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行优质护理配合PE/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吲哚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择20例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进行本次研究。研究期间患者均行PE/DPMAS治疗,并将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参照组(10例),配合优质护理的纳入研究组(10例),对两组患者肝脏生化指标以及吲哚绿清除率进行统计,并做对比研究。结果 患者肝脏生化指标及吲哚绿清除率各项数据以研究组更具优势性,与参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统计学研究成立。结论 优质护理配合PE/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很大程度优化肝脏生化指标,有助于吲哚绿清除,临床效果得到认可,值得推荐广泛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PE/DPMAS 慢加急性肝衰竭 吲哚氰绿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配合血浆置换和持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术对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吲哚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60例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分组(各组30例)探究,所有患者均采用血浆置换与持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肝脏生化指标、吲哚绿清除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低于对照组,且白蛋白(ALB)指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吲哚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优质护理配合血浆置换和持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术可显著提高吲哚绿清除率,改善肝脏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血浆置换 持续性血浆滤过吸附术 急慢性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795 nm近红外自体荧光成像技术观察吲哚绿辅助黄斑手术后的眼底组织荧光表现。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省眼科医院黄斑病变14例(14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玻璃体切除术中使用吲哚绿(2.5 mg/ml)染色辅助剥除距黄斑中心2个视盘直径范围的内界膜,或将残留黄斑病变边缘部分内界膜组织翻转覆盖于孔上。术后应用795 nm自体荧光成像技术观察眼底组织荧光,以SD-OCT观察黄斑结构,记录患者视力。随访1~2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期末视力均提高。795 nm自体荧光成像观察,14只眼术后可见视盘周、沿视网膜大血管弓处呈高强荧光,内界膜剥膜区呈低荧光;8只眼可见内界膜翻瓣覆盖黄斑孔并于下方视网膜上,呈强度不同的高荧光。黄斑中心区表现3种不同荧光形态:低荧光、颗粒状高荧光及斑片状高荧光。随访期间,视盘周、视网膜大血管弓处荧光强度减弱,逐渐消失;内界膜瓣膜荧光及闭合的黄斑孔部位荧光减弱但持续存在。结论795 nm自体荧光成像可用于观察吲哚绿辅助的黄斑手术后眼底不同组织的荧光表现,吲哚绿在眼内组织的残留可能是术后荧光来源。

  • 标签: 黄斑变性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吲哚氰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ICG)荧光显像导航技术在复发性肝癌腹腔镜再次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腹腔镜再次肝切除的1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48~83岁,中位年龄62岁。所有患者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A级。采用ICG荧光显像导航技术行腹腔镜再次肝切除术,术前3~14 d通过外周静脉注射ICG(0.5 mg/kg),术中通过ICG荧光显像确定肿瘤位置后,距离肿瘤边缘1~2 cm处离断肝实质。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无中转开腹,肿瘤均达到根治性切除。其中行右半肝切除术1例,左半肝切除术1例,肝中叶切除术1例,左外叶切除术2例,左肝外叶+右肝局部切除术1例,肝局部切除术4例。无发生围手术期死亡。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75(20~500)ml,仅1例患者术中输血,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无胆漏、肝衰竭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5(2~11)d,均顺利出院。术后随访时间为1~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随访期内均存活,1例患者术后9个月肿瘤再次复发,其余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在复发性肝癌腹腔镜再次肝切除中采用ICG荧光显像导航技术,具有微创化、可视化、精准化的优势,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癌,肝细胞 复发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吲哚花青绿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荧光成像技术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其为胰腺疾病的术中治疗带来了新变化、新希望。以吲哚绿为探针的术中荧光成像在胰腺肿瘤显影、实时切缘判断、组织灌注、淋巴结显影、吻合口漏等方面的应用逐渐增多,为术中决策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就吲哚绿荧光成像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胰腺 吲哚菁绿 近红外荧光成像 术中荧光导航
  • 简介:摘要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中,淋巴结清扫效力和吻合口血供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期和近期有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也是术者的关注要点。近年来,吲哚绿荧光显像技术逐步应用于胃肠手术中,在术中淋巴结定位和吻合口处血管造影等方面效果明显。本文对吲哚绿荧光显像技术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吲哚绿血管造影(ICGA)是目前唯一用于术中定量评估灌注的技术,可降低术后皮瓣坏死率,广泛应用于皮瓣外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其具有无创、无肾毒性、无辐射、既可定性又可定量等优势,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综述介绍了ICGA的应用方法及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报道的应用指标,并分析了在结果准确度和缺少应用指南等方面的局限性。总体来说,ICGA在皮瓣外科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皮瓣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在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5月肺段切除术患者20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改良膨胀萎陷界定段间平面,观察组采用吲哚绿界定段间平面,两组术后7d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及置管时间无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段间平面出现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绿用于肺段切除术患者中,能减轻患者手术创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吲哚箐绿 肺段切除术 改良膨胀萎陷 段间平面 手术创伤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绿(ICG)血管造影在颅内外血管搭桥术中判定吻合口通畅性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行颅内外搭桥手术61例次,共68处吻合口。吻合术后均行ICG血管造影,观察搭桥血管通畅情况,并与术后1周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术中ICG血管造影有良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发现4处吻合口闭塞,给予重新吻合。最终造影显示67处通畅,1处闭塞。术后DSA和CTA检查示66处吻合口通畅,2处闭塞。结论术中ICG血管造影可以判断颅内外搭桥吻合口的通畅性,是一种简便、迅速、准确的术中血管造影技术。

