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八二宪法代表着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的一次深刻转变,对此,似乎不应提出重大的异议。但对这一转变的内涵却有必要加以澄清。这种转变不能单纯从政策学或所谓的基本路线的角度来识别,还有一个比政策或路线更为基础的形式维度。

  • 标签: 宪法观 人民共和国 基本路线 政策学 法史 异议
  • 简介:<正>晚近地方分权运动,日形发达,运动结果,往往见诸实施。就学理上言之,自布丹一元主权论破毁以来,起而代之者,为多元主权论,多元主权论之根据,以法律实行与否,不恃国家之有单独强制力,而视全体人民公意之如何,设不恤民隐,徒以主权为万能、为惟一、为神圣不可侵犯,且为国家所独

  • 标签: 神圣不可侵犯 布丹 主权论 司法行政 独任制 私人企业
  • 简介:本期主题涉及宪法哲学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宪法学追求科学品格的展开,宪法学的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宪法哲学就是其中的命题之一。不过,尽管有学者提出了宪法哲学的命题,并已有相关研究,但是依然问题重重。本期编发的五篇文章主要围绕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宪法哲学的命题、英美宪法哲学和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宪法知识的影响等展开论述。关于宪法哲学成立的可能性,前四篇论文承认了宪法哲学成立的正当性,但是角度各不相同,观点各异。关于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提出以人为本是当代中国宪法哲学的命题,有的认为基督伦理和自然法理论是宪法哲学的精神资源,有的则认为宪法哲学包含宪法的政治哲学和认识论哲学。至于传统中国哲学思想对西方宪法知识的影响,虽然已有学者进行了研究,但是如何深入到具体的个案,最后一篇论文作了一点探索。其实,宪法知识在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其说是哲学问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希望本组论文能够引起学界的广泛探讨.

  • 标签: 宪法哲学 当代中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法律观 人本 笔谈
  • 简介:科学发展是我党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本文拟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对我国宪法进行再学习。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宪法 世界发展趋势 社会主义建设 发展经验
  • 简介:引言1982年宪法虽然规定了广泛的基本权利,但实施却不令人满意。有学者提出,其原因在于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机制不健全[1]。最高人民法院曾通过直接适用宪法的方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但引发了宪法的"立法适用说"和"司法适用说"争议。最终,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通过停止适用"齐玉苓案"批复,在事实层面上终止了这个争议。

  • 标签: 1982年宪法 权利观 公民基本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 反思 2008年
  • 简介:19世纪末,中国知识人在探求中国富强之道的过程中,注意到宪法和立宪政治对国家实现富强的作用,由此而产生的“宪法-富强”延绵一个多世纪.中国立宪史上的“宪法-富强”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富强为体,宪政为用”,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在晚清,部分清廷官员和知识人相信“宪法-富强”,但很多人是借此论证实行立宪政治的必要性,说服清廷实行立宪政治;宪法-富强”在民国沉寂的原因是宪政已有孙中山设定的发展路径,再无须论证宪政之性质、作用与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宪法-富强”重现,是为了凝聚全国人民,给革命政权提供合法性.

  • 标签: “宪法-富强”观 宪法 富强 中国立宪
  • 简介:我国将“忠诚”价值作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的核心价值,有宪法依据和基础。“忠诚”价值首先要求明确必须是对人民忠诚、对宪法忠诚。其次,“忠诚”价值要求只能以宪法作为确定是否符合“忠诚”的根本标准。再次,“忠诚”价值贵在实践。既要在思想观念上坚持宪法至上,又要允许政法干警适当行使批评权,还要政法机关处理好相互关系。目前最重要的是政法干警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如何以宪法指导其执行法律,避免简单地从字面上执行法律。

  • 标签: 政法干警 忠诚 价值观 宪法
  • 简介: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我国宪法的又一次重大完善。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

  • 标签: 宪法修正案 学习 尊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国人大 宪法精神
  • 简介:近代中国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1919年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从那时到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前后大体经历了三个30年,从中可以得出三个历史性结论。从1919年到1949

