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院电话回访对护理延伸服务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60例,采用SPSS21.0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2组一组出院电话回访组(30例),一组出院未电话回访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再入院情况统计分析。结果出院电话回访组患者的满意度96.7%(29/30)显著高于出院未电话回访组80.0%(24/30)(P<0.05),再入院率13.3%(4/30)显著低于出院未电话回访组26.7%(8/30)(P<0.05)。结论出院电话回访能够有效改善护理延伸服务。

  • 标签: 出院电话回访 护理延伸服务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出院患者的回访,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临床科室和患者之间沟通桥梁,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患者出院一周后开始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情况,复诊情况,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及建议。结论建立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互动性,缩短了医院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出院患者 电话回访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并分析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回访登记表,按回访登记表的内容要求,由2名专职人员分别对内、外科片区出院患者以电话回访的形式调查出院患者,并客观真实记录。结果电话回访出院患者3066人,有效回访2936人,回访率10.65%。结论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可全面获取患者对医院服务的评价信息,分析管理薄弱所在,有利于加强管理职能,提高医院整体服务水平。

  • 标签: 出院患者 电话回访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院对就诊患者的电话回访记录,分析医患沟通过程中所暴露的矛盾和问题。方法解读对就诊患者的电话回访记录,根据患者所反映的问题,查找医院及医护人员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认为医患沟通是提高诊疗效能的必然要求,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之间融洽、平等、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够全面详尽地了解相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治疗方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护服务。

  • 标签: 电话回访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预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研究组加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并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预后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电话回访 小儿肺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话回访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住院部收治且需PICC置管带管出院的88例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出院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电话回访进行干预,对比其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以及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无较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应用电话回访进行干预,可将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减少导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电话回访 肿瘤 PICC置管 延续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在动脉瘤栓塞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的95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的85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术后常规的神经外科出院后的电话回访服务,实验组实施出院后的8个月延续性护理,并对每个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回访,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按时返院的复查率。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满意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整体上实验组满意度98.94%,对照组满意度90.58%;实验组患者按时返院的复查率(77.89%)高于对照组(61.76%)。结论动脉瘤栓塞患者术后电话回访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体现了护理服务的连续性,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患者按时返院的复查率。

  • 标签: 动脉瘤栓塞术 延续护理 电话回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漏服。方法选择在本院再次入院后出院的帕金森病患者26例,(再次入院前均有漏服药物现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定期的指导,在家用药过程中要按时按医嘱服药。通过手机、家属、闹钟、床边提示卡等提醒按时服药。结果明显减少了帕金森病患者漏服药现象。

  • 标签: 出院回访 帕金森病 药物漏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期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回访一次。观察组在治疗后第1周、第3周,间隔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2%、复发率为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3%、13.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电话回教育使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电话回访 门诊消化性溃疡患者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经14C-尿素呼气试验确诊、且从未接受过HP治疗的193例HP阳性患者,年龄16~68岁,其中男109例,女84例,每个患者均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2次/日共14天治疗方案,疗程结束后停药3月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按计算机随机分配为电话回访组98例,分别于服药开始后第4天、第7天及第14天进行电话回访,并记录患者规律服药的情况及依从性,无电话回访组95例,在服药期间不进行电话回访,仅提醒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时间。在疗程结束后停药3个月,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比较二组间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的差异。结果电话回访组规律服药比例为96.9%(95/98),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85.7%(84/98),无电话回访组规律服药比例为86.3%(82/95),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为78.9%(75/95)。结论对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治疗患者给予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进而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率。

  • 标签: 健康教育 依从性 幽门螺旋杆菌 根除率
  • 简介:为规范生活无着流浪人员的救助工作。保障全县社会秩序的平安稳定,安徽省庐江县救助站高位推进救助回访工作。一是在思想认识上“主动提升”。通过定期电话回访和走访的方式,关心救助人员,在思想上不麻痹、不懈怠、不大意。二是在救助回访上“主动作为”。

  • 标签: 救助工作 回访工作 庐江县 安徽省 流浪人员 社会秩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H型高血压患者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护理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以随机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H型高血压患者共20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分组,对照组(n=100例)、观察组(n=10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予以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在依从性以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观察组遵医嘱用药依从率为93.00%(93/100)、自我监测依从率为90.00%(90/100),定期复查依从率为89.00%(89/10),以上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观察组高血压危害知晓率为93.00%(93/100),规范用药知晓率为87.00%(87/100),血压监测知晓率为83.00%(83/100),饮食控制知晓率为90.00%(90/100),运动干预知晓率为86.00%(86/100),以上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出院后依从性水平,提高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进而有利于病情的预后转归与康复。

