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的实施效果。方法2020年4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取2020年6月至9月品管圈活动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出院早产儿作为对照组,早产儿36例,其中4对双胞胎,早产儿母亲32例,对其出院家庭准备进行现况调查并分析原因,确立改善重点,设定目标值、制定对策;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3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出院早产儿为观察组,早产儿37例,其中2对双胞胎,早产儿母亲35例,对其开展品管圈活动并持续质量改进。对照组早产儿母亲年龄(31.66±5.313)岁,观察组早产儿母亲年龄(31.91±4.705)岁。对照组早产儿男17例、女19例,出生胎龄(34.10±2.19)周;观察组早产儿男21例、女16例,出生胎龄(33.83±2.00)周。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情况及早产儿母亲焦虑水平、早产儿出院后2周生长发育达标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全掌握得分从实施前的(2.59±1.04)分提高到(4.09±0.70)分,早产儿母亲的焦虑水平从实施前的(57.66±7.294)分降低至(43.37±4.486)分,早产儿出院后2周生长发育达标率从实施前的61.11%(22/36)提高到89.19%(3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早产儿出院家庭准备,降低早产儿母亲焦虑水平,提高早产儿出院后2周生长发育达标率,能更好地帮助早产儿顺利从医院过渡到家庭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早产儿 出院 家庭准备度 生长发育达标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供方视角下家庭医生工作满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调查范围为马桥镇,调查对象为现象随机调查30名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居民与电话随机调查30名签约居民,对受访者基本信息、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满意进行分析,将受访者所提建议整理,并确定改进方向。结果:受访者中年龄为61-69岁占比最大,学历为大专者占比最大,受访者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评价结果为90.90%。结论:受访者对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较高,但依旧存在不足之处,后续改进中需要虚心接受受访者所提意见,结合整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做实做优签约服务。

  • 标签: 家庭医生 工作满意度 调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状及机构管理者满意。方法:针对80名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培训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法,掌握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社区机构管理人员的总体满意为“比较满意”;同时,各机构管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在医保配套支持和上下级医院的信息系统整合上差异明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对两者并不太满意。结论:提升医保参与和医疗卫生水平、加强签约服务质量和宣传工作,能够加强家庭医生服务效果,使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认可。

  • 标签: 家庭医生 签约服务 管理者 现状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命意义感在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改善家庭照顾者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中文人生意义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广州市13个社区526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进行入户调查,使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并使用AMOS 22.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主观幸福感得分(69.41±19.17)分,家庭关怀得分(6.42±2.56)分,生命意义感得分(42.96±7.61)分。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与生命意义感、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0.275,0.289,均P<0.01),生命意义感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45,P<0.01)。生命意义感在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家庭关怀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4.304,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6%。结论家庭关怀可直接或通过生命意义感间接影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的主观幸福感。

  • 标签: 失能老人 家庭照顾者 生命意义感 家庭关怀度 主观幸福感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住院期间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00例早产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直至出院。早产儿入院第2天(干预前)、出院前1 d(干预后)采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er,PAC)及中文版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对两组早产儿母亲进行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的评价。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出院准备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32.00±2.79)分,(27.40±3.37)分]及自我肯定维度[(18.55±2.39)分,(16.10±1.77)分]、生活展望维度[(13.45±1.93)分,(11.30±2.20)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总分[(106.75±6.11)分,(100.40±10.41)分]及个人状态[(26.92±2.37)分,(25.11±3.32)分]、适应能力[(43.50±2.70)分,(40.64±4.65)分]、预期性支持[(36.33±2.16)分,(34.29±3.29)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研究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后出院准备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对照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后除适应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出院准备总分及其它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水平和出院准备,且提高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的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早产儿母亲 家庭参与式护理 出院准备度 积极感受
  • 简介:【摘要】目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母婴分离父母出院准备中的运用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筛取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期所在我院医院收治的200例母婴分离初产妇,依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归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与实验组(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每小组存在100例。两小组的家长护理满意、照顾能力,新生儿的智力发育。结果:实验组病人经有效干预后护理满意、照顾能力,新生儿的智能发育得到显著提升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幼儿出生时对其家长实行出院准备的评估工作及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利于提升新生幼儿家长的育婴知识及技能,确保其符合出院的标准。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 母婴分离 父母出院准备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式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儿家长护理满意的影响。方法:50例早产患儿随机分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联合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其中常规护理模式参照对照组。结果:观察组FVC、FEV1以及血氧饱和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 早产患儿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家庭单位护理模式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4月~2022年4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Excel表格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每周均为4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实验组加行家庭单位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血糖控制水平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血糖控制水平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家庭单位护理模式 老年糖尿病 血糖控制水平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以改善营养不良患儿预后为目的,探讨临床保健指导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家庭满意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单位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86例营养不良患儿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取其中43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治疗与护理;另43例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临床保健指导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转铁蛋白(TF)水平、前白蛋白(PA)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发生率、整体疗效及满意差异。结果 指导前,两组ALB、TF、PA、B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导后,实验组ALB、TF、PA、BMI水平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9.30% VS 30.23%),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5.35% VS 67.44%),满意较对照组高(97.67% VS 6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不良患儿接受临床保健指导干预,最终营养状况显著好转,各类并发症风险降低,整体疗效显著,应用满意高。

  • 标签: 临床保健指导 小儿营养不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预防护理及保健对小儿哮喘产生的应用效果及满意的影响。方法 于本院抽选2020年11月到2022年12月间收治的74例哮喘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家庭预防护理及保健。就通气功能、满意作观察。结果 观察组各通气功能指标同对照组相较都更大,P

  • 标签: 家庭预防护理 保健 小儿哮喘 满意度
  • 作者: 唐丹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健康女性》2021年51期
  • 机构:达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达州 635000
  • 简介:摘要:目的;就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对小儿营养不良疗效及家庭满意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中心接收的营养不良患儿,对其实施保健指导,落实保健方法。结果:经相应干预后,患儿营养不良症状得以明显改善,并发症机率较低,进一步促进了患儿家庭满意的提高。结论:将保健方法及保健指导应用于小儿营养不良干预中,有利于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保健方法 保健指导 小儿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样本均选自2020.7——2021.12之间,均为于我院抽取的NICU早产儿,随机性的将这72例样本划分为两个组别,并给予不同护理措施,分别为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行家庭参与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家属对基础性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更佳,组间相较P<0.05。观察组家属对护理措施的满意更高,组间相较P<0.05。结论: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NICU早产儿 家庭参与型护理模式 应用效果 护理知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家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健康行为养成和满意情况。方法 于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治的4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组对照组(23名)和实验组(24名)。对照组行常规方法,实验组行家庭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95.8%(23/24)显著高于对照组69.5%(16/23);实验组患者健康行为养成率91.7%(22/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9%(17/23)。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家庭护理精神分裂症健康行为养成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协同式干预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理行为特点与满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家庭协同式干预。比较两组在实施不同干预后对患儿心理行与家属满意的影响。结果研究组闹情绪、孤僻及抑郁心理行为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I、EF及FS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过程当中,实施家庭协同式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的心理行为,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同时能够拉近与患儿家属的距离,提高其满意,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家庭协同式 心理行为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汉语中,“”与“渡”两字都有与“通过”有关的意义,又因两字有相似的字形,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混淆的情况。其实,两者在此意义的使用范围上有较大差异,“”一般用于表示与时间相关的概念,“渡”一般用于表示与空间相关的概念。本文将从“”“渡”两字含有的“通过”之义出发,结合汉字字义的演变历史规律,探究两字在使用范围上的不同之处。

  • 标签: “度”,“渡”,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