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鼻饲期间实施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对胃管拔除率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鼻饲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吞咽功能康复锻炼,两组均在康复功能锻炼4周后评价康复效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吞咽功能、每天经口进食量、30 d内胃管拔除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21/30)](χ2=7.680,P=0.006);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定:1级7例、2级12例、3级8例、4级3例;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定:2级5例、3级10例、4级8例、5级7例,两组吞咽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105,P=0.001);观察组30 d内胃管拔除率(86.67%)显著比对照组(50.00%)高(t=9.320,P=0.002);观察组每天经口进食量、生活质量评分[(558.62±12.62)mL/d、(83.62±4.58)分、(84.52±4.14)分、(83.25±4.29)分、(82.26±3.46)分、(83.62±3.62)分、(82.49±3.55)分、(81.45±3.52)分、(82.55±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9.54±8.16)mL/d、(70.06±2.62)分、(71.52±4.01)分、(71.16±3.84)分、(72.16±3.76)分、(71.26±2.46)分、(70.26±2.44)分、(71.56±3.55)、(72.33±3.05)](t=90.780、14.076、12.354、11.608、10.826、15.468、15.550、10.835、11.787,均P<0.05)。结论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应用于脑卒中患者鼻饲期间,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及早恢复,提高胃管拔除率,增加进食量,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

  • 标签: 吞咽障碍 康复 插管法,胃肠 进食 针刺疗法 功能恢复 卒中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对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0)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锻炼,研究组在常规组干预的基础上予以针灸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常规组总有效率为6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ST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VFG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WAL-QOL总分以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功能锻炼提高了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了吞咽功能,促进了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吞咽障碍 综合康复功能锻炼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康复功能锻炼治疗对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 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n=40):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锻炼,研究组在常规组干预的基础上予以针灸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均治疗 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 6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87.50%,常规组总有效率为 6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WST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 VFG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SWAL-QOL总分以及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康复功能锻炼提高了颅脑损伤吞咽障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了吞咽功能,促进了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吞咽障碍 综合康复功能锻炼 吞咽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实施强化优质护理予以干预后,对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到泗阳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一组为研究组,另一组为常规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研究组所纳入的40例患者均实施强化优质护理(评估和监测、个性化护理计划、吞咽功能锻炼、食物改变、教育和支持、多学科合作、、管理药物治疗以及进行持续的评估和改进)予以干预;常规组纳入的4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病情宣教、心理疏导、功能锻炼以及基础的生活护理)予以干预,之后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SSA评分以及洼田饮水试验比较,护理前,两组SSA评分以及洼田饮水试验比较无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SSA评分以及洼田饮水试验(18.14±1.54)分,(8.77±1.35)更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4.68±0.58)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强化优质护理予以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强化优质护理 脑卒中 吞咽功能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患者开展早期介入康复锻炼的效果及对其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借用数字随机法将其中行常规护理的75例作为甲组,其余行早期介入康复锻炼的75例作为乙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吞咽功能。结果甲组护理有效率是73.33%,低于乙组的93.33%,且乙组护理后的吞咽功能评分高于甲组,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在脑卒中常规护理的同时,积极开展早期介入康复锻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锻炼 护理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士主导评估的视频功能锻炼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2月-2023年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护士主导容积-黏度测试(V-VST)评估的视频功能锻炼集束化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护士主导评估的视频功能锻炼集束化护理方式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效果确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卒中吞咽障碍 护士主导评估 视频功能锻炼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病房的80例老年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吞咽器官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4、8周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得分、洼田饮水试验(WST)结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干预4、8周后的SSA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8周后的WST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器官功能训练对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吞咽障碍 老年人 吞咽器官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吞咽功能训练对改善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80例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管理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管理组患者同时予以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管理组患者治疗后吞咽障碍评估为Ⅰ级者6例、Ⅱ级者13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吞咽障碍评估为Ⅲ级者17例、Ⅳ级者4例,均少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患者无肺部感染者,仅有2例营养不良病例,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5%,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0%,P<0.05。结论开展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提升老年痴呆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

  • 标签: 吞咽功能 老年痴呆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康复锻炼在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治疗中对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64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试验比对,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参照组(行康复锻炼)32例,试验组(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康复锻炼)32例。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饮水试验评分较比治疗前降低,试验组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吞咽困难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康复锻炼 吞咽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肌功能锻炼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应用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4例,入院时间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42)与研究组(n=42),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2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对比,研究组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与参照组咳痰量相比,研究组较高,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相关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93.62%)明显优于对照组(78.72%),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2)观察组吞咽障碍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7.02%),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联合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吞咽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吞咽功能 评估 康复 护理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结果1.