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舌簧矫治矫治反合刘鸿翎对多数乳牙,替牙期反的矫治,临床上常使用上颌舌簧矫正。笔者在临床中注意到上颌的作用,并进行了73例上颌舌簧矫正矫治反的临床观察分析。1.临床资料73例使用上颌舌簧矫正矫治反的病例,年龄4—12岁。均为乳牙或替...

  • 标签: 矫治器 矫正器 替牙期 矫治效果 支抗 正畸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活动矫治治疗完全性唇腭裂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牙弓主要缩窄于后部的患儿纳入螺旋组,采用螺旋扩弓活动矫治;将牙弓前后部皆缩窄,且前部缩窄更明显患儿纳入扇形组,采用扇形扩弓活动矫治。每组31例,均行扩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长、梨状孔最大横径、第一前磨牙区鼻腔下部最大横径、第一磨牙区鼻腔下部最大横径上齿槽座角(SNA)、下颌矢向位角(SNB)、SNA角与SNB角之差(ANB)、鼻气道体积、咽气道体积及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结果扇形组治疗后前牙覆盖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磨牙关系低于治疗前,下颌长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梨状孔最大横径、第一前磨牙区鼻腔下部最大横径、第一磨牙区鼻腔下部最大横径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NA、ANB高于治疗前,SNB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鼻气道体积、咽气道体积、口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及扇形扩弓活动矫治应用于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对各自适应证均能较好地扩弓,提高正畸治疗效果。

  • 标签: 唇裂 腭裂 垫式活动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RPE)配合固定矫治矫治骨性111类反合的疗效,探讨治疗骨性111类反合的有效方法。方法40名骨性111类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名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进行治疗,对照组20名患者单纯应用固定矫治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平均7周反合症状改善,对照组平均20周反合症状改善。结论采用前牵引结合RPE配合固定矫治治疗骨性111类错合,能够尽快改善反合症状,顺利进行下一步治疗,疗程缩短,是临床高效矫治骨性111类错合的一种方法。

  • 标签: 前牵引器 快速扩弓 固定矫治器 骨性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正畸治疗中用活动矫治矫正的应用。方法:将我院近年来(2021.1-2021.12)收治的40例需要采取矫治矫正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分别矫正后对美观的满意度、矫正前后龈沟液sICAM-1、IL-1β、MMP-8水平的变化。结果:矫正后患者对美观的满意度对比分析可见,观察组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矫正前,两组的龈沟液sICAM-1、IL-1β、MMP-8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矫正后,观察组龈沟液sICAM-1、IL-1β、MMP-8水平降低更明显,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正畸治疗中,用活动矫正矫正能明显提高矫正后的美观度,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口腔炎性因子水平,对预防炎症、龋病等均有一定作用,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不同选择合适矫治治疗,适用于口腔正畸

  • 标签: 正畸 活动式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改良牙合活动矫治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乳前牙反牙合患儿中选取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舌簧矫治进行矫治,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牙合活动矫治进行矫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Gn(下颌有效长度)、Co-A(上颌有效长度)、APDI(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指数)、Ptm-A(上颌骨长度)、T4-Po(下颌长度)、NP-PA(颌突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t=12.6257、9.6257、11.0257、6.3544、15.6253、11.9626、9.5258,P<0.05。结论改良牙合活动矫治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推广。

  • 标签: 改良牙合垫式 活动矫治器 儿童乳前牙反牙合 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自锁矫治与传统结扎矫治用于拔牙矫治病例的矫治效率。方法从2006—2010年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并完成治疗的错畸形病例中选择使用Damon3MX自锁矫治(自锁组)与传统结扎矫治(结扎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病例各15例,分别记录其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整平排齐时间:自锁组为(5.8±2.10)个月,结扎组为(4.5±0.71)个月;关闭拔牙间隙时间:自锁组为(8.3±3.65)个月,结扎组为(6.6±2.99)个月;总体治疗时间:自锁组为(20.4±5.04)个月,结扎组为(16.8±2.66)个月;有效复诊次数:自锁组为(19.0±4.83)次,结扎组为(16.4±3.41)次。自锁组的整平排齐时间、关闭拔牙间隙时间、总体治疗时间及有效复诊次数均较结扎组多,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拔牙矫治中,Damon3MX自锁矫治并未表现出比传统结扎矫治更高的矫治效率。

  • 标签: 自锁矫治器 传统矫治器 Damon 3MX 矫治效率
  • 简介:应用前方牵引矫治矫治19例安氏Ⅲ类骨性错的患者,治疗最短6个月,最长15个月,平均10.5个月。比较矫治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表明,前方牵引矫治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效果,从而,调整上下颌骨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矫治后有比较好的面形,为二期牙齿矫治打下基础

