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德国德尔格Evita4有创呼吸机、美国伟康VISION无创呼吸机和加拿大O-TWO气动急救呼吸机的通气模式、特点及适应症。

  • 标签: 呼吸机 通气模式 适应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模式重建在COPD患者呼吸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COP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8周后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肺功能(FEV1)、呼吸困难评分(MMRC)、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指标。结果:出院8周后,实验组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指标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进行呼吸模式重建后的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氧分压及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呼吸康复中推广运用。

  • 标签: 呼吸模式重建 COPD 呼吸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出院计划模式呼吸内科应用,并得出了出院计划模式可以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促进康复,提高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结论,希望可以给予相关人士以参考。

  • 标签: 出院计划模式 呼吸内科 应用
  • 简介:摘 要:呼吸机是以医生设置特定的频率为患者提供空氧混合气体(氧气浓度≥21%),来维持危重患者的供氧需求。 在实际的工作中,呼吸机由于品牌不同,模式的设定也略有差异,而为了更准确对患者施行治疗及生命支持,呼吸机各个模式代表的含义需要有清晰的认识,本文就呼吸机的VCV和PCV模式做简明扼要的表述,使操作人员,尤其是新接触呼吸机的护理人员,通过本文,对呼吸机的工作基本原理、各项性能与参数的含义、患者与仪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基本知识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更好的发挥设备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医护的工作效率。

  • 标签: 呼吸机 通气模式 故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和比较不同教学模式呼吸内科学习中的效果,以提供指导医学教育的实践依据。方法:我们随机选取了100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50名学生。观察组接受新的呼吸内科教学模式,而对照组则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我们记录了学生的年龄、性别以及其他一般资料,并使用相应的教学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的学生平均年龄为23.6岁,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对照组中的学生平均年龄为23.4岁,其中男性占48%,女性占52%。经过研究期间的教学介入,观察组学生在呼吸内科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和学习兴趣等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的呼吸内科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估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增强对呼吸内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因此,推广和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呼吸内科 教学模式 探索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和评估院内呼吸内科患者康复护理模式的有效性,以改善患者的康复过程和生活质量。通过对比传统护理模式与创新护理模式,旨在找出更有效的康复护理策略。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至2021年间入院的呼吸内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模式)和实验组(接受创新康复护理模式)。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通过康复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和再住院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康复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创新康复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的康复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结论: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护理模式,创新康复护理模式在提高呼吸内科患者康复效率、改善生活质量以及减少再住院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建议在院内呼吸内科采用创新康复护理模式,以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康复护理模式 呼吸内科 生活质量 康复效率 再住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共情共呼吸”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取60例呼吸道慢性疾病患者分2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共情共呼吸”延续护理。对比自我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自我管理质量、护理满意率均高(P<0.05)。结论:针对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共情共呼吸”延续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质量,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达到护理目的,保障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专科护理门诊 “共情共呼吸”延续护理 自我管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41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对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34±9.58)h、(75.31±7.65)h、(12.15±1.78)d,发生肺损伤1例,脑出血1例,肺出血1例。结论:无创呼吸机NIPPV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血气分析,有助于快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呼吸治疗是急诊、重症、呼吸与危重症、慢性呼吸疾病和呼吸衰竭患者综合管理的组成部分。随着慢性呼吸疾病负担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大气污染、呼吸道新型传染性疾病高发流行以及危重症患者数量增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呼吸系统和危重症疾病防治体系的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呼吸治疗学科的发展旨在改善和满足患者高质量呼吸治疗需求,降低呼吸系统疾病与危重疾病负担。本文主要介绍了呼吸治疗的工作职责和制度、组织结构和绩效考核以及质量控制。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大气呼吸模式激光推进的比冲和冲量耦合系数受制于其能量转换效率,对能量转换效率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大气呼吸模式激光推进的理想动力循环模型,分析了激光推进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并探讨了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可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冲压比或定容增压比是提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中增大飞行速度能有效增大冲压比,提高激光功率密度和改变工质掺杂特性能有效增大定容增压比。掺入水滴杂质形成的气液两相工质在激光推进领域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大气呼吸模式激光推进 理想动力循环 能量转换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晨交班点评模式呼吸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未实施晨交班点评前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实施晨交班点评后6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护士专业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期发现病情变化例数、医疗纠纷例数、护士专业能力、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晨交班点评有助于提高呼吸内科年轻护士的专业能力,对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 标签: 晨交班点评 护士 专业能力 呼吸内科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机械技术的不断提高,呼吸机的适用范围变得越来越为广泛,呼吸机的性能也在变得越来越完善,在当前多个领域中均在使用呼吸机,如手术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病房等,在当前医院设备中,呼吸机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呼吸机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呼吸机参数的设置是否正确尤为重要,我们一起来学习呼吸机的6个重要参数及工作模式.

