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众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客流量的持续上升,提高运行效率和灵活性的需求从未停止。但也应该清楚认识到CBTC仅是一种控制手段,而不是控制口的;只有最终实现真正的移动闭塞,提高运行效率才是目标。

  • 标签: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 移动闭塞 行车间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彩超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经CTA、MRI等检测确诊的4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即为A组)以及44例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即为B组)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88例患者均进行彩超检测,观察彩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检出情况,并分析其成像特点。结果A组检出率、敏感度分别为,B组检出率、敏感度分别为,A组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远端以及胫后动脉远端血流峰值流速均小于B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彩超能有效反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变化情况,从而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彩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固定、有限内固定及完全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各20例。分别为外固定组、有限内固定组及完全内固定组,比较三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完全内固定组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腕关节活动度均优于有限内固定组及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固定在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中效果最为显著,保证了桡骨远端的长度,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外固定 有限内固定 完全固定 C型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40例该病患者进行研究,按不同护理均分两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综合护理的综合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仅采用常规护理办法的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对该病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综合护理 效果 下肢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和彩超表现,探讨其彩超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外伤服用“土三七”后,经病理和临床诊断的肝小静脉闭塞病16例的超声资料。结果16例超声检查均显示肝肿大、腹水,肝区实质回声呈“豹纹状”、“斑片状”低回声区。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未见显示15例,表现细小1例。16例下腔静脉肝段均受压变细、变窄,无远端扩张。4例血管造影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无栓塞。16例门静脉主干内径均正常,但血流速缓慢。肝穿刺活检6例病理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病。结论彩超对肝小静脉闭塞病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菊三七 肝小静脉闭塞病 彩超
  • 简介:摘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肢体缺血性疾病,随着发病率逐年增加,对该病的治疗也受到广泛关注。西医治疗对本并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深入,通过辨证论治、药浴和针灸等中医治疗方法对本并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中医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全身性、退行性病变,且病情较重,要及早治疗。结论本病男性居多,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及时发现和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和防止并发症出现等。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闭合复位外固定固定治疗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32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228例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结果228例随访3~15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9.8周。术后尺偏角21.3°,掌倾角11.8°。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伸屈65°~125°,平均107°;尺桡偏15°~55°,平均42°;前臂旋转65°~130°,平均108°。结论在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固定疗法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 外固定架 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合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选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应用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方案基础上应用有限内固定,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情况、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更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37%相比于对照组的78.95%,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内固定合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非常好,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加快了患者的恢复速度,缩短了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跨踝关节固定 pilon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慢性的、易复发性的、主要发生于中、小动静脉的炎症性、节段性病变,主要以下肢多见。患者常表现为肢体缺血、肿胀、夜间痛、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甚至导致肢体坏死和患者死亡。归纳总结相关治疗方法,对提高治愈率,减少截肢和死亡率有帮助。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有效提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veno-occlusivedisease,HVOD)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015年确诊HVOD的15例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5例患者CT平扫表现为肝脏增大,肝实质密度均匀减低,增强呈"地图状"强化,门脉期明显;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段变细,肝静脉显示欠清晰。病理学表现为肝窦淤血、扩张,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结论病理检查对确诊肝小静脉闭塞病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CT增强检查是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肝静脉闭塞病 诊断 CT
  • 简介:上中学时,戴尔谋得了一份送报的工作。工作时,他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一般新搬迁的人家或刚结婚组建的新家庭订报刊的居多。于是,他专门跑到户政管理部门收集这方面的信息,然后向这些人一一问候,还特意向一些新婚夫妇寄去极富温情又很有特色的信,并免费向他们赠阅两周的《邮报》。

  • 标签: 固定模 管理部门 工作时 信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骨固定器在固定胸骨正中切口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探讨胸骨固定器在预防胸骨正中切口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38例胸骨正中切口患者行胸骨固定器内固定胸骨。结果38例患者无一发生术口感染、胸骨裂开、纵膈感染,均一期愈合。结论胸骨固定固定胸骨正中切口操作简便,缩短手术关胸时间,固定牢靠,减少术后引流及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胸骨裂开、纵膈感染概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胸骨正中切口 胸骨固定器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的是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其余32例则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内固定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时小于外固定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后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均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但是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疗效更为显著,且避免了二次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 总结了参加工作以来收集的病例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0 月使用内瘘血液透析的 200 例患者的临床情况,并结合其中内瘘闭塞 8 例患者的特点,重视血管监测和内瘘的保护,可减少患者因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及紧张,避免低血压、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从而有效地提高血透质量。  关键词: 血液透析;内瘘闭塞  前言: 规律的血液透析是目前保证肾衰患者的唯一出路 ( 除肾移植外 ), 而建立及维护一条良好的可供患者长期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通路 , 就更为重要 , 也是保证血液透析正常进行的关键。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为理想,临床上最常用的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被视为维持血透患者的 " 生命线 "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引起内瘘阻塞,直接影响到透析效率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正确使用和保护动静脉内瘘 , 对减少并发症 , 和提高长期使用率都至关重要 ,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作者旨在回顾分析 2012 年 1 月~ 2013 年 10 月使用内瘘血液透析的 200 例患者,发现内瘘闭塞 8 例,现将内瘘闭塞原因的分析及其对策叙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性,67岁。因"左下肢沉重、酸胀5年,加重15天"于2016年4月4日入院。5年前因左下肢沉重、肿胀在外院诊断为"左下肢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给予"髂动脉支架植入+弹簧圈栓塞"治疗,术后症状好转。2年前出现症状加重,再次给予栓塞治疗后症状缓解。15天前患者下肢沉重、肿胀再次加重,收治于我院。既往8年前因"左侧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左下肢肿胀,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具体病情及治疗不详。

  • 标签: 动静脉瘘 髂动脉支架植入 左侧股骨颈 术后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
  • 简介: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骨折,是指伴有干骺端及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其病变特点主表现为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粉碎程度重、严重不稳定,以及感染率高而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1,2]。目前针对SchatzkerVI型胫骨平台骨折主采用钢板内固定和有限内固定联合外支架固定治疗,但两种不同手术具有一定差异[3],临床报道较少。笔者以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进行临床研究,

  • 标签: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钢板内固定 SCHATZKER VI型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