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叶宁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的资助下,以同样是具有平面三角形结构的碳酸盐为研究对象,通过精确控制晶格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的相对大小,实现了CO,结构基团共面平行排列,获得了一系列非线性光学效应为3~4倍KDP的系列碳酸盐晶体

  • 标签: 碳酸盐 单晶生长 分解温度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非线性光学效应
  • 简介:用喷雾热分解方法制备PZT薄膜,由TGA和DTA确定其退火温度,由XRD和SEM研究其结构特性,用电容-电压技术研究其铁电特性,研究发现:Sawyer-Tower桥测定的C-V曲线与电容-电压技术的结果不同,其铁电性质如电滞回线、Ec和Pr、回线中心的位移、对称性等依赖于测量频率。

  • 标签: PZT 喷雾热分解 薄膜 铁电性质
  • 简介: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能在低能红外光下分解的高分子材料,并成功地对首个新材料进行了实验,为低能近红外光提供了一种可用于活有机体中的响应材料,在临床诊断与治疗、设计新型人体组织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杂志《高分子》上。近红外光能穿透皮肤10厘米以下进入身体组织内部,而且能以极高的时空精确度远程实施,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而且低能量的近红外光不会对身体组织造成伤害,但却一直没有与这种波长范围的光响应的生物材料作为载体。领导该研究的艾达·奥姆塔莉解释说,如果有一种材料,受到近红外光照射后会分裂,人们就能在其中装满抗癌药物注入肿瘤,然后用近红

  • 标签: 高分子材料 近红外光 低能量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光分解 临床诊断
  • 简介:以硝酸铁为原料,三乙二醇(TEG)为溶剂,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γ-Fe2O3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fXRD)、差热-热重分析、N2吸附-脱附(BET)和磁性分析(VSM)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硝酸铁浓度和反应时间对γ-Fe2O3晶粒尺寸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铁在TEG中高温热分解后能够产生γ-Fe2O3纳米粒子,并且随着硝酸铁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γ-Fe2O3纳米粒子的晶粒尺寸和饱和磁化强度都有增大的趋势。

  • 标签: 硝酸铁 热分解法 γ-Fe2O3纳米粒子
  • 简介:采用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制备粉煤灰基CdS/Al-MCM-41介孔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碱融法从粉煤灰中提取硅源和铝源,室温下模板组装纳米复合材料,小角XRD和高分辨率TEM结果表明,介孔分子筛Al-MCM-41的平均孔径约3.0nm,CdS颗粒均匀地分散于Al-MCM-41的孔道内;UV—vis漫反射光谱结果表明,CdS/Al-MCM-41纳米复合材料在波长约521nm处出现较强吸收边;荧光光谱结果表明,CdS与Al-MCM-41复合有效地降低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几率;在可见光照射下,CdS/Al-MCM-41显示出较高的产H2活性,归因于CdS颗粒和介孔分子筛Al-MCM-41之间的协同作用所致。

  • 标签: 粉煤灰 介孔纳米复合材料 光催化 产氢 分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