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癌的临床情况。方法对76例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3∶1,同时性癌27例(35.6%),异时性癌49例(64.4%)。癌的发病高峰时间集中于首发癌后的5年内,约60例(78.9%),癌时间间隔为0~336个月。消化系统是首发癌和癌的好部位,其中首发癌的高发器官为食管、胃、肠道(55.3%),二癌高发的器官为肠道、肺、胃、食管(67.6%)。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是首发癌和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癌的手术率明显低于首发癌。结论临床需提高癌的诊断意识,掌握癌发病特点、诊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

  • 标签: 多原发恶性肿瘤 临床资料 治疗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5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特点、诊疗方式及预后转归,以期提高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自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5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恶性肿瘤49例,三恶性肿瘤3例,四恶性肿瘤1例。共发现111个恶性肿瘤病灶,其中33个位于消化系统,29个位于呼吸系统,20个位于头颈部,11个位于乳腺,9个位于泌尿系统,6个位于妇科系统,其他3个发生于脑、血液系统。53例患者生存时间范围为2-36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4%,65.5%,49.2%。结论高发年龄为60-79岁,以双恶性肿瘤多见,好部位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头颈部多见。均存在体质偏颇状态,以痰湿、血瘀证居多。治疗方式对其生存期有影响,第一肿瘤化疗与总生存期有关(P〈0.05),为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

  • 标签: 肿瘤 多原发恶性肿瘤 同时性 异时性
  • 简介:且的:探讨MSCT对空回肠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空回肠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CT诊断情况。结果:36例中,小肠腺癌18例,位于回肠3例,空肠15例,CT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密度的肿块,病变边界不清,增强扫描显示动脉期及门脉期中度强化,其中14例伴有肠梗阻。小肠恶性胃肠道间质瘤14例,CT扫描显示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周边部分明显强化。小肠淋巴瘤4例,CT扫描显示为结节状或环状肠壁增厚,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得出空回肠常见的恶性肿瘤有3种类型:小肠腺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和淋巴瘤。应用CT增强扫描有利于空回肠常见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并可以发现病变向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征象,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肠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6例患者中36例进行一次性根治手术,16例进行两次根治性手术,最多延长了患者8年的生活时间。而4例实施两次单独根治手术患者,平均延长了2年4个月的存活时间。结论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明确诊断,以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从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延长其生存时间。

  • 标签: 消化道 多原发恶性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以双癌多见,三癌比较少见,同时性三癌就更为少见,对此类肿瘤及早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目前高通量测序在癌症广泛应用,为疾病诊治提高了依据。本文通过报道一例确诊病历的诊疗经过,并根据高通量测序指导肿瘤个体化诊疗,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供临床诊治经验。

  • 标签: 多原发恶性肿瘤 同时性 高通量测序 肺癌 胃癌 结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干恶性肿瘤保肢手术治疗及重建的方法,并分析其并发症及功能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7例股骨干恶性肿瘤患者资料,男22例,女15例;年龄(20.56±4.72)岁(范围:8~46岁)。37例Enneking恶性肿瘤分期均为ⅡB期,肿瘤病灶累及股骨长度范围10~24 cm,均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术前行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骨肉瘤22例,软骨肉瘤8例,尤文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骨肉瘤与尤文肉瘤均行新辅助化疗。8例行人工全股骨假体置换术(置换组),14例行大段异体骨移植髓内钉内固定术(异体骨组),同种异体骨-假体复合物(allograft-prosthetic composite,APC)术8例(APC组),3D打印假体7例(3D打印组)。肢体功能按照世界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93系统评分,对比分析各组之间肢体功能及优良率。结果37例随访时间(23.15±16.74)个月(范围:6~62个月)。至末次随访,9例(30.76%)出现肺转移,其中6例患者死于肿瘤多发转移,余28例无瘤存活。37例术后MSTS93评分(22.55±2.57)分(范围:18~28分),3D打印组为(27±1.74)分,异体骨组为(22.85±2.59)分,置换组(20.25±2.25)分,APC组(20.5±2.07)分,3D打印组功能评分与其他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体下肢功能优良率为79.41%,其中3D打印组优良率为100%,异体骨组优良率为78.5%,APC组为87.5%,置换组优良率为62.5%,各组之间肢体功能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置换组术后患者髋关节均未发生脱位,3例异体骨组及2例APC组异体骨段发生骨折不愈合;置换组1例术后血肿压迫坐骨神经,行急诊清创后神经功能恢复;1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经换药清创后愈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9/37)。结论股骨干恶性肿瘤的患者通过肿瘤范围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恢复下肢功能,从而达到保肢的目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D打印假体在股骨干肿瘤的治疗中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

