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封闭罩-气相色谱法观测研究了干旱胁迫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几种优势树种-红松(Pinuskoraiensis)、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椴树(Tiliaamurensis)和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叶片N2O排放,并同步测定5种树木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表明:土壤胁迫明显降低树木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N2O排放速率,叶片气孔是树木N2O排放的主要通道.树木N2O排放以白天为主,在相同的水分条件下,不同的苗木有不同的N2O排放速率,同种苗木的N2O排放随干旱胁迫的加重而减少,在受到不同干旱胁迫时,针叶树红松N2O的排放速率降至正常水分条件下的34.43%和100.6%、阔叶树种N2O排放平均降至31.93%和86.35%.不同干旱胁迫的红松、水曲柳、胡逃楸、椴树和蒙古栎幼树叶片N2O排放速率为34.43、14.44、33.02、16.48和32.33ngN2O.g-1DW.h-1.图1表1参12.

  • 标签: 土壤水分胁迫 树木 N2O 排放速率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 树种
  • 简介:为了研究土壤与植物生长间的关系,以侧柏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人工控制土壤,设置4个水分梯度(正常供水、轻度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测定其叶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温和非光化学淬灭升高;初始荧光F0总体上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0、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表现为下降.参数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的日变化曲线为凹形,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日变化曲线为凸形.可知干旱胁迫导致PSⅡ的电子传递效率降低,降低了光能利用率,影响其光合作用.

  • 标签: 侧柏 叶温 叶绿素荧光 水分胁迫
  • 简介:1998年7月,利用非称重式蒸渗池种植单一种源的一年生黄檀种苗,研究在印度沙漠地区培养黄檀种苗的合理灌水技术参数。当各处理(W1、W2、W3、W4)的土壤含量分别降低到7.56%、5.79%、4.44%和3.23%时,通过灌溉使苗木生长保持在一定的土壤水分状况,如36.2mm(W1)、26.5mm(W2)、20.2mm(W3)和18.1mm(W4)。结果表明,在36.2mm(W1)水平时,种苗的株高、冠径、叶数和叶面积达到最大值(p〈0.01)。在W1和W2处理中,虽然上述参数没有明显差异,但在W2处理中,种苗的每升水分利用率的生物量最大。在W3、W4和W5灌溉水平下,不利于提高种苗的株高、生物量和营养积累。在W2水平以下(5.79%),土壤有效率能提高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但在W3和W4处理中,叶干生物量百分比下降,同时在W5处理中,茎干生物量百分比下降。在W5处理中,土壤势达到-196Mpa,种苗才可以成活。在W3和W4处理中,土壤有效率的限额影响黄檀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在W2处理中,土壤有效利用率最高,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达到最高值。因此,在壤砂土条件下,通过灌溉维持幼苗土壤含量在5.79%以上时,可获得较好的黄檀种苗的生长和生物量产量。

  • 标签: 干旱地区 灌溉水平 苗木存活率 土壤水分含量 树木生长
  • 简介:本文通过对新疆吐鲁番的土壤进行了土壤特征曲线的室内实验,并推导出了土壤特征曲线的拟合方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Van--Genuchten(1980)模型预测土壤特征曲线是切实可行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

