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对神经神经的保护.方法加强各级医生对于神经变异的识别、保护方法的选择,提升其运用显露技术的经验,并给予其相应的规范与指导.结果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与应用,能够对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使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改变甲状腺囊内切除等一系列盲目的操作方法,显著提升了医生对患者甲状腺手术中神经神经的保护意识.结论临床上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操作时,手术医师若能全面掌握患者神经的解剖特征,提高手术的操作理念及技巧,通过常规显露神经,并辅以相应的神经监测手段,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的神经损伤发生率,增强手术的安全性,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关键词甲状腺手术;神经;神经Abstractobjectivetostudyoflaryngealrecurrentnerveinthyroidsurgeryandlaryngealnerveprotection.MethodsstrengtheningdoctorsatalllevelsforlaGryngealnervevariationoftheprotectmethodsofidentification,selection,increaseitsuseshowtechnologyexperience,andgivethecorrespondingspecificationandguidance.Resultsthroughtheimplementationandapplicationoftheabovemethods,toimproveonthedeficiencyoftraditionaloperationmethod,makethedoctorintheclinicaltreatmentintheprocessofchangewithinthethyroidcystsresection,andaseriesofblindoperationmethod,doctorofpatientssignificantlyincreasedlaryngealrecurrentnerveandlaryngealnerveinthyroidsurgerytoprotectconsciousness.Conclusionsinclinicalthyroidsurgery,surgerydoctorifcanfullygrasptheanatomicalcharacteristicsofthepatientswithlaryngealnerveandimprovesurgicaloperationconceptandskills,withregularshowlaryngealnerve,supplemenGtedbythecorrespondingneuralmonitoringmethod,caneffectivelyreduce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laryngealnerveinjurypatients,enhancetheoperationsafeGty,soaKseytowaocrhdisevebettertreatmenteffect,isworthpromotinginclinic.thyroidsurgery;Laryngealrecurrentnerve;Laryngealnerveon中图分类号R5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28-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神经神经的保护对策,为患者病情恢复提供可行思路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7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神经受损。1例(1.30%)二次残留腺体的切除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出现短暂神经功能性损伤,手术完成后出现声音嘶哑,术后21d完全恢复。结论对甲状腺手术中神经神经进行有效地保护是对患者生命健康的负责任的体现。要想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神经神经的保护,必须对神经神经的解剖充分了解,手术技术十分精巧。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喉上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神经的要点。方法回归分析2015年6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耳鼻喉头颈外科采取精细化手术治疗的7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25例行甲状腺全切术,34例行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对侧部分切除19例,术中暴露神经64例,不暴露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患者短暂性神经损伤,1例患者短暂性神经损伤,经过激素以及营养药物等治疗3个月后均可以正常发音。无一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或(及)神经损伤。结论熟悉甲状腺中神经以及神经的生理解剖结构,掌握新技术操作要点是降低神经损伤的重点。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喉上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神经(RLN)、神经(SLN)的保护方法,以避免或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6月—2014年11月行甲状腺精细化操作手术治疗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104例,年龄9~78岁。行甲状腺全切54例,甲状腺腺叶切除58例,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部分切除29例;其中二次手术者10例,行Ⅵ区清扫者18例。术中RLN显露者121例,未显露者20例。结果本组1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RLN暂时性损伤5侧,占2.56%(5/195),给予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配合发音训练,3个月内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中RLN显露组占2.5%(3/121),未显露组占5%(1/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P〉0.05)。无一例并发RLN永久性损伤和SLN损伤。结论熟悉RLN、SLN与甲状腺的正常解剖与变异情况,应用被膜解剖技术精细操作,术后可以避免神经的永久性损伤。一旦发生神经损伤,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并发症 喉返神经损伤 喉上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甲状腺术后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有无暴露神经分为暴露组和未暴露组,每组各25例。统计分析其神经损伤发生情况以及相关因素。结果暴露组神经损伤发生率4.0%(1/25)较未暴露组16.0%(4/25)显著较低,且P<0.05。损伤原因结扎、钳夹、牵拉、电灼等。而5例神经损伤患者中,永久性损伤1例、暂时性损伤4例,两种损伤患者的术中神经暴露、再次手术等因素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结扎、钳夹、牵拉、电灼、再次手术等,因此术者必须对神经神经、腺体等解剖位置予以熟悉,且术中需充分暴露神经,以减少术后神经损伤机率。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 术后损伤 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神经损伤。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神经内侧支位置较深,行程短,而外侧支较纤细,被切断后常难以吻合。挫伤或因牵拉、粘连、血肿压迫等引起的暂时性麻痹多可恢复。因此,神经损伤多予非手术治疗。术中发现神经损伤应立即暂停手术,查找损伤的原因。神经被切断,应立即解剖出两断端并予吻合。

