既是农业的保护神,又是危及人类健康和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瘟神。随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药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国家己经出台有关措施限制了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生产与销售,然而,由于有机磷农药的长期超量使用,再加上农民对国家政策缺乏了解而仍在继续大量使用,致使目前有机磷农药的污染成为农业生产环境中最严重的污染源之一。因此,有机磷农药残留污染的治理己成为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 标签: 微生物降解农药 影响因素 应用前景
  • 简介:摘要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史中,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青霉素的发现到一系列抗生素的产生与应用,开始时人类因为医学的进步而喜悦,但是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抗生素过敏、滥用及不良反应。抗生素经过漫长的使用,耐药菌逐渐增多,再加上现在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发,人类不得不再次开发新药。自然生物降解素是我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药品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抗菌效果,可以调节人类免疫系统,对各种疾病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为了广大医学界能够更详细的了解该药的用途及效果。

  • 标签: 抗生素 自然生物降解素 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