  • 标签: 室内试验 土壤水分 特征曲线
  • 简介:土壤是陆地表面参数化的一个关键变量.土壤含量随时空的转换而变化,对地面、大气间的热量平衡、土壤温度及农田墒情等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传统的土壤测量方法采样速度慢、费用高、代表性差,无法满足实时、大范围监测的需要.遥感监测土壤克服了以上的缺点,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是目前定量遥感研究的前沿和难题之一.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遥感计算土壤含水量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同时进行了对比研究,对不同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这些方法的适用条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标签: 土壤水分 遥感监测 模型
  • 简介:位于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西南缘的国家级梭梭林甘家湖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与沙漠过渡地带,起廊道作用的同时,也对防风固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的目的是对甘家湖地区梭梭植被恢复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对比分析生长优势区梭梭、生长疏林区梭梭和退化区梭梭的呼吸率以及相应根部土壤的变化对梭梭生长的影响。生长优势区梭梭12:00~16:00之间消耗水分值为10.55g.m^-2s^-1~11.57g.m^-2s^-1之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同时梭梭呼吸速率达到一天的最大值,在371.92mg.m^-2s^-1和367.52mg.m^-2s^-1之间,耗水与呼吸率成正比有利于梭梭生长。疏林区梭梭10:00~16:00之间消耗水分值为8.39g.m^-2s^-1~8.98g.m^-2s^-1之间,呼吸速率同时间达到一天的最小值,在373.68mg.m^-2s^-1和370.91mg.m^-2s^-1之间,梭梭在长时间大量消耗水分中使梭梭枯萎。退化区梭梭林12:00~18:00之间消耗水分处于波动期,而呼吸速率在12:00~18:00之间达到一天的最小值370.37mg.m^-2s^-1和367.46mg.m^-2s^-1之间,消耗水分与呼吸速率形成很大反差,对梭梭生长不利,加剧了退化。

  • 标签: 土壤呼吸 梭梭林 碳通量 呼吸速率 退化
  • 简介:摘要对于土壤的动态模拟及预测是防旱抗旱、调控植被生长与土壤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干旱问题的科学依据。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研究,以寻找土壤的动态变异特征,重点讨论了土壤的周期性变异特征。然后用深度学习的Seq2Seq模型对数据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基于Seq2Seq模型的土壤动态模拟和预测效果较好。

  • 标签: 土壤水分 时间序列 Seq2Seq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风沙区煤矿高强度开采对于矿区复垦及生态恢复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文章以某煤矿区为例,通过监测点布设,系统对某一开采面进行了观测取样,针对表层、20~40cm、40~60cm、60~200cm四个土壤层位在降雨1小时和5小时条件下不同区域土壤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沙区煤矿复垦及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根据条件综合考虑,采取针对性修复措施,便于有效控制成本同时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降雨条件 风沙区 高强度开采 剖面土壤水分
  • 简介:通过渭北西部旱原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播量与施肥量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土壤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覆膜与垄上覆膜垄沟种植均有良好的保墒和集水作用;覆草具有一定的保墒作用,在小麦生长前期及40cm以上的土层中效果明显.

  • 标签: 小麦栽培 栽培模式 土壤 水分变化 动态变化
  • 简介:摘要通过对咸阳市庞西村不同人工植被0~6m深度范围土壤含水量的实验测定,研究了该地区2008年0-6m深度范围内农田和苹果林土壤含水量的垂向变化和苹果林土壤的消耗过程等问题。利用轻型人力钻采取6m深度范围的土层样品,利用可靠的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层含水量。所选咸阳人工植被包括10龄和15龄苹果林,麦地和玉米地。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庞西村麦地和玉米地0-6m平均含水量为16.95%,10龄苹果林地平均含水量为14.61%,比农田低2.34%。6m深度范围内不同树龄苹果林地土壤随深度变化特点相似,呈波动减小趋势。由于受丰水年降水的影响,农田秋季土壤含水量最低,春夏冬三季基本持平。庞西村15龄苹果林土壤含水量较低,4m以下土壤含水量普遍小于12%,表明咸阳15龄苹果林地普遍存在土壤干层。本区农田土壤含水量都很高,无土壤干层发育,正常降水年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咸阳地区年降水量为700mm的丰水年之后经过1年的水分消耗就会再次出现土壤干层。利用最小二乘法对研究地区不同人工植被0~6m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发现5次多项式对土壤含水量模拟结果最好。