  • 标签: 颅内外血管搭桥 吲哚菁绿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前肝脏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切除,而能否在术中实现精准定位肿瘤、界定切缘是影响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吲哚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像技术自2009年由Ishizawa首次应用于肝肿瘤切除术以来,在肝脏肿瘤的分型、识别、定界等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其仍存在探测深度有限、假阳性等缺陷,尤其是对肝硬化患者的使用规范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脏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排泄试验中的吲哚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和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能否预测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发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6—12月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确诊为肝硬化或肝衰竭的患者资料153例。用数字连接试验A和数字符号试验筛查出MHE患者,并分析临床资料。通过对R15和EHBF取不同数值作为分界点,分别探究两个因素对预测MHE的意义。结果MHE发生率为38.56%(59/153)。由单因素分析,Child-Pugh分级在MHE组和非MH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7.606,P<0.05),而肝硬化和肝衰竭诊断、空腹血糖、血清肌酐等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0.11~0.61绝大多数点作为R15正常异常分界点时,R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当R15选取0.18时最为显著(Fisher精确检验P值=0.00024);选取0.08~0.76绝大多数点作为EHBF正常异常分界点时,EHBF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当EHBF选取0.25时最为显著(Fisher精确检验P值=0.000 22)。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到MHE发生的危险因素为R15和EHBF,并利用ROC曲线说明两个因素对MHE的预测作用。结论MHE在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当R15≥0.18或EHBF≤0.25 L/min时,吲哚绿排泄试验中的R15和EHBF相较Child-Pugh分级更能预测MHE的发生,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与管理。

  • 标签: 肝硬化 肝衰竭 轻微型肝性脑病 危险因素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排泄试验中的吲哚绿15 min滞留率(ICG R15)和肝脏有效血流量(EHBF)能否预测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发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6—12月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治的确诊为肝硬化或肝衰竭的患者资料153例。用数字连接试验A和数字符号试验筛查出MHE患者,并分析临床资料。通过对R15和EHBF取不同数值作为分界点,分别探究两个因素对预测MHE的意义。结果MHE发生率为38.56%(59/153)。由单因素分析,Child-Pugh分级在MHE组和非MHE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7.606,P<0.05),而肝硬化和肝衰竭诊断、空腹血糖、血清肌酐等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选取0.11~0.61绝大多数点作为R15正常异常分界点时,R1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当R15选取0.18时最为显著(Fisher精确检验P值=0.00024);选取0.08~0.76绝大多数点作为EHBF正常异常分界点时,EHBF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当EHBF选取0.25时最为显著(Fisher精确检验P值=0.000 22)。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得到MHE发生的危险因素为R15和EHBF,并利用ROC曲线说明两个因素对MHE的预测作用。结论MHE在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当R15≥0.18或EHBF≤0.25 L/min时,吲哚绿排泄试验中的R15和EHBF相较Child-Pugh分级更能预测MHE的发生,有助于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与管理。