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单纯吞咽功能训练疗效更好,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 标签: 吞咽功能训练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 201 6 年 2月至 201 8 年 1月就诊脑卒中存在吞咽障碍患者中选取 83例,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40例指导患者给予吞咽功能训练, 实验组 43例给予 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营养指标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 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结论 给予脑卒中患者 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安全可靠,并能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关键词】吞咽功能;脑卒中; 肌肉刺激 “脑卒中”( 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 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 CVA)。是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引起的疾病 [1] 。而吞咽障碍 (dysphagia after stroke, DAS)是导致营养不良、误吸及肺炎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无根治药物,以往,简单的常规康复训练效果不佳 [2] 。近年来,神经肌肉电刺激 (LAMES)治疗吞咽障碍受到国内外关注。 对我 科 83例脑卒中患者采用肌肉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预 后效果较好,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从我院 2016 年 2月至 2018 年 1月就诊于神经内科患者中选取 83例脑卒中存在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患者 40例,其中 24例为男性, 16例为女性,年龄在 42-87岁,平均年龄( 53.8±4.5)岁,吞咽障碍病程 10~34天,平均( 14.6±3.9)天, 25例脑卒中首次发病, 10例脑卒中 2次发病, 5例脑卒中发病 3次以上;实验组患者 43例,其中 26例为男性, 17例为女性,年龄在 43~85岁,平均年龄( 54.1±4.4)岁,吞咽障碍病程 11~35天,平均( 15.2±4.1)天, 26例脑卒中首次发病, 11例脑卒中 2次发病, 6例脑 卒中发病 3 次以上。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颅脑 CT、核磁共振及临床症状确诊为脑卒中,并符合 2010 年脑卒中指南 诊断存在吞咽障碍; ② 年龄均在 40岁以上,不超过 88岁; ③患者均无精神或意识障碍,可与人进行正常 沟通; ④ 患者均清楚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参与并积极配合 。排除标准: ① 存在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 ②近一个月内进行过咽喉部手术,影响本次研究结果。两组患者 病历资料无显著差异(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 组 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将电极贴于咽缩肌、环咽肌及舌肌,波宽 700 ms,电刺激强度 6~21 mV,边刺激边做空吞咽,根据患者表现逐步改进食物的质地和增加数量。每次治疗 30 min,每天 2次,连续治疗 10天。 吞咽功能训练 根据吞咽功能评价结果,选择直接或间接吞咽功能训练方法。直接训练: ① 食物的选择,可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选择易于咀嚼,不易在粘膜上滞留,柔软、密度和性状均一,且不易松散的营养食物。 ② 体位,开始可尝试 30° 仰卧、颈部前倾的体位,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逐渐抬高角度。偏瘫患者应将患侧的肩部垫高,从健侧喂食。 ③ 一口量,一般从 1-4ml 开始,逐步加量。一口量过少,难于促发吞咽反射;一口量过多,容易从口中漏食或咽部滞留,增加误吸的风险。 ④咽部滞留食物去除法:指导患者固体食物或流质食物交替食用,或每次吞咽后饮少量的水,每次吞咽食物后再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并在吞咽时头转向功能较差的一侧以利关闭患侧梨状隐窝,避免呛咳。间接训练: ① 改善面部肌群的功能, 每日指导患者 进行空咀嚼、鼓腮、吹气、张颌、闭颌等动作10次以上,每天反复训练 1~3次。② 锻炼舌的功能,指导患者向前或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者可轻轻被动牵拉,并嘱患者用力回缩,以促进舌的前后运动能力;以舌尖添口唇周围,练习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压舌根,练习舌根抬高。 ③ 用冰冻棉棒对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进行刺激,同时指导患者空吞咽,反复刺激训练可提高患者吞咽速度及敏感度。 1.2.2 对照 组患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具体操作同观察组吞咽功能训练。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统计学分析 吞咽功能训练在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整体抽样方法,于 2017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期间选择 70 例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 35 例,观察组 3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 + 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后吞咽功能等级情况。 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为 22.86% ,观察组为 2.86% ,差异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给予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训练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吞咽功能训练 老年吞咽功能障碍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1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1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61.82%(P<0.05),治疗效果更为显著;2组治疗前吞咽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训练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显著,促进了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功能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吞咽康复训练措施对其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患者在此研究中共计纳入5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6月开始至2020年12月截止,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至两组,组别名称分别为对比组和试验组,每组纳入患者的例数均为25例,前者利用常规护理法,后者以此为基础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法,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20.36±1.01)明显低于对比组(31.28±1.21)(P<0.05),试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和物质生活)均高于对比组(均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92%(23/25)]明显高于对比组[60%(15/25)](P<0.05)。结论通过运用吞咽康复训练措施能够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产生积极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吞咽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试验组采用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功能训练,采用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肺功能(FVC、FEV1、PEF)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肺功能均有改善,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VF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功能训练联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肺功能,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 常规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手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定和分层管理的恢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功能恢复护理,研究组接受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和分级管理恢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吞咽功能疗效、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吞咽功能改善率(8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4.29%),其中吸入性肺炎、误吸、呛咳、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88%,而对吞咽生活质量的评价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吞咽功能评价和分层管理的恢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患者的进食安全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质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 分级管理 恢复护理 吞咽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促进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在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治疗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功能锻炼恢复方法,观察组患者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偏高,差异对比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吞咽指数、摄食指数、配合指数及整体指数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对比P<0.05.结论功能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脑梗死 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