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舌侧矫治技术相比唇侧矫治技术具有更优的美学效果,但目前常用的舌侧蘑菇型矫治技术却存在临床操作复杂、牙齿的三维控制困难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改变粘结厚度、改变托槽形态、改变高度三种方式实现舌侧直应用。STb、Lingual jet、ALIAS、In-Ovation-L等舌侧直矫治系统陆续在临床上得到使用。舌侧直矫治器使用连续形态的,能够缩短临床操作时间并降低成本;连续的形态提高了牙齿的移动效率,避免牙齿往复移动;同时部分舌侧直托槽槽沟更接近牙齿阻抗中心,在关闭拔牙间隙时能减少前牙舌倾。舌侧直托槽的上述特点,使其在舌侧正畸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在正畸生物力学中的相关研究仍有空间。

  • 标签: 舌侧矫治 直丝弓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矫治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直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两组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效果优于直矫治器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牙周状况,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牙周炎 错合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直矫治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甄选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直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牙龈指数、菌斑指数治疗前后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两组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炎伴错合畸形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效果优于直矫治器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牙周状况,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牙周炎 错合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中,探讨舌侧矫治器预置不同转矩角度对上前牙牙周膜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整体舌侧矫治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预置0°、9°、13°、17°正转矩,分别在腭侧加力1.50 N以及颊侧加力1.00 N+腭侧加力0.50 N条件下关闭间隙,分析上前牙牙周膜范·米塞斯(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结果①预置9°、13°、17°正转矩时,随着预置正转矩角度加大,侧切牙、切牙牙周膜所受应力增大,并且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位于牙颈部;尖牙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区;②腭侧加力1.50N关闭间隙情况下,预置0°转矩时,牙周应力在尖牙牙颈部及根中,中切牙及侧切牙未见明显分布。随预置转矩角度增大时,牙周膜应力集中区从尖牙牙根颈部牙周膜扩展到牙根中部牙周膜;侧切牙、中切牙牙周膜所受应力也随预置正转矩角度增大逐渐增大,但始终集中在牙周膜颈部区域;③颊侧加力1.00 N+腭侧加力0.50 N关闭间隙情况下,预置0°转矩时,上前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分布在侧切牙及尖牙牙颈部。随预置正转矩角度增大,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开始分布在侧切牙颊侧远中牙颈部,随后中切牙腭侧颈部偏近中区域及尖牙颈部近中牙周膜出现应力集中区。结论在个体化舌侧矫治器滑动法关闭间隙过程中,预置转矩对上前牙牙周膜应力分布有不同的影响;随着预置正转矩的增大,上前牙牙周膜所受应力水平及应力集中区域也随之扩大。颊腭侧同时加力关闭间隙,比单纯腭侧加力关闭间隙时上前牙牙周膜应力集中区域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应力水平更小。

  • 标签: 舌侧正畸 三维有限元分析 牙周膜应力
  • 简介:摘要 目的 骨性Ⅲ类错牙合 畸形家族遗传倾向显著,乳牙早失或滞留、口腔不良习惯等因素也可引起,Ⅲ类骨面型影响患者咀嚼、言语功能,不利于颜面美观。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与基骨的协调性对正畸疗效的稳定及侧貌美观极其重要。本文就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牙弓与基骨的特点及临床矫治作一综述。

  • 标签: 骨性Ⅲ类错牙合 牙弓 基骨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字片段治疗上牙弓狭窄的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包括11.3~16.8岁上牙弓狭窄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13.1±1.5岁。使用"一"字片段联合Damon Q自锁托槽进行上颌扩,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取藻酸盐印模,灌制石膏模型进行测量和数据分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扩后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4.20±1.45) mm,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增加(4.07±1.66) mm,第二前磨牙间宽度增加(3.38±1.64) mm,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2.02±1.90) mm,牙弓长度减少(2.46±1.01) 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完成后,前牙均获得正常覆覆盖,尖牙、磨牙达中性关系。结论应用"一"字片段矫治上牙弓狭窄的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扩同时排齐牙列、内收切牙、释放下颌生长潜力,矫治早期即可明显改善侧貌。

  • 标签: "一"字片段弓 上牙弓狭窄 青少年
  • 简介:摘要: 通过分析当列车换乘时受电上升的过程和调节气囊压力的过程,受电的电气和气动控制原理以及自动降下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受电数自动降低的功能。

  • 标签: 380BL高速动车 受电弓 自动降弓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齿矫治器在牙齿 错颌畸形矫治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 2017 年 8月至 2018 年 8月期间收治的早期错颌畸形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6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均 应用牙齿矫治器进行牙齿矫治, 分析比较治疗前 后的总体情况。结果:治疗后 的上中切牙转矩减少值、 SNA角的减少值、下切牙倾斜度的增加值相比,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 患者的排齐整平时间、复诊次数、上下牙弓结扎时间、上下牙弓去结扎时间分别为( 5.32±1.75)月、( 15.04±1.44)次、( 3.55±0.45)分、( 0.87±0.10)分,治疗前 分别为( 7.98±1.46)月、( 19.06±2.85)次、( 7.26±0.52)分、( 3.14±0.23)分,治疗前后 比较差异明显( P< 0.05)。结论:牙齿矫治器在错颌畸形矫治的应用效果显著,操作方便 值得推广。