  • 标签: 股骨 股骨肿瘤 假体植入 骨重建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的螺旋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显示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为50例(91.5%),良恶性诊断正确38例(70%)。病理类型估计准确率21例(38.1%)。腹膜后肿瘤的形态及边缘是否规则,对周围组织脏器有无侵犯,密度是否均质及强化程度,CT均有较大的判断价值。结论螺旋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价值大,定性诊断次之,对病理类型估计有一定困难。

  • 标签: 腹膜后原发肿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实施 SPECT/CT显像诊断的价值 。方法:纳入本院( 2017 年 04 月 -2018 年 12 月)接收 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 n=50 ) 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全身骨显像,显像结束后对不明原因骨痛部分实施 SPECT/CT显像,后对全身骨显像、 SPECT/CT显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50 例患者确诊为骨转移者 21 ( 42.00% )例,良性病变患者 29 ( 58.00% )例。 SPECT/CT显像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 全身骨显像( P<0.05) 。结论: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实施 SPECT/CT显像诊断的价值显著,不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可提高检验灵敏度 ,值得借鉴 。

  • 标签: SPECT/CT显像 原发恶性肿瘤 骨转移 良性病变
  • 简介:摘要随着早期诊断的提高和治疗上的进展,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有进一步的的改善,随之合并肝癌的恶性肿瘤也越来愈多的被认识。本文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普通外科中心收治的4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外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率、诊断标准、肝外肿瘤与肝癌的相关性,治疗与预后等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外原发性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住院肺部及消化道恶性肿瘤晚期合并感染的153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09株G-菌143株占第一位,G+菌46株,真菌20株。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消化道恶性肿瘤较呼吸道恶性肿瘤合并血流感染机会明显增加,P<0.05。消化道恶性肿瘤多部位、多种病原菌的感染较呼吸道恶性肿瘤增多。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体G-杆菌为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易合并严重复杂的混合感染与侵入性检查操作、治疗多有关。

  • 标签: 恶性肿瘤 医院感染 有创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alo-Vest支架对颈椎恶性肿瘤不同放疗技术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曾接受Halo-Vest支架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的颈椎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Monaco计划系统,在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外轮廓的CT序列图像上设计调强放疗(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然后复制相同射野参数的IMRT和VMAT计划到不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外轮廓的CT序列图像上重新计算剂量分布,比较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对于VMAT计划,两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和计划肿瘤靶区(PGTV)的剂量学参数除PGTV107%外的各参数平均差异均< 1%。相比外轮廓勾画Halo-Vest支架,外轮廓不勾画支架的图像计算的脊髓和脊髓-PRV平均最大剂量分别增加0.38和0.42 Gy(Z=-2.803、-2.803,P<0.05),脊髓和脊髓PRV Dmean分别增加0.35和0.37 Gy(Z=-2.703、-2.801,P<0.05)。黏膜、甲状腺、腮腺、下颌骨、下颌关节和正常组织的V5、V30和Dmean最大差异为0.74%。对于IMRT计划,两组计划的PTV和PGTV间剂量学参数差异较VMAT技术的差异增大,大部分差异超过1%,最大差异为4.55%。相比外轮廓勾画Halo-Vest支架,外轮廓不勾画支架的图像计算的脊髓平均最大剂量和脊髓-PRV最大剂量分别增加0.48和0.59 Gy(P>0.05),脊髓和脊髓PRV的平均Dmean分别增加0.57和0.59 Gy(Z=-2.293、-2.293,P<0.05)。其他危及器官的最大差异为1.98%。结论CT图像外轮廓勾画或不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VMAT计划间剂量差异很小,临床上可以忽略,但IMRT计划间剂量差异偏大,需要考虑忽略或部分勾画Halo-Vest支架结构的外轮廓时对剂量分布带来的影响。

  • 标签: Halo-Vest支架 外轮廓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皮肌炎伴恶性肿瘤是皮肌炎的一个亚型,伴恶性肿瘤为皮肌炎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恶性肿瘤高危发病时间为皮肌炎诊断前后1年内。与经典型皮肌炎相比,皮肌炎伴恶性肿瘤具有患者年龄>50岁、Heliotrope征、皮肤坏死及肌炎特异性抗体抗转录中介因子1γ抗体、抗核基质蛋白2抗体阳性等典型的临床特点,这些特点提示需进行恶性肿瘤的筛查或密切监测随访。

  • 标签: 皮肌炎 肿瘤 自身抗体 诊断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