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卒中在临床中又称为中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由颅脑血管突然劈裂或狭窄导致血液无法顺利进入大脑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而张力增高在临床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多出现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病发后患者可出现肢体痉挛,对其治疗效果、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往临床针对脑卒中张力增高患者多采用西药治疗,即乙哌立松片,通过体质脊髓反射及抑制γ-运动神经元冲动来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则会引发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头晕乏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则会出现休克、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血象异常等严重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有必要选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治疗所引起的不适感。本文对脑卒中张力增高针灸治疗的进展进行研究,并分析疾病及治相关内容,旨在为提升脑卒中张力增高治疗水平提供帮助。

  • 标签: 脑卒中肌张力增高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针刺结合常康复治疗组(实验组)与康复治疗组(对照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协调收缩率变化,探讨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张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前、后,嘱患者膝关节静态屈曲45°最大等长收缩检测并记录股直和股二头的表面电信号,计算股直协同收缩率。结果在MIVC状态下,膝屈曲时,治疗前,两组间的股直协同收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5,P=0.933>0.05);治疗后实验组股直协同收缩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P=0.019<0.05)。治疗后两组分别与各自治疗前协调收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针刺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张力

  • 标签: 针刺 肌张力 脑卒中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张力异常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运动功能障碍表现形式,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张力异常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肢的功能,因此如何有效地评定和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张力障碍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首要问题。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上肢功能恢复往往较慢,而上肢功能的恢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往往不容忽视,本文对近年来脑卒中后上肢张力评估及治疗进展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防治提供思路。

  • 标签: 脑卒中 痉挛 评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点按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高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有张力增高的脑卒中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31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点按肩髎、臂臑、曲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张力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点按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高张力效果肯定,可有效降低患者上肢张力

  • 标签: 穴位,康复训练,脑卒中,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疲劳的中医诊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疲劳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辩证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其FEV1/FVC和FEV1预计百分比数据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FEV1/FVC和FEV1预计百分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对比得知,痰瘀阻肺型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阴阳两虚型和宗气下陷型患者,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PaO2和PaCO2对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2和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患者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疲劳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疲劳程度和肺功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肌疲劳 中医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硬膜外和腹横筋膜组滞下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实施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87例作为主要探究主体,按照患者手术时间顺序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腹横筋膜阻滞下实施麻醉,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到达最大麻醉平面时间以及患者心率变化情况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到达最大麻醉平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率变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手术实施过程中,采用腹横筋膜阻滞效果确切,腹横筋膜阻滞具有起效快,影响小的特点,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种麻醉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硬膜外 腹横肌筋膜 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重度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均为我科门诊病历,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均为Ⅳ级、Ⅴ级。将入选病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额外采用中药熏蒸疗法。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及关节量角器对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治疗重度痉挛型脑瘫患儿能降低张力,增加其关节活动度。

  • 标签: 脑性瘫痪 中药熏蒸 痉挛 粗大运动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中风痉挛期患者采用中枢健患双侧针刺法对患者张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我院中风痉挛期患者随机三组各30例,中枢组采用健患双侧取穴针刺法,常规组采用普通针刺法,药物组采用妙纳口服治疗。采用临床痉挛指数评分量表(Clinicalspasticityindex,CSI)和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scale,FMA)评价治疗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前CSI评分和FM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三组CSI评分和FMA评分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检验结果表明治疗后中枢组CSI评分较药物组和常规组低,药物组CSI评分在三组中最高,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药物组FMA评分较常规组和中枢组低,中枢组FMA评分在三组中最高,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健患双侧针刺法能有效的改善中风痉挛期患者的张力及痉挛程度,对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中枢取穴 健患侧 中风 痉挛期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康复锻炼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2018年2月90例COPD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呼吸康复锻炼治疗。比较两组COPD治疗转归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PEF、VC、FEV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OPD治疗转归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PEF、VC、FEV1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PEF、VC、FEV1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第一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呼吸康复锻炼治疗COPD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肌康复锻炼 COPD患者 肺功能 改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COP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护理。方法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干部一病房的COPD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4个星期的呼吸功能训练,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总结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COP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护理。结果治疗4个星期后,治疗组FEV1/FVC、FEV1%、PaCO2等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OPD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呼吸及肺功能恢复。

  • 标签: 老年 COP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呼吸疲劳患者接受补脾生益肺汤配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COPD伴呼吸疲劳患者94例,按照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单一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中药补脾生益肺汤、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P1M、FEV1%pre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为(4.15±1.30)分,对照组为(8.64±2.17)分,P<0.05。结论补脾生益肺汤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呼吸疲劳患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肌疲劳 补脾生肌益肺汤 西药 治疗
  • 简介:摘要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对镇静剂、吸入性麻醉药物及神经肌肉阻滞剂敏感性增加,术后苏醒延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风险增加,这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给麻醉医生带来了巨大挑战,充分的术前评估及详尽的麻醉方案制定,对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对一例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甲状腺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病例进行报道,以期引起大家重视,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围术期管理 围术期并发症 病例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COPD稳定期呼吸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COPD稳定期呼吸疲劳患者为对象,实施此次临床研究;以数字随机法将全部患者划分为人数均等的研究组与参考组;以茶碱缓释片给与参考组患者治疗,以中医综合疗法给与研究组患者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参考组的75.0%,P<0.05;并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治疗COPD稳定期呼吸疲劳患者的过程中,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能够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有很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COPD 呼吸肌疲劳 临床疗效
  • 简介:张力,是一个物理学名词,原本指的是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比较常用的意思是弹性物体拉长时产生的应力。就好比我们用两只手去拉一根皮筋的两端,皮筋会产生一个张力。无论这个张力太强或者太弱,给我们双手的感觉都不舒服。而当这个张力比较适中的时候,我们会从拉伸皮筋中获取一种比较愉悦的感觉。

  • 标签: “张力” 对联 物理学 牵引力 接触面 皮筋
  • 简介: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辅助治疗张力低下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张力低下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治疗期间患儿均脱失2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1次/d,每周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1次/d,每周6次;2组均治疗1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股四头力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股四头力、GMFM评分均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调督法穴位按摩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能明显提高张力低下型小儿脑瘫脾肾虚弱型的力,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瘫 肌张力低下型 脾肾虚弱型 健脾补肾调督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呼吸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患者疲劳程度和膈功能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样本的选取为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第一组患者人数为31例,其在临床恢复中开展常规康复训练护理,为A组;第二组患者人数为32例,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胸式呼吸训练,为B组;第三组人数为35例,患者在常规恢复训练基础山开展腹式呼吸训练护理,为C组。在三组患者临床治疗完成之后,对三组患者的疲劳严重度和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对于B组和C组患者,其在临床护理完成之后,患者的疲劳程度要明显低于A组,且B组合C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测试数据也要优于A组,P<0.05。而对于B组合C组,C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要优于B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其开展呼吸训练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更好的缓解脑卒中后疲劳情况,同时呼吸训练还能够对患者的膈进行良好的锻炼,帮助患者增强恢复效果。

  • 标签: 呼吸训练方式 脑卒中后疲劳 膈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