  • 标签: 肝硬化 肝衰竭 轻微型肝性脑病 危险因素 吲哚菁绿排泄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的吲哚绿15min滞留率(ICGR15)和术前、术后1周的常规肝功能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术前肝功能为ChildA级的35例患者术后仍为ChildA级者有28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11.9±2.6)%,术后为ChildB级的患者有7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18.8±3.9)%。术后Child分级由A级转变为B级的患者术前ICGR15的值明显高于术后Child分级仍为A级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评估为ChildB级的26例患者术后仍为ChildB级的有21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24.2±4.1)%,术后转变为C级的患者有5例,患者术前ICGR15的值为(29.6±7.7)%,术后Child分级由B级转变为C级的患者术前ICGR15的值明显高于术后Child分级仍为A级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储备进行评估时,对患者进行吲哚绿清除试验与Child分级联合检查能够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 Child分级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肝功能储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吲哚绿(Indocyaninegreen,ICG)荧光血管造影在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开颅手术治疗45例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术中共行ICG荧光血管造影65次。结果6例手术得益于ICG荧光血管造影,经及时调整动脉瘤夹的位置或切断动脉瘤顶部的细小供血血管后,获得理想疗效。术后复查3D-CTA或DSA检查45例,显示2例存在与血流不相关的载瘤动脉轻度狭窄,余43例结果与术中ICG荧光血管造影结果一致。结论ICG荧光血管造影简便易行,具有理想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可以帮助提高颅内动脉瘤手术质量,有可能成为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吲哚菁绿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针对吲哚绿荧光导航胆管手术中的优质护理进行了探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胆管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腹腔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的WBC和NEU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 胆管手术 围手术期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绿(ICG)荧光直肠镜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6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行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的5例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腹腔镜荧光系统+ICG荧光直肠镜系统双系统评估直肠吻合口血运情况。年龄(62.4±7.9)岁,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体质指数(23.1±4.2) kg/m2,肿瘤距肛门距离(9±1) cm。结果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4.0±9.6) min。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下床时间为(1.2±0.4) 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为(1.6±0.6) 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为(3.0±0.7) d,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漏情况,术后淋巴结获取总数为(18.0±1.6)枚。术后病理分期:Ⅱa期3例,Ⅲa期2例,术后30 d门诊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均未再次住院。结论使用荧光腹腔镜+ICG荧光直肠镜双系统可以较好地对吻合口血运进行全面判断,初步效果较好。

  • 标签: 直肠肿瘤 吲哚菁绿 荧光直肠镜 荧光腹腔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外科技术和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吲哚绿荧光造影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其在结直肠外科手术中获得了初步良好的效果。笔者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吲哚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应用于结直肠外科领域的研究文献,并行归纳总结,以综述吲哚绿荧光造影技术的应用现状及不足。

  • 标签: 吲哚菁绿 结直肠外科手术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高不下。我国肝细胞癌患者常同时伴有病毒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术前肝功能及肝脏储备功能不佳,因此,对手术方式及切除范围有较高要求。解剖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患者的远期疗效。解剖性肝切除术不同于规则性肝切除术,其可以在完整切除癌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肝实质,理论上是肝细胞癌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发展与进步,实现了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但判断肝段之间的界面仍非常困难。采用吲哚绿荧光引导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安全、可行,有助于外科医师对肝段之间界面的识别和肝脏外科医师安全、规范地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性肝切除术 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吲哚菁绿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