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最近几年,刑法学界关于要件理论和三阶层理论的利弊优劣、何去何从的争论如火如荼。陈兴良教授以犯罪论体系的"祛魅"为己任,力倡犯罪论体系的去苏俄化;一些学者对此严加批判,甚至很煽情地宣称这是在对中国刑法学做"变性手术";大部分学者对此抱着怀疑、犹豫的态度,认为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要件理论应该是完善而不是抛弃。犯罪论体系是刑法学理论的核心,具有全局性的意义;作为认定犯罪的标准,具有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犯罪构成 违法性 犯罪论体系 社会危害性 客观判断
  • 简介:作为一种拟制型抢劫类型,法理上习惯将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的规定称为转化型抢劫。要实现抢劫的转化,必须满足主体、主观目的、时空和行为个方面的要素。基于对现有观点的分析,比较合理的结论是,主体要素上应通过违法性和有责性二层次对是否转化为抢劫进行界定;从严格法条主义的立场,必须严格解释第二百六十九条项下规定的行为人主观目的;时空要素方面要摆脱时间与空间分离讨论的误区,将二者统一,宜认为"当场"只受时间上不间断性的约束;在判断特殊类行为是否可以转化为抢劫时,应当以与转化型抢劫的基础行为有法益侵害同质性与否作为界分点。

  • 标签: 主体 法条主义 时间唯一 法益同质
  • 简介: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说明犯罪成立条件的作法并非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方法。事实上,从罗马法开始直到19世纪中叶各国刑法理论都是如此。而将犯罪视为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有责行为的德日犯罪论体系则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其中居核心地位的构成要件理论经历了几次大的修正。促使德日构成要件理论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影响。德日犯罪论体系在限制国家刑罚权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构成要件 概念 理论 新康德主义
  • 简介: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犯罪构成体系分歧较大,选择“要件”还是“三阶层”,这两种犯罪构成模式都各有其优势,其实我们不必舍谁弃谁,,我们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取各方优势而又同时避免不适应我国国情的部分,如此便能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司法实践

  • 标签: &ldquo 四要件&rdquo &ldquo 三阶层&rdquo 对比
  • 简介:作为我国传统犯罪论体系核心部件的“要件犯罪构成理论”,60多年前由苏联引入至今没有进行重大修改。随着我国刑法专家学者对犯罪理论研究的深入,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之不足就凸显出来。曾占主流的要件犯罪构成体系已经无法发挥昔日稳定刑事司法局面的指导和检验功能。相比之下,三阶层理论的影响范围却越来越广,它在克服要件说缺陷的同时还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对我国的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既不能彻底颠覆,也不能全盘移植大陆法系模式。应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加以完善,最终还是要通过司法实践不断地对要件理论进行改造适应完善,以便能为司法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 标签: 犯罪论 构成要件 四要件 三阶层
  • 简介:构成要件的推迟实现,是指行为人原本预想的是由自己的第一行为引起结果,但第一行为并未引起结果,而实际上是由其后的第二行为引起了结果的情形;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是指行为人原本的犯罪计划是,在第一行为之后由第二行为引起结果,但有违其预期,实际上是由第一行为引起了结果的情形。此类问题属于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种类型,其解决最终仍然需要回归至犯罪论之根本:在客观方面能否认定构成要件该当性、在主观方面能否认定对该构成要件该当事实的认识,对此有必要进行个别研究,且仅此即可。

  • 标签: 因果关系的错误 相当因果关系 构成要件的推迟实现 构成要件的提前实现
  • 简介:从构成要件和违法性的关系看,构成要件理论分为行为类型说、违法类型说和违法有责类型说,而构成要件的机能一般认为分为罪刑法定主义机能、犯罪个别化机能、违法推定机能和故意规制机能.三种构成要件类型在实现构成要件种机能上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因此,构成要件类型的定位对构成要件机能的理解和重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 标签: 构成要件 机能 类型
  • 简介:在犯罪论体系中三阶层是递进式的逻辑关系,而与它形成很大对比的是要件要素之间关系,即互相依存关系,这是其最为确切的描述。三阶层理论既刑法阶层理论,其在犯罪成立要件之间有很严密的关系,又称为位阶关系。唯有切实执行刑法阶层理论,也就是三阶层,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困难案件。