  • 标签: 甲状腺切除术 喉上 喉返神经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联合“神经外支分型”在神经外支(external branch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EBSLN)保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甲状腺单侧腺叶切除以及全切手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试验组(采用IONM“联合神经外支分型”解剖法)和对照组(采用同期同法手术治疗但直接结扎上极血管未行常规EBSLN显露)。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记录试验组EBSLN解剖亚型数目。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估嗓音障碍指数-10(voice handicap index10,VHI-10),于术后1个月、6个月使用喉镜检查双侧声带运动情况。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27例患者1 377支EBSLN,其中男317例,女510例,年龄24~58岁,试验组413例691支,对照组414例686支。术中神经监测定位率98.3%(679/691),神经解剖亚型分布为Ⅰ型16.4%(113/691)、Ⅱa型21.3%(147/691)、Ⅱb型31.4%(217/691)、Ⅲa型10.4%(72/691)、Ⅲb型3.9%(27/691)、Ⅲc型16.6%(115/691)。2组患者基线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试验组术后神经损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比7.5%,χ²=12.659,P<0.001),VHI-10评分在术后3次随访中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01)。经术后2次喉镜复查,试验组3例、对照组23例患者存在声带松弛、双侧斜形不对称等现象,考虑为永久性损伤。其余出现症状的患者均在随访期间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喉镜证实上述表现减轻,考虑为暂时性损伤。结论甲状腺手术IONM联合“神经外支分型”在EBSLN功能保护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明显降低EBSLN的损伤率,较传统方法效果更佳。

  • 标签: 术中神经监测 喉上神经外支 甲状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神经损伤的相关因素、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方法1982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甲状腺手术患者56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神经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结果568例甲状腺手术中,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7%(21/568),神经损伤的发生与甲状腺极处理方法密切相关.结论预防术中神经的损伤,要求手术者熟悉神经的解剖及其变异,强调手术操作的技巧性.

  • 标签: 甲状腺 喉上神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通过探查神经外支预防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甲状腺腺叶切除的患者共2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探查神经外支,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声音变化、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术后的舒适度提高,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术中探查神经外支较传统保护喉神经方法明显减少神经损伤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 探查 损伤
  • 简介:甲状腺手术神经(superiorlaryngealNerve,SLN)损伤发生率一般为0.42%.6.13%,是甲状腺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常被外科医师忽视。SLN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轻微,常误为喉头水肿、气管炎等。有的常因甲状腺术后音凋降低误诊为神经损伤,

  • 标签: 甲状腺肿瘤切除 喉上神经 损伤
  • 简介:单侧声带麻痹的传统治疗方法虽然能改善发音,然而这种声音缺乏音调、音量的调节功能。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各种声门扩大术虽然能改善呼吸困难,但不能兼顾发音及呼吸功能。因此,从理论讲,重建肌的神经再支配,恢复声带的运动功能是治疗神经损伤最理想的方法。自从1909年Horsley首次报道1例颈枪伤致左侧神经麻痹患者行神经端端吻合成功以来,神经手术的历史已有一百年,由于神经中有内收及外展两种纤维,直接缝合不能避免这两种纤维的错向生长,故先后出现了各种神经移植术的方案及术式。能用于神经再支配手术实验研究的神经神经本身、膈神经、舌下神经、颈袢(舌下神经袢)、迷走神经返束、副神经等,但只有前4种神经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 神经再生 吻合术 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外支(externalbranchoflaryngealnerve,EBSLN)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尤其是极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其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发声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因PTC行初次手术治疗并于术中使用神经监测技术的139例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腺体极者31例,位于其他位置108例。术后1周及1个月时评估患者发声功能。统计肉眼直视下与术中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nervemonitoring,IONM)技术辅助下EBSLN的识别率,比较甲状腺极肿瘤与其他位置肿瘤手术中EBSLN的识别效率与损伤概率。结果139例术中共处理上极218侧(EBSLN218根),其中肉眼直视可识别145根(被IONM证实有126根(57.8%)),IONM可识别203根(93.1%),OR=8.27(χ^2=59.345,P=0.00)。同侧肿瘤位于极的EBLSN中肉眼准确识别20/46(43.5%),IONM识别43/46(93.4%),位于其他位置的EBSLN,肉眼准确识别106/172(61.6%),IONM识别160/172(93.0%),肿瘤不同位置肉眼识别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1,P=0.027),IONM识别χ2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4)。5例在术后1周出现声音低沉,术后1个月再次评估均无声音低沉、发声改变。结论IONM较肉眼直视可有效提高术中EBSLN识别比例,保证手术安全性。甲状腺极肿瘤手术中EBSLN肉眼识别难度较肿瘤位于其他位置的手术更大,IONM可提供神经保护的更可靠依据,降低手术风险。