  • 标签: 呼吸机 参数 通气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采用ST+V模式与S/T模式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比对。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患者,且两组患者均已确诊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疾病,均已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对照组患者采用S/T模式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用ST+V模式进行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RR水平、HR水平、Pa02水平、PaCO2水平以及血PH值,实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RR水平、HR水平、PaCO2水平经治疗有明显的下降(P<0.01),Pa02水平及PH值比治疗前有明显上升(P<0.01),但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上使用ST+V模式比使用S/T模式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ST+V模式 S/T模式 治疗 COPD合并呼吸衰竭 效果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几种不同通气方法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40例来我院进行疾病诊断与预后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无创呼吸机下的ST+V模式、S/T模式的通气干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阶段的应激表现,以及与呼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ST+V模式干预后,各项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ST+V模式值得在临床该疾病的治疗中,加强应用,病患的应激反应可以获得显著的减轻,呼吸功能逐步恢复至正常。

  • 标签: COPD 呼吸衰竭 通气模式 应激反应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模式干预对吸吮-吞咽-呼吸(SSwB)协调障碍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SSwB协调障碍早产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喂养训练,包括口腔运动干预、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和喂奶过程中的吞咽诱导训练等。观察组在常规喂养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呼吸模式干预训练,包括呼吸模式观察、进食前呼吸抗阻训练和进食过程中的呼吸干预,每日训练1次,每次训练15 min。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治疗后),观察并记录2组患儿的经口喂养准备量表(PIOFRA)评分、吮奶速率、喂养成效、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和波动次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各项评价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PIOFRA评分、吸吮速率、喂养成效、血氧饱和度最低值、血氧饱和度波动次数分别为(33.28±0.58)分、(2.76±0.36)ml/min、(73.85±6.49)%、(85.46±5.31)%、(2.04±1.28)次,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辅以呼吸模式干预,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SSwB协调障碍早产儿吞咽过程中的呼吸协调性,可有效地改善早产儿的经口喂养表现。

  • 标签: 早产儿 经口喂养 吸吮 吞咽 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科护理引入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6例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与SDS护理后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方式进行呼吸科护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度以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呼吸科护理 预见性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内科临床模式呼吸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取了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00名呼吸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特点,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治疗组(50例)和大内科临床模式治疗组(50例)。方法:传统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氧疗等方法;大内科临床模式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多种手段,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大内科临床模式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明显减轻。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大内科临床模式治疗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提高,肺功能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方面,大内科临床模式治疗组达到85%,高于传统治疗组的68%。结论:大内科临床模式作为综合性治疗方法在呼吸疾病诊治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手段,大内科临床模式能够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理指标,并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为呼吸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由于样本量较小和研究时间较短,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验证其长期效果。

  • 标签: 大内科临床模式 呼吸疾病 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smcare智能监护脱机模式与传统脱机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ICU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42例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SIMV+PSV组、PSV+TC组相比,SC组患者的脱机时间明显较短,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care智能监护脱机模式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中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ICU呼吸衰竭患者 不同监护模式 应用 比较
  • 简介:摘要PBL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发现,它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促进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应当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推广应用。

  • 标签: PBL模式 呼吸内科学 临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