  • 标签: 牙齿矫治器 牙齿 错颌畸形矫治
  • 简介:摘要在儿童错畸形的早期矫治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目前正畸临床的新兴热点,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精确移动牙齿,而错畸形早期矫治常涉及肌功能调整、颌骨矫形治疗、乳恒牙替换等诸多问题。因此,选择无托槽隐形技术开展早期矫治,必须严格控制适应证,避免盲目应用,并且在方案设计及临床监控方面仔细斟酌,扬长避短,才能为广大儿童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

  • 标签: 正畸矫正器,可摘式 正畸学,预防 正畸学,阻断 透明矫治器 早期矫治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地新建桥梁蜂拥出现,而预应力梁几乎成为现代桥梁的标配,预应力张拉又是桥梁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对施工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张拉前一定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张拉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操作。然而,百密一疏,事情总会有意外发生,张拉时钢绞线发生断、滑现象也是难以避免的。当然在一组钢绞线数量较多,而断、滑数量较少时,按照规范小于1%时可以不予处理,当合格产品使用,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在一组钢绞线数量较少或滑、断数量超出1%范围时,该如何应对。

  • 标签: 预应力 张拉 断丝 滑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制式正畸矫治器在口腔正畸矫治上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我院于 2018 年 6 月至 2018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正畸矫治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100例恒牙期牙列错颌畸形进行 本次研究的病例,应用定制式正畸矫治器进行治疗,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的前牙排列评分、后牙排列评分、咬合关系评分、覆颌评分、覆盖评分、中线评分、 PAR 总分值分别为( 9.02±0.55)分、( 6.09±0.73)分、( 2.05±0.33)分、( 0.85±0.11)分、( 2.03±0.23)分、( 0.35±0.12)分、( 21.35±2.50)分,治疗前分别为( 0.59±0.10)分、( 3.16±0.18)分、( 1.71±0.14)分、( 0.14±0.01)分、( 0.11±0.02)分、( 0.03±0.01)分、( 5.41±12.9)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 P< 0.05);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为 95.0% 。 结论:定制式正畸矫治器在口腔正畸矫治上的应用价值高,临床矫治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定制式正畸矫治器 口腔 正畸矫治
  • 简介:摘要:固定矫治器是治疗错合畸形的主要方法,青少年是正畸治疗的主要人群。本研究随机选择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矫治结束及矫治满一年的12-18岁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实验组)及20-30岁成年固定矫治患者(对照组)各50名,统计分析其正畸治疗前牙石指数、软垢指数、龋均、治疗意愿;治疗第一年内的托槽脱落率、矫治12个月时牙龈出血指数、釉质脱矿指数等发现:实验组的托槽脱落率及牙龈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指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能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正畸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正畸治疗 固定矫治器 青少年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对于“口吃现象”,口吃者先要改变急、快、重、猛、冲的不良说话习惯,要培养一种轻柔、缓慢、均衡、有节奏、多停多顿的说话方式,千万不要想着一口气把所有的话一股脑儿吐出来。同时,口吃者也可以通过一笔一画写正楷字、打太极拳等,来改变自己急躁的性格。

  • 标签: 轻柔 缓慢 均衡 有节奏 多停多顿
  • 简介:摘要疼痛是上颌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预防或缓解患者在上颌扩治疗期间的疼痛十分必要,因此本文总结了现有研究中有关扩治疗引起疼痛的产生机制、特点、影响因素和干预方法的进展,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疼痛 上颌扩弓
  • 简介:【摘要】目的 : 比较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 2018年 5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口腔科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矫治的 34例牙列错颌畸形患者进行跟踪观察,并以年龄、性别、矫治前牙列错颌畸形安氏分型及模型 PAR指数等配对,将 34例采用直固定矫治矫治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矫治效果。结果 两组前牙排列、后牙排列、中线、覆盖、覆颌、咬合关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矫治后 1个月、 3个月、 6个月固定组 PLI、 GI、 SBI较矫治前明显升高( P< 0.05);隐形组较矫治前无明显变化( P> 0.05);矫治后两组 PLI、 GI、 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矫治者固位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隐形组矫治期间在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便捷程度、语言功能四方面满意度高于固定组( P< 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与固定矫治器相比,主要优点是美观舒适,摘戴方便,有利于牙周健康。但对病例的选择性强,依从性要求高,在口腔正畸方法选择时应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矫治器 口腔正畸 牙胶片矫治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锻压厂热处理的U型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开裂现象。现对U型杆开裂原因进行理化综合分析,主要目的是查清U型杆开裂的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及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生产中提高产品质量,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 标签: U型丝杆 开裂 化学成分,断口形貌,夹渣物
  • 简介:摘要:受电是动车组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动力来源,一旦其出现故障就会给动车安全带来直接影响。为了保证动车组受电品质,就需要了解其存在的故障问题,探究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 标签: 动车组受电弓 故障 应急处理方案
  • 简介:摘要: 动车组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受电的故障频率较高,比如,其关键的装备结构为碳滑板装置,动车在部分环境的行驶中碳滑板装置需要不断进行功能上的调节,容易造成装置的损耗加快,进而出现受电运行上的故障。所以,在此情况下需要进行相关检测技术的完善,一方面保证动车装置的正常运行,一方面降低动车行驶中的故障频率,进而提高动车行驶的安全性以及动车安全检测的有效性。通过检测技术的改进还能够减少动车运行的相关经济支出,从而保证动车运行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动车行驶 受电弓 碳滑板 故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