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神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搜集本神经科室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眼神麻痹的2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4例眼神麻痹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15例临床高度怀疑为颅内动脉瘤者行DSA检查,5例做神经传导速度,4例进行腰穿检查,针对不同的病因诊断进行相应处理。分析其病因组成、临床表现、早期行DSA检查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结果24例眼神麻痹患者中7例(30.8%)是由糖尿病引起,为首要致病原因;6例(25.0%)为颅内动脉瘤引起,为第二致病原因;再次分别为脑干缺血性血管病5例(19.2%)、结核性脑膜炎1例(3.8%);其它病因包括痛性眼肌麻痹脑桥海绵状血管瘤1例,4例患者不能明确病因。依据出院时眼肌麻痹的恢复情况可分为治愈3例(12.5%),好转15例(62.5%),无效6例(24%)。结论引起动眼神麻痹的病因复杂多样,有些甚至危及生命,需仔细鉴别,及早明确诊断,并且仍需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才能确定各种病因引起的眼神麻痹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动眼神经麻痹 动脉瘤病因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例患者为女性,因"高热、皮疹6 d,左眼睁眼困难4 d"入院,临床和病原学检查确诊为恙虫病并发动眼神麻痹(oculomotor paralysis, OP),经病原学治疗、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营养神经治疗,临床治愈。通过分析此病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恙虫病致OP的认识。

  • 标签: 恙虫病 动眼神经麻痹 临床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眼神麻痹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眼神及其支配的组织肌肉功能失常的一类疾病,临床上表现为上眼睑下垂、复视、眼球活动障碍以及瞳孔改变[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首诊眼神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将 2017年 5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37例眼神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 37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诊眼神麻痹 37例病因分析:颅内动脉瘤 5例 (13.5%)包括后交通动脉瘤 2例,颈内动脉 C段及海绵窦段动脉瘤 3例;糖尿病 12例 (32.4%);神经炎 8例( 21.6%)包括急性脑神经炎 1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5例, Tolosa-Hunt综合征 2例 ;脑血管病 4例 (10.8%);肿瘤 4例 (10.8%);头部外伤 2例 (5.5%);原因未明 2例 (5.5%)。结论:眼神麻痹患者病因复杂 ,尽早期明确了解眼神麻痹常见原因及其临床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查明病因并有进行针对性、准确的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 标签: 首诊动眼神经麻痹 病因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神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眼神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症状,且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均为单眼受累,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糖尿病性眼神麻痹通常起病较急,具有突发性,且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症状,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 标签: 糖尿病 动眼神经麻痹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首诊眼神麻痹39例病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因眼神麻痹首诊于我院神经眼科的病例39例,完全性眼神麻痹11例,不完全麻痹28例。结果眼神麻痹39例中,头部外伤12例(31%),颅内炎性10例(26%),糖尿病6例(14%),颅内动脉瘤4例(10%),颅内肿瘤4例(10%),脑血管梗塞1例(3%),脑血管出血1例(3%),原因不明1例(3%)。结论引起动眼神麻痹的病因复杂,以头部外伤最常见,其他原因还见于颅内炎性、糖尿病。各病因在各年龄段分布具有一定特点,有针对性及时准确查明病因极为重要,是正确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 标签: 动眼神经麻痹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诊眼神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眼神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7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诊眼神麻痹37例病因分析颅内动脉瘤5例(13.5%)包括后交通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C段及海绵窦段动脉瘤3例;糖尿病12例(32.4%);神经炎8例(21.6%)包括急性脑神经炎1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5例,Tolosa-Hunt综合征2例;脑血管病4例(10.8%);肿瘤4例(10.8%);头部外伤2例(5.5%);原因未明2例(5.5%)。结论眼神麻痹患者病因复杂,尽早期明确了解眼神麻痹常见原因及其临床特点,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查明病因并有进行针对性、准确的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基础和关键。


  • 标签: 首诊动眼神经麻痹 病因分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神麻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性眼神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症状,且均未表现出典型糖尿病症状;均为单眼受累,经及时诊断及综合治疗后病情恢复,恢复时间24d~3个月,平均恢复时间(1.5±0.3)个月;其中,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症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并给予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结论糖尿病性眼神麻痹通常起病较急,具有突发性,且多为单侧发病;患者临床表现出复视、单眼不同程度上脸下垂、眼眶及前额痛、头晕症状,无典型糖尿病症状;针对此类疾病,给予早期诊断与对症治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预后良好。

  • 标签: 糖尿病 动眼神经麻痹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眼部症状的后交通动脉瘤诊断和治疗时机,提高诊疗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6~2011收治的以眼神麻痹为首发症状的后交通动脉瘤的患者22例分别行头颅CT、磁共振、DSA造影检查,确诊后DSA血管内介入微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结论首发症状为眼神麻痹的患者,应考虑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能。及时发现并早期给予相应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促进眼神恢复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对眼神麻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 2017 年 10 月 ~2020 年 2 月在我 院眼科接受救治的眼神麻痹患者 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行单纯针灸治疗(对照组 40 例)和中药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治疗(观察组 40 例)。以 10d 为 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医症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为眼神麻痹患者行补中益气汤联合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动眼神经麻痹 中药 针灸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眼神麻痹(OMNP)预后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在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间血管栓塞治疗的13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伴单侧眼神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回访中对是否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前OMNP程度及治疗时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Rankin评分均为0分.随访中完全恢复5例(38.5%),部分恢复4例(30.8%),无恢复4例(30.8%).其中部分OMNP的患者完全恢复率(75.0%)明显高于完全OMNP患者(22.2%),而早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恢复率(55.5%)也高于中期(50.0%)及晚期(0.0%).结论血管栓塞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改善OMNP症状,早期栓塞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治疗外伤性眼神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43眼)外伤性眼神麻痹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日1次,每个疗程14d,2~4疗程,同时应用神经营养剂VitB1100mg、VitB12500ug肌注,每日1次,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28d为1疗程,1~2疗程。B组未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其他治疗相同。结果治疗后两组治愈好转率比较有显著差异,A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组。结论复方樟柳碱对外伤性眼神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外伤 动眼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