  • 标签: 农田 苹果林 土壤分动垂向变化 土壤水分季节变化 土壤水消耗 咸阳庞西村
  • 简介:超旱生半灌木红砂主要是分布在降雨量为60-300mm的区域,它也是这个区域中的建群种,在人工辅助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它也是主要的树种,对红砂育苗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人工辅助植被恢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本文就主要对红砂育苗的土壤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标签: 红砂育苗 土壤水分 人工辅助植被恢复
  • 简介:摘要随着“三农”专项建设工作的开展,基层气象部门陆续建立起了土壤自动站,增强了土壤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结合临洮县气象局使用土壤自动站的实际,首先简要概况了土壤自动站构成,接着分析了土壤自动站常见故障,并提出了相关的处理对策,最后给出了几点土壤自动站日常维护,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 标签: 土壤水分自动站 构成 常见故障 日常维护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王家沟村退耕还林对土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厚度40cm范围内,同一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均有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坡耕地>苹果地>刺槐林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同,总体上看,平均土壤含水量刺槐林地>坡耕地>苹果地。

  • 标签: 退耕还林土壤含水量延安市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物联网及其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已是大势所趋。本文设计了农田土壤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土壤数据,结合系统设置的阈值控制继电器的打开和关闭,实现水泵的智能控制,以降低灌溉成本,减少农民工作量。

  • 标签: 土壤水分 Zigbee 传感器 实时监测
  • 简介:摘要土壤检测是土壤检测的重要内容,为提升土壤检测精度,相关专家一直都探讨土壤无损检测。通过研究发现,高光谱检测在土壤检测中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升检测效果,保证检测达到最佳效果。本文针对高光谱技术在土壤无损检测中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文章在进行研究中针对高光谱检测技术进行全面研究,并且总结该技术在土壤无损检测中应用优势和具体应用进行研究。

  • 标签: 高光谱 土壤 水分 无损检测
  • 简介:摘要: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和产量受土壤管理的影响深远。本论文研究了玉米栽培中的土壤管理技术,旨在提高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首先,文中回顾了不同土壤管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其优缺点。其次,研究分析了不同土壤管理技术对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包括灌溉频率、土壤覆盖和水肥一体化等方面。最后,本文总结了土壤管理技术的关键要点,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改进玉米栽培的水分管理策略,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 标签: 玉米 土壤水分管理 灌溉 土壤覆盖 水肥一体化
  • 简介:针对中子仪测湿精度问题,利用2年的中子仪测湿资料与相同时期土钻法测湿资料进行比较,统计了两种资料的相对偏差、相关系数和离散系数等特征值,分析了各统计特征值的变化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其结论可为中子仪测湿精度的提高提供参考和思路.

  • 标签: 中子仪 土壤水分 测湿 偏差 土钻法 时空分布
  • 简介:采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土壤条件下2年生柿树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参数的光响应过程,探讨柿树光合光响应特性对土壤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对柿树的光合生理参数影响显著,随着土壤的降低,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先升后降,光补偿点先降后升,光饱和点呈下降趋势;维持柿树高光合作用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76.7%,适宜的光照强度为800~2000μmol/(m2·s);柿树对强光利用能力较强,而对弱光的利用效率较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时,柿树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而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25.5%时,柿树光合作用转变为非气孔限制,通过对气孔、非气孔因素的判定,可知柿树是一种抗旱性非常强的植物。研究结果可为柿树的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柿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气孔限制
  • 简介:本文用两个烤烟品种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对种子萌发、烟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烟苗逐渐长大,对土壤含量的要求逐渐降低.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相对持水量为90%~95%,十字期烟苗成活最适宜的土壤相对持水量为70%~85%;生根期壮苗的特征是根系发达,地上部生长健壮,根/冠比值较大,烟苗含水量适中,最适土壤相对持水量为60%左右;成苗期壮苗的特征是茎秆短粗,叶面积大小适中,叶片较厚,比叶重较大,根系发达,根/冠比值大,叶绿素含量高,净光合速率强,最适土壤相对持水量为60%左右.为培育壮苗,应严格控制烟苗各时期的土壤相对持水量.

  • 标签: 烟苗 土壤水分 生长 光合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