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游戏目的锻炼宝宝。让宝宝反复使用肌肉,能增强其肌肉力量及弹性,为翻身和爬行做准备。同时,还可以提高宝宝的艺术感受力。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能使宝宝情绪愉快,形成良好性格和意志品质,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和自制自省都有帮助。

  • 标签: 四肢运动 舞蹈家 四肢肌肉 反复使用 肌肉力量 意志品质
  • 简介:摘要皮肤撕脱伤是由于车轮或机器传动带等产生的外力作用致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筋膜深面或浅面强行剥脱,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碾挫损伤1。皮肤撕脱伤是严重而复杂的创伤之一,可因伤后大量失血而发生休克,治疗不当,可致皮肤坏死、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晚期可形成慢性溃疡或瘢痕挛缩,严重影响外观和功能2。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我科收治29例皮肤撕脱伤病人的围手期护理经验,通过植皮手术、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本组患者除1例合并严重脑家属放弃治疗外,其余均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四肢 皮肤撕脱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是使患得到适当复位固定,尽快恢复功能。方法将不同的各支架配件如长螺旋钉、钢针穿入骨折两端,外加连接杆、半环及钢针固定夹固定。结果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和相对固定的目的。结论通过使用不同规格的组合式外固定支架,为临床解决了大量骨折和骨缺损难以复位、频临截肢的手术

  • 标签: 骨折 外固定支架 术中选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盆和创伤急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根据病情,放置于观察室或抢救室。迅速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体征与合并伤。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直接压迫出血处,应于动脉的近端加压,出血严重时可暂时用止血带止血,防止出血量过多引起休克,并及早清创或手术。开放性损伤的创面处理原则是制止出血和防止再污染,用消毒敷料加压包扎止血,争取及早清创或手术,骨折端外露不可纳入伤口内,以防扩大感染。

  • 标签: 骨盆和四肢创伤 急诊 护理
  • 简介:摘要乐沙定(又称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一种3代铂类衍生物,对晚期结肠癌、直肠癌疗效显著。乐沙定的毒副作用除常见的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外还有一种不同于铂类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神经毒性是使用乐沙定时最常发生的剂量限制性毒性。主要临床表现分急性和迟发性表现。急性表现一般轻微,包括肢体远端和或口角异常、感觉麻木,严重可发生短暂的咽喉部感觉麻木,呼吸和吞咽困难。可伴有类似抽搐或痉挛的肌肉收缩,表现为手、脚僵硬,肌肉不能放松。迟发性主要表现为感觉麻木和感觉异常随后发生感觉障碍、感觉协调障碍。本院出现一例使用乐沙定后出现的神经毒性。

  • 标签: 乐沙定 抽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钢丝在治疗粉碎性骨折()的实际应用寄术中所带来的方便。方法利用软钢丝的揉韧性将术中粉碎的小骨片逐个连接成大骨片,有利于术中固定寄术后早期愈合。结果骨片连接寄手术治疗后,通过半年2-3年随访,总愈合率达97%,治疗满意。结论医用软钢丝在粉碎性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术后效果是比较满意。

  • 标签: 软钢丝粉碎性骨折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在急诊Ⅱ类手术创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VSD组38例,采用VSD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手术及引流方法治疗.观察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脓毒症发生率、行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率、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伤口愈合等级(甲级/乙级/丙级)比率、住院天数以及治疗总费用(不含内置物)等.结果两组患者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不含内置物的治疗总费用个计量指标在VSD组均明显低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脓毒症发生率在VSD组均明显低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伤口愈合等级(甲级/乙级/丙级)比率VSD组也明显优于未应用VSD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处理Ⅱ类手术创面时,早期、急诊应用VSD具有吸附坏死组织和创面渗出物、持续创面主动引流和预防感染等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脓毒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 标签: 引流术 急诊处理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三维容积重建在复杂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0例的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结果经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骨折的范围、骨折片的数目、大小及骨折断端移位程度乃至隐匿性骨折都能更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方便临床医生进行治疗。结论MSCT中轴位图像、多平面重建及三维容积重建互补应用能为诊断复杂关节骨折提供全面的影像信息,对于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特别是手术前的骨折分类、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指导意义〔1〕,具有X线平片和常规CT无法比拟的优点,特别是对隐匿性骨折,是一种更好的检查方法。

