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白居易的哀悼诗渗透着宿命论和“五阴聚合”的空观思想,认为人的思想、行为、贫富、寿数等命运在其出生之前已由天意决定,人们只能服从它而不能违抗它,唯有如此才能积福消灾,还指出了寿与贤的矛盾,并且用“五阴聚合”的空观来缓解死亡带来的悲伤和痛苦。在艺术上,大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平实无华的手法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叙述死者的生平、交谊、才学、功业、去世等,抒发存者的哀伤、思念,往往运用议论以点睛和升华,多采用对比修辞。哀悼子女诗尤为感人,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哀悼诗史上的地位。

  • 标签: 白居易 哀悼诗 思想内涵 艺术成就
  • 简介:2016年6月12日,出生于将军之县河南新县、参加过长征的105岁老红军寇庆延因病逝世。寇庆延病重期间和逝世后,现任中共中央7位常委和8位退休常委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寇庆延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任总书记缘何悼念寇庆延?寇庆延都有哪些传奇经历?差点被张国焘以反革命枪毙1912年4月26日,寇庆延出生于河南新县陡山河乡白马村。1928年,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年仅16岁的寇庆延在家乡毅然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第二年6月他参加光山县赤卫队,

  • 标签: 庆延 陡山河乡 革命形势 传奇经历 第二年 革命活动
  • 简介:潘岳五古哀悼诗的最大特色就是运用循环、反复的语言手段表现了他的矛盾多重性格和矛盾复杂心态,奠定了他在哀悼诗史尤其是悼亡诗史上的先驱地位:一是使“悼亡”成了悼妻的专称;二是开创了哀悼组诗的先河;三是形成了潘杨之好、潘鱼、潘岳悼亡等常用典故;四是《思子诗》开创了子女哀悼诗的先例。

  • 标签: 潘岳 哀悼诗 内涵 艺术 影响
  • 简介:敬隐渔的名字,我是从读鲁迅和郭沫若的著作中知道的。知道他翻译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鲁迅的《阿Q正传》,沟通了罗曼·罗兰和鲁迅的心灵;知道因为他一封信引起文坛的轩然大波,加深了鲁迅和郭沫若的恩恩怨怨……仅此而已。

  • 标签: 敬隐渔 罗曼·罗兰 郭沫若研究 一封信 李劼 克里斯朵
  • 简介:日前,在汶川地震中因受伤而双腿被截肢的成都高三女孩黄梅花,被加拿大皇家飞行学校破例录取。上个月,黄梅花已赴加拿大温哥华,开始为期三周的飞行体验课程学习。

  • 标签: 加拿大 飞行体 录取 学校 女孩 地震
  • 简介:利用汶川地震中重庆市部分城镇地区房屋受损情况调查资料,探讨了低设防要求地区乡镇房屋抗震薄弱环节。与以往对高烈度地区房屋严重受损的结构性缺陷研究不同,在发生概率更高的中小地震作用下,低烈度地区房屋受损更能反映乡镇自建房或低设防房屋的抗震薄弱环节。分析了灾区目前村镇建筑在抗震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重庆地区推进村镇房屋抗震设防工作的建议。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落实新一代区划图设防要求、有效地避免乡镇地区小震大灾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乡镇房屋 抗震设防 重庆
  • 简介:摘要汶川地震对人的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损失,也是提醒。我们需要合理运用土木工程技术,降低地震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同时未来土木工程可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帮助维持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沉着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兼容。

  • 标签: 汶川地震 可持续发展 改进措施 土木工程
  • 简介:四川省文博单位所藏大量可移动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不同程度损毁,其受损原因极具研究价值。采用文物受损信息调查表、实地调查与再核实、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法,针对受损可移动文物所处大环境、小环境及其存放或展示方式,结合每件可移动文物的受损状态进行统计研究。基本探明汶川地震中文博单位建筑和可移动文物受损原因和类型,为提升文博工作者的文物防震保护意识和开展文物防震保护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标签: 5.12汶川地震 可移动文物 受损情况 调查
  • 简介:简单介绍了通渭地震台观测条件,并对通渭台近几年的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和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发生前,通渭地电阻率资料出现明显波动异常,波动异常持续1年多,震后恢复正常年变形态。

  • 标签: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地电阻率 异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