  • 标签:
  • 简介: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既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总纲领,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章程和纲领,不只是宣示性的或者指导性的,而是具有国家强制约束力的。同时,宪法又不同于一般法律,不同在于,宪法是根本法、最高法。所谓"根本法",是就宪法内容上讲的,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所谓"最高法",是就宪法效力上讲的,是指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序言最后一段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

  • 标签: 强制约束 根本政治制度 政权组织形式 委员长会议 依宪治国 立国之本
  • 简介:2014年12月4日,我们迎来首个“国家宪法目”。作为一国法律的“母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被形象地喻为“国家的资格证”。

  • 标签: 国家宪法 治国安邦 总章程 母法 法律
  • 简介:"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

  • 标签: 宪法权威 抚按 人民监督 宪法实施 宪法意识 国家宪法
  • 简介:宪法的稳定性对于维护宪法权威是重要的,但片面强调稳定性可能会适得其反.当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通过修改宪法规范来解决矛盾,适时、科学的修宪是维护宪法权威所必需的.在修宪时,应当调整修宪的指导思想,增强宪法的适应性,完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

  • 标签: 修改 权威 宪法
  • 简介:作者认为,“宪法修改”和“宪法演变”是两个具有特定涵义的概念。前者是指有修宪权的机关,依修宪程序对宪法原文所作的更改。“宪法演变”则是未经修宪程序,未作任何文字变动,只是基于社会实践与宪政运作的发展,突破了宪法的规定,导致宪法内容的变迁。作者阐述了导致宪法演变与修改的必要性与必然性的两种基本矛盾,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发展,评述了宪法修改与宪法演变的各种形式,对我国现行宪法的演变与修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宪法规定 宪法修改 演变 宪法解释 社会实践 修宪程序
  • 简介:宪法价值冲突也大量地存在于不同宪法规范、宪法制度、宪法实施之间,不同的宪法制度之间会存在着某种价值冲突,宪法价值冲突也表现为不同的价值主体在价值观念、认识、选择等问题上的相互对立

  • 标签: 价值冲突 价值宪法 宪法价值
  • 简介:    (一)宪法监督的专任主体缺位  尽管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负责监督宪法实施的专门机关,  我国宪法虽然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虽是我国宪法监督的专门机关

  • 标签: 完善我国 宪法监督机制 我国宪法
  • 简介:<正>目次一、对题目的几点说明二、共识是如何形成的?社会共识的功能是什么?三、中国社会变迁与宪法治理四、全球化背景下宪法治理面临的挑战五、宪法共识与"后三十年宪法发展"今年是八二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作为宪法学者,我想做一个对宪法颁布三十年历程的思考。所以今天讲的部分内容,是我论文中的内容。虽然观点不一定成熟,我希望正式发表之前通

  • 标签: 宪法统治 宪法治理 社会共识
  • 简介:宪法学可在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层次上独立地展开,宪法科学以实然宪法的应用为中心,宪法哲学以宪法的应然为中心。我国传统宪法学含有科学主义的倾向,不仅影响了宪法科学的发展,而且严重妨碍了宪法哲学的产生。我国宪法学的未来走向是要在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个领域加大研究力度,一方面推进宪法科学的实证化,一方面提高宪法学的哲学品位。

  • 标签: 宪法学 宪法科学 宪法哲学 科学主义
  • 简介:任何法现象的哲学都无法游离正当性追问这一命题,因为关于法的哲学其实就是对法的寻根之旅,而法的根就是法的正当性.部门法的寻根之旅很容易结束,因为“我合宪,所以我正当”——部门法的正当性其实就是部门法的合宪性.宪法的正当性依据在哪里?我们如何论证宪法的正当性来源?这就是宪法哲学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宪法哲学 彼岸世界 部门法 正当 法现象 合宪性
  • 简介: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们依法治国的总章程。前不久,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此,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好修改后的宪法,是我们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尤其是各级党政领导更要带头学习好、贯彻好。下面,结合学习体会,就全省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谈几点意见。

  • 标签: 根本大法 政治生活 行政许可 人民当家作主 本质认识 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