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太平1941年10月,日本法西斯头子东条英机上台,为实施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的代号为“虎、虎、虎”的偷袭珍珠港计划加紧准备。12月7日凌晨,日军第一批183架飞机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成功。经过近两小时的袭击,日军炸毁炸伤美舰19...

  • 标签: 太平洋战争 日本海军 山本五十六 抗日战争 日本法西斯 二次世界大战
  • 简介:由著名日本史专家李玉、马来西亚著名学者骆静山担纲主编,著名日本史专家汤重南等担任主笔的《太平新论》一书,近来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值此世纪之交,本书11位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对那场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但又给世界发展以重大影响的太平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旨在分析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战争中正义与非正义势力的消长及前者战胜后者的根本原因,揭示战争发动者的本来面目,并通过多层面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防止战争重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此书并非通史性著作,而是一部由多位作者合撰的章节体著述,但各章节间彼此呼应,联系紧密;全书结构紧凑.特点鲜明。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总结经验 作者 专家 主编 呼应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太平爆发前美国对日逐步禁运、对华物资援助的分析,认为:美国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其态度有从软弱到强硬的发展过程,但并不存在对日妥协、牺牲中国利益的意图。支援中国的抗战是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的。

  • 标签: 对日禁运 物资援华 “先欧后亚”
  • 简介:太平中的中国战区冯治王磊Inalongtime,forsomereason,theroleofChinainW.W.Ihasnotbeenimpartialyandobjectivelyassessed.ThearticleholdsthatA...

  • 标签: 太平洋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蒋介石 中国战场 解放区战场 太平洋战争
  • 简介:太平爆发后,中国东北的新教传教士均遭逮捕,日伪利用日本牧师将西方新教各派整合为满洲基督教会,其他教派也被重新统合。此后日伪官员直接介入宗教活动,并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等形式宣扬日本国策,以强化教会的战争协力意识。日伪组建联合协议会、宗教教化团体联络委员会、教化国民研究会等组织,以确保上情下达;并以这些组织为核心,推行增产、储蓄、识字、捐纳、昂扬斗志等运动,使教会沦为战争协力的工具。日伪对宗教派系进行整合统制并利用其为战争服务,这一模式在战时各沦陷区具有普遍性,同时也是日本国内政教模式的移植。

  • 标签: 伪满洲国 基督教会 宗教控制 政教关系
  • 简介:太平期间,日本曾先后四次制定《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作为指导战争的纲领性文件。大纲主要规定未来战争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采取何种战略、政略、外交方针等。从这四个文件制定的背景和时间节点来看,第一个是日本在战争初期取得超出预期的战果后进行的积极的战、政略规划,后三次则是在战局发展不利情况下的被迫调整。从各文件规定的战略目标的变化,可纵观太平期间日本在战略上从主动到被动、从进攻到防守的转变及其作战区域的不断缩小。从文件的内容亦可看出,日本对外侵略的核心目标是妄图建立所谓"大东亚新秩序"。在侵略野心驱动下,日本在重大战略问题上往往轻视国家综合实力对战争的影响,制定远超自己实力的战略目标,战略及战术层面常呈现冒险性。

  • 标签: 日本 太平洋战争 《今后应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
  • 简介: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战争就是以暴力进行的武装斗争。而“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战争不仅是武装斗争,还是经济力的抗衡,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战争的本源是经济,经济既是战争的根本动因,又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经典作家的上述观点,透彻地阐明了军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适用于认识古今中外的一切战争。本文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对太平期间日本的军事经济进行剖析,目的在于分析史实,丰富军事历史的研究。

  • 标签: 日本当局 军事经济 日本法西斯 战略原料 军国主义化 军事历史
  • 简介:鸦片战争后中国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社会,此后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九·一八”事件后,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战争.战争初期,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采取漠视态度,中国处于孤立抗日的境地.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的抗战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逐渐改变.太平爆发后,为了战时和战后的需要,美国将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作为自己的一项亚洲政策,不断地推动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标签: 抗日战争 太平洋战争 中美关系 中国国际地位
  • 简介:摘要:在太平期间,所罗门群岛人选择支持盟军,与盟军并肩作战。究其原因,除了英国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外,还与盟军的宣传、传统社会领导结构的影响、所罗门群岛人的亲身经历、对盟军与日军的比较,以及语言等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所罗门群岛,盟军,殖民统治,宣传手段,语言
  • 简介:太平期间,印度支那一直是美国与英法两国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它们在战后如何处置这块殖民地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可以说,它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在处置殖民地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本文仅就这一时期罗斯福对印度支那战后前途的设想作点尝试性的分析,以加深对罗斯福的所谓“反殖民主义”的认识。

  • 标签: 殖民地经济 国际托管 自由法国 反殖民主义 战争爆发 战后世界
  • 简介:太平爆发后,大部分侨汇中断,在国内的侨眷生活日益艰难,侨眷救济成为侨务工作的重点。国民政府积极筹谋救济侨眷,在广东省,由省银行承办3000万元侨贷进行救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侨眷的生活困难。本文运用档案资料,通过对国民政府积极救济侨眷活动的探讨,揭示当时国家意识与政府职能的逐渐转变。

  • 标签: 太平洋战争 广东 侨眷救济
  • 简介:太平爆发后,面对共同的敌人,美国迅速同中国建立了同盟关系,并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与支持。战争初期严峻的军事形势和美国“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决定了在战争前期“打击日本”这个军事目标是美国决策者对华政策的重心。这一时期美国对华军事、经济、政治与外交上的政策与实践都体现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太平前期的美国对华政策是成功的,取得了积极效果。

  • 标签: 前期美国 太平洋战争前期 对华政策珍珠港事件
  • 简介:太平时期,中国内部存在国共两党的斗争.美英两国由于其对华各自利益不同,对国共两党斗争的态度是不同的,其介入深度也不一样.由此,影响到两国战后对华政策及其对新中国的态度.

  • 标签: 太平洋战争 对华政策 国共斗争 美国 英国 霸权主义
  • 简介:<正>太平中,日军守备队撤出基斯卡岛,被认为是极其成功的奇迹般的战例。日本海军舰队趁着浓雾,轻松地钻过美军的包围网,把5200名守备队全部救出。而在宝岛上留下的写有“鼠疫患者收容所”的标牌,给登陆的美军造成巨大威胁,上演了一场活话剧。

  • 标签: 太平洋战争 守备队 收容所 鼠疫 海军舰队 唐纳德
  • 简介:“2004年环太平”演习(RIMOFTHEPACIFICEXERCISE2004,RIMPAC2004)于6月29日至7月27日在夏威夷举行,两年一度的“环太平”系列演习自1971年首度举行以来,2004年已经是第19次,这次演习总共有环太平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智利六国,以及英国参加,除美国外,其他国家总共派出超过40艘船舰,7艘潜艇,超过100架飞机,参演总兵力超过18000人,另外还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受邀派出军事观察员参加。

  • 标签: 国家 地区 美国 智利 亚太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