  • 标签: 三阶层 四要件 位阶
  • 简介:行为人已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前提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犯罪时的主观心理状态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 标签: 主观要件 犯罪主观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种重要的财产权利形态,尤其是在经济活动票据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代,票据权利在社会财富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为提高效率,使发挥票据担保功能成为必然。况且,票据作为质押品具有特别的优势,票据质押在促进金融发展、保障债权实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票据质押在理论和立法上存

  • 标签: 票据质押 质权人 票据法 票据权利 被背书人 回头背书
  • 简介:雇主责任作为一种特殊侵权责任已为各国、地区立法所认同,但在认定雇主责任时需对其三个构成要件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准确适用雇主责任制度。

  • 标签: 雇主责任 雇用关系 构成要件
  • 简介:担保法与票据法关于票据质押的规定不协调,因而使得票据质押的要件构成不明确,而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一全新的视角即票据质押的定性出发.票据质押在理论上存在定性为票据行为的可能性,在价值上亦存在定性为票据行为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认为票据行为的要件就是票据质押的要件.

  • 标签: 票据质押 票据行为 要件
  • 简介:上诉利益是指当事人在原审法院受到了不利裁判,上诉审法院针对这种不利裁判进行救济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关于上诉利益的识别,在学理上主要有形式不服说、旧实体不服说、新实体不服说和折衷说种不同的学说,其中第三种学说相对合理,其所主张的基本思路值得肯定。我国上诉立案制度有必要增加上诉利益要件

  • 标签: 民事上诉 上诉立案 上诉利益 识别标准
  • 简介:无限防卫应同时具备个方面的要件,即,起因上,须有特定暴力犯罪的存在;时机上,须是非法暴力侵害正在进行;对象上,须指向非法暴力侵害者本人;主观上,须出于防卫的意图.

  • 标签: 无限防卫 起因要件 时机要件 对象要件 主观要件
  • 简介:一般而言,要成立故意犯罪,至少必须对构成要件该当事实存在认识或者预见。而在存在抽象的事实错误的场合,由于对实际实现的构成要件该当事实不存在认识,因而原则上应否定故意犯罪的成立。但在构成要件实质性重合的限度内,亦可承认故意犯罪的成立。刑法规定构成要件的目的在于保护特定的法益,所以,作为构成要件之符合的标准,应以保护法益的共通性作为绝对要件

  • 标签: 构成要件的符合 抽象的事实错误 实质性重合 保护法益的共通性
  • 简介:【摘要】构成要件该当性的地位在当今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属于争议焦点。明晰构成要件该当性与违法性、有责性的关系,重点在于构成要件的属性问题。构成要件分为行为类型说、违法类型说和违法·有责类型说,它们显示着构成要件的不同内涵。通过将构成要件置于犯罪构成体系的发展历程中,发现主张无价值性构成要件的行为类型说难以适用于现实立法解释。在对构成要件不同机能的分析下,明确罪刑法定机能必不可少,并在满足其他机能期待中,更为提倡违法类型说。

  • 标签: 构成要件 行为类型说 违法类型说 违法·有责类型说
  • 简介:【摘要】要件理论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局限性是一直存在的。法律不断完善修改、但是基础性的法条背后的入罪出罪的判断原理没有发生改变。社会危害性理论下的要件体系易主观归罪。社会危害性本身在犯罪判断上存在众多局限性。我们应当引用概念清晰、范围明确、具有普适性的法益理论,并立足中国当下的构成要件建立法益配套的、层次化的判断模式并完善罪刑法定原则以使新理论模式更好地发挥作用。

  • 标签: 社会危害性理论 四要件理论 法益理论 阶层论重构 罪刑法定原则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在现今我国的刑法理论上,针对犯罪构成体系,源自苏俄要件封闭式体系与德国的阶层体系之间形成激烈的交锋。在笔者看来,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的主张很明确,那就是直接引进德日阶层体系,以违法和责任为基础重新构建犯罪论体系,可问题是,究竟如何把握阶层之间的关系才是较为妥当的,这是重构者们必须面对的。

  • 标签: 构成要件理论 违法性 犯罪论体系 陈兴良教授 犯罪构成体系 法益
  • 简介:法治就是法律的统治,治的主体是法律,    三    亚里士多德曾对法治中的法律提出了

  • 标签: 基本要件 法治基本 要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