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唐代崖州治所,等全国性史志皆明确记载在舍城县,正德等海南旧志则认为在颜城县.孰是孰非?因从来无人进行考证和评断,以至两说长期并存.现经深入考证,所得结论是:"舍城说"所言为是,"颜城说"完全错误.至于唐崖州治故址,在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东南三十里龙塘镇的珠崖岭上.

  • 标签: 唐代 崖州治 舍城县 颜城县
  • 简介:我国的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北方地区也有水稻出产。从文献记载来看,北方在先秦时期就已种植水稻,经过秦汉魏晋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 标签: 唐代 稻作区 北方地区 地理分布
  • 简介:有唐一代,经济富庶,风气开放,妇女生活多姿多彩。对此,史料记载颇多;从众多出土的陶俑中,亦可窥见一斑。化妆唐朝妇女爱美,特别注重发饰新奇与面容修饰。这一时期妇女的发式主要有半翻髻、双环望仙髻、囚髻、回鹘髻、愁来髻、抛家髻、蹄顺髻、闹打妆髻、反绾髻、(敬鸟)鹄髻、螺髻、百合髻、圆鬟椎髻等。发髻之上,插饰各種珠翠花钗、步摇、梳子之类。为追求新奇

  • 标签: 唐代妇女 生活情趣 新疆吐鲁番 西北少数民族 裂成薄片 风气开放
  • 简介:宋代是钧瓷的鼎盛时期,而钧瓷的早期作品可以追溯到唐代。现传世量不多,所以对于唐代钧瓷的鉴识更有一些特别之处,本期详细解之。

  • 标签: 钧瓷 唐代 收藏 鼎盛时期 早期作品
  • 简介:<正>在唐代,从首都长安南越秦岭通往汉中、四川的驿道,除了故道(又称陈仓道、散关道、嘉陵道)、褒斜道和联系故道北段、褒斜道南段,后来被称为连云栈的散关褒城线以外,还有一条文川道。这条驿道所以被称为文川道,是由于它的南段从汉江支流文川河河谷穿出秦岭山区,进入关中平原的缘故。

  • 标签: 褒斜道 秦岭山区 汉江支流 关中平原 连云栈 驿道
  • 简介:本文详细地统计了唐代宦官的籍贯情况,论述了宦官籍贯的分布规律。认为唐代宦官北方籍的人多于南方籍,在北方尤以关内道人数最多,并分析了形成这种分布状态的原因,指出所谓闽、岭为宦官区薮的传统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 标签: 唐代宦官 籍贯分布 宦官来源
  • 简介:唐王朝经营东北的目的能否实现,即东北诸族是否内附唐,取决于唐与突厥双方力量的消长变化.突厥降户叛乱引起东北政局的变化,又给突厥的发展壮大造成了机会,最终导致了后突厥的崛起,并且一度主导了东北诸族;后突厥的复兴是促使幽州成为军事重镇、平卢节度使建立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因此,隋至唐前期,是由隋唐王朝与漠北游牧政权争夺东北地区统治权的时代,虽然最终以突厥的失败而告终,但唐与突厥均是东北地区的主导力量,东北诸族是否内附唐是一个决定性的外在因素.

  • 标签: 唐代政治 东北诸族 突厥
  • 简介: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五房。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焰灯煌煌。照世初齐锦绣缎,当风不结兰麝囊。这是唐代诗人自居易吟诵牡丹花的美丽诗句。唐代爱花

  • 标签: 唐朝 长安 牡丹 咏物诗
  • 简介:唐代长安的宦官住宅与坟茔分布杜文玉一关于唐代长安宦官住宅的情况,宋敏求《长安志》有少量记载,徐松《唐两京城坊考》、阎文儒等的《两京城坊考补》、李健超的《增订唐两京城坊考》等书,都陆续增补了一些宦官住宅资料,人数达到70人之多。日本学者妹尾达彦增补1人...

  • 标签: 万年县 墓志铭 五代墓 《唐代墓志汇编》 长安县 唐代长安
  • 简介:唐代广州,伴随着在岭南政治中心地位的稳固,海内外交通条件的改善,海外贸易得到极大发展。同时,在封建农业文化本位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海外商业经济活动频繁,这极大冲击了唐代世人尤其是文人的视野。他们或是对当时贸易盛况作客观反映,对异国珍奇作积极赞美,抑或对商业经济繁盛背后的腐化现象作批判指责,这些都成为他们心中关于广州的不可磨灭的印记。