  • 标签: 喉上神经外支 甲状腺手术 术中神经监测 甲状腺上极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对于开展甲状腺手术患者对于预防发生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的临床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通过对患者的手术过程中的注意要点进行分析探讨,研究临场预防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的方法。结果通过有效预防,所有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且没有发生一例神经麻痹等并发症。结论预防神经并发症是甲状腺手术的一个关键,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对神经的损伤,确保手术提高安全性以及彻底性,成为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神经保护的新趋势。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麻痹 并发症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过程中显露神经对预防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按照是否显露神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显露神经)与对照组(不显露神经)分别有40例,对两组患者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神经损伤率为0%(0/40),显著低于对照组7.5%(3/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神经,能够有效降低神经损伤的概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喉返神经 甲状腺手术 显露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间入路(paraspinal approach)法联合神经监测技术(intra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INM)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神经(surperior laryngeal nerve,SLN)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患者2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129例)采用常规颈白线入路手术,观察组(n=85例)在对照组基础采取肌间入路联合IN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有无SLN损伤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64±4.10)ml和(16.58±3.90)ml(t=0.086,P=0.931);手术时间分别为(74.52±17.94)min和(72.06±15.31)min(t=0.792, P=0.43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LN显露方面,对照组(134/180)明显低于观察组(9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03);术后对照组出现暂时性SLN损伤6例,观察组未出现SLN损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2,P=0.044)。结论肌间入路联合INM对SLN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 标签: 肌间入路 术中神经监测 甲状腺癌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神经的解剖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方法对同一术者手术的100侧甲状腺叶切除中,神经外支的解剖位置、毗邻关系,以甲状腺动脉前支进入腺体位置为参照点进行解剖测量。结果参照Cernea分型,I型占43%,IIa型占50%,IIb型占6%,不确定占1%;神经外支从甲状腺动脉分出后至甲状腺动脉进入甲状腺间的平均距离为8.54 mm,双侧神经外支的位置没有对称性,与动脉入腺体的距离也和肿瘤的大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部分神经外支(56%)位于容易损伤的位置,手术中应显露神经后再结扎甲状腺血管。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解剖 喉上神经外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面麻醉、神经阻滞联合清醒镇静镇痛用于ERCP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 2021 年 12月至 2022 年 12月接受ERCP术的患者4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神经阻滞联合清醒镇静镇痛组20例)和对照组(插管全麻醉组20例)比较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MAP、HR在T2 、T3、T4时点明显低于研究组且波动较大(P

  • 标签: 表面麻醉,喉上神经阻滞,清醒镇静镇痛,ERCP,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神经神经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手术者30例进行研究,研究开始时间是2019年4月,结束时间是2020年10月,分为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15例,参照组未实施解剖显露神经,研究组实施解剖显露神经,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与参照组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显露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暴露与神经监测神经外支(EBSLN)在甲状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衢州市人民医院乳甲外科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开放甲状腺癌手术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进行神经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n=300)和未监测组(对照组)(n=200),对照组患者术中常规暴露EBSLN,肉眼观察;监测组患者术中给予EBSLN监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简版(VHI-10)评分、声带功能及血清甲状旁腺素(PTH)、钙离子(Ca2+)水平变化。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EBSLN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及低钙血症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监测组手术时间[(112.32±10.42)min]、术中出血量[(10.58±5.04)mL]、引流管拔管时间[(2.07±0.54)d]、术后第1天引流量[(10.55±3.58)mL]、术后住院时间[(3.03±1.03)d]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t=18.68、15.09、15.24、32.98、27.37,均P < 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标准化噪音能量(NNE)、振幅微扰、基频微扰、基频值均明显降低,谐波噪声比(HNR)值、VHI-10评分明显升高,且监测组术后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改善均更为显著(t=43.31、27.10、46.45、37.11、8.97,均P < 0.001)。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PTH、Ca2+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患者术后血清PTH、Ca2+水平降低更显著(t=41.14、5.99,均P < 0.001)。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钙血症4例(1.33%)、甲状旁腺损伤0例(0.00%)、EBSLN损伤8例(2.67%)]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3.41、74.17、76.29,均P < 0.001)。结论开放甲状腺癌术中监测EBSLN,可有效改善患者嗓音及声带功能,降低EBSLN损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常规显露 开放甲状腺癌术 神经监测 声带功能 EBSLN损伤 VHI-10评分 甲状旁腺素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