  • 标签: 前方牵引 X线头影测量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青少年佩戴隐形矫治和传统活动矫治口腔微生物组的比较研究。方法:选择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牡丹江市多个口腔医院和诊所收治的正畸矫治患者100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划分成观察组(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照组(传统固定矫治),各500例。比较分析两组间的语言和咀嚼功能、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语言和咀嚼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环境、躯体、心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釉质脱矿、黏膜溃疡、牙龈炎10例(2.00%)低于对照组90例(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正畸矫治患者,通过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治疗,对患者语言和咀嚼功能指标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同时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正畸矫治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传统固定矫治器 疗效评估
  • 简介:慢性乙型肝炎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季为多。男性多于女性。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有内、外二因,外因为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内因为正气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不足者,感受湿热毒邪,结于肝脏,导致肝郁脾虚之候;病久及肾,而致肝肾两虚。

  • 标签: “肾为先天之本” 矫治器 牙齿 慢性乙型肝炎 脾为后天之本 湿热疫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评估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患者的牙周指数变化,比较两种矫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判断隐形矫治是否更有利于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维护.方法临床选取40名成人患者,分为隐形矫治组(Ⅰ组)和固定矫治组(F组),通过测量在其矫治前及佩戴后1、3、6个月中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Index,GI)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sBleedingIndex,SBI)等牙周指数变化,对比两种矫治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隐形矫治组的PLI在治疗中明显低于固定矫治组,但GI及SBI除第一个月有差异外,后期无明显差别.佩戴矫治后两组的各项指数均高于矫治前.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一定程度上仍有碍口腔卫生的维护,但优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在矫治过程中短期内仍会对牙周组织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与传统固定矫治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指数 口腔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双矫治与生物调节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疗效,从而进一步探讨功能矫治治疗Ⅱ类错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1类错患者42例,其中双矫治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10.3±1.5)岁;生物调节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0.9±1.2)岁。采用头影测量软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骨性和牙性分析,分别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治疗前后各测量项目的差异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覆盖及面型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NA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减小1.65°±1.76°,双矫治组减小0.23°±1.16°(P=0.034);两组颌凸角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减小2.21°±2.16°,双矫治组减小4.26°±2.74°(P=0.027);两组上牙槽座点距过S点做SN平面垂线间的距离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物调节组增大(0.17±1.24)mm,双矫治组增大(0.72±1.05)mm(P=0.044);两组上颌第一磨牙近中切点距过S点做SN平面垂线间的距离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矫治组增大(1.07±1.84)mm,生物调节组减小(1.55±1.95) mm(P=0.024)。结论双矫治和生物调节对安氏Ⅱ1类错患者的矫治均有效,但生物调节在矢状向上对上颌骨的抑制作用较双矫治更明显,双矫治更有利于二类关系的纠正以及患者侧貌的改善。

  • 标签: 双垫矫治器 生物调节器 安氏Ⅱ1类错 头影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在口腔正畸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口腔正畸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实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满意度及口腔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有效性、满意度及口腔功能评分均增高,P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口腔正畸 口腔功能评分 固定矫治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锁托槽矫治和直丝弓矫治在牙齿正畸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诊治的50例牙齿正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研究起止时间在2020年3月-2021年12月,以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各包含25例的研讨组和参照组,研讨组选用自锁托槽矫治,参照组选用直丝弓矫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牙周指标。结果:研讨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牙龈退缩指数均高于参照组,研讨组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值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牙齿正畸的治疗中,采用自锁托槽矫治治疗相比直丝弓矫治总有效率更高,且对牙周的改善效果更好,适合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器 牙齿正畸 直丝弓矫治器 治疗效果 牙周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固定矫治矫治病人的护理。方法配合矫正治疗进行护理。结论通过护理可以使病人能够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能够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较黏或较硬食物;借助工具正确使用弹性橡皮圈进行口内牵引;认识到使用口外力装置的重要性;纠正口腔不良习惯;认识到保持的重要性。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DamonⅢ矫治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研究治疗前后牙验结构及软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或上牙弓前突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20人,平均年龄16.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应用美国Ormco公司DamonⅢ矫治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18个项目的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上下切牙切缘分别向后移动7.47mm、4.93mm,根尖分别向后移动1.15mm、3.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磨牙分别向前移动1.82mm、1.9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1/SN、U1/PP角在治疗后分别减小了16.70°和15.91°,L1/MP角、上下唇——审美平面距在治疗后也明显减小,Z角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NA、SNB、ANB、MP/SN角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DamonⅢ矫治矫治双牙弓前突患者,在没有借助口外力及其它附加装置的条件下,仍可以进行很好的支抗控制,上下前牙回收明显,软组织侧貌改善显著,但上前牙的转矩控制可能不足。

  • 标签: Damon Ⅲ矫治器 自锁托槽 头影测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