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唐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4期
  • 机构: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唐勇ICU在每一家医院中都属于一个比较的特殊的部门和组织机构,来到ICU进行治疗的患者均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病情危重、急重,正常住院病房的医疗设备无法为其提供有效的治疗帮助。在ICU救治患者中,家属是不能够时刻看见患者,因此大多数的家属存在焦虑、焦躁等不良心理,为了安慰家属,医院也是竭尽所能作出最大努力对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帮其抚平心理,下面笔者就带领大家谈一谈,对于ICU患者家属该怎样进行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际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心理护理对病人的影响效果不理想,但是如果有家属的配合,利用病人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及日常情感表达方式,会增加病人心理护理的效果,促进护理计划的实施,更能减少医患矛盾,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病人家属 心理 护理
  • 简介:我们在医学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通过病人家属的全面配合,及病人与家属之间的亲切的关系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以使得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助于心理护理更好的实施。因为我们日常实践中发现仅为病人提供心理护理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通过病人家属的全面配合利于病人恢复健康。

  • 标签: 家属 病人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际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心理护理对病人的影响效果不理想,但是如果有家属的配合,利用病人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及日常情感表达方式,会增加病人心理护理的效果,促进护理计划的实施,更能减少医患矛盾,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病人家属 心理 护理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顾名思义就是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既然为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那么它在整个医院的配套当中都应该是处于最佳状态,医疗设备的完善、医护人员的高技术水平与缜密的监管及护理能力是重症监护室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由于进入重症监护室的人都是与重病患者,所以不管是病患或者其家属都是主语高度的应激状态,所以如何梳理患者及家属的心里问题,成了现在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心理情绪变化,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 方法 在本院筛选出 94 例老年痴呆患者家属,时间选为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9 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 47 例、对所有患者家属心理转状况进行分析,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强心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结 果 对两组护理前后 SAS 、 SDS 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 P > 0.05 ),护理后,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 P< 0.05)。 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由于疾病因素需长期照顾患者,在此期间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需对患者家属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家属负面情绪,使其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患者,使患者得到更加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痴呆 家属 心理状况 护理干预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住院患儿家属实施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对其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儿科陪护家属,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关怀照护行为,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心理状态。结果实验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照护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关怀照护行为在住院患儿家属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患儿家属照护能力,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住院 患儿家属 护理关怀 照护行为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属陪护和护工陪护对老年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8年 12月急诊病区收治的老年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护工陪护方式,研究组采取家属陪护方式,对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院一周后,研究组 HAMA 及 HAMD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较于护工陪护方式,老年患者采取家属陪护方式,更有利于降低他们的焦虑抑郁水平,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波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家属陪护 护工陪护 老年患者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医院抑郁症患者家属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的54例抑郁症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团体人际心理护理,护理1个月后,调查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社会功能改善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在抑郁评分、社会功能改善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与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家属实施团体人际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降低患者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 抑郁症 家属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按照随机法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家属予以常规护理服务,而在此基础上予以研究组家属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知晓水平、心理情况。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家属的疾病知晓率、药物治疗知晓率、预防或复发知晓率及家庭护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而研究组家属的SDS、SAS评分情况低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可有效地缓解患者家属不良情绪,并提高其疾病认识水平,为患者治疗提供温馨的陪护模式,利于患者及早康复。

  • 标签: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心理支持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发热惊厥家属心理状态及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1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 6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 30例。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儿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后,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的焦虑情况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价是假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 93.3%,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6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发热惊厥家属心理状态及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重大,有效提升了患儿疾病的治愈率,并控制了患儿家属的焦虑情况;提升患儿家属治愈疾病的信心;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高热 家属心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发热惊厥家属心理状态及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11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 6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 30例。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的临床效果以及患儿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后,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的焦虑情况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价是假的焦虑情况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 93.3%,显著高于参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6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发热惊厥家属心理状态及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重大,有效提升了患儿疾病的治愈率,并控制了患儿家属的焦虑情况;提升患儿家属治愈疾病的信心;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高热 家属心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未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的就医态度和心理状态。方法研究中,纳入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未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160例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国内常模作为对照组,此次研究的家属为观察组。利用对观察组发放的症状自评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研究。将结果数据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结果此次研究,通过症状自评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发现未婚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对于精神病的相关知识认识不到位。观察组在症状自评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情况上,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未婚首发精神分裂患者家属在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上有很大的欠缺,在医疗护理上不能很好的进行配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 标签: 未婚 首发 精神分裂症 患者家属 就医态度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