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赵吉士(1628-1706;字天羽,一字恒夫,号渐岸,又号)所撰《》(以下简称《所》)十二卷是徽学研究的要籍;《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按,今已收入齐鲁书社版《四库存目丛书》)。本文拟就其编撰特点及其文献价值略加述论。一、编撰特点(一)、钩玄提要、义旨鲜明《》是赵氏经年积累、精心结撰的一部笔记,其义例颇为精审周密。全书分十二门,各门以''名之,每''一卷。'曰囊底,皆智数事也;曰镜中,皆忠孝节义事也;曰倚仗,叙山川名胜也;曰捻须,诗话也;曰灭烛,谈神怪也;曰焚麈,格言也;曰獭祭,杂录故实也;曰豕渡,考订谬误也;曰裂眦,记明末寇乱及殉寇

  • 标签: 园寄 寄园 寄寄
  • 简介:卫周胤与《藏稿》周君平(山西省文物局)卫周胤(公元1606—1660年)字邰孙,一字斯盛。,为其京城所居园林名。山西曲沃通利坊人。父服贾,客卒仪真。母许氏抚育周胤与弟周诈成人。少从学于亲戚之长者郝唐再,崇祯三年举人、七年进士,八年任金华府推官...

  • 标签: 中华书局 《明史》 清世祖 墓志铭 点校本 曲沃
  • 简介:推断李商隐的《夜雨比》所之对象当为韩瞻。其理由如次:一、韩与李为同年、连襟,私交甚笃,李入东川前把儿女就寄养在了韩家,断其二人当有书信来往;二、从李商隐的“蜡烛情绪”出发,可以发现《夜雨比》之“何当共剪西窗烛”与《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待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酬兼呈畏之员外》之“冷灰残烛动离情”有时间、内容、情感上的照应性和契合性。三、从其经历与诗歌看,将《夜雨比》之愁绪释为政治失意、儿女意思、乡愁多病等所导致之精神苦闷,亦与诗境相合。

  • 标签: 《夜雨寄比》 李商隐 韩瞻 蜡烛情绪 诗歌 七绝
  • 简介:原址在今北京大学校园西侧一带。康熙二十六年(1687),建成。康熙帝后半生大部分时间就住在此中,避喧听政,读书射猎,享受山水之趣。康熙曾将园内无逸斋赐给他的二儿子皇太子允礽居住,以后,这里也就成为皇子皇孙读书学习的地方。康熙为以后几代帝王开创了居的风尚,就是清代帝王在海淀及其附近地区大规模修建园林的开始。早在当年,康熙已经把周围的地域分赐给皇室与王公贵族,康熙后来死在清溪书屋。雍正将它改建成恩佑寺来供奉康熙的御容。

  • 标签: 康熙帝 北京大学校园 王公贵族 清华园 皇太子 读书
  • 简介:我把它含在嘴里,嚼出酸甜苦辣来,掺着血、泪和世界初生的味儿。血迟早要凝固。没有不愈合的伤口。时光在血痂上磨着自己锋利的棱角,柔柔地,疤痕悄悄隐去了;只剩了依稀可辨的晕圈,象新填平的小坑。我喜欢流动的血将新凝的血痂儿一次次掀起,鲜润的粉红的芽儿茁壮生长。但我又掐断了那芽儿,血色的乳汁渗出了,吹成了浑圆的肥皂泡般清澈的小球,它滑落了,我吮吸起

  • 标签: 茁壮生长 小坑 给你 一杯水 七八 晕圈
  • 简介:陇西海东黄土高原山连山,九曲大河尽征帆。跨无明驼千里足,胸有暗香一片丹。金鲤心伤龙门阻,白猿肠断关山难。忽闻窗外梳杨柳,春风应到玉门关。陇西@海东...

  • 标签: 千里足 黄土高 玉门关 陇西 征帆 心伤
  • 简介:到过颐和园的人都会被它精湛的造园艺术折服,它是北京西郊保存最完好且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作品。颐和园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后,于光绪年间在其废墟上营造的。清漪出现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极盛时,比颐和园更具规模。在地理上.它衔接圆明园与玉泉山静明。使北京西郊诸园林完美和谐的统一在一起。

  • 标签: 颐和园 皇家园林 昆明湖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英法联军 圆明园
  • 简介:《海燕》(片断)郑振铎……燕子归来寻旧垒。还是去年的主,还是去年的宾,他们宾主间是如何的融融泄泄呀!偶然的有几家,小燕子却不来光顾,那便很使主人忧戚,他们邀召不到那么隽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命运的蹇劣呢。

  • 标签: 燕子 郑振铎 海燕 乡愁 故乡 归来
  • 简介:我国是花卉的富有国,牡丹、芍药、荷花、菊花、梅花、兰花、茶花、桂花等都原产我国,花卉的栽培历史也长达几千年。古城长安、洛阳都是闻名遐迩的花城。其中洛阳早在唐代,牡丹就遍及全城,故洛阳被誉为"牡丹之城",并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美称。另外,小榄的菊花,云南的山茶,菏泽的芍药,漳州

  • 标签: 兰花 菊花 牡丹园 芍药 梅花 洛阳牡丹
  • 简介:“白月光,在心中某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冷……”悠扬凄美的弦律直接浸入心灵最柔软的深处。第一次聆听《白月光》时不由自主地被歌中的苍凉与无奈深切感动,眼泪没有预兆地滑落。后来有幸目睹其MTV,又一次清泪两行,似乎战争与爱情的纠结是永恒的经典话题,片中女主角在月色朦胧中抱着因战争而逝去的恋人,那声声撕心裂肺的呼唤着实令人动容。

  • 标签: 《云水寄》 秋十三 中国 当代文学评论 散文
  • 简介:家里许多装照片的镜框,随着房子的翻新装修,都从墙上摘下来了。惟有那副镶着父母结婚照和我童年几张单人照的镜框还挂在墙上,泛着我们家最初岁月的光亮。很多的节假日,我从城里回到乡下的父母家,仰着脸,满怀深情地望着床头柜上面朱红色的木制镜框。旧时的人和事徐徐漫下来,填满了我苍茫的心。寄养我初到人世的第一张照片:平头,花衬衫,直眉瞪眼,神情恍惚。我猜想那时候我是忧郁的。那年母亲外出学习两个月,奶奶不把大我两岁的姐姐送到陌生的姑婆家,而是把我这个她一直认为是“多余的人”送走。那里的小孩子们都不认识我,看着我又白又瘦的样子,显得好奇而讨厌,他们没理由地排斥我,不同我玩。那里的大人们总是忙忙碌碌的样

  • 标签: 第一张 张单 朱红色 在门槛上 少年时代 花丛中
  • 简介:按常理.老百姓买东西或享服务是接质按量论价.可有些时候却不是那么回事。就说上邮局各类邮件吧,许多收费因有了“国家规定”变成了合法不合理的事实。原邮电部的规定是平信本埠20克内收0.6元,超1克邮资加倍;

  • 标签: 邮局 邮电 服务 收费 规定 老百姓
  • 简介:四年前,国家一级演员、“闽剧皇后”胡奇明从溢彩流光的舞台上隐退,开始出任她一生中最引以为荣、最重要也最辛苦的角色——省艺校福州闽剧班主任,人称胡校长。胡校长走马上任的头件事便是校舍问题。93年前的市闽剧班蜗居一隅,不用说象样的教室、排练厅没有,甚至连吃饭、洗盥都成了问题。可偏偏就是这么简陋的学校,走出了一批批年轻的职高学生,充实

  • 标签: 校长 闽剧 艺校 校舍问题 演员 职高学生