  • 标签: H型高血压 健康教育 电话回访
  • 简介:目的主要针对患有肿瘤的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延续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后续的电话回访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在我院(2017.4-2018.4)期间,接受肿瘤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4例,对比组(37例)采用常规的PICC置管延续护理,观察组(37例)采用常规的PICC置管延续护理并对患者进行后续的电话回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发病率等情况均要优于对比组(p0.05)。1.2方法对比组,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的PICC置管延续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运动护理、导管护理等。观察组,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的PICC置管延续护理并进行后续的电话回访护理,其中具体措施为(1)成立专业的电话回访小组本小组的成员由2名经验比较丰富的PICC专科护士组成,首先先对该组成员进行相关的护理培训和考核,然后使2名护士详细了解肿瘤患者的病情和相关记录,统计患者的联系方式,对PICC导管在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和并发症的相关判断方法进行学习,最后与患者进行沟通。(2)在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的过程中,主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解,叮嘱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和禁止事项,对患者进行相关自我护理常识的教育,对患者导管的状态进行询问,例如导管的刻度线、是否有液现象等,同时每月定时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2。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通过护理以后的护理效率和并发症概率。显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存在异常症状,无并发症,能够自由生活;有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几乎不存在异常症状,基本无并发症,能够自由生活;无效上述无改善。并发症现象导管感染、导管阻塞、静脉血栓等。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百分数(%)表示计数数据,卡方测定,t测定,P<0.05证明具有统计意义。2结果1.2.1对比两组患者有效率观察组护理效果为显效的患者为51.35%(19/37),有效的患者为43.24%(16/37),无效的患者为5.41%(2/37),总有效率为94.59%(35/37);对比组护理效果为显效的患者为35.14%(13/37),有效的患者为37.84%(14/37),无效的患者为27.23%(10/37),总有效率为72.97%(27/37)。(x2=11.463,P=0.016)1.2.2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概率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为导管感染,1例患者为导管阻塞,其并发症概率为5.41%(2/37);对比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为导管感染,3例患者为导管阻塞,4例患者为静脉血栓,其并发症概率为27.23%(10/37)。(x2=10.432,P=0.027)3讨论PICC置管就是一种通过外周植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其中采用PICC置管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是患者的疾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延续护理能够使患者在后续的护理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呵护,尤其是患有肿瘤的患者在接受相关的延续护理中,通过接受相关护士的电话回访,能够使医院能好的掌握患者的情况,使患者能够在自行护理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护理常识,对导管的护理和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同时通过电话回访能够有效处理一些简单的导管异常现象,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概率3。综上所述,针对患有肿瘤的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延续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后续的电话回访以后,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追踪治疗,使主治医生详细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的感染情况,从而从多方面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因此,该后续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1陈铁双.电话回访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6(05)595-596.2唐文.肿瘤PICC置管出院患者护理中延续服务的施行价值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2)18116+18118.3束寒玲,戴文君,张小华,洪静芳.电话回访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4)535-539.

  • 标签:
  • 简介:1942年,许烺光在喜洲进行了一年多的田野调查,完成魁阁时期的经典民族志《祖荫下》。喜洲的田野重访从1950年代的白族社会历史调查拉开序幕,1980年代田野重访恢复,1990-2000年喜洲民族志进入再生产高潮,2010-2015年,喜洲民族志的研究动态还在更新。许烺光的《祖荫下》不断地进入学术视野,理论解释与民族志材料之间越来越多的矛盾被揭开并得到分析。然而喜洲田野的前提意识与视角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模棱两可问题却没有得到过较好的问题化讨论。

  • 标签: 民家 喜洲回访 模棱两可 误解
  • 简介: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进行PICC置管并且首次带管出院的肠道肿瘤患者共计6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延续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电话回访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好于常规组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常规组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的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前给予患者必要的临床指导工作。1.2.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组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电话回访进行辅助护理,详细内容如下。(1)成立专门的电话回访小组为保证电话回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较为合理的电话回访方案,同时对进行电话回访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工作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如下①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记录;②与患者的沟通方式;③PICC导管延续性护理中的相关注意事项;④并发症的表现和判断方法。(2)电话回访内容①对患者进行PICC导管日常护理相关内容的普及和指导,告知患者在延续性护理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禁止进行的活动等;②在电话回访中指导患者对自身导管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导管的刻度情况、导管中是否存在血痕以及导管是否存在折痕等,保证患者能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③叮嘱患者每月定时向回访护士报告自身的情况,导管情况等;④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回访护士要及时进行判断,并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降低异常情况发生的几率;如果患者的表现为临床并发症发生的前兆,则要要求患者迅速安排时间,来医院进行就诊,以免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在PICC置管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士主导的电话回访对出院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及预后包括治疗依从性和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患者被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参加科室组织的每月1次的疾病相关知识讲座,自愿通过科室提供的网络平台学习和交流糖尿病治疗相关知识,对干预组的患者实施护士主导的电话回访。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和12个月时的治疗依从率和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干预组在干预6个月、12个月时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6个月、12个月时的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5.272,均P<0.05)。结论护士主导的电话回访可以提高出院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出院后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

  • 标签: 2型糖尿病 老年 护理 电话回访 依从性 血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