  • 标签: 骨折 四肢复杂关节 MSCT MPR V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和脊柱骨折合并脏器损伤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方法对以上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在保证患者生命活动治疗和抢救治疗,止血、抗休克以及对损伤器官进行手术后综合抢救使得患者病情稳定再进行骨折内固定术。结果合并脏器损伤患者1例患者死于MOF,其余患者1年随访以后发现1例有轻度运动功能障碍,3例患者合并神经损伤后全部恢复;脊柱合并脏器损伤患者30例患者救助成功,截瘫患者21例中有14例患者恢复正常。结论当发生严重损伤时,应及时纠正,注意休克发生,应当及早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 标签: 四肢 脊柱 脏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术前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术中医师配合;术后针孔感染护理、支架固定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一系列精心护理措施。结果98例患者均达到临床痊愈,骨折部位愈合良好,患者躯体基本功能恢复。结论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骨折患者中,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 骨外固定支架 护理措施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133处长骨粉碎性骨折经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者随访6-2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2个月。133处骨折中,骨愈合116处(87.2%),骨不连6处(4.5%),畸形愈合11例(8.2%)。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6.7±1.5)个月,开放性骨折(6.9±1.5)个月。可膨胀髓内钉只发生1例畸形愈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只有2例发生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其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的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支架组骨折愈合率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其对邻近关节活动影响远远大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长骨多段严重性骨折治疗方法目前无统一标准,手术应根据具体伤情选用不同治疗方法。可膨胀髓内钉以及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长骨 粉碎性骨折 髓内钉固定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42例新鲜长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鲜骨折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肱骨干、股骨干骨折顺行、逆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出现远端锁钉部位感染,1例远端发生劈裂未发生锁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见愈合时间在8-22周,平均愈合时间(13.6±3.6)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新鲜长干骨骨折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失血量少,早期活动康复良好,对于严重的长干股粉碎性骨折等复杂骨折疗效显著,是理想的新鲜长干骨骨折内固定方法。

  • 标签: 带锁髓内钉四肢长干骨骨折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促进皮肤缺损愈合。我科从2009年7月到2010年12月,将96例皮肤缺损患者分为传统换药20人,利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76人,待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植皮,比较两组的植皮时间、创面的缩小程度、换药次数、植皮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估效果。结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皮肤缺损中比传统换药方法在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感染机会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传统换药 四肢皮肤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球囊阻断和凝血酶注射联合治疗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方法8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在血管造影基础上,在球囊阻断载瘤动脉并封闭假性动脉瘤漏口的同时,采用头皮针经皮直接穿刺动脉瘤,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结果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术中及术后造影,漏口闭塞,瘤腔内未见血流;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未见载瘤动脉远端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术后3~6个月随访假性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无复发。结论血管内球囊阻断和凝血酶注射治疗假性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作为假性动脉瘤外科修补术的替代治疗方法。

  • 标签: 血管球囊 阻断 凝血酶 假性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易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感染创腔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本组25例,软组织污染、缺损不能一期闭合的面积较小的感染创面6例,急性骨髓炎开窗引流4例,化脓性关节炎3例,慢性骨髓炎5例,骨折后继发感染3例,骨外露行外固定支架固定4例的感染创腔患者采用简易持续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肠造口袋、手术切口保护贴膜、吸痰管造成一个密闭创腔环境,以庆大霉素8×10万U加生理盐水500ml溶液4000ml~5000ml持续24小时负压冲洗引流,7~10天为一疗程。结果25例病人其中6例感染创面经1个疗程引流术后,创面清洁肉芽生长满意,即予二期缝合、游离植皮或行皮瓣转移;4例急性骨髓炎、3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行2个疗程引流后直接缝合伤口;5例慢性骨髓炎行3个疗程引流后缝合伤口;3例骨折后继发感染、4例骨外露行外固定支架固定行3个疗程引流后,感染控制、创面清洁行皮瓣转移成功。结论简易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感染创腔治疗中能够持续冲洗清创,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早期闭合,减少继发感染率,费用比常规VSD低,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

  • 标签: 简易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 四肢创腔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6例创伤性组织缺损患者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7~9d。结果16例患者肉芽生长良好,经游离植皮或组织瓣移植创面后,全部一次成功。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软组织缺损能充分引流创面坏死物质及渗液,促进创面愈合并为二期手术提供良好条件。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四肢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清扫术对于Ⅲ期手术病人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间本院收治的78例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其中上臂恶性黑色素瘤13例,前臂恶性黑色素瘤12例,手部恶性黑色素瘤15例,大腿恶性黑色素瘤8例,小腿恶性黑色素瘤9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21例。术前通过查体以及B超、CT等检查方式证实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初步定为Ⅲ期病人,给予实施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通过淋巴结病理加以明确,淋巴结阳性定为Ⅲ期,阴性者给予去除。结果全部患者均行腹股沟淋巴结及腋窝清扫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患者38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40例;阳性者54例,阴性者24例。极少病例发生淋巴漏、炎症、淋巴管炎及下肢水肿,78例中共有54例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共清扫454枚淋巴结,其中172枚(37%)为转移。54例有淋巴结转移组随访,49例健在,5例死亡。结论恶性黑色素瘤相对应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及必要的,Ⅲ期病变淋巴结可切除,可治愈或延长生命。

  • 标签: 淋巴结清扫术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背景:目前常用的以泡沫或海绵合成材料为基础的封闭负压引流临床堵管率高、需反复更换该设备,不能有效引流,影响脱套伤治疗效果。目的:观察基于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封闭负压引流在脱套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脱套伤患者30例,在行原位回植结合吻合动静脉或反取皮植皮等修复性外科手术后,采用自愿方式分生物材料创面敷料、合成敷料、常规传统换药3组治疗。结果与结论:与常规传统换药组比较,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合成敷料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能明显改善创面循环,降低回植皮肤坏死率,减轻术后患者局部功能障碍程度(P〈0.05),且生物材料创面敷料组较合成敷料组临床疗效更优(P〈0.05)。说明新型生物材料创面敷料能有效引流,减轻创面静脉负荷,改善脱套伤术后症状。

  • 标签: 生物材料 合成敷料 创面敷料 封闭负压引流 脱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