  • 标签: 唐代广州 通海夷道 商业贸易 文化
  • 简介:本文利用大量数据,从时、空、类型等三个方面描述了唐代岭南文人的社会流动,即从不同时期岭南流动文人的数量分布来看,有唐一代岭南流动文人的数量一直处于小幅波动但持续平稳的增长之中,且后段的数量要大大高于前段;从不同时期岭南流动文人的地理分布来看,唐代流动文人在岭南的分布异常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五管"及以广州、桂州为轴线的各州,各期州数的多寡与人数的增减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从不同时期岭南流动文人的流动类型来看,向上的、水平的流动都是后期比前期的多,向下的流动则基本持平,表明岭南在唐代后期越来越富有吸引力,而文人大批量地到来,又会对岭南文学风习的涵养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改善非常缓慢。

  • 标签: 唐代 岭南 文人 社会流动
  • 简介:依据历史文献、自然地理和文物考古等资料,探索唐代灵、盐、夏、宥4州问的边界位置,论述灵、盐交界在今盐池县中部的南北走向山梁,灵、宥交界亦然。盐、夏交界在今靖边县西部红柳河一线,宥、夏边界以契吴山为标识,宥、盐边界斜亘于今盐池县北部。灵、夏边界则大致纵贯今杭锦旗中部,夏州南界以芦子关为限,北界则在纥伏干泉一线。

  • 标签: 唐代 灵州 盐州 夏州 宥州 边界
  • 简介:<正>唐代是陕北和鄂尔多斯地区交通发展的繁荣时期。当时这一广大区域道路纵横交错,基本上构成一个较为完整和便捷的地区性交通网。这一交通网南接唐朝的根本重地关中平原,北通突厥、回纥两大强邻,东出黄河上的关津可入河东、河北,西经灵州可达陇右、河西,在唐代全国交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唐代

  • 标签: 鄂尔多斯地区 陕北 交通网 交通发展 关中平原 广大区域
  • 简介:'紫蒙'一词最早见于《晋书·慕容廆载记》,唐代曾设立过紫蒙军。至于紫蒙军设立于何处及性质,说法不一。张弓认为紫蒙军设立在平州(《唐代仓廪制度初探》,第112页),冯金忠(《试论唐代河北屯田》,《中国农史》2001年第2期)也曾这样认为.

  • 标签: 唐代墓志汇编 周道务
  • 简介:唐代通西域道路的渊源及其途中的都会史念海西域之名防自西汉中叶。自张赛凿空之后,始有这样的称呼。当时玉门关外皆谓之西域,班固撰《汉书·西域传》,所述即远至安息和康居。然汉廷所置的西域都护府,乌孙、大宛之西就少加过问。西汉以后,西域交通时有通塞,西域诸国...

  • 标签: 西域 节度使 《元和郡县图志》 都护府 原州 《新唐书》
  • 简介:我国的南北地理分界线,自来被认为在秦岭淮河一线.这条界线包含自然、政治、文化等多重意义,在环境变迁的背景中,这些不同层面的南北界线会发生不同步的推移.本文通过唐代的资料证明:当时行政体系中的南北分界位于秦岭淮河;唐人地理感知中的南北分界,西段仍在秦岭,而东段却在长江.由此可以引发对自然环境变迁的若干检讨.

  • 标签: 南北地理分界线 环境变迁 物候证据 唐代
  • 简介:本文着重论述唐代河曲地域4个都督府政区的建制沿革、管区变迁和府际边界的基本位置.河曲4府的建制沿革可分作武德至贞观、永笑至景云、先天至天宝3个阶段.天宝年间河曲4府辖区相对稳定,灵府管2正州、7羁縻州,夏府管4正州、9羁縻府及1羁縻州;胜府管2正州;丰府管1正州.灵府与丰府的边界线实际在今库布齐沙漠(唐时库结沙)西段中部,再由此逶迤往西抵达黄河与乌加河的分汊处;夏、丰2府的边界实际位于今库布齐沙漠东段中部一线,亦即唐代"胡洛盐池"北面、纥伏干泉东西一带(今杭锦旗北部),边界向东抵达一条北流注入黄河的小河西岸;麟州与胜州的边界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南流之窟野河与北注黄河之母化河、虎嘶太河的东西走向的分水岭上,向东越过黄甫川上游而达黄河西岸;夏府与安北府直管区的边界应在今北流入黄的几条小河的发源地,即自巴龙梁向西延续的分水岭高地.

  • 标签: 都督 河西 政区 唐代 建制 边界线
  • 简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和研究,本文认为唐代长江上游地区的荔枝分布北界并非此前学界所普遍接受的成都和万州一线,而只到达忠州(今重庆忠县)和涪州乐温县(今重庆长寿区)。唐代该地区的荔枝分布呈现集中于川江两岸峡谷的特点,这种分布格局与川江峡谷地区特殊的区域小气候直接相关,因此不能作为唐代气候较现在温暖湿润的证据。

  • 标签: 唐代 长江上游地区 荔枝分